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方侠  刘静 《海南医学》2003,14(4):85-86
慢性呼吸衰竭是在原有肺部疾病基础上发生的 ,现将几个护理问题介绍如下 :1 氧疗的护理1.1 给氧浓度 采用控制性氧疗 ,其吸氧浓度通常为 2 5 %~ 3 3 % ,对于Ⅰ型呼衰病人吸氧浓度可适当提高 ,尽快使PaO2 >60mmHg ,但一般也不超过4 0 % ,对于Ⅱ型呼衰病人 ,宜从低氧浓度开始 ,逐渐加大吸氧浓度 ,一般不超过3 3 % ,其最终目标是PaO2 >60mmHg ,而对升高的PaCO2 没有明显加重趋势。若给予高浓度氧 ,虽然缺氧很快纠正即解除了对周围化学感受器的缺氧条件即反射性呼吸功能维持 ,使呼吸变浅变慢 ,甚至暂停 ,使肺泡通气量下降…  相似文献   

2.
老年长期肺功能障碍所致的呼吸衰竭大多为慢性呼吸衰竭。临床上除积极治疗原发病、抗感染、纠正酸碱紊乱外,康复护理,可延缓疾病的发展过程,预防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生。康复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1.1正确吸氧慢性呼衰的基本病理改变是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时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刺激不敏感,呼吸的兴奋性主要靠颈动脉窦与主动脉化学感受器感受缺氧的刺激来维持。大量给氧,虽能较快纠正缺氧,但同时也消除了缺氧对中枢的刺激,使呼吸更趋于抑制,因而进一步促进二氧化碳潴留。此种情况一般在给氧开始的数小时内最易发生。因此护士要掌握吸氧的原则:①低流量、低浓度控制给氧。低流量(1~1.5升/分),低浓度(<30%)。②不间断持续吸氧。短期吸氧,不但不能持久的纠正缺氧,而且会造成吸氧间歇时PaO2和SAO2的进一步下降,使病人缺氧更为严重,因此,只有不间断持续给氧,才能改善慢性呼衰的症状。同时要耐心向病人及家属做解释工作,使其能够正确认识给氧的重要性,以取得密切配合。护士还要加强巡视,观察病人吸氧是否改善症状。1.2促进排痰老年呼衰是因老年病人生理特点为气管粘膜纤毛上皮细胞脱落,咳嗽反射迟缓,支气管分泌增多而粘稠,痰不易咳出,加之免疫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我院呼吸内科自2003年4月至2005年4月共收治慢性呼吸衰竭病人48例。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由于正确实施氧疗,及时纠正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积极治疗并发症,使呼吸衰竭得到纠正,促使病人康复,收到较好效果。现将护理要点总结如下。2护理要点2.1实施正确氧疗正确方法是持续低流量、低浓度吸氧。氧疗能提高肺泡内氧分压,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减轻组织损伤,恢复脏器功能,提高机体耐受力,减轻机体做功,降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减轻右心负荷。但慢性呼衰多属二型呼衰。既有缺氧,又有二氧化碳潴留,此时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刺激已不敏感…  相似文献   

4.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氧疗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但又是一个较为棘手而困难的问题,如氧疗不当将给患者带来较严重的副作用。我们对3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三种不同吸氧流量氧疗2小时的对比观察中可见:1升/分的吸氧流量改善患者的低氧血症不满意,而3升/分和6升/分的较高流量氧吸入能较快纠正患者的缺氧,改善患者一般情  相似文献   

5.
除针对呼吸衰竭的病因治疗外,应以解除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为主要目的。肺性脑病是由于呼吸衰竭导致严重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所致,亦是呼吸衰竭的严重表现。因此治疗与呼吸衰竭基本相同。治疗措施包括给氧和增加肺泡通气量,控制感染。 1.氧疗凡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0mmHg,需要给氧。Ⅱ型呼吸衰竭的给氧方法为低流量持续给氧。氧浓度(%)=21+4×氧流量(L/分)如氧流量为2L/分钟时,为29%。Ⅰ型呼吸衰竭病人可给于高流量氧疗,应注意长期高浓度氧疗会引起氧中毒。  相似文献   

6.
孙勉  张幸 《医学争鸣》2009,(16):1460-1460
0 引言 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氧疗是重要的治疗措施,一般即行持续低流量吸氧,但临床效果较差.我科对肺心病Ⅱ型呼衰患者在持续低流量吸氧的基础上采用呼吸兴奋剂静脉滴注联合加大氧流量吸氧2h,并与控制性氧疗的肺心病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变化进行对比观察.  相似文献   

