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Z)建成可靠、稳定的1型大鼠糖尿病模型情况。方法选取SDF级雄性Wistar大鼠70只,分成3个实验组,各20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STZ 30、65、100 mg/kg,对照组10只大鼠腹腔注射枸橼酸缓冲液,用拜安易血糖仪检测血糖,7 d后血糖>16.65 mmol/L判定为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观察大鼠的血糖、体质量、饮水量、胰岛素和C肽等指标。结果大鼠注射STZ 65 mg/kg 7 d后,大部分血糖值达到成模标准,并出现糖尿病表现,持续观察7周,有18只大鼠成模,未见糖尿病转复,糖尿病症状明显。结论腹腔一次性注射STZ65 mg/kg剂量可成功制备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2.
大鼠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链尿佐菌素(STZ)加高糖高脂饮食诱导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的建立。方法将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n=20只)饲喂高糖高脂饲料,对照组(n=10只)饲喂基础饲料。实验组又分为2小组:大鼠喂养3周后,采血检测空腹血糖及血清胰岛素(高糖高脂组);按25mg/(kg·BW)剂量一次性腹腔内注射STZ,3d后,行糖耐量实验证实异常,继续喂以高糖高脂饲料,在第2、4周再2次采血检测糖尿病鼠空腹血糖及血清胰岛素(糖尿病组)。对照组腹腔内注射相应剂量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采血方法同实验组,比较各组大鼠糖耐量、空腹血糖及血清胰岛素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糖高脂组血清胰岛索明显上升(P〈0.01),但血糖无变化(P〉0.05),糖尿病组血糖及血清胰岛素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高糖高脂喂养能致大鼠明显的高胰岛素血症,辅以小剂量一次性注射STZ而造成的糖耐量异常,可成功建立大鼠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文晓红  郭洋  向宇  代小思  邓世山 《重庆医学》2012,41(22):2276-2277,2280,2345
目的探讨胰岛B细胞损伤后数量能否自行恢复。方法雄性SD大鼠分2批进行实验,2批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按60mg/kg一次性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缓冲液;在注射前和注射后的第7天(第1批和第2批)和第84天(第2批),检测空腹血糖;在第7天(第1批)和第84天(第2批)同时检测血清胰岛素,并取胰腺行胰岛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体视学形态定量研究方法测量胰岛总体积、胰岛总面积和单位面积胰岛内B细胞核数量等。结果与对照组的胰岛总体积、胰岛总面积、单位面积胰岛内B细胞核数量、血清胰岛素和空腹血糖比较,成模大鼠在注射STZ后第7天和第84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成模大鼠的胰岛总体积、胰岛总面积和单位面积胰岛内B细胞核数量在第7天和第84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血清胰岛素在第84天比第7天减少了71%(P<0.05);空腹血糖在第84天比第7天升高了30%(P<0.05)。结论胰岛B细胞损伤后,随着病程的延长,其数量不能自行恢复。  相似文献   

4.
链脲佐菌素诱导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稳定性观察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大鼠Ⅰ型糖尿病模型的方法并观察不同性别鼠模型稳定性。方法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STZ的方法,监测不同时点大鼠的空腹血糖、体重、饮水量、胰岛素及C肽等指标,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鼠注射STZ后第3天大部分血糖值达到成模标准,并逐渐出现糖尿病表现,其中雄鼠自给药第14天,血糖达到稳定,观察至第16周,均满足成模标准,雌性大鼠约4周后血糖才趋于稳定。结论腹腔注射STZ可诱导大鼠发生Ⅰ型糖尿病,是目前制备Ⅰ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较佳途径。但其稳定性与性别有关。雄鼠于腹腔注射STZ 14d后模型即稳定,雌鼠腹腔注射STZ4周后模型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5.
