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在大数据背景下,运用网络文本分析与IPA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武夷山风景区旅游形象感知。运用内容分析法,通过ROST CM6软件从主流旅游网站上收集、筛选得到的网络文本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得到高频词汇并绘制语义网络分析图,以此为基础归纳总结旅游形象感知的要素,并对网络文本进行逐条编码,运用IPA分析法构建分析模型,分析游客的旅游体验要素结构和旅游体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游客体验要素分值总体较高,表明游客旅游体验评价关注点各个旅游形象感知要素较集中。重要性程度之间存在差异较大,绝大多数要素重要性程度低;但大部分要素表现性程度高,说明游客整体旅游体验较好,对景区内旅游体验质量评价较高。根据研究结果,今后应从景区环境拥挤感知、游憩活动的参与氛围以及其他满意度稍低的方面进行改进提升,从而让游客获得高质量的旅游体验,创造更好的武夷山风景区形象。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
旅游体验是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体会与感验,游客体验评论是游客对旅游经历和旅游体验的评述。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和语义网络分析法,选取携程网、去哪儿网、飞猪网中游客对长白山的旅游评论作为文本数据,通过提取长白山游客旅游体验感知的高频词汇,探究游客评论高频词之间的整体结构特征,以期发现长白山游客旅游体验的内容和情感,为提高长白山景区旅游形象、服务质量和完善管理体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发现:(1)通过提取高频词发现,游客体验评价中最多提及的词汇为"天池",其次是"长白山""导游""景区""方便""时间"和"景点"等。(2)根据高频词汇特征词总体情况,结合长白山旅游特点,将长白山游客体验归纳为景区餐饮、景区住宿、景区服务、景区景点、自然环境和景区交通6个主类目,其中游客对景区景点的感知最为突出。(3)通过分析游客评论的情感发现,大多数游客对这次旅行产生的是积极态度,负向情感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导游服务水平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以往对游客在博览建筑中的互动体验研究常集中在步行路径方面,忽视了空间复杂性及游客自身的行为特点,该研究背离了人们的真实感受。采用"摄像测量法"与"沉浸式视频追溯"相结合的方法,以此作为博览建筑中互动展品体验的评估方式,根据"Challenge""Skill"的感知程度,记录分析游客最真实的体验感受。研究表明,沉浸式摄像测量法有助于追溯回忆,并有利于进行深入的自我观察分析。  相似文献   

4.
刘韩昕  马宁 《南方建筑》2024,(4):106-114
为了揭示人地交互情境下城市滨水空间的恢复性效应差异及内在关联路径。以桂林山水城市景观风貌为研究对象,选取榕湖及叠彩山两岸的三处滨水公共空间为样本地,采用经典量表与皮质醇、睾酮生理数据相结合的恢复性效应多维测度方法,对不同行为模式在风景旷奥感知体验下的身心恢复性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研究发现:1)“旷如”感知有助于注意力恢复,而“奥如”感知则利于情绪恢复;2)私密性活动在生理及心理恢复表现上优于常态性活动;3)旷奥特征感知与特定行为交互影响人群的恢复性,研究得出的显著交互路径分别为:“旷如感知-私密性活动-恢复”路径和“旷奥均衡感知-常态性活动-恢复”路径。通过对滨水空间恢复性体验进行精准化路径评估,为面向高健康疗愈品质的现代城市公共空间场景营造提供要素导控依据。  相似文献   

5.
