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儿童腹股沟直疝的可行性并总结手术治疗经验。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在腹腔镜下诊断为腹股沟直疝的1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4例;平均月龄为52个月,范围为20~144个月;术前均诊断为斜疝,术中经腹腔镜证实为直疝;其中6例既往因误诊为腹股沟斜疝而行开放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再次出现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此次手术经腹腔镜探查证实为腹股沟直疝;右12侧,左6侧,其中3例为双侧;3例pantalon疝,1例疝囊底部有脂肪瘤。选取经腹腔镜下直疝疝环口结扎+脐内侧韧带覆盖加固修补术的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结果6例患儿中,2例既往因误诊腹股沟斜疝行开放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再次出现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此次手术证实为腹股沟直疝;2例为单纯腹股沟直疝;1例为pantalon疝,同时行斜疝内环结扎及直疝疝环结扎并以脐内侧韧带覆盖加固;对1例疝囊底部的脂肪瘤同时予以切除,然后修补疝环缺损并以脐内侧韧带覆盖加固。所有患儿术后恢复良好,随访12~60个月无复发,也无血肿、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治疗儿童腹股沟直疝避免了对腹股沟区的解剖,操作简便、耗时短、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可作为儿童直疝治疗的标准术式。  相似文献   

2.
斜疝内容为先天性巨输尿管一例赵登秋患儿:男,7岁。因生后即发现左侧腹股沟可复性肿块拟左侧腹股沟斜疝于1992年2月16日收入院。血、尿、大便常规及胸部X线检查未见异常。2月19日在全麻下按斜疝切口拟行左侧疝囊高位结扎术。术中切开疝囊,发现疝内容为一囊...  相似文献   

3.
我们近日收治1例因跌倒后腹股沟斜疝嵌顿致阴囊破裂、肠管脱出的患儿,现报道如下: 患儿男性,3岁,因出生后右侧腹股沟区可复性肿物至今,跌倒后肿物再次出现且不可还纳、阴囊破裂并肠管脱出1h 急入院。患儿出生后不久家长即发现其右侧腹股沟区一肿物,活动时出现,平卧后消失,既往未曾嵌顿,入院1h前,患儿不慎跌倒,腹部着地,随即哭闹,后发现其右侧腹股沟区肿物再次出现,坠入阴囊内,肿物急剧增大,致使阴囊右侧忽然出现裂口,肠管从中脱出于体外,体查:右侧腹股沟区一肿物,延续至阴囊内,约6cm×5cm×5cm大小,质硬,右侧底部可见一长约2.5cm 裂口,肠管自裂口内脱出,肠管外观红润,患侧阴囊肿胀明显,触痛,睾丸触及不清。急予手术治疗,行嵌顿疝复位,疝囊高位结扎,修补阴囊裂口,放置引流条,手术顺利,因术前肠管脱出体外,术后预防应用抗生素、换药等治疗,住院1周,顺利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双侧腹股沟斜疝的手术切口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辽宁省丹东市妇女儿童医院1997年1月~2004年12月采用下腹横纹正中切口行双疝囊高位结扎术的24例小儿双侧腹股沟斜疝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儿手术时间多在20~38min,术后阴囊水肿8例,1周内自行消退,均痊愈出院,随访1~5年无复发。结论采用下腹横纹正中切口行小儿双侧腹股沟斜疝手术,具有单一切口瘢痕小,节省时间,可同时探查对侧疝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药物注射治疗腹股沟斜疝的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的常见病多发病,手术治疗是目前最可靠、最彻底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有些单位和个体行医者应用药吻局部注射治疗腹股沟斜疝。本院于1993~1994年收治4例因药物局部注射后引起井发症的斜疝,报告如下。例1男,2岁4个月,右腹股沟区及阴囊肿痛2周入院。患儿子半个月前在外院行右腹股沟区药物注射治疗“右斜疝”,注射后出现发热及局部红肿、疼痛,入院时有腹股沟区及阴囊红肿,可们及6cm×3cm肿块,有压痛及波动感。人院后行手术切开引流,有较多黄色脓液流出,术后经换药伤口愈合出院。出院后半个月局部又…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与开腹手术一样,主要操作步骤是疝囊高位结扎,由于腹腔镜可以同时探查双侧腹股沟,因此较开腹疝囊高位结扎更彻底,但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率仍有0.5%~2.7%。为进一步降低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后复发率,我院从2003年1月起,建立并开展了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缝合并疝囊高位结扎术,该术式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现对比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患儿:女,11岁。因发现左侧腹股沟区包块1个月入院。1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侧腹股沟区下方突出一“杏核”大小的半球形包块,质软,可用手还纳,用力时增大,平卧或休息时消失。检查:左侧腹股沟韧带下方见一约3cm×2cm大小包块,半球形,质软,无压痛,咳嗽时冲击感明显,手法可还纳入腹腔,压迫内环包块仍可复现。诊断:左侧股疝。在基础麻醉加局麻下行手术,取左侧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1.5cm平行于腹股沟韧带斜切口,长2.5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游离子宫圆韧带,剪开腹横筋膜,可见疝囊经股环突向股管,到达腹股沟韧带下方,将疝囊游离并提至腹股沟韧带内侧,切开见疝内容物为大网膜,与囊壁粘连,分离困难,遂切除少许大网膜,将大网膜还纳入腹腔,游离疝囊至颈部,行高位结扎,剪除多余疝囊组织,将耻骨梳韧带与联合肌腱弓缝合1针,间断缝合腹横筋膜,加强后壁,逐层关闭切口至皮,术毕。随访1年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8.
修复精索内筋膜的疝囊高位结扎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 2 1例高位结扎术后复发疝行再次手术 ,并从 1997年起对 6 2例与复发疝相似病例行修复精索内筋膜的疝囊高位结扎术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21例复发疝中 ,男 2 0例 ,女 1例。年龄 2 0个月~ 10岁 ,平均 5 .38岁。第一次手术均采用经典的Potts术 (即没有打开腹股沟外环的疝囊高位结扎术 )。手术年龄为 9个月~ 7岁。疝复发时间 :<3个月 10例 ,4~ 6个月 5例 ,1~ 3岁 6例。疝囊巨大、内环口大于 1.5cm直径者 15例 ,双侧斜疝 3例。双侧均复发 1例。复发疝手术所见 :结扎线残留在内环高位 16例 ,在外环口以外 3…  相似文献   

