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丙烯酰胺反相乳液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制备聚丙烯酰胺胶乳的方法,并为工业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以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Span-80,Op-4为乳化剂,采用反相乳液聚合工艺.用溴化法测定单体转化率,用粘度法测定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讨论反应时间、引发剂用量、油水比等因素对转化率、相对分子质量和胶乳稳定性的影响.结果用两种方法得到了转化率大于98%,相对分子质量大于300万的稳定胶乳.结论引发剂用量和油水比对产物相对分子质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两性聚丙烯酰胺的合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了两性聚丙烯酰胺的合成,用氧化还原体系在水溶液中聚合加入辅助还原剂,首先制得丙烯酰胺和丙烯酸的阴离子聚体,再用二甲胺和甲醛进行曼尼希反应改性制得叔胺型两性聚丙酰胺,再用硫酸二甲酯季铵化制得季铵型性聚丙烯酰胺。  相似文献   

3.
用混凝法处理造纸黑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用物理过滤和化学混凝处理造纸黑液的方法,即对经稀释和物理过滤后的黑液,用生石灰调整其pH值,然后用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混液,通过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每吨黑液的生石灰用量0.1t,聚合氯化铝用量12kg,聚丙烯酰胺用量6g;通过对处理后水样的COD测量和经济概算表明,此方法经济可行,有很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在再生纸污泥脱水中用阴离子聚丙烯酰胺代替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可能性。探讨了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加入量,醚化剂的加入量,停留时间,pH值等因素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实验室工作和中试证明;经过改进,加入适量醚化剂,采用缓冲的方法,用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可以达到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十分接近的效果,这样可以大大节约成本,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综合经济因素和污泥脱水效果因素,本实验确定了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的最佳用量,醚化剂和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用量的最佳配比,最佳停留时间,pH值等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叙述了由丙烯酰胺、氯乙醇、二甲胺制备阳离子单体的方法。由制备的正氦阳离子单体合成了N,N—二甲基乙基丙烯酰的均聚物。N,N—二甲基乙基丙烯酰胺同丙烯酰胺的共聚物,并且确定了聚合的条件,对聚合物结构参数作了某些测定。对配装用粘土作了防膨性能同共聚物组成关系的分析,确定了聚合物随粘土防膨要求不同,阳离子度可由聚合条件给予调节。  相似文献   

6.
粘弹性流体流变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粘弹性流体聚丙烯酰胺水溶液为研究对象,用RPX—705型高级流变仪,对不同配比(重量浓度小于8%)的聚丙烯酰胺水溶液体系进行了流变行为的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当聚丙烯酰胺的含量在500ppm左右时,流体已有明显的弹性,但流体的粘度恒定,即为典型的Boger流体。当浓度超过1%时,已为典型的粘弹性流体。浓度为2%~8%范围内,聚丙烯酰胺溶液的粘度及第一法向应力差系数与剪切速率之间的关系均服从幂律关系。  相似文献   

7.
以自制的低分子量聚丙烯酰胺为原料,首先用甲醛使其羟甲基化,再使羟甲基化聚丙烯酰胺和丙烯酰胺缩舍得到可室温交联的聚丙烯酰胺.实验研究了反应物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液pH值等因素对羟甲基化和缩合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这种聚丙烯酰胺的水溶液在引发剂和交联剂的作用下于室温可快速交联得到凝胶体.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用双长紫外法-新洁尔灭浊度法来分析烷基苯磺酸盐(ABS)和聚丙烯酰胺(PAM)混合术溶液中各组分的合量,以解决用常规分析方法时因组分间相互干扰而逅成的测定偏差.首先,双波长紫外法利用215nm、225nm两个波长下溶液吸光度的差值(2A225-A215),消除PAM的吸光影响,测出ABS的浓度,精度达0.5%;然后,根据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与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新洁尔灭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利用浊度大小测定PAM的浓度,此法可检测出0.1mg/kg的PAM.  相似文献   

9.
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合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以丙烯酰胺和丙烯酸为单体进行水溶液自由基共聚合,研究了引发剂用量,温度,时间,pH值,单体配比等对共聚合反应的影响,并考察了共聚物的红外光谱特征。  相似文献   