7.
曹凤敏  赵小石 《吉林医学》2007,28(8):977-978
氧疗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并发症有肺部急性感染、自发性气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在治疗上除控制感染、祛痰、镇咳、解痉、平喘外,对明显低氧血症(PaO2<7.3~8.0kPa)的患者鼓励病人坚持吸氧,每日在10~15h以上,氧流量1~2L/min,可纠正缺氧,减轻呼吸困难,延长生存期[1].本文通过对4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氧疗状况调查,发现有43例病人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规范吸氧.具体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呼吸兴奋剂联合短时加大氧流量治疗肺心病2型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对80例肺心病2型呼吸衰竭(呼衰)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控制性氧疗,实验组在持续低流量吸氧的基础上,加用呼吸兴奋剂并联合短时加大氧流量吸氧,观察两组氧疗前、后各临床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气指标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呼吸兴奋剂联合加大氧流量治疗肺心病2型呼吸衰竭疗效显著高于持续低流量吸氧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三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氧疗方法(改良鼻导管吸氧、鼻导管吸氧、暖箱吸氧)进行比较,了解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将31例HIE患儿随机分为3组:改良鼻导管组11例、鼻导管组10例,暖箱组10例,分别对其设定不同氧流量,并在吸氧后1 h测定氧浓度,记录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氧流量下,鼻导管组与暖箱组的实际吸入氧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改良鼻导管组的实际吸入氧浓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的氧疗方法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利弊,根据患儿的个体差异,采取最适当的供氧方式,严格按照规定精确操作,减少不必要的误差,才能达到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探讨采用不同吸氧浓度、吸氧时间、吸氧方式为早产低体重儿进行氧疗的疗效,分析为早期低体重儿进行吸氧治疗应选择的合理的吸氧浓度与方式。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45例进行吸氧治疗的早产低体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由专业护理人员对其采用单侧鼻导管低流量吸氧、CPAP或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测定其在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吸氧治疗时的氧流量及吸氧浓度,并比较使用不同测氧仪进行氧浓度测定的结果。结果:与采用普通鼻导管吸氧法相比,在为患儿使用改良鼻导管吸氧法进行治疗时采用0.5L/min、1.0 L/min、2.0 L/min的氧流量,其氧吸入浓度均较低,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随着氧流量的增加,为患儿采用改良鼻导管吸氧法进行治疗的氧吸入浓度可逐渐增加,而为患儿采用普通鼻导管吸氧法进行治疗的氧吸入浓度无明显的变化。采用两种测氧仪测得的氧浓度值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为早产低体重儿进行鼻导管氧疗时应采取单侧鼻导管吸氧的方式,并将氧流量控制在0.3-0.5L/min之间,以免因氧流量过高造成患儿氧中毒。此外,临床医师可根据患儿的孕周、出生体重及缺氧程度等情况为其合理选择大小适宜的头罩进行头罩吸氧,将氧流量设置为5L/min,并将气体湿化并加热至31-34℃。对于使用呼吸机进行CPAP的患儿,应根据其血氧分析指标为其调整给氧浓度。  相似文献   

11.
肺心病Ⅱ型呼衰氧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心病Ⅱ型呼衰氧疗的护理温瑞芳,郭建华(包头市第二医院)本文对100例肺心病Ⅱ型呼衰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氧疗,以氧疗前后病人整体状态与动脉血气分析变化为观察指标,调节氧的浓度和流量。轻度缺氧:SaO_2>85%,PaO_2>6.67kP...  相似文献   