性别差异对1型糖尿病大鼠造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大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一次性腹腔注射诱导方法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研究性别差异对SD大鼠造模的影响。方法:SD大鼠118只(雌雄各59只),分为雄性对照组(13只),雄性STZ注射组(46只),雌性对照组(13只),雌性STZ注射组(46只)。每只大鼠称重、标记、剪尾取血后用血糖仪测血糖,STZ注射组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60 mg/kg STZ,对照组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等体积枸橼酸盐溶液。分别检测每只大鼠给药后7 d和49 d的空腹血糖值和体重,记录并统计雌性和雄性大鼠成模率及成模后死亡率。结果:与对照组大鼠相比,STZ注射后成模大鼠血糖值显著性升高,雄性与雌性模型大鼠均出现"三多一少"症状。与雌性大鼠相比,雄性大鼠STZ注射后,成模率无显著性差异,而成模后死亡高峰期提前以及死亡率显著性升高。结论:用一次性大剂量STZ诱导SD大鼠建立1型糖尿病模型,雌、雄性大鼠成模率无性别差异,而成模后死亡率出现显著的性别差异。因此在采用SD大鼠进行糖尿病发病机制及其并发症的研究中,应考虑性别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从而选择双性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未致高血糖大鼠的糖耐量有无异常。方法:10~12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腹腔内注射30mg/kg(小剂量组)或60mg/kg(大剂量组)的STZ;对照组,腹腔内注射等量酸性缓冲液。注射后1~12周对STZ未致高血糖大鼠(空腹血糖〈10mmol/L)进行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Intraperitoneal glucose tolerancetest,IPGTT)。结果:小剂量组大鼠的血糖或IPGTT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大剂量组未致高血糖大鼠在STZ注射后有2/9~3/5的大鼠的IPGTT异常,即50%葡萄糖腹腔内注射(2g/kg)后120min的空腹血糖值大于相应对照组的所有动物的该值,且≥10mmol/L。结论:小剂量STZ未导致大鼠高血糖,且IPGTT无异常,而大剂量STZ未致高血糖大鼠的糖耐量减退。  相似文献   

7.
高脂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诱导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进行高脂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的研究。方法:5~6周SD大鼠21只分普通与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按体重腹腔注射(ip)柠檬酸钠缓冲液或STZ溶液;测定注射STZ 1周后的空腹血糖(FBG)、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O)、血清胰岛素(INS);将FBG≥7.0 mmol/L的大鼠定为糖尿病大鼠。成模后均连续观察4周,观察内容包括:体重、水量、尿量、糖耐量(OGTT)测试、TG、T-CHO、INS。5~6周SD大鼠58只运用高脂喂养联合STZ(45 mg/kg)诱导大鼠2型糖尿病方法制备模型,连续给予糖尿病大鼠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盐酸二甲双胍(200 mg/kg)[1]、马来酸罗格列酮(3、6、12 mg/kg[2])、格列美脲(2[3]、4、8 mg/kg)5 d,研究该模型的有效性。结果:注射STZ 1周后B组(高脂喂养+30 mg/kg STZ)没出现糖尿病"三多一少"典型症状,FBG值未达成模标准;C组(高脂喂养+45 mg/kg STZ)出现糖尿病典型症状、FBG值显著升高且达成模标准;盐酸二甲双胍(200 mg/kg)、格列美脲(2 mg/kg)对此方法诱导出来的糖尿病大鼠有显著的降糖作用。结论:高脂喂养联合STZ(45 mg/kg)诱导大鼠2型糖尿病的方法有效且模型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不同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建立妊娠糖尿病大鼠模型,探讨最佳剂量。