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朱镇  江华 《无损检测》2022,(4):79-85
核电站蒸汽发生器用690镍基合金传热管在制造过程中至少需进行3次涡流检测,第一次是直管成品时,使用外穿式探头主要检测传热管外壁缺陷;第二次是弯管前,使用内穿式探头主要控制传热管信噪比;第三次是弯管后,使用内穿式探头主要检测传热管内壁缺陷。介绍了3次涡流检测的时机、目的、参数设置、信号分析和验收评定结果。另外通过试验研究了整体消应力热处理对涡流检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整体消应力热处理对U形传热管的内涡流检测信号无影响且未产生热处理信号。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卧式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缺陷产生的原因,通过对含应力腐蚀缺陷传热管的涡流检测结果与缺陷解剖结果对比,分析了涡流检测误差产生的原因,总结出缺陷特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规律,为提高涡流检测信号的准确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核电是公认的清洁能源,但核电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采用有限元仿真的方法研究了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缺陷特征与涡流阻抗信号之间的关系。利用内穿式差动Bobbin线圈对传热管缺陷进行了数值模拟检测。研究了缺陷形状结构对缺陷信号特征的影响,分析了检测频率、裂纹宽度和裂纹深度对缺陷信号特征的影响。通过对仿真试验结果的分析,发现不同缺陷结构、不同缺陷宽度、不同缺陷深度及不同检测频率对涡流阻抗信号影响具有各自明显的规律。该研究成果对核电站在役管道的涡流无损检测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缺陷与涡流阻抗信号的关系,以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为支持平台开发了涡流信号仿真程序,界面友好,使用方便,用户只要输入相应参数,即可获得计算结果。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标准人工缺陷的涡流信号的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5.
郭韵  曹刚 《无损检测》2014,(6):14-18
探头是阵列涡流检测的关键部件,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内穿过式涡流阵列探头——X-probe。分析了X-probe探头的工作原理,并通过试验研究,归纳了X-probe探头检测的不同类型缺陷信号特征、支撑下缺陷响应以及伤深与相位的关系。并介绍了X-probe探头在核电厂凝汽器传热管涡流检查的应用情况。试验结果表明,X-probe探头能够获取缺陷轮廓并依据AF和CF通道的幅值分辨出缺陷方向。现场应用证实X-probe探头具有良好的管板区缺陷检出能力,能很好地检测分辨并测量周向复合缺陷的伤深。  相似文献   

6.
郭韵  杨劲松  曹刚 《无损检测》2012,(10):46-50
为了解决凝汽器传热管在管板区的涡流Bobbin探头检测存在的检测盲区,文章提出了采用MRPC探头检测这一区域的方法。通过试验研究,区分了不同类型缺陷信号并归纳了不同类型缺陷的信号特征。通过建立伤深-相位曲线,实现了对于不同类型人工缺陷的缺陷深度测量。为了检验该方法的有效性,采用该方法检测了模拟管板传热管中不同位置的人工缺陷,取得了良好的检出效果,深度测量值与实际值接近。  相似文献   

7.
造成压水堆核电站蒸汽发生器降质的主要原因有晶间腐蚀、应力腐蚀裂纹、减薄、凹痕、机械磨损、疲劳等。为了可靠地检测出传热管的运行缺陷,分析了旋转探头与阵列探头的特性,对两种探头的缺陷识别以及检测能力进行了比较试验,确定了传热管涡流检测中使用旋转探头及阵列探头的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8.
针对核电的安全问题,采用Bobbin线圈传感器对蒸气发生器传热管的各种类型缺陷进行涡流检测,分析了缺陷与涡流阻抗信号、相位信号之间的关系,并对检测频率进行了优化,通过相位信号实现了对不同缺陷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CIVA仿真平台对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涡流检验技术的应用评价。主要利用CIVA仿真平台,对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检验中所使用的标定管典型人工缺陷进行了涡流检测仿真,并对比了仿真模拟结果与实际检测结果,以验证该技术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程仲贺 《无损探伤》2022,(1):22-24,30
根据蒸汽发生器胀接工艺和设计要求,分析了胀接区的质量检测要求,使用涡流轮廓检测法实现对胀接区的质量检测和常见缺陷分析,并介绍了2种辅助检测方法:内径变化测量法和解剖法.3种方法的组合使用,可以实现对蒸汽发生器传热管胀接过程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贝雅耀  李晓光  宋涛 《无损检测》2009,(10):769-772
蒸汽发生器运行期间由于化学机理和机械机理导致的传热管降质现象,须使用涡流检测技术对其进行跟踪检测,而对大量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涡流数据的准确快速分析成为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涡流检测的主要工作及难点之一。介绍了西班牙某公司的涡流采集与分析软件进行传热管涡流数据自动分析的方法,并列举了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2.
国内某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涡流检测时发现部分可疑信号,不能确定其缺陷类型,故设计和制作了模拟试件,采用轴绕式差分探头对模拟试件进行涡流检测对比试验,同时采用旋转探头、阵列探头进行复核,模拟常规超声无法有效分辨该信号时的解决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缺陷信号不是单纯的凹痕信号,而是凹痕与缺陷的复合信号,对于类似信号可通过混频的方式消除其中的干扰变量从而达到区分和定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的降质及其无损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训慎 《无损检测》2008,30(1):30-33
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的无损检测对核电站的安全和经济运行十分重要。采用轴向探头的涡流检验技术可快速、有效地对早期蒸汽发生器的降质进行检验和缺陷尺寸的测量。但是,近年来蒸汽发生器出现了新的降质形式,需要采用多种检测技术,对不同降质的损坏采用不同的检测工具。用涡流和超声技术来检测缺陷有其局限性,并且有些方法对缺陷尺寸的检测能力极为有限,有时需要通过取管金相检验来对比确定。  相似文献   

