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免疫抑制治疗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包括获得性及先天性2种类型,是儿童常见的难治性血液病之一,尤其重型再障(SAA),病情严重,死亡率高。80年代初,HLA配型全相合的骨髓移植被认为是根治SAA的唯一方法,近20余年,随着有关免疫介导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及临床免疫抑制治疗经验的不断总结,认为儿童获得性再障大多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应用免疫抑制治疗(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IST)使SAA的治疗缓解率已由20世纪80年代10%以下提高到60%~80%,长期存活率及生存质量与骨髓移植相当[1~3],目前在我国因造血干细胞来源困难和昂贵经费等问题限制其广泛应用情况下,…  相似文献   

2.
多数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儿童再障强化免疫抑制治疗(intensiveimmunosuppressivetherapy,IIST)有效率达71.8%,但至今未有明确的疗效预测指标。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20例特发性再障儿童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helper-Tcell,Th)亚型(Th1、Th2)和细胞毒T细胞(cytotoxic-Tcell,Tc)亚群(Tc1、Tc2)水平,试图探讨Th1/Th2、Tc1/Tc2改变与病情、免疫抑制治疗(immunosuppressivetherapy,IST)疗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Th17细胞失衡在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AA患儿和健康对照组儿童外周血Treg细胞和Th17细胞的比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中IL-17和IL-6的水平。结果 AA患儿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1.45±0.28)%显著高于同龄对照组(0.45±0.10)%(P<0.01),而Treg细胞比例(4.05±1.07)%及 Treg/Th17细胞比值(2.89±0.88)明显低于同龄对照组儿童(6.96±0.79)%、(15.77±2.77)(P<0.01)。AA患儿血浆中IL-17、IL-6水平分别为(185.96±40.42)、(20.78±5.49)pg/mL,显著高于同龄对照组(120.47±18.39)、(10.44±2.51)pg/mL (P<0.01),且IL-17和IL-6水平均与Th17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67,P<0.01;r=0.57,P<0.01),而Treg细胞比例与IL-6水平呈负相关(r=-0.39,P<0.05)。结论 AA患儿Treg细胞比例的减低和Th17细胞比例的增加所致的Treg/Th17细胞失衡,可能在儿童再障发病中起重要作用,IL-6高表达可能是导致Tre g/Th 17细胞失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陈纯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15):1123-1126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儿童常见的难治性血液病之一,尤其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往往病情重,死亡率高。近年随着有关免疫介导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及临床免疫抑制治疗经验的不断总结,儿童AA的诊断和治疗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而且随免疫抑制治疗的广泛应用及骨髓移植的开展,SAA疗效已得到显著提高。本文就儿童AA的诊断和治疗的最新进展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5.
骨髓移植和免疫抑制剂是目前治疗严重型再性障碍贫血的两个主要方法。随着广泛深入的研究,其疗效已得到明显提高,大大延长了患者长期生存率。造血生长因子是近年治疗本病的研究热点,但最新资料显示其疗效并不令人乐观,不能作为一线药物,但仍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6.
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介导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由多种因素诱发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多数为特发性,少数有明确病因如药物、毒物、射线、病毒感染或疾病等,病死率高。随着同胞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及强化免疫抑制治疗(intensive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IIST)的应用,再障患者长期预后显著改善。临床和实验研究证明,大多数再障是T淋巴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发病机制和触发自身免疫反应的靶抗原尚不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7.
获得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是一种少见病。其特点为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导致全血细胞减少,临床表现为严重的感染、出血、贫血。其年发病率为0.2~0.6/10万人口。在儿童患者,骨髓移植(BMT)及免疫抑制治疗为主要的治疗方法。下面就近年来儿童SAA的治疗、预后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儿童期较为常见且严重的血液病之一。我国属于再障高发地区,儿童处于高发年龄段,且重型再障发病率高于成人,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现结合学习中华医学会《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分型与疗效标准》和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总结以往经验,对儿童再障诊治目前可能存在的问题、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治疗原则与具体措施,密切结合临床实际,提出具体诊治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以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和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以感染、出血、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免疫抑制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儿的效果及与治疗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类比例的关系。方法选取本科2000-2007年收治的43例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急性AA患儿,依据治疗结果将患儿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对2组患儿治疗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类比例进行统计学分析。进一步将有效组患儿根据CD4+/CD8+比值分为3组:比例正常组,比例倒置组及比例超高组,分别将该3组CD4+/CD8+比值与治疗无效组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抑制治疗有效组与免疫抑制治疗无效组比较,有效组中CD4+/CD8+比例倒置及超高患儿与无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组治疗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类中CD8+CD28+及CD8+CD28-细胞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有效组患儿CD8+CD28+/CD8+CD28-比值显著高于治疗无效组。结论急性AA患儿治疗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8+CD28+/CD8+CD28-细胞比例对预测免疫抑制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有针对性的为急性AA患儿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 (RIT)的能力 ,采用王海滨设计的红细胞自然免疫粘附肿瘤细胞的实验 ,对 2 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红细胞免疫粘附能力的测定。结果显示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的功能明显下降。因此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的能力明显下降 ,提示临床该组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低下是红细胞免疫功能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流式细胞术探讨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患儿体内Th1和Th2细胞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和干扰素-γ(IFN-γ)的变化特点。方法 2014年11月至2015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30例初诊重型再障患儿,同时选择正常体检儿童20名为对照组,采取其静脉血,分别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所取血样标本中IL-2、IL-4、IL-10和IFN-γ的含量。并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两组儿重外周血中上述4种细胞因子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用ROC曲线评价上述4种细胞因子对于诊断重型再障的临床意义。结果(1)重型再障患儿外周血中IL-2、IFN-γ浓度分别为7.56±5.93(pg/mL)、8.67±3.72(pg/mL),均高于对照组的4.45±2.94(pg/mL)、4.89±2.86(pg/mL),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IL-4、IL-10浓度分别为4.48±3.28(pg/mL)、9.00±3.60(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7.36±7.02(pg/mL)、10.93±5.13(pg/mL),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2)重型再障患儿外周血中IL-2 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6(95%CI 0.697~0.816),具有中度诊断价值;IL-4的AUC为0.662(95%CI 0.597~0.716),为低诊断价值;IL-10的AUC为0.616(95%CI 0.458~0.774),为低诊断价值;IFN-γ的AUC为0.817(95%CI 0.697~0.978),具中度诊断价值。结论 IL-2、IFN-γ为负调控造血因子,参与再障发病机制,但是Th1和Th2细胞相关因子(IL-2、IFN-γ和IL-4、IL-10)的表达水平高低,对于儿童获得性再障的诊断价值比较有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艾曲泊帕联合免疫抑制治疗(IST)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血液科初诊为SAA的6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均为无同胞全合供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1例接受IST联合艾曲泊帕治疗;对照组32例接受IST治疗...  相似文献   

