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头痛,可因外伤、内损、六淫侵袭等引起,涉及到心、肝、脾、肾等多个脏腑。紧张、疲劳、情绪波动等更易成为其诱因。风邪侵袭导致头痛,属于实邪郁滞而致病,因此治疗可用散郁泻实之法。对于实邪郁滞导致的头痛,吐法正是一种散郁祛邪的对症之法。风邪侵袭而致头痛,采用吐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疟疾是由于虚弱之体感受疟邪或山岚瘴气、疫疠之邪引起的机体休作性寒战、壮热、汗出、头痛、烦渴等为主要表现的虫媒传染病.目的 讨论中医诊治疟疾.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果 截疟祛邪为疟疾的基本治疗原则.截疟是防止疟疾复发的根本措施.实证以祛邪截疟为主,虚证以扶正补虚为主.以此为基础,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兼夹症状,辨证施治,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3.
综述近年来补肾祛邪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机制。认为肾虚邪伏、正虚邪恋与正气胶着导致慢性乙型肝炎持续进展、迁延不愈;补肾(兼以益气、养阴、健脾、疏肝等)与祛邪(清热解毒、祛湿化痰、活血化瘀等)双管齐下,可整体调节患者气血脏腑功能,抵御甚至清除体内邪毒;补肾祛邪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抗乙肝病毒、保肝、抗肝纤维化及降低乙肝病毒变异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呕吐是因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致胃内容物经食道口腔吐出的病证.目的 讨论中医治疗呕吐.方法 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 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呕吐的病机,总属胃气失降,气逆于上所致,故当以和胃降逆为总治则.临证时又当分清寒、热、虚、实,一般寒证多虚,热证多实,实证以湿热、痰浊、食积、气滞、虫扰的症状多见,应以祛邪为主,邪去则呕吐自止,分别采用解表、清暑、利湿、消食、导滞、攻下、化饮、疏肝甚或催吐等法;虚证以脾胃虚寒、胃阴虚损多见,应以扶正为主,正复则呕吐自愈,分别采用健脾益气、温中散寒、养阴和胃等法;呕吐急症常以邪实突出,按中医急则治其标的原则,应先以祛邪为主;至于久病寒热虚实错杂之证,又当标本兼顾,清温并用,勿拘一端.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在祛邪法的应用上,以解毒化瘀、消痰软坚最为多见,透邪法应用于肿瘤的中医研究仅见于白血病的治疗.EGFR抑制剂虽为西药,以中医学理论分析,具有某些中药透邪的功效,药理不同,殊途同归.将透邪法合理地应用于正不甚虚,邪有外达可能的恶性肿瘤患者,可取得更佳的疗效,提高其生活质量,延长其寿命.  相似文献   

6.
温病属外感热病,致病原因主要是感受四时不同的温热病邪.根据"客者除之"的原则,祛邪为温病治疗的重要方面,邪去则正安.吴鞠通说:"治外感如将,兵贵神速,机园法活,祛邪务尽".阐明了祛邪是治疗温病的重心.温病祛邪,透法是其中之一.温病的发展演变是从温邪深入程度来判断在卫、在气、在营、在血,而卫气营血的各个阶段都需要祛邪,也都存在运用透法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 针对临床近6年来对过敏性哮喘患者到观察,解析过敏性哮喘中医辨证特点及论治疗药.方法 对120例过敏性哮喘患者进行辨证施治.结果 过敏性哮喘多以外邪侵袭、痰浊壅肺、肺,脾、肾虛损为主,治疗上以祛邪化痰、补肺固表、健脾化湿、补肾固摄、止咳平喘为主.结论 过敏性哮喘中医辨证论治有其相应的理、法、方、药.  相似文献   

8.
肺癌多因正气亏虚,邪毒内侵,痰瘀胶结而致,治疗多以益气化痰法、温补祛邪法、药食同治法为主,同时在治疗中应倡导中晚期肺癌"带瘤生存"的理念,重视心理干预及中西医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9.
温病是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一类外感热病的总称."祛邪"为治疗温病的"第一要务",而透邪为祛邪的重要组成部分.透邪之法即透法是选用輕清、芳香的药物,配以辛凉、甘润、苦燥、化湿、凉血之品等以透达肌表,募原,空窍,从而驱邪外出的一种治法. 本篇具体阐述"透邪"在卫气营血及后期各阶段的应用:邪在卫分-辛凉透汗;辛凉甘润,清透肺卫.邪在卫气-芳香宣透.邪在气分-轻宣透热;清泄宣透;战汗透邪;透解秽浊;芳香辟秽,开窍透邪.邪在营分-透热转气;清心开窍透络.邪在血分-清热凉血透斑.温病后期-扶正透邪.  相似文献   