14.
传统上采用Bobbin探头进行凝汽器传热管涡流检测时存在管板盲区问题。基于传热管管板区涡流检测需求,研究了CXB型阵列探头在此领域的应用。通过设计制作凝汽器模拟管板,开展了试验研究。试验发现,CXB探头能够有效解决涡流检测中Bobbin探头在传热管管板区存在的盲区问题。同时,试验解决了CXB探头对于缺陷的定量评定难题。最后给出了现场检测中的实际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15.
对传热管进行涡流检测,分析不同类型缺陷幅值与缺陷深度定量误差之间的关系,得到缺陷幅值与缺陷深度定量误差的关系曲线,可为进一步开展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H-3321换热器管在运行中多次发生泄露,利用差分内插式检测线圈,通过多频涡流检测技术对换热器进行涡流在役检测,有效地抑制了支撑板等干扰信号,提高了检测灵敏度,使得检测结果更可靠。同时对传热管所检测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某电厂大修期间,对两台工业冷却水热交换器传热管进行100%涡流检测,检测出较多缺陷。对缺陷进行数据分析,判定缺陷类型,并对缺陷位置进行统计分析,确认折流杆的振动磨损为缺陷形成的主要原因;结合该容器的结构特征,提出"相位-伤深"法为该类磨损缺陷较为合理的定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常规Bobbin探头涡流检测技术难以发现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的裂纹性缺陷,为解决该问题,设计了旋转探头。旋转探头不仅解决了裂纹性缺陷检测难题,还具备缺陷定性能力,且信号输出为C扫图,直观易懂。本文概述了旋转探头的设计原理、数据分析方法以及缺陷特征。并基于设计的人工缺陷,研究了旋转探头缺陷定位、定性和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田湾核电站卧式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役前涡流检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吴秀江  杨坤  杨宝初 《无损检测》2005,27(9):460-465
田湾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为卧式结构,弯头数量较立式蒸汽发生器多很多,因此其涡流检测方法与众不同。介绍了卧式蒸汽发生器的结构及探头的选用,剖析了检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争论焦点,如缺陷的判断、外壁缺陷的判定、磁性区域信号的排除以及内外壁缺陷的区分等。讨论了由探头直径过小和标定原因引起的误差,确定了田湾核电站卧式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的缺陷管数量、缺陷的位置及性质,最后采用统计方法肯定了检测结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阵列涡流和低频电磁作为新的涡流检测技术,常被用于检测工件裂纹缺陷。为了研究其在工业管道检验中对裂纹类缺陷的有效性,采用阵列涡流和低频电磁检测系统对管子上预制的裂纹缺陷进行检测。结果发现:阵列涡流可以直观地显示缺陷的位置、形貌,得到缺陷相对的大小,对表面裂纹类缺陷较为敏感,可以检测出与探头移动方向垂直2mm长的裂纹缺陷;低频电磁能有效发现内壁较大的裂纹缺陷,在本试验条件下,可发现5mm长,3mm深以上的裂纹缺陷,检测结果受管件规格、裂纹缺陷的长度和深度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