环境偏好是游憩者对城市公园环境的一种评价,场所依恋是游憩者与城市公园之间的情感联结,而恢复性评价则是人在城市公园中感知到的心理健康效益。论述了环境偏好、场所依恋及恢复性评价之间的关系,借鉴自我调节理论,构建了城市公园恢复性评价心理模型,并以福州的9个城市公园为例,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城市公园的恢复性评价心理路径有2条,分别是"环境偏好→恢复性评价"的简单影响路径和"环境偏好→场所依赖→场所认同→恢复性评价"的综合复杂影响路径。表明游憩者在城市公园中的恢复性感知是一个渐进式的心理感知过程,尤其是在具有场所依恋情感的环境中,经历了"环境认知评价→情感响应→情绪启动"的心理过程,认清这种复杂的心理路径对今后塑造更具恢复性的城市公园景观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运用网络文本分析和IPA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大数据视野下的上海辰山植物园旅游形象感知。利用Rost ContentMining软件分析,从携程、大众点评、美团等搜索旅游网站上筛选出上海辰山植物园旅游形象感知的高频词汇,绘制语义网络分析图。以高频词汇和语义网络分析结果为基础,运用IPA分析法构建分析模型,分析游客的目的地旅游体验要素结构和游客体验质量的评价。结果表明:游客体验要素的分值总体较高,表明游客的旅游体验评价关注点较为集中;重要性分值差异较大,表明游客对于旅游体验各要素的感知重要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根据研究结果,今后应从动植物多样性、自然生态环境、体验活动等5个方面进行改进提升,从而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游览体验。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1)
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探究民宿旅游体验、民宿旅游意象与再宿意愿的关系,构建了民宿体验—民宿意象—再宿意愿的影响关系模型,并以莫干山民宿为研究案例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论如下。(1)民宿体验的4个维度及民宿意象的两个维度与再宿意愿显著正相关,其中审美体验对再宿意愿的影响最大,其次为遁世体验、情感体验等,民宿意象的有形展示意象对再宿意愿影响最大,其次为无形服务意象。(2)民宿意象的有形展示意象对遁世体验、审美体验与游客再宿意愿之间的关系具有完全中介作用,民宿意象的有形展示意象对求知体验、情感体验与游客再宿意愿之间的关系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民宿意象的无形服务意象对民宿体验的四大维度与游客再宿意愿之间的关系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冠疫情不仅危害身体健康,也造成了恐慌、焦虑等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公园作为城市中重要的恢复性环境,具有纾解精神压力、培育积极情绪等健康促进功效,但疫情影响下其感知恢复性的影响机制尚不明晰。因此基于恢复性环境相关理论与新冠疫情对城市居民时空间行为的影响,建构城市公园感知恢复性的影响模型,并以徐州市5座城市公园为调研对象获取实证数据,从而对理论模型中的作用路径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新冠疫情期间,城市公园感知恢复性的影响路径有三种,包括:“疫情影响→感知恢复性”和“环境特征→感知恢复性”两种简单路径和“疫情影响→可达性(或行为模式)→感知恢复性”的复杂路径。路径检验证明可达性和行为模式作为疫情影响公园感知恢复性的中介,其中可达性的作用更显著。识别这一作用路径对流行性疾病蔓延时期提升城市公园恢复效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柳镔津  马欣 《城乡建设》2021,(19):53-55
以卢沟桥和宛平城为核心的卢沟桥片区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吸引了无数国际友人和国人参观游览,自2005年起,"红色旅游"成为我国旅游业的又一亮点,按照党中央和北京市的战略部署,卢沟桥文化片区是全面贯彻落实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基地.卢沟桥片区将古老文明、艺术瑰宝等文化特点与抗战救国、勿忘国耻等爱国主义教育相融合,塑造了旅游和教育资源独特的文化内涵.为游客合理规划并推荐游览路径不仅能让游客对红色历史事件体验更充分,还能有效引导客流、减少景区游客拥挤等负面效应,实现该地区环境、经济和社会文化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密云古北水镇为例,提出"构建—表达—体验"的时序关系,对古镇景观的文化意象做出解读和研究。对景观意象生成过程中的文化特质,围绕"创作者""创作对象"和"体验者"展开分析。梳理古镇景观的文化意象从设计师到落实至物质空间,再到被游客感知的全过程。最后对古北水镇的景观文化意象营建提出建议,并为文化意象的创新营构和表达模式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9)