10.
Fe2+-PAM复合絮凝剂处理电镀废水中Cr6+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Fe^2 -PAM复合絮凝剂对电镀废水中Cr^6 的絮凝效果。性能和机理,确定了最佳pH=11。最佳投药量n(Fe^2 )/n(Cr^6 )=4.5,c(PAM)=5mg/L。用此法处理电镀废水中Cr^6 工艺简单,效果明显,出水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1.
壳聚糖和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在通N2条件下,以硝酸铈铵(CAN)为引发剂,壳聚糖(chitosan)和丙烯酰胺(Am)单体在不同反应条件下的接枝共聚反应,并通过IR和X-射线衍射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2.
以4,4‘-偶氮二(4-氰基戊酰(对-二甲氨基)苯胺)作为引发剂研究了丙烯酰胺水溶液聚合反应动力学,测定了丙烯酰胺水溶液聚合反应速率常数和聚合反应活化能。其聚合速率方程:Rp=K(ACPDA)^0.48(AM)^1.02,聚合反应表观活化能为66.8kJ/mol;同时讨论了影响本聚合反应的不同因素。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以淀粉为基材,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AAC)、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聚合单体,采用溶液聚合技术合成两性接枝共聚物的方法。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解助剂用量、络合剂用量等因素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产物特性粘数及溶解性的影响。最佳反应工艺条件为:引发剂的质量分数为0.1%,m(单体)∶m(淀粉)=7∶3,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4 h。所得产物的接枝率为217.92%、转化率为93.74%、特性粘数为543.31 mL/g。  相似文献   

14.
以APS为引发剂,MBAA为交联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XG~AM接枝共聚耐盐型高吸水性树脂.分别研究了丙烯酰胺用量、碱用量、聚合温度、交联剂和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对树脂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黄原胶与丙烯酰胺发生了接枝聚合反应,当m(AM)/m(XG)为6:1,m(NaOH)/m(AM)为1:1,聚合温度为60℃,m(MBAA)/m(AM)为0.04:1,m(APS)/m(AM)为0.07:1时,树脂对去离子水的吸收倍率可达1240g·g^-1,对0.9%NaCl溶液的吸收倍率达到235g·g^-1.  相似文献   

15.
高分子聚丙烯酰胺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叙述高粘度三元共聚物聚丙酰胺的聚合方法,以及在乳液聚合法制备高分子聚丙烯酰胺中原材料对产物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种新型阳离子型淀粉接枝改性絮凝剂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自制引发剂,通过水溶液聚合制备了淀粉(St)、丙烯酰胺(AM)接枝共聚物。并以此为原材料进行羟甲基化反应,再与二氰二胺缩合脱水,制备出了阳离子淀粉接枝絮凝剂。羟甲基化反应最佳反应条件为:温度θ=50℃;pH=10;n(HCHO)∶n(St-AM)=1.1∶1.0;t=2 h;与二氰二胺缩合脱水的最佳反应条件:羟甲基化接枝物与二氰二胺的摩尔比为1∶1;pH=4;t=3 h;温度θ=45℃。产品特性黏数为1 023 mL/g,阳离子化度为50%。  相似文献   

17.
PNHMPA/PEG半互穿网络定形相变材料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制备适用于调温纺织品领域的蓄热功能材料,以N-羟甲基丙烯酰胺(NHMPA)为网络剂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为交联剂,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在反应的同时加入线性聚乙二醇(PEG),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出了聚N-羟甲基丙烯酰胺(PNHMPA)/聚乙二醇半互穿聚合物网络(S-IPN)定形相变材料,定形载体为化学交联的PNHMPA,蓄热工作物质为互穿缠结物理交联的PEG相变材料。通过溶胀实验,对定形相变材料的开孔程度和耐水洗性进行了研究,采用扫描电镜、差热扫描、热重分析等方法对溶胀处理前后半互穿网络定形相变材料的结构形态和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交联网络载体对PEG具有良好的固定效果,定形相变材料具有较高的相变焓和良好的热稳定性,半互穿网络定形相变材料具有均匀分布、尺寸为微米级的三维孔洞。  相似文献   

18.
用一步法合成了DAAM ,其最佳工艺条件 :反应温度 5 5℃ ,反应时间 6h ,DAAM产率 5 4 .8%。对后处理做了改进 ,反应完成后稀释反应液 ,采用水与 2 5 % (质量分数 )的氨水的体积比为 1∶1时产率较高 ,DAAM产率可达 5 4 .5 % ;洗涤有机杂质时 ,环已烷与水溶液的体积比为 1∶2时 ,产物的熔点是 5 4 9℃ ;碱洗时质量分数 30 %NaOH与粗品的质量比为 1∶1 5时 ,能除去副产品丙烯酰胺 ,保证了DAAM的纯度。  相似文献   

19.
用索氏提取法分离聚丙烯酰胺与丙烯酰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索氏提取法分离聚丙烯酰胺(PAM)与丙烯酰胺(AM)。其提取方法的可靠性、完全性,以薄层色谱法、溴氧化-分光光度法论证,并成功的应用在小苏打试样中PAM与AM的分离检测。  相似文献   

20.
丙烯酰胺-DMC的水溶液共聚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复合引发体系,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出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的共聚物。考察了反应温度、单体质量分数、引发剂质量分数和pH等因素对聚合物特性黏数和水溶性的影响,得到的较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25℃,单体质量分数45%,引发剂质量分数0.010%,pH 3.0。在上述条件下,产物的特性黏数为9.346 5 dL.g-1。用红外光谱技术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