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消化道常见肿瘤之一,在我国已成为发病率居第三位的恶性肿瘤。CRC病因复杂,主要包括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而后者与生活方式关系密切。高脂饮食通过影响胆汁酸代谢,改变肠道通透性、固有免疫及肠道菌群,进而诱发低度炎症等,增加了CRC 的发病风险并促进了CRC 的发生发展。本文就近年来对高脂饮食促进CRC 的分子机制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与饮食、遗传及免疫等多种因素关系密切。目前,大量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开始聚焦肠道菌群在CRC免疫调控中的作用。本文通过对CRC患者肠道菌群构成、肠道菌群与免疫微环境的关系等作一综述,重点分析CRC患者肠道菌群对肠道免疫微环境的调控,为CRC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
胆汁酸在结直肠癌发生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旭东  吴娜  张薇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2):3440-3441
胆汁酸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关系密切.近年来有很多关于胆汁酸促结直肠癌发生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完善了结直肠癌的病凼学研究。本文对胆汁酸的分类、其促结直肠癌发生的机制以及引起高胆汁酸的危险凶素和拮抗高胆汁酸促癌作朋的因素作简要综述。 1胆汁酸的分类 胆汁酸按来源分为初级胆汁酸和次级胆汁酸。初级胆汁酸是肝细胞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的,是清除胆固醇的主要方式。进入肠道的初级胆汁酸在协助脂类物质消化吸收后。在回肠和结肠上段细菌的作用下,形成次级胆汁酸。初级胆汁酸包括胆酸和鹅脱氧胆酸,次级肌汁酸包括脱氧胆酸和石胆酸。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维生素D(vitamin D,VD)是否可以通过调控胆汁酸内稳态,进而抑制AOM+DSS诱导的小鼠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发生发展,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CRC组、CRC+VD组,采用AOM+DSS诱导建立CRC小鼠模型。HE染色检测组织病理情况;LC-MS/MS检测血清和结肠中各类型的胆汁酸含量;qPCR检测FXR、CYP7A1 mRNA的表达。结果CRC组小鼠结肠组织呈浸润性生长、病理性核分裂像可见;与CRC组相比,CRC+VD组小鼠结直肠长度增加,HE染色显示结肠各层结构相对清晰。CRC组小鼠血清中11种胆汁酸含量降低,而结肠组织中疏水性胆汁酸含量明显升高;而CRC+VD组T-LCA,LCA,T-CA,T-DCA,T-HDCA水平升高,结肠部位疏水性胆汁酸水平趋于正常。CRC组FXR、CYP7A1mRNA表达明显升高,而CRC+VD组CYP7A1 mR-NA表达较CRC组降低。结论CRC小鼠体内胆汁酸内稳态失衡,维生素D可调控CRC状态下循环及结肠部位胆汁酸稳态水平,调节疏水性胆汁酸比例,进而影响CRC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肠道菌群与肠道肿瘤有着密切关系,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在结直肠腺瘤(CRA)和结直肠癌(CRC)的癌变早期阶段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检测肠道菌群结构变化以及定期筛查CRA高危人群,对CRC的预防、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综述CRA的危险因素、肠道菌群与CRA的关系以及肠道微生物与CRA、CRC的联系机制,为预防肠道肿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IGFBP-3)、P53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IGFBP-3、P53在138例结直肠癌和69例正常结直肠黏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IGFBP-3在CRC中的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P53在CRC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1);IGFBP-3在CRC中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的表达有关( P >0.05);P53在CRC中的表达与结直肠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 P >0.05),二者与其他因素均无关(P >0.05)。 IGFBP-3与P53的表达呈负相关性( r =-0.27, P <0.01)。结论 IGFBP-3与P53可能均参与了CRC的侵袭、转移过程,且二者起到了协同作用,联合检测二者在CRC中表达对预测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肠道菌群与肠道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它在维持肠道稳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肠道菌群与肠道疾病[结直肠息肉、结直肠癌(CRC)、炎症性肠病(IBD)、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旨在为肠道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肠道微生物区系组成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的发生发展联系密切,已有证据表明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与结直肠癌的复发、转移、化疗耐药等密切相关。因此,探索潜在抗具核梭杆菌药物靶点并发现小分子药物,对于结直肠癌的预防、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已逐渐成为该领域研究热点。但目前尚无特异性抗具核梭杆菌小分子药物,仍不清楚其是否能够“抗菌进而抗癌”以及具体作用机制。鉴于此,本文对具核梭杆菌感染促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潜在治疗靶点及其小分子配体进行综述,以期为开发抗具核梭杆菌进而抗结直肠癌的小分子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瘦素和瘦素受体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晖  徐渭贤  曹丽静  王辉  康泰 《河北医药》2009,31(20):2700-2701
目的探讨瘦素、瘦素受体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瘦素、瘦素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瘦素、瘦素受体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P<0.05),其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Dukes分期、远处转移及有脉管瘤栓明显相关(P<0.05)。结论瘦素、瘦素受体共同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展、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10.
结直肠癌(CRC)是人类第三大高发恶性肿瘤,也是常见的癌症相关死亡原因之一,2020年全球CRC新发病例193.16万,死亡病例93.52万,分别位于所有恶性肿瘤的第3位和第2位。CRC的发病机制主要归因于维持上皮完整性稳态的相关信号转导通路失调。目前研究表明CRC组织中许多TRIMs家族蛋白的高表达与病人的低生存率密切相关,并认为参与了CRC的发病机制。大多数TRIMs家族成员可通过直接干扰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EMT)以及炎症反应,进而影响CRC的发生和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特定的肿瘤类型和微环境下,部分TRIMs家族成员被发现具有转录因子活性和RNA稳定的复杂生物学活性。该文通过文献回顾,研究和总结TRIMs家族蛋白在CRC发生发展过程中通过信号转导通路的靶向调控。  相似文献   

11.