9.
小儿腹膜鞘状突未闭术后睾丸回缩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腹膜鞘状突未闭术后睾丸回缩的防治刘文英,韦福康,胡廷泽我院近年先后收治了4例腹膜鞘状突未闭手术后发生的睾丸回缩,患儿年龄3~10岁,3例系鞘膜积液在外院行鞘膜翻转术,1例因腹股沟斜疝在外院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发现睾丸回缩的时间为数天至2年(体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目的介绍经脐单孔改良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方法,探讨其运用价值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3年4月经脐单孔用腹腔镜镜头辅助完成疝囊高位结扎11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年龄5个月至4岁3个月,平均11个月,男性102例,女性8例,单侧89例(右侧62例,左侧27例),双侧21例,巨大疝18例,复发疝8例。结果110例患儿手术均获成功,其中28例术前诊断单侧腹股沟斜疝,术中发现对侧隐匿性斜疝,同时手术。手术时间单侧10~13 min,双侧18~25 min,患儿术后第2天出院,随访1~6个月,所有患儿无复发、医源性隐睾、睾丸萎缩、线结排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脐单孔改良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安全、疗效确切、更加美观,节省人力,优于传统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治疗腹股沟斜疝92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腹股沟斜疝的主要治疗措施是疝囊高位结扎术。是否应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 ,仍存在争议。 1999年 6月~2 0 0 1年 5月我院采用电视腹腔镜行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 92例 ,无 1例复发 ,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 本组 92例 ,男 82例 ,女 10例 ,年龄 6个月~ 8岁 ,平均年龄 3岁 2个月。单侧疝 77例 ,双侧疝 12例包括对侧隐性疝 6例 ) ,复发疝 3例 ;主要器械有腹腔镜 (奥林巴斯 3CCD手术腹腔镜系统 ,日本 ) ,自制中号雪橇针 (中号直针 ) 1根。二、手术方法 采用氯胺酮麻醉 ,患儿取仰卧位 ,臀部垫高。在脐皱襞上缘切一 1cm…  相似文献   