方法:SD大鼠按照1∶2雄雌比例合笼过夜,阴道涂片镜检见精子者记为妊娠0d(d0),标记孕鼠并计算孕期,将55只孕鼠随机分成3组;孕期第6天(d6)早晨,实验组分别用45mg/kg(D45)和55mg/kg(D55)的STZ一次性腹腔注射,对照组用等量枸橼酸盐缓冲液代替,处理前禁食12h,观察各组大鼠空腹血糖、尿糖、成模率、死亡率及转阴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给药后实验组空腹血糖、尿糖均有明显升高。45mg/kg和55mg/kg成模率分别是95%和100%,转阴率分别是10.52%和6.67%,死亡率分别是5%和33.3%,两实验组比较仅死亡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腹腔注射STZ45mg/kg成模率高,死亡率低,转阴率低,是建立妊娠糖尿病大鼠模型的理想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腔多次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对巴马小型猪糖尿病胰腺病理学及生化指标的影响,为糖尿病相关研究提供安全稳定的动物模型。方法 选用健康雄性巴马小型猪12只,分为正常对照组(n=6)和糖尿病模型组(n=6)。糖尿病模型组腹腔注射STZ,第一次腹腔注射STZ 75 mg/kg,1周后第二次腹腔注射STZ 150 mg/kg,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柠檬酸钠溶液,动态监测2组小型猪空腹血糖;实验结束后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IRT)及胰腺组织病理学检查、胰岛β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果 ①糖尿病模型组所有小型猪均造模成功,成模后均表现多尿、多饮、多食及体质量减轻“三多一少”的症状;②自链脲佐菌素给药后13 d开始,糖尿病模型组空腹血糖明显升高并稳定在(7.6~17.1)mmol/L水平;③造模成功1周后,糖尿病模型组OGTT各时点血糖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RT各时点胰岛素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④糖尿病模型组胰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胰岛细胞团及胰岛β细胞数目明显减少;⑤胰岛β细胞免疫组化结果提示,糖尿病模型组胰岛中胰岛素染色阳性面积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10.68±2.78)% vs (43.63±2.83)%, P<0.01]。结论 采用腹腔多次注射STZ可成功构建巴马小型猪1型糖尿病(T1DM)模型,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模率高、安全性强,是比较理想的制备小型猪T1DM模型的造模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优化建立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大鼠模型高成模率的方法.方法 41只8~10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9)和实验组(n=32),实验组大鼠又分为糖尿病(DM)组和糖尿病未成模组(NDM组).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65 mg/kg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对照组腹腔注射相应剂量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注射后第3天(即造模第4天),4、8、12 周全部大鼠尾静脉采血测随机血糖和体重.12周后,应用阿扑吗啡(apomorphin,APO)100 μg/kg全部大鼠皮下注射后观察阴茎勃起情况而筛选出勃起功能障碍(ED)模型.结果 (1)STZ致糖尿病大鼠的一次成模率90.6%(29/32),阿扑吗啡筛选DM组大鼠ED模型的成模率为84.6%(22/26);(2)DM组在注射STZ后各时间点的随机血糖均显著高于NDM组、对照组(P<0.05);同一时间点体重相比较:除造模第4天,其余时间点,DM组体重水平显著低于NDM组、对照组(P<0.05),NDM组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3)阴茎质量及睾丸质量比较,DM组显著低于NDM组、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各种措施可优化糖尿病ED大鼠模型的建立,12周可作为APO筛选ED模型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11.