14.
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RIT)的能力,采用王海滨设计的红细胞自然免疫粘附肿瘤细胞的实验,对2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红细胞免疫粘附能力的测定。结果显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的功能明显下降。因此,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的能力明显下降,提示临床该组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低下是红细胞免疫功能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儿发生血清病的相关因素,总结临床经验,分析血清病是否影响AA预后。方法收集并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AA应用免疫抑制治疗(IST)后出现血清病患儿的临床数据,分析其发生时间、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共收集AA患儿48例。中位年龄5岁5个月(2岁1个月~15岁6个月),男女比例1.4∶1.0;75.0%(36/48例)发生血清病,中位发病时间为IST第11天,72.2%(26/48例)发生在第7-14天;临床表现前3位为关节痛(63.9%,23例)、发热(52.7%,19例)、皮疹(52.7%、19例)等。血清病组与无血清病组IST前和血清病发生时的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ST结束后持续应用糖皮质激素预防血清病的患儿发病率(2/12例,16.6%)低于未应用者(34/36例,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037,P<0.001)。发生血清病后经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2~4 mg/(kg·d)]治疗症状均好转。随访至IST治疗后6个月及6个月以上的患儿共37例,发生血清病者25例,19例达到治愈或明显进步标准,6例未愈;不发生血清病12例,10例达到治愈或明显进步标准,2例未愈。2组患儿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A患儿IST治疗易出现血清病,发病高峰期为IST第2周,以关节痛、发热、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血清病发病情况与治疗前及发病时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绝对值无相关性;IST结束后继续应用糖皮质激素开展预防性治疗可降低其发生率,发生后再应用糖皮质激素也可有效控制病情;血清病发生与否不影响IST治疗AA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规范诊治现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儿童期严重的血液病之一,诊断和治疗较为困难,尤其是重型再障预后较差.我国属于再障高发地区,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已经明确,T淋巴细胞"免疫介导"是再障的主要发病机制,由于T淋巴细胞功能异常,而导致骨髓造血干细胞受到抑制.成功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虽能根治再障,但受到供体来源困难、医疗费用昂贵、治疗难度大和医疗风险高等限制,国内难以广泛开展.近年来,根据再障免疫介导致病机制所开展的免疫抑制治疗已经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是无合适供体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重型和难治型再障的最佳替代疗法.文章对有关再障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诊断与分型标准、鉴别诊断要点、治疗原则与治疗方法以及疗效评价标准等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态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遗传,分布规律,采用PCR和HindⅢ酶切技术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进行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检测。结果: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分布HH型占32.4%,HL型 43.2%,LL型占24.3%,患儿父母HH型占42.0%,HL型占37%,LL型占20.3%,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及父母红细胞免疫功能地匀低下,结果:提示临床该组患儿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分布异常,有明显的父母遗传倾向,并且该组患儿免疫功能低下是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分布异常所引起。  相似文献   

18.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态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遗传、分布规律,采用 PCR和 HindⅢ酶切技术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进行红细胞 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检测。结果: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分布HH型占32.4%,HL型占43.2%,LL型占24.3%,患儿父母HH型占42.0%,HL型占37%,LL型占20.3%,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及父母红细胞免疫功能均低下,结果:提示临床该组患儿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分布异常,有明显的父母遗传倾向,并且该组患儿免疫功能低下是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分布异常所引起。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是儿童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的高发国家。然而急性AA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措施针对性不强,导致其治疗效果不佳,病死率极高。Th17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介导炎症反应,能诱导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而CD4+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儿童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的高发国家。然而急性AA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措施针对性不强,导致其治疗效果不佳,病死率极高。Th17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介导炎症反应,能诱导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