陈如萍  刘蕊△ 《天津医药》2020,48(9):903-907
摘要:下一代测序(NGS)技术在结直肠癌(CRC)临床诊断及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价值已成为研究热点。NGS不仅可以用于检测基因突变以利于CRC早期筛查,还能够指导靶向药物的选择以及预测疗效和评估预后。本文就近年来NGS技术在结直肠癌临床诊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miR-92a在结直肠癌(CRC)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78例结直肠癌患者,分别为无转移组40例和肝转移组38例,同时募集40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92a水平。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清miR-92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用于结直肠癌诊断时的灵敏度为75.3%,特异度为88.3%;结直肠癌肝转移组血清miR-92a水平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鉴别转移性与无转移性CRC患者的敏感性为78.6%,特异性为86.6%。结论血清miR-92a可能是一种新的生物学标记物用于结直肠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其水平上调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3.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欧美发达国家高发的肿瘤之一,在美国CRC的病死率高居恶性肿瘤第2位[1]。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居民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不断改变,CRC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然而目前恶性肿瘤的治疗手段仍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4.
王俊 《江西医药》2014,(10):1118-1120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大肠黏膜上皮在环境和遗传等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通过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的改变而发生的恶性病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大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1],初次诊断时大多已处于中晚期。只有少数患者通过根治性手术获得治愈,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结直肠癌尤为迫切。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将它们作为肿瘤诊断和预后的标志物具有潜在的优势[2]。近年来针对结直肠癌的 lncRNA 的报道数量逐年增多,本文就lncRNA 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激酶受体B6( EphB6)蛋白在结直肠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一组结直肠癌组织中EphB6蛋白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以及患者总生存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常黏膜组织EphB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5.0%(93/124),腺瘤型息肉为73.7%(42/57),结直肠癌组织中为54.0%(67/124), EphB6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显著低于腺瘤和正常黏膜(P<0.05)。 EphB6蛋白在癌组织中表达与肿瘤分化(P<0.01)、淋巴结转移( P<0.01)和Dukes分期( P<0.01)有关;但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和部位无关。 EphB6低表达患者比高表达患者预后差( P<0.05)。结论 EphB6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和预后中可能具有抑癌基因的作用,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肿瘤预后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 miR-16、miR-21、miR-29a、miR-106a 及 miR-143在结直肠癌(CRC)患者中的表达特点,评价粪便中 microRNAs 的表达水平检测对于 CRC 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病理对照研究方式,选取47例 CRC 患者以及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研究,采集纳入人群的粪便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技术检测患者检测其粪便中的 miR-16、miR-21、miR-29a、miR-106a 及 miR-143表达水平,并比较16例行 CRC 根治性手术患者于术前1 d以及术后7 d 粪便中的 miRNAs 的变化情况。结果:CRC 患者粪便中的 miR-16、miR-21、miR-106a 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在 CRC 患者肿瘤切除后7 d 其粪便的 miR-16以及 miR-106a 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 <0.05)。结论 miR-16、miR-21、miR-106a 可以作为结直肠癌的新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苏雅丽  曹秋华  高兴华 《药学研究》2023,42(8):594-598,640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第三位,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公共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近年来CRC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尽管目前针对CRC的临床治疗手段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CRC通常在较晚期被诊断,因此其治疗效果并不是很好。CRC的发生与遗传、生活方式、饮食、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对影响CRC发病的风险因素进行综述,以期为CRC的早期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一种多发于妊娠晚期的疾病,严重影响着母婴结局,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血清胆汁酸水平是ICP诊断的主要临床依据,肠道菌群在胆汁酸的合成和代谢中起关键作用,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ICP密切相关。微生物疗法如益生菌的使用可改善肠道微生物群,可作为治疗ICP的新思路。本文就ICP患者胆汁酸变化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分析肠道菌群与ICP发生发展的关系,发现某些特定菌种(如大肠杆菌志贺菌属、拟杆菌、双歧杆菌以及乳酸杆菌等)与ICP的发展密切相关,并总结益生菌改善胆汁淤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ICP的临床治疗和管理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miR-149对结直肠癌(CRC)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及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实时荧 光定量PCR(q-PCR)方法检测miR-149在CRC细胞SW620、LS174T和人结肠上皮细胞FHC中的表达水平;荧光素酶 分析法验证 STAT3 与 miR-149 之间的靶向结合关系;q-PCR 和 Western blot 检测 miR-149 过表达对 CRC 细胞中 STAT3、p-STAT3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将miR-149 mimics与STAT3过表达质粒单独或者共转染至CRC细胞 中,并分为miR-NC组、miR-149 mimics组、miR-149 mimics+pEGFP/STAT3组。采用CCK-8法、Transwell法、细胞划 痕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各分组CRC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和凋亡情况。结果 与正常结肠上皮细胞FHC相比, CRC 细胞 SW620、LS174T 中 miR-149 表达水平受到抑制(P<0.01)。荧光素酶实验证实,在 CRC 细胞中 STAT3 是 miR-149的一个直接靶基因。过量表达miR-149抑制STAT3、p-STAT3 mRNA和蛋白的表达,降低CRC细胞增殖能 力、侵袭能力以及迁移能力(P<0.01)。同时,过量表达 miR-149 也可促进 CRC 细胞的凋亡(P<0.01)。但过表达 STAT3可解除miR-149对CRC细胞增殖、侵袭以及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结论 miR-149通过靶向STAT3抑制结直 肠癌细胞的增殖、侵袭与迁移,同时促进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