砂仁提取物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砂仁提取物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方法]利用链脲佐菌素制作大鼠糖尿病动物模型,给糖尿病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砂仁提取物20 mg每日2次,共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糖的变化及胰岛β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糖尿病治疗组大鼠血糖明显降低,与糖尿病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砂仁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可改善胰岛β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论]砂仁提取物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具有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生理盐水负荷对大鼠胰岛移植物原发性无功能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生理盐水负荷对胰岛移植物原发性无功能的影响 ,以期寻找新的治疗原发性无功能的方法。方法 :建立链脲霉素诱导的大鼠糖尿病模型和左肾被膜下同种胰岛移植模型。术后实验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负荷 ,对照组不给任何处理 ,通过测定血糖值判定移植物的功能。结果 :①注射链脲霉素后 4d~ 7d进行胰岛移植时 ,未见原发性无功能 (PNF)。注射链脲霉素后 9d以上时进行胰岛移植 ,在无生理盐水负荷的条件下 ,全部出现PNF ,两者差异显著 (P <0 0 1)。②对照组PNF的发生率为 10 0 % ,而附加生理盐水负荷后PNF发生率减少到 5 0 % ,两组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③把培养时间从 4h增加到 12h时 ,PNF的发生率从 5 0 %增加到 70 %和对照组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同种胰岛移植术后给予生理盐水负荷 ,可以预防胰岛移植物原发性无功能的发生。延长胰岛培养时间 ,可诱发胰岛移植物原发性无功能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大鼠胰腺导管上皮经四步法诱导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团后移植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方法:采用Ⅴ型胶原酶胆管内灌注消化法,经Fi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后分别获得导管上皮细胞和新鲜胰岛?导管上皮细胞经原代培养及传代后取2~6代细胞开始进行四步18天的诱导,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团,行免疫荧光鉴定?将链脲佐菌素造模成功的18只SD大鼠采用完全随机法均分成3组,空白对照组?新鲜胰岛组?胰岛样细胞团组进行左肾包膜下移植?分别给予RMPI1640?新鲜胰岛和胰岛样细胞团,移植后隔日固定时间监测血糖?结果:经免疫荧光鉴定,分离纯化的胰腺导管细胞具有干细胞特性,诱导后的胰岛样细胞团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染色均为阳性?移植后空白对照组血糖维持在高血糖范围?新鲜胰岛组移植后血糖逐步下降至正常水平,并在2周之内基本稳定在正常范围内但略有上升?胰岛样细胞团组移植后前2天血糖不降反升,之后有所下降但始终未能降至正常范围,然后又逐渐上升?结论: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经该方案诱导后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团,使糖尿病大鼠血糖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下降幅度及维持时间不能令人满意,可能与移植量不够及诱导的胰岛样细胞团功能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牛初乳粉对正常大鼠及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及对大鼠糖尿病的预防作用.方法:(1)给正常大鼠及糖尿病大鼠各灌胃3个不同剂量的牛初乳粉(BCP)溶液5周,分别测定1周、2周、3周、4周、5周时的血糖、体重,再测定5周时糖尿病大鼠的血脂.(2)给大鼠灌胃3个不同剂量的BCP溶液15 d后,腹腔注射链脲霉素(STZ)55 mg/kg.注射后第7天测定体重、血糖;第14天除上述指标外,再测定血脂(饮水量在注射后第6、13天测量). 结果:(1)3个剂量的BCP对正常大鼠的血糖无影响.4周时BCP 3个剂量组的血糖均低于STZ组,第5周的结果与第4周相似.BCP 3个剂量组大鼠的体重、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STZ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周时高剂量BCP组的总胆固醇(TC)低于STZ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注射STZ后第7、14天,中剂量BCP组的血糖均低于STZ组.第13天中剂量组的饮水量少于STZ组.第14天BCP各组的体重、胸腺指数与 STZ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组之间的血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牛初乳粉具有降低STZ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及总胆固醇的作用,此作用与剂量、时间有关,而对正常大鼠的血糖无影响.