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儿男,2011年7月12日出生。出生1d后出现黄疸并进行性加重。患儿母,31岁,孕3产2,无输血史。母子血样送本室进行新生儿溶血病检查,经检查患儿为Rh血型系统抗-c、E抗体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血型:患儿母A型,RhD阳性;患儿A型,RhD阳性。Rh分型:患儿母CCDee;患儿CcDEe。患儿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4+。  相似文献   

2.
105例新生儿ABO溶血病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蔚  戴伟良  肖平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6):115-116
目的 探讨AB0溶血病发病率与检测方法学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05例新生儿进行ABO HDN血清学检测,包括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血清游离抗体试验、患儿母亲血清中IgG抗A或抗B抗体滴度.结果 105例病例中确诊为ABO HDN的A型患儿为23例,阳性率59%(23/54),B型患儿为31例,阳性率47%(31/54);确诊为ABOHDN的患儿其母血清中IgG抗A或抗B抗体滴度均≥1:64;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20例,阳性率19%(20/105),血清游离抗体试验阳性49例,阳性率是46.7%(49/105),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阳性37例,阳性率是35.2%(37/105).结论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是早期诊断ABO HDN的有效方法;ABO HDN检出率与所采用的实验方法,采血时机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沈阳市儿童医院178例母婴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HDN)的血型分布规律以及溶血3项的检测结果分析,同时观察新生儿溶血3项试验结果与新生儿出生时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近2年在沈阳市儿童医院住院的临床表现符合新HDN的患儿178例,进行ABO和Rh血型鉴定以及新生儿溶血3项试验(包括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血清游离抗体试验),数据分析采用SPSSl7.0统计软件。结果在178例HDN标本中174例为AB0溶血病占97.8%,4例为Rh溶血病占2.2%。在174例AB0溶血病患儿中血清学检测总阳性率为31.6%(55/174),其中A型有77例,阳性率为37.7%(29/77),B型有97例,阳性率为26.8%(26/97),A型和B型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174例ABO溶血病患儿出生后0~2天组阳性率为52.2%,出生后3天组阳性率为37.7%,出生后4天组阳性率为18.2%,出生后5天组阳性率为18.2%,出生后〉5天组阳性率为15.4%。出生日龄≤3天组比〉3天组阳性率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d0.05)。结论本研究调查的沈阳地区的HDN以AB0一HDN最为常见。A血型和B血型的分布无差异。溶血3项试验在患儿出生后头3天内阳性率最高,此后随着出生日龄的增加,阳性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昆明地区57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液标本进行血清学检测,评价“三项试验”在HDN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游离抗体检测和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对本地区医院送检的新生儿血液标本进行检测.结果在57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液标本中,确诊的HDN有397例,其“三项试验”结果呈阳性所占比例分布规律为:单项释放试验阳性率〉直抗试验、游离试验阳性率〉直抗试验、游离试验、释放试验阳性率,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97例HDN患儿中,血型分布规律为:A〉B〉AB,其中A型56.42%;B型41.06%;AB型2.52%,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数据还显示A型女婴发病率高于男婴,B型男婴发病率高于女婴,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昆明地区A型新生儿患HDN机率相对较高,“三项试验”在HDN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其抗体释放试验敏感性最强,是判定HDN最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因素。方法报告258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儿童;同时对258例儿童的父母进行调查,调查惠儿和儿童的父亲、母亲和母孕前和孕期多方面因素,对可能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家族中有遗传史,父母亲饮酒史,母孕期有感冒病史、服用抗病毒药物,母孕期使用黄体酮及接触X射线,有较高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发病率。同时对患儿血型分析,表明A型儿童和AB型儿童患先天性室间隔缺损频率较高(分别为42.25%和11.24%),OR(比值比)分别为1.63和2.21。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即A型X^2=7.02,P〈0.001;AB型X^2=5.71,P〈0.05)。A/O、AB/O抗原病人组与对照组比较,OR(比值比)分别为1.72和2.62,X^2值分别为6.72和7.51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而O型则相反,惠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概率相对减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本地区212例ABO新生儿溶血病(ABO-HDN)实验室检测结果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对送检的怀疑为ABO-HDN的212例新生儿血液标本进行ABO和Rh血型鉴定以及新生儿溶血3项试验检测。结果212例标本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41例,占19.34%,游离抗体试验阳性31例,占14.62%,抗体释放试验阳性119例,占56.13%。