12.
患儿,男,7岁,因发现左侧腹股沟区可复性肿物3年入院.3年前患儿在哭闹后家长发现左侧腹股沟区出现一肿物,约核桃大小,伴有疼痛,平卧后肿物自行消失,但似未完全消失,到医院就诊,诊断为左侧腹股沟斜疝.建议手术治疗,家长未决定手术.之后肿物经常出现,在站立、活动后出现,平卧后消失.于2009年7月14 日住院.入院体查:左侧腹股沟区及阴囊可见一肿物,约6 cm×3 cm×3 cm,肤色正常,边界清楚,柔软,挤压可以大部分还纳,残留一条索样物,疑似大网膜与疝囊底有粘连,不能完全还纳.  相似文献   

13.
高位结扎悬吊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7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位结扎悬吊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78例杨波,石洪身,盛国辉,王爱光一、临床资料:本组共78例,其中男性67例,占85.9%;年龄1~15岁,平均年龄4.5岁;右侧25例,左侧38例,双侧4例。女性11例,占14.1%,年龄2~10岁,平均年龄3.8岁...  相似文献   

14.
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病因、发病特点、腹股沟解剖、手术方法等均与成人不同,通常不修补腹股沟管壁,单纯行疝囊高位结扎是其手术特点。笔者近3年来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60例,均采用小横切口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应用硬膜外穿刺针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88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在腹腔镜下用硬膜外穿刺针实施内环口缝合高位结扎术。结果87例患儿在腹腔镜下完成疝内环口高位结扎术,1例中转开腹手术。单侧平均手术时间20 min,双侧平均手术时间约30 min,术后1~2 d出院。无阴囊血肿发生。术中探查发现对侧隐匿性疝33例,一并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随访5~22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腹腔镜下应用硬膜外穿刺针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本院实施单孔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360例。单孔经脐5 mm腹腔镜辅助,采用双钩疝针将爱惜邦00#聚酯编织线从斜疝内环体表投影处穿刺导入与牵出,完全腹膜外高位双重结扎疝囊。结果全部病例手术过程顺利,单侧斜疝249例,双侧斜疝111例,其中109例术前诊断为单侧腹股沟斜疝,术中发现对侧鞘状突未闭(或隐性疝),均予以同期处理。手术时间:单侧5~9 min,双侧10~15 min,平均11 min。术中出血量0~1 mL。术后恢复平稳,术后1~3 d出院。无精索血管、输精管损伤,无术后阴囊血肿、睾丸萎缩、医源性隐睾等。360例术后随访3~9个月,平均6个月,复发2例,经再次腹腔镜手术治愈。结论单孔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复发率低,创伤小,恢复快,无明显瘢痕,可发现并同期治疗对侧鞘状突未闭(或隐性疝)。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一期治疗腹股沟型隐睾伴腹股沟斜疝(以下简称为腹股沟型隐睾伴斜疝)的可行性。方法对48例腹股沟型隐睾伴斜疝患儿采取一期腹腔下镜疝囊高位结扎+睾丸牵引固定术。年龄1—5岁(平均2.3岁),左侧16例,右侧32例,双侧2例。结果48例获有效随访,B超随访6~12个月,无睾丸萎缩及回缩,无腹股沟斜疝复发。结论腹股沟型隐睾伴斜疝患儿可行腹腔镜一期疝囊高位结扎、睾丸牵引固定术,此手术方法简单,损伤小,恢复快,成功率高,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患儿,男,13岁,因右侧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1年余入院。忠儿6岁时被发现其右侧腹股沟有一可复性包块,久立或活动后出现,不坠入阴囊,卧位或按压后消失。于1年前争夺院就诊,诊断为右侧腹股沟斜疝,给予传统开放手术洽疗,术中证实为行侧腹股沟斜疝,并行右侧疝囊高位结扎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单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女童腹股沟斜疝的方法和经验,探讨这种新术式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单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女童腹股沟斜疝36例.结果手术时间 10~15 min,平均12 min,手术顺利,患儿均恢复良好,随访3个月至2年,无一例复发.结论单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适合治疗女童腹股沟斜疝,其疗...  相似文献   

20.
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514例报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2001年11月~2005年11月采用经外环斜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514例,经横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嵌顿疝1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