12.
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针对慢性II型呼衰患者常选择长期氧疗,以提高血氧分压,减轻缺氧症状,协助治疗.但不正确的氧疗非但不能协助治疗,甚至出现反作用,现将临床常见问题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期由于存在气道气流受限,导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急性缺氧导致组织器官损害,其治疗方法常为吸氧法。吸氧法对有鼻腔疾病,或不易耐受鼻塞吸氧不适用,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本身存在气流受限,常规吸氧法要在短期内改善机体缺氧就比较困难。为此,采用注射用内给氧(注射用碳酸酰胺过氧化氢)治疗35例COPD急性缺氧患,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探讨非湿化氧疗对中低流量吸氧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肾内科、心内科、泌尿外科、普外一科、普外二科经鼻中低流量吸氧的成人患者共933为研究对象,按照吸氧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459例)和对照组(474例),对照组用传统湿化给氧,实验组用非湿化给氧,分别于吸氧后第1、2、3、4、5、6、7d对两组患者给氧后的氧疗效果、鼻粘膜干燥、鼻粘膜出血、护士操作时间及氧疗成本等进行评价。结果非湿化中低流量吸氧并不影响患者氧疗效果,没有增加患者鼻粘膜干燥、鼻粘膜出血,但却缩短了护理操作时间,降低了氧疗成本,与湿化中低流量吸氧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非湿化氧疗,在改善患者的缺氧症状的同时,节省了护士的操作时间,大大地节约了氧疗成本,并能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5.
慢性阻塞性肺病 (慢阻肺 )急性加重期存在着缺氧 ,二氧化碳潴留 ,有的病人经抗感染、改善通气、吸氧等处理后 ,低氧血症难以纠正。采用高频喷射通气 (HFJV)对 2 1例慢性肺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治疗 ,现将结果及护理观察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 1例病人 ,男 16例 ,女 5例 ,年龄 42~ 72岁 ;PaO2 <8 0KPa ,PaCO2 >6 6KPa ,符合Ⅱ型呼衰诊断。HFJV前尽可能让患者排尽痰液 ,在常规治疗 (抗感染、祛痰、解痉 )的同时 ,应用高频喷射呼吸机 ,其氧驱动压 0 8kg/cm2 ,通气结束后继续低流量给氧 ,同时观察呼吸困难、发…  相似文献   

16.
陈月 《中国厂矿医学》2000,13(2):141-142
正确的氧疗可缓解缺氧引起的全身各器官各系统的生理改变 ,尤其对慢性呼衰病人正确的氧疗能缓解痉挛的支气管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肺的通气 ,维持心肺功能。不适当甚至错误的氧疗不但不能取得预期的疗效 ,有时反而使病情恶化。在用氧过程中护士要重视给氧的各个环节 ,加强对病人的监护 ,才能真正应用氧疗技术为病人解除病痛。下面就两年来对 12 0例慢性呼衰病人氧疗过程中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一、必须掌握慢性呼衰病人氧疗原则 :呼衰一般分为两种类型 :即单纯低氧血症 (Ⅰ型呼衰 )及伴有高碳酸血症的低氧血症 (Ⅱ型 )。医生在诊治以后是根据病…  相似文献   

17.
高流量鼻导管吸氧(HFNC)治疗成人危重症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相对新颖的氧疗方法。与传统氧疗装置相比,HFNC可以提供21%~100%的恒定氧浓度、最高达60L/min的氧流量、37℃温度、100%相对湿度的高流量气体,可以更好的改善氧合并且患者舒适度及依从性良好。临床常用于各种病因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气管拔除后的氧疗、癌症伴呼吸衰竭的姑息治疗、术后病人的氧疗等。但在临床应用中仍有其局限性,现就其最新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西宁地区慢性肺心病Ⅱ型呼衰25例患者进行了低流量吸氧前后血气分析初步对比观察,结果表明:吸氧后PaO_2及SaO_2均较吸氧前升高(P<0.01),而PaO_2及PH值影响不明显。认为低流量吸氧是Ⅱ型呼衰病人安全可行的氧疗方法,对改善夜间低氧血症,预防或控制肺动脉高压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 本文总结我院自1996年5月——1997年8月间125例Ⅱ型呼衰的病人,发现21例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不同程度的肺性脑病。为了作好氧疗护理工作,本文就氧疗护理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1.吸入氧浓度过高或氧气突然中断对机体的影响 Ⅱ型呼衰病人吸入高浓度的氧、减弱了缺氧对主动脉体、颈动脉窦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作用。使呼吸中枢失去了外周低氧的驱动作用,使呼吸变浅变慢,二氧化碳排出减少,造成二氧化碳潴留增加,最后导致呼吸中枢麻痹以致死亡。 Ⅱ型呼衰病人在氧气突然中断时,血中二氧化碳进入肺泡,稀释了肺泡气体,从而降低肺泡内氧分压、病人又难以通过增加肺泡通气量的方式进行代偿。故  相似文献   

20.
七、氧疗氧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并时刻依赖于外界供给,一旦终断,机体即面临死亡危胁。对已处呼衰者,及时有效供氧,无疑至关紧要,对急性呼衰讲,这常是解救患者危难的关键手段,即使是慢性呼衰,也能借此提高肺泡内氧分压,改善机体缺氧状态,为其他抢救工作的进行赢得时机,因此,氧疗是治疗呼衰时必不可少的首要措施。鉴于在实际工作中,对慢性呼衰的氧疗,通常持续给氧时间较长,在氧流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