随着旅游体验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重视旅游体验质量。昆明市素有"春城"的美称,各地也在开展形式多样的花卉旅游活动。但目前,花卉旅游形式主要以观赏、购物为主,未能给予游客丰富深层的体验,通过开展问卷调查,IPA分析等方法,对游客体验感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游客在设施的人性化设计、主题创意设计、感受花卉文化、体验过程的互动性设计、体验过程的个性化设计等方面体验感知不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体验型花卉旅游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以第十届中国(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博览园为研究对象,构建测量博览型园林游客满意度的结构方程模型,运用问卷和访谈法,对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及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潜变量中"社会与文化环境"对"满意度"影响最大,"感知价值"其次分析各观测变量可知,可达程度中的"交通便捷程度",物质与空间环境中的"地形""水景",社会与文化环境中的"文化娱乐活动""园林地域文化",管理与运营环境中的"治安环境""工作者服务",感知价值中的"门票价格""时间成本"对相应潜变最有较大影响,这些主要因子影响着游客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8)
本文以皖南西递古村落的音乐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音乐节游客进行深度访谈,根据扎根理论探索性分析了古村落景区节事旅游吸引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游客感知、节事预期和参与成本是影响游客参与意愿的三大核心范畴。分析表明,以"节"带"游"是古村落旅游发展的路径之一,活动主办方在举办活动时应充分考虑节事旅游吸引力的维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乡村精品线是乡村旅游的重要版块,增强游客重游意愿对提升乡村风貌、改善村民生活、助力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景观感知理论为基础,将外界环境刺激、情感状态、行为反应3个阶段作为分析乡村精品线游客重游意愿的研究框架,在此基础上构建乡村精品线游客重游意愿的结构方程模型,并选取浙江省内具有代表性的3条乡村精品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可达程度对景观感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景观感知对游客满意度和地方认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景观感知包括生态环境、文化历史、休闲游憩、经济生产4个维度,其中文化历史对提升游客满意度和地方认同的路径系数最大;游客满意度和地方认同并不存在显著的相互影响;游客满意度和地方认同对游客重游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结论】通过研究视角、量表设计、模型构建等方面的创新,验证了国内外关于景观感知过程的理论,并论证了景观感知与游客后续重游意愿之间的关系,同时还关注到人地互动与人际互动是游客感知乡村精品线的核心内容,进一步深化了景观感知理论在乡村精品线方面的应用,能够为今后美丽乡村精品线建设提供引导方向。  相似文献   

15.
刘涛  蔺宝钢  程圩 《中国园林》2022,38(2):99-103
在文化强国背景下,红色文化景观的价值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过程中需进一步突显.从文化景观理论视角,以陕西省3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研究对象,构建红色文化景观游客感知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发现:感知价值对游客满意度具有正相关性,并通过满意度间接影响忠诚度;感知质量与整体形象是感知价值的重要因素,且相互影响;感知质量包括景...  相似文献   

16.