(2) 一定剂量的牛初乳粉具有预防STZ糖尿病大鼠的高血糖及改善糖尿病“多饮”症状的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比较胃浆膜下层与门静脉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大鼠的功效,探讨胰岛移植的最适宜部 位。方法 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将其分为胃浆膜组、门静脉组、对照组,每组6 只;经胆总管灌注 胶原酶Ⅺ消化胰腺组织,分离、纯化胰岛,采用双硫腙(DTZ)特性染色并计数胰岛当量(IEQ)及纯度,台 盼蓝染色判断胰岛活性;同期分别将500 IEQ 大鼠胰岛移植入胃浆膜下层和门静脉,对照组输注等量RPMI 1640 液体,移植后分别检测大鼠的血糖浓度,腹腔葡萄糖耐量实验,评判胰岛功能。结果 每只大鼠可获取 胰岛(310±42)个,DTZ 染色显示胰岛纯度为(89.00±4.52)% ;台盼蓝染色显示胰岛活性良好[(89.08± 3.76)%] ;胰岛移植后胃浆膜组、门静脉组大鼠血糖较之前下降(P <0.05),与对照组血糖浓度比较,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 <0.05);胃浆膜组与门静脉组胰岛移植后大鼠血糖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胃浆膜组与门静脉组大鼠有效控制血糖时间分别为(18.0±1.9)和(11.6±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胃浆膜组与门静脉组大鼠腹腔葡萄糖耐量实验提示糖耐受功能良好。结论 短期内,胃浆膜下层胰岛移植治 疗糖尿病大鼠的疗效优于门静脉移植;与门静脉相比,胃浆膜下层胰岛移植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是胰岛移植 的最适宜部位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糖尿病小鼠左肾被膜下同种异体胰岛细胞与胰腺外分泌细胞共同移植动物模型及探讨胰腺外分泌细胞对胰岛移植物的损伤作用.方法:(1)体内实验:采用胆总管内逆行灌注胶原酶联合淋巴细胞分离液的方法来分离纯化胰岛,人工挑取胰岛细胞并收集胰腺外分泌细胞.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BALB/C小鼠成为糖尿病小鼠.单纯移植组(n=10)每只小鼠于左肾被膜上极移植胰岛细胞250个,共同移植组(n =10)每只小鼠于左肾被膜上下极同时移植胰岛细胞250个和等体积的胰腺外分泌细胞,持续观测血糖及生命体征变化,1个月后切除左肾并继续检测血糖.(2)体外实验:利用双硫腙对胰岛进行特异性染色来计算胰岛产量及纯度,利用台盼蓝染色鉴定胰岛细胞的活性,以及用葡萄糖刺激胰岛素释放实验来检测胰岛功能.结果:(1)胰岛移植后,单纯移植组及共同移植组血糖均逐步降至正常,共同移植组较单纯移植组血糖恢复正常时间延迟,移植术后第2,3,4,5天,单纯移植组受鼠血糖低于共同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两组受鼠左肾3d后,两组受鼠血糖均>21 mmol/L.(2)每只小鼠可获得150~200个高质量胰岛,纯度及活性均高于90%,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释放量明显增加(SI=2.90).结论:(1)成功建立糖尿病小鼠左肾被膜下同种异体胰岛细胞与胰腺外分泌细胞共同移植动物模型.(2)胰腺外分泌细胞与胰岛细胞同时移植会延迟植入胰岛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18.
PPARγ配体对1型糖尿病大鼠的治疗作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对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大鼠胰腺β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用STZ诱导1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以罗格列酮5 mg*kg-1*d-1连续给药30 d.记录体质量和禁食血糖的变化.治疗第31天(停药后第1天)及治疗第61天取材观察胰腺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胰岛β细胞和nNOS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未治疗糖尿病动物相比,罗格列酮治疗组大鼠的糖尿病体征显著减轻,胰腺未见明显的病理改变,胰岛内胰岛素阳性细胞数量增多、接近正常水平,与此同时,胰腺内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活性降低,而nNOS表达增强.结论罗格列酮对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大鼠胰岛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巨噬细胞内iNOS的活性,减轻胰岛的炎症反应,避免β细胞损害,促进胰岛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详细阐述单次大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SD大鼠1型糖尿病模型中β细胞凋亡的时相变化。方法 SD大鼠腹腔一次性注射大剂量STZ(65 mg/kg),观察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的动态变化,在指定时间点处死大鼠,对胰腺行HE染色、免疫荧光染色及TUNEL染色。结果注射STZ后,SD大鼠血糖呈现出一个高-低-高的三相反应,伴随着胰岛素水平低-高-低的变化以及相应的病理学改变。STZ注射后6 h,β细胞凋亡率(由TUNEL染色衡量)大幅度上升,β细胞凋亡较为同步,此后β细胞凋亡率急剧下降,直到STZ注射后48 h,几乎检测不到β细胞的凋亡。结论单次大剂量STZ诱导的SD大鼠1型糖尿病模型β细胞凋亡在病程早期(STZ注射后6 h)即达高峰,且较为同步,相应出现了血糖水平、胰岛素水平以及胰岛病理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