A型血患儿HDN的阳性检出率高于B型患儿,女患儿HDN的阳性检出率高于男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DN的阳性检出率还与标本送检时间有关,患儿出生后3d内送检标本的阳性检出率最高。结论血清学检测有助于新生儿溶血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标本送检时间以及新生儿的性别和血型可能对临床结果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新生儿溶血病(HDN)血清学检测结果 ,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313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标本进行血型鉴定及溶血三项试验,同时收集患儿血清胆红素、患儿性别、标本采集时间及母亲孕产史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①313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有161例为ABO-HDN(99.38%),1例为Rh-HDN(0.62%).溶血三项试验均为阳性的有64例,游离试验及放散试验为阳性的有64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及放散试验为阳性的有5例,只有放散试验为阳性的有29例.②母亲为O型,A型患儿HDN阳性率高于B型患儿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HDN阳性率与送检时间密切相关,日龄越大检出率越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在HDN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②A型患儿HDN阳性率高于B型患儿.③疑为HDN的患儿出生后应尽早进行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提高HDN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母婴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中溶血病(HDN)的血清学检出率,探讨HDN血清学检测结果与患儿出现HDN症状的时间关系。方法母婴ABO、Rh(D)血型用试管法鉴定;247例母婴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进行了新生儿浴血现血清学3项试验检测,即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游离抗体试验和抗体释放试验均用微柱凝胶法检测,分别在出生后0~2d、3~4d、5~7d和8~10d进行检测。结果HDN的检出率为65.6%。其中出生后0~2d组、3~4d组、5~7d组、8~10d组的检出率分别为94.3%、72.4%、54.7%和34.5%;162例ABOHDN患儿的血清学3项试验不同阳性结果分别为:3项试验均阳性38例,占23.5%;游离抗体试验及抗体释放试验2项阳性71例,占43.8%;DAT与抗体释放试验2项阳性8例,占4.9%;DAT与游离抗体试验2项阳性10例,占6.1%;单项抗体释放试验阳性35例,占21.6%。其中DAT试验阳性56例,占34.6%;游离抗体试验阳性119例,占73.5%;抗体释放试验阳性152例,占93.8%。结论ABOHDN患儿越早出现HDN症状,其实验室检出率越高;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血清学检测中,抗体释放试验阳性率最高,DAT试验阳性率最低,婴以抗体释放试验结果为准,单项DAT或游离抗体试验阳性应结合临床症状予以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447例疑似ABO新生儿溶血病(ABO-HDN)血清学试验结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HDN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送检的怀疑为ABO-HDN的447例标本进行血型鉴定和新生儿溶血3项试验检测,探讨HDN阳性率与血型、性别、送检日龄的关系.结果447例送检标本中310例证实为ABO-HDN,阳性率为69.4%.447例疑似标本中溶血3项试验A型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B型(P<0.05);不同性别的患儿溶血3项试验阳性检出率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出生0~3 d和4~7 d送检标本溶血3项试验阳性检出率均高于>7 d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学检测有助于ABO-HDN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新生儿血型和标本送检时间对试验结果有明显的影响,新生儿性别对结果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1990年3月6日交叉配血时,发现由IgM抗—M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一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38岁。既往无输血史,因宫外孕手术需输血,血型鉴定为AB型,但与AB型血做交叉配血时,发现其血清凝集部分AB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罕见病眼痉挛-肌肉痉挛-共济失调综合征(OMS)合并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血清中差异性自身抗体及OMS合并NB患儿术前、术后自身抗体浓度变化,有助于研究OMS疾病机制及治疗。方法 采集单纯NB患儿术前血清6例,OMS合并NB患儿术前、术后血清各4例。ELISA法检测血清中普肯耶细胞抗体1型(PCA-1)、普肯耶细胞抗体2型(PCA-2)、抗坍塌反应调节蛋白5(CRMP5)抗体、抗神经元核抗体1型(ANNA-1)、抗神经元核抗体2型(ANNA-2)、抗神经元核抗体3型(ANNA-3)的浓度。结果 与单纯NB患儿相比,OMS合并NB患儿血清中除ANNA-3无差异,其余5种自身抗体浓度均明显高于单纯NB患儿。OMS合并NB患儿血清中PCA-2、抗CRMP5抗体、ANNA-1、ANNA-2浓度与OMS症状评分呈正相关。与术前比较,术后7天OMS合并NB患儿血清中除ANNA-2浓度降低,其余5种自身抗体均无改变。结论 在所研究人群范围内,OMS可以导致自身抗体PCA-1、PCA-2、抗CRMP5抗体、ANNA-1浓度增加,可能是OMS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正> 自1911年发现A型中有较弱的A抗原以来,AB型中又分A_1B亚型和A_2B亚型。上海生物所报道在1591例AB型中A_2B约有8.67%的比例。而A_2和A_2B亚型,由于抗原性较弱导致实际操作时引起错误判断,将A_2B误为B型。我院于2002年发现1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鲁某,女,29岁,于2002年3月12日,因下腹部疼  相似文献   

13.