10.
以扶正祛邪方与单纯祛邪的传统方通宣理肺汤对照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的治疗。证明在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扶正祛邪并举优于单纯祛邪,发现扶正法邪方除具有改善肺功能、镇咳、祛痰等治疗作用外,还可增强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笔者认为慢性乙肝多为湿热邪毒蕴结日久,伤阴耗气,气血失调,病变虽在肝脾而累及心肾,病机特点表现为正虚邪恋,虚实夹杂。我们从扶正与祛邪并举的观点出发,把握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碍邪的治疗关键,制定了清化湿热以治本,益气养阴以复元,理气活血以治标的三法结合,又分步施治的方法治疗本病,临床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张子和攻邪学术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张从正攻邪学术思想.其理论来源于<内经>,明确提出了天邪、地邪、人邪的概念,据此提出治病攻邪论.张从正祛邪理论有因邪致病、论病重邪、祛邪安正三个要点.创立了"病由邪生,攻邪已病"的攻邪学说.治法以寒凉立论,提出阴阳损益并进的补益法则,体现出其以攻邪论为基础的补法特点.张从正根据病邪所在的处所,提出了汗、吐、下三法的具体运用,丰富和发展了<内经>的有关理论及方法.  相似文献   

13.
收集冼绍祥教授自2013年1月至2017年4月治疗高血压头痛的门诊病案共197个,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采用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冼绍祥教授治疗高血压头痛的临床特点及用药规律。冼绍祥教授认为本病多属阴虚阳亢、痰瘀互结证,以扶正祛邪、标本兼顾为治则,治法主张平肝熄风、化痰祛瘀、滋养肝肾。选用的高频药物有茯苓、天麻、半夏、陈皮、钩藤;方药多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天麻钩藤饮、杞菊地黄丸等。新方组方思路总体亦以熄风化痰活血为法,佐以清热祛瘀、消食助补,祛邪而不伤正,补虚而不碍邪;核心组合为半夏白术天麻汤及若干新方。其用药在重视"痰"、"瘀"等标实之外,不忘兼顾其根本。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认为过敏性疾病的形成与先天特异体质及外感邪气有关,病机多以气虚卫表不固、血热化燥生风为本,风邪、湿毒等外邪侵袭为标.临床上采用祛邪扶正、内外并调的中医辨证治疗可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郭淑云教授认为,正虚毒结是消化道肿瘤发生的两大因素,正虚为本,毒结为标,对此类病症,如何辨别病性寒热尤为重要。郭教授重视患者自身对寒热的感觉以及饮食寒性热性的问诊来辨明寒热,并细辨寒热错杂及寒热真假之证。治疗上,早期邪盛而正未衰,人体正气有能力祛邪,当以祛邪为主,使邪气外出;中期邪气盛,正气渐虚,机体尚能耐受祛邪药物的作用,治宜扶正、祛邪并用,扶助人体正气,以祛邪外出;晚期正虚而邪实,人体正气虚衰,邪气盛实,则需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  相似文献   

16.
中医治病的方法可分为祛邪、扶正、调和三大方面,汗法为中医治病八法之一,是重要的祛邪手段。汗法除了治疗表证和内科疾病外,还可以治疗以皮肤病为代表的外科多种疾病,汗法的运用范围不断扩大;随着中医学者对汗法的认识日益深入,临床皮肤病中汗法的使用也日渐增多。皮肤病多以脏腑功能失常,营卫不和,气血失调,邪毒蕴结等为主要致病机制。我们基于皮肤病病虽在里,但病位多在肌肤毛窍的临床特点,结合“汗法”的“祛风散寒、疏通内外、透散内蕴之毒、通适血脉”等作用机理,兹参阅文献从“开门逐盗、透邪外达”“疏通经络、布津散液”“扶卫固本,升阳助脾”三点了解汗法在治疗皮肤病中的应用,略术拙识望对临床汗法运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辨治直肠癌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认为直肠癌为正虚、脏腑功能失调,气滞、血瘀、痰湿、食物邪毒等病理因素互结而发病,病机以虚实夹杂多见,祛邪治疗需贯穿全程、扶正需和缓徐图,并灵活运用活血药、虫类药.  相似文献   

18.
透邪,是一个含义广泛的祛邪治疗主张。尤其在温病治疗学中内容丰富,值得研究。本文对温病“透邪”说的五个主要问题试作粗浅讨论,以就正于贤明. 基本涵义“透”者,通也:彻也:显也.温病“透邪”说,则为针对温热怫郁之机,通过解除怫郁,畅遂火热张扬、向上向外的特性,从其性以促邪外达的一种祛邪治疗主张.  相似文献   

19.
扶正与祛邪法两者相互为用,相辅相成,扶正使正气加强,有助于机体抗病和祛除病邪;祛邪能够排除病邪的侵害和干扰,使邪去正安,则有利于正气的保存和恢复.临床应用扶正祛邪法时要认真细致地观察和分析正邪两方消长盛衰的情况,并根据正邪和矛盾斗争中的地位,决定扶正与祛邪的主次和先后.  相似文献   

20.
薛贝珊  徐雅 《中医学报》2020,35(8):1597-1601
《温疫论》创立了"戾气"病因学说,认为温疫与伤寒所发症状相似,气血阴阳变化虽有相同之处,但其机理不同,治法大异。瘟疫初起,邪在膜原,忌汗、下、补;表里分传,需先通里、后解表;邪盛之时,法当急下急攻,但亦应辨证施治,不可一味攻下;温疫后期,正虚邪恋,治疗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扶正以养阴为主,祛邪以勿伤正为宜,正气恢复,余邪自退;愈后注重饮食起居,调护正气,防止复发。体现治疗温疫祛邪是第一要务,固护正气则是防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