地域性热舒适信息的提供能够满足游客的出行心理从而提升游览时的舒适性体验,因此有必要对旅游景点的人群热舒适性展开研究。本文通过对冬季哈尔滨城市景点的气象参数实测和问卷调查,对比分析了不同来源地游客在相同环境中的热适应模式。分析结果表明,本地游客的热感投票始终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当PET值为0℃时,其热感投票(-1. 31)明显高于外地游客(-2. 11);本地游客的热舒适度与PET的回归曲线为一次函数,外地游客的舒适度与PET的回归曲线为二次函数,外地游客的舒适度投票在PET值为-10℃时达到最大值(-0. 91),当PET值变得高于或低于-10℃时,其舒适度投票出现下滑,当PET-7℃时,外地游客的舒适度体验优于本地游客,当PET-7℃时,其舒适度体验相比于本地游客变得更差;本地游客的热满意度与PET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外地游客的满意度与PET呈现二次函数的曲线关系,当PET值为-16℃时,外地游客的满意度出现峰值,环境的转冷或变暖均会使其满意度下降,当热环境较冷时(PET-6℃),外地游客的满意度水平高于本地游客,随着PET值的逐渐升高,外地游客的满意度随之下降,本地游客的满意度体验则提升至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网络文本分析法,运用ROST CM 6.0软件研究游客对崇武古城旅游景区形象的感知。通过携程网、去哪儿网和马蜂窝旅游网共获取有效网络评论及游记1723条(篇)。研究获取了游客感知形象高频词汇和语义网络结构分布图,并进行情感倾向分析。研究结果:游客对崇武古城的总体印象良好,正向情感为主导,其中"古城""石雕"是崇武古城最关键的旅游吸引要素,其次为滨海风光;游客的旅游感知形象类型表现为景点景观、人文风情、感知体验、旅游服务四方面;消极情绪感知反应出景区旅游项目收费高、私家旅行停车难、基础设施完善弱、旅游管理制度差5项问题。因此,提出优化服务、规范管理制度,强化特色、适度扩大开发,开发文旅、开发智能服务四项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5,(13)
游客是旅游的主体,景观是旅游形成的主要载体。游客对旅游地景观基因感知评价程度的高低,与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有重要的相关性。本文基于灰色系统理论,以南岳古镇为例,建构了游客对南岳古镇景观基因的旅游感知评价模型,并采用德尔菲法构建了游客对南岳古镇景观基因旅游感知评价的具体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包含寿文化、佛文化、道文化3项目标层和15项指标层。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评价体系中各层指标的权重,并运用所建构的评价模型对游客对旅游的感知状况进行评价。所得基本结论为:(1)游客对旅游感知评价的系统是灰色系统,灰色理论是开展该项研究的有力工具;(2)灰色系统理论,具有所需样本数据少,问题解决效率高,分析思路清晰,结论目标明确的特点,是一个开展游客旅游感知研究行之有效的方法;(3)游客对佛文化基因的感知评价略高于寿文化基因,评价级别为较好。道文化景观基因的感知评价则为一般。  相似文献   

19.
长城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文化遗产地,每年有大量的游客前往旅行体验;旅行同时,视觉和听觉对人的感知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长城的听觉和视觉感知与人的参观满意度和恢复性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研究通过现场问卷调查的方法,对107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音乐声的感知响度和广播声的感知出现频率与视觉吸引度呈正相关。而脚步声的感知出现频率与视觉的趣味性呈负相关。视觉环境感知(吸引度、和谐度、开放度)、声景愉悦感与参观体验指标(听觉满意度、视觉满意度、参观满意度)和恢复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当地居民的参观满意度显著高于工作人员和游客的参观满意度,而工作人员的参观满意度普遍高于游客的参观满意度。人的到访频率越高,对长城的参观满意度越高。研究结果有助于对文化遗产地的环境保护、评估和设计提出具体策略,提升长城视听环境质量和人的参观满意度和感知恢复性。  相似文献   

20.
范文宇  张建国 《园林》2022,(8):71-78
基于凝视理论,以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郊野公园为例,采集官方宣传文本和游客游记,利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分析,并将采集的照片分类和绘制聚合意向地图,分析各类照片的相关性,从而分析主题农场型郊野公园的形象投射与感知的偏差。结果表明:(1)官方投射的廊下生态园、枫叶岛和山塘民俗村的形象比较成功,与游客感知形象契合;(2)游客对园区内游玩项目和食宿环境感知较少,这与官方期望打造郊野公园为游玩住宿为一体的休闲体验园区不符;(3)廊下郊野公园的重要景观节点和特色建筑比较吸引游客,但是景区管理方在这方面缺少投射。因此,在今后的公园管理中,要在保持自身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加强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丰富旅游活动和修缮人文景观,从而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