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RS485Modbus是核电厂辐射监测系统设备常用的通讯方式。论文根据核设施辐射监测系统设计和工程实践经验,介绍了该通讯方式的测试调试方法,并针对通讯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和改进建议,可供各类辐射监测系统设备在软件开发、测试和现场调试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基于RS—232通讯的远距离辐射集散监测系统的体系构成。该集散测控系统的优点是体系构成简单、性能可靠;通讯距离远、覆盖范围大,适合于核辐射环境下应用。还讨论了构成该系统的主要硬件设备及通讯协议。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辐射环境监测站于2002年底在秦山核电基地周围建造了第二代环境γ辐射连续监测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测量子系统、数据采集子系统、秦山数据汇总站和杭州数据处理中心组成,多次监测到由核电厂排放烟羽引起的剂量率升高现象。随着监测手段的日趋多样化、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通讯技术的快速进步,根据连续监测系统的运行情况和监测技术发展的需要,在运行过程中,适时地对连续监测系统的监测设备、通讯网络等硬件和软件进行了几次升级和改造。截至2013年1月该系统已经稳定运行了10年,文章介绍了该系统组成及系统升级与改造情况,并就这10年来系统运行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环境γ辐射连续监测系统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主要介绍了一种基于C/S架构的核电站辐射监测系统管理软件- KRTStudio.该系统管理软件用于核电站辐射监测系统的数据采集和信息管理,主要功能包括:核电站正常运行和事故情况下辐射场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显示,打印,报警,用户管理以及对数据采集装置的管理,并具有与核电站DCS系统进行通讯的功能.该管理软件在中广核广西防城港核电站的辐射监测系统中得到应用,为推进核电设备国产化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合肥光源原有的辐射监测系统是为衰减运行模式而设计建造的。为了更好地促进用户实验的科研产出,合肥光源正在进行恒流运行关键系统改造。在改造中,为了保障实验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根据恒流运行要求增加了辐射剂量监测点和完善了安全联锁功能。系统基于EPICS开发,由探测器、通讯模块、数据采集监测软件、数据分析系统等组成。该系统既能监测光源区及周边的辐射剂量率水平,还具备计算积分剂量、历史剂量查询以及必要的安全联锁等功能。新系统已经运行三个多月,系统稳定可靠,能很好地满足合肥光源恒流运行模式对辐射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核技术》2015,(12)
为使核应急辐射监测系统性能指标考核评估结果能全面、准确地反映系统在实际作业场所中的作业能力,依据核应急辐射监测作业保障特点,构建了核应急辐射监测系统作业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记号"的表达方式改进美国工业界武器系统效能咨询委员会提出的用于评估可靠性、可用性和能力的系统效能评估模型(Availability-Dependability-Capability-Model,ADC模型),使其评估结果不仅能定量地反映核应急辐射监测系统在作业过程中不同设备完成同一任务的总体效能,以及不同设备对总体效能的贡献,而且还能定量地反映核应急辐射监测系统中不同设备完成不同任务的作业效能。  相似文献   

7.
《同位素》2009,(3):138-138
本发明实施公开了一种应急环境辐射监测系统,该系统包括环境监测车和中心站应急环境辐射监测计算机网络系统,环境监测车配备车载7辐射自动监测仪、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两种可互为转换的无线通信设备以及安全可靠的车载供电设备,确保了系统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实时监测和传输的可靠性。中心站应急环境辐射监测计算机网络系统采用以地理信息GIS为软件平台的数字化电子地图技术,  相似文献   

8.
以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一期辐射监测系统近两年测量数据为依据,对该核电站辐射监测仪表的运行工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绝大部分辐射监测仪表处于正常运行状态,部分仪表偶尔会出现异常数据.根据工艺过程特点分析了辐射监测仪表出现异常数据的可能性原因,并对辐射监测系统设计的改进提出了建议,供今后核电站辐射监测系统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9.
核电厂辐射监测系统用于对电厂工艺、流出物及工作场所的辐射监测, 确保电厂的安全运行及保护工作人员和周围群众的健康。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为电厂辐射监测系统实现全数字化创造了条件。从岭澳核电一期、岭澳核电二期到宁德核电, 电厂辐射监测系统总体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针对核电厂辐射监测系统在优化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及改进方案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对核电厂区及其周边区域的辐射水平进行不间断的监视需求,设计了基于多链路通信的环境辐射监测系统。该系统融合有线光纤通信、无线移动通信和北斗卫星通信三种链路构建稳定可靠的数据传输网络,链路自动切换技术和高效的数据传输协议确保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地进行环境辐射监测数据的采集和发布。核电厂现场测试和运行结果证明了多链路环境辐射监测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辐射监测系统是保障核电厂工作人员、公众和环境辐射安全以及核动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系统。本文介绍了二代、二代加及三代压水堆核电厂辐射监测系统的特点,探讨分析压水堆核电厂辐射监测系统的框架体系、智能化报警技术以及事故后监测技术等方面的发展趋势,为压水堆核电厂辐射监测系统的设计、运行管理以及新型辐射监测设备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核电站环境辐射连续监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核电站环境辐射监测的特点及核电站建设发展的需要,提出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核电站环境辐射连续监测系统。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情况。对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核电站环境辐射连续监测系统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构建了传感器网络及系统的体系结构。并对系统设计中的传感器节点设计、通信方式及协议的选择、时间同步空间定位技术、网络安全和容错设计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利用C#技术,设计开发了一套C/S结构的数据监测软件(以下简称Core Mis)。Core Mis是堆内测量系统的人机接口软件,软件实现了Modbus TCP/IP协议下与信号处理系统机柜中通讯传输卡件固件的通讯功能,在线获取中子注量率值,并对数据进行离线计算,分析各通道状态趋势,并输出报表,实时监测系统机柜及其主要设备和卡件的状态信息。  相似文献   