血型抗体缺乏的非AB型血型较为少见 ,笔者在工作中发现一例患儿为缺乏抗B抗体的A血型 ,现报道如下。临 床 资 料1   病历介绍 患儿 ,男 ,8个月 ,因出生后头颅逐渐增大 8个月伴反复抽搐一个月 ,于 2 0 0 1年 1 2月 1 2日入住我院。患儿出生后 ,发现头颅比正常新生儿的头颅大 ,到 7个月时出现抽搐 ,每日数次 ,每次不超过 1min。体格检查 :前囟未闭 ,约 4cm× 4cm ,下唇有一 1cm×1cm青紫肿块 ,头颅CT检查显示脑积水。T 3 6.2℃ ,P 1 0 0次 /min ,精神好。实验室检查 :WBC 7.9× 1 0 9/L ,RBC 4.5 7× 1 0 12 /L ,HGB 1 1 3 g/L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检测结果。方法 选取信阳市中心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临床高度怀疑新生儿溶血病310例患儿的血样。研究对象均进行血型检测,所有患儿均进行抗体释放试验、游离抗体试验,分析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血型分布、性别分布、年龄分布、血常规检查结果、抗体释放试验以及游离抗体试验结果。结果 A型血患儿新生儿溶血病患病率(81.4%)高于B型血患儿(60.8%)(P<0.05),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患病率在性别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日龄≤1 d的新生儿患病率最高为84.7%,检验结果双阳占比最高为47.7%,抗体释放试验单阳占比24.2%,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的总胆红素(188±73)μmol/L、网织红细胞(5.13±2.13)%高于正常组(170±64)μmol/L、(3.82±2.01)%,红细胞计数(5.78±0.24)×1012/L和血红蛋白(163±30)g/L低于正常组(6.24±0.65)×1012/L,(183±28)g/L。结论 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降低,总胆红素、网织红细胞增高,A型...  相似文献   

15.
患儿,男,第2胎足月顺产。出生后第2天出现黄疸,皮肤黄染进行性加重,嗜睡。查体:体温38.2℃,全身皮肤黏膜黄染,浮肿,B超示肝脾肿大。实验室检查:RBC4.6×1012/L,Hb101g/L,网织红细胞70%,血涂片可见有核红细胞,总胆红素344μmol/L,直接胆红素24.5μmol/L。血型血清学检查:患儿血型为O,MN,Rh(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弱阳性,游离抗体试验阳性,释放抗体试验阳性。其母血型:O,N,ccDEe,其血清与混合O型红细胞于盐水和抗球蛋白介质中呈阳性,提示其血清含有抗体lgM或IgG。利用谱细胞鉴定其血清内抗体特异性为抗-M。用0.1mol/L2-巯基乙醇破坏…  相似文献   

16.
潘敏仪 《广东医学》2001,22(9):800-800
患儿 ,女 ,2 5d。因皮肤黄染 2d入院。患儿系第 4胎第 2产 ,胎龄 39-2 周 ,单胎 ,顺产 ,生后 12h开始出现皮肤黄染 ,进行性加重 ,母 2 9岁 ,有胆囊炎 ,自然流产、宫外孕病史 ;其姐新生儿期无明显黄疸病史。入院检查 :反应差 ,皮肤重度黄染 ,无水肿 ,HR 16 0次 /min,R 36次 /min,肺 (- )。肝右肋下 1 5cm ,质软 ,脾肋下未触及 ,各原始反射存在。入院后予蓝光照射等治疗无效 ,黄疸进行性加重 ,并尖叫。辅助检查 :血常规示ABO血型为“AB”型 ,RBC 3 8× 10 12 /L ,Hb 16 0g/L ;Rh(D)阳性 ;TBil 42 1 6 μm…  相似文献   

17.
目的:报告1例3M综合征2型的临床特征、基因突变位点,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复习。方法:回顾分析1例3M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抽提患儿及父母外周血DNA,通过Nimblegen全外显子捕获芯片,经Illumina HiSeq测序仪进行测序分析,对发现的突变基因进行Sanger测序法验证。结果:男性患儿,9岁9个月,特殊面容,生长落后。患儿的OBSLI基因存在2处变异,变异1:插入缺失突变c. 5485(exon20)-c. 5494(exon20)delGAGGTGACTG,氨基酸移码突变p. E1829Cfs*62(杂合),父野生型,母杂合;变异2:点突变c. 2012G>A,氨基酸错义突变p. R671H,父杂合,母野生型,确诊为3M综合征2型。以上两处变异均未见报道。结论:患儿为3M综合征2型,致病基因OBSL1突变,突变位点为首次报道。对矮身材儿童推荐进行基因检测以早期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Kidd系统稀有血型Jk(a-b-)产生抗-JK3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Jk(a-b-)表型的分子机理及其家系Kidd血型的基因遗传.方法 对患儿血样做新生儿溶血病三项检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血清游离抗体和红细胞放散试验;患儿母血样做抗体鉴定及Kidd血型鉴定;患儿父血样做Kidd血型鉴定;采用PCR-SSP方法对患儿及其父母做Kidd血型的基因检测,并对Jk4-11外显子及其侧翼区域扩增后测序,分析其序列信息.结果 患儿为B型RhD阳性、Kidd表型为Jk(a-b+)、基因型为JKB/JKB (IVS5-1);患儿母为O型RhD阳性,Kidd表型为Jk(a-b-)、基因型为Jkb(IVS5-1)/JKb(IVS5-1);患儿父为B型RhD阳性,Kidd表型为Jk(a-b+)、基因型为Jkb3kb;患儿母血浆中存在抗-Jk3,患儿为抗-Jk3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结论 患儿母在Jkb等位基因第5内含子3'端保守区剪切结合位点处发生了G到A的突变,导致mRNA转录本中从第6外显子开始缺失,致其Kidd表型为Jk(a-b-),其因妊娠免疫产生了抗-JK3并导致患儿发生新生儿溶血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母亲体内免疫性抗-A、抗-B IgG抗体效价与ABO新生儿溶血性疾病发病关系.方法产前孕妇与丈夫标本按照常规鉴定ABO及Rh(D)血型,ABO血型不合者检测IgM与 IgG抗-A、抗-B抗体效价,检测孕妇血清溶血素效价;产后新生儿与母亲鉴定ABO及RhD抗原,ABO血型不合,患儿红细胞做直接抗人-IgG试验,患儿血浆游离抗体试验,患儿红细胞放散抗体3项试验.结果 80例孕妇抗体效价1∶2~8的共11例,占13.75%;1∶16~64的58例,占72.5% ;1∶128~512的共11例,占13.75% ; 新生儿溶血病阳性标本80例,3项试验均为阳性的52例,占总数65%;放散试验阳性的77例,占96.25%;直接抗人IgG试验阳性的65例,占81.25%.结论母亲O型婴儿A型的发病率明显高于B型,A型较B型重,A型3项试验阳性占71.6%,而B型只占51.85%.重庆地区ABO新生儿溶血病,母亲的免疫性抗-A、抗-B抗体效价引起新生儿溶血病临界值应在1∶16,检测溶血素没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A型血液有两种主要的亚型,为A1和A2型。同样AB型也有两种亚型,A1B型和A2B型。在常规的献血员血型检验和患者的血型检验工作中,A1、A2、A1B和A2B血型不必加以区别,A1、A2归到A型,A1B、A2B归到AB型。但在其亚型存在抗A1时,应细致的区分亚型,考虑供血和输血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