14.
大亚湾核电站环境辐射连续监测网络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环境辐射连续监测系统于1993年电站装料前投入运行。1996年对γ辐射监没站探测器的测量几何条件和系统的避雷保护作了改进。本文主要介绍改造后系统的网络结构,软件结构,γ辐射实时监测及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一种利用Android系统手机实现野外环境监测设备和室内监测中心计算机之间通信的方法及其在放射性污染监测预警技术中的应用。首先分析了Android系统架构并设计了监测预警通信方案;其次在放射性污染监测现场数据采集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蓝牙通信技术实现监测仪器与android手机的蓝牙通信,接收由监测设备所测量的数据(辐射监测结果);最后,通过GPRS技术实现了Android手机与室内监测中心的计算机进行文字、现场测量数据文档、图片、视频等信息的相互通信和相互的远程控制。在应用层上设计了一套协议用于实现多种类型信息一次性收发的功能,实现了现场数据的连续采集,并达到智慧状态把数据发送至监测中心的功效。实验结果表明:该通信方案具有较好的通信功能,能够满足实际中各种远程通信的要求,把辐射监测系统用户化推进一大步,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作为核电厂放射性监测的主要手段,辐射监测系统的运行状态特别是与之相关的人因事件一直受到国家管理当局的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实际案例分析,研究这些案例之间存在的共性问题,发现辐射监测系统相关的人因走错间隔发生的概率与操作人员的工作性质和管理归属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同时,容易被误操作的设备也具有清晰的特征。根据这些相关性和特征分析提出了提高辐射监测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对人员无法进入的强放射性环境的数据采集,本文设计了机器人代替测量人员到现场进行数据采集的无线移动监测系统。该系统以履带机器人为硬件载体,加载音视频采集设备和放射性环境参数测量设备,以无线通讯方式与电脑终端进行交互,实现远程数据采集。该系统能够监测环境中辐射粒子放射性强度的分布情况,为辐射现场放射性强度的安全测量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8.
根据我国核与辐射应急监测工作所处的特殊环境并结合实际需求,首次设计了一种国内新型的综合性多功能核与辐射应急监测移动实验室。该实验室以方舱为主要构架,可实现核与辐射事故状态下的快速移动与布放,具备样品采集、样品前处理、制样、测量、数据处理以及数据传输等功能,克服了目前国内现有车载式辐射环境监测移动实验室的局限性。本文探讨了为实现这些功能所必需的设计方案与设备配置,通过实际应用总结了经验、发现了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该实验室已经在东北边境及周边地区核与辐射应急监测工作中投入使用,其性能稳定可靠,环境适应性强,作用显著,能够为我国核与辐射应急监测行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设计、构建了一种基于常用手机端APP软件"微信"实现对环境辐射剂量率实时监控的系统。该系统借助第三方云平台服务器使辐射监测仪连入互联网,通过网络云平台的特定网络接口使辐射监测仪与微信服务器建立起绑定连接。上层界面在微信APP上使用HTML5结合脚本语言设计,底层辐射监测仪采用碘化钠闪烁体搭配光电倍增管以及后端的WIFI模块、MCU模块等完成数据采集处理。在数据通信协议方面,选用了Websocket与MQTT协议组合的方式,提高了系统的通信效率。该系统实现了辐射监测仪的远程监护,界面设计简单、操作便利、实时性好、通信效率高。  相似文献   

20.
建立4~7MeV高能γ射线参考辐射是“十五”国防计量重点科研项目之一。4~7MeV能区高能γ射线参考辐射可为反应堆、加速器等所使用的监测仪表提供准确的效率及响应校准,在核能及军事科研领域有着重要意义。 该项目从2001年开始,预计4年完成。2001年,课题组在已有课题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充分调研,确定了加速器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为今后参考辐射建立及维护确立了基础,并在已有的设备条件下,对5SDH-2加速器19F(p,αγ)16O核反应产生的6~7MeVγ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