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7 毫秒
1.
2D细胞培养的细胞在体外环境下随着增生会逐渐丧失原来的性状;动物模型实验繁琐,价格昂贵;而3D细胞培养模型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动物模型和2D细胞模型的缺陷,越来越受到大家重视。2014年数据报道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在5.14%,我国AD患者2016年已达800万,但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对AD的研究一直是热点及难点。本文将简单介绍2D细胞培养和3D细胞培养,并对3D细胞培养近些年在AD研究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是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包括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不可逆性的气道重塑、神经反应、变态反应、遗传等等,多种机制之间相互关联、错综复杂,建立动物模型有助于研究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啮齿类动物模型是最常使用的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该文主要通过对近年来不同种系的啮齿类实验动物在哮喘动物模型方面新研究的总结,为进一步开展哮喘相关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小鼠痤疮模型对于研究痤疮的发病机制或评估抗痤药物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依据造模的原理将小鼠痤疮模型归纳为丙酸杆菌、化学物质刺激、雄激素三类。以小鼠痤疮模型分类为切入点,对其建模方法、适用范围及优缺点进行综述,以利于在痤疮的研究中选择适合的小鼠痤疮模型。  相似文献   

4.
肝纤维化是肝损伤后不断进行愈合修复反应的结果,其发病机制复杂。选择合适的研究模型可以有效地对肝纤维化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同时也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手段实施高通量筛选抗肝纤维化药物。本文就如何制备肝纤维化的动物模型分别从体内动物模型与体外细胞离体培养模型两个方面作阐述。  相似文献   

5.
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筛选模型的研究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筛选模型的研究及评价病毒性肝炎研究所陈压西综述郭树华审校中图分类号R512·6目前常用的抗乙肝病毒药物筛选的体内和体外实验模型,前者主要有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转基因小鼠等;后者主要为细胞培养系统,常用的有原代鸭肝细胞培养、HBVDN...  相似文献   

6.
梁颖 《医学综述》2011,17(9):1347-1349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育龄期妇女中的发病率日益上升,且成为引起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已成为妇产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体外模型的建立和应用为探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平台。体外模型主要有细胞培养和组织培养两种形式,两者不尽相同,各有优劣。现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子宫内膜异位症体外模型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效果仍不理想,复发率高达50%,是育龄期妇女盆腔痛和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体外模型的建立和应用为探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平台。体外模型主要有细胞培养和组织培养两种形式,已从传统的单一模型、二维模型发展为新型的复合模型、三维模型。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体外模型的建立和发展,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了更为仿真的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8.
急性胰腺炎 (acutepancreatitis ,AP)是一类以胰腺腺泡的急性损害和胰腺的急性炎症为基本病理损伤的疾病。自 19世纪以来 ,围绕其病因学、发病学及治疗学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 ,成功地复制人类AP的动物模型是AP实验研究的基础。近年来 ,随着对AP病因发病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AP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也日趋完善 ,AP发病机制的阐明将指日可待。本文就AP模型复制及发病机制研究方面的进展情况综述如下。1 制备AP动物模型的方法学研究制备AP动物模型的方法主要有三大类 :1.1 在体AP模型的制备1.1.1 胰 (胆 …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关节滑膜组织的慢性炎症和关节软骨的损伤。RA新疗法的研究与开发需要通过临床分析和借助动物模型来展开研究与验证。目前RA模型构建中常用的实验动物是啮齿类动物,主要采用佐剂、Ⅱ型胶原蛋白、链球菌细胞壁、软骨寡聚基质蛋白、降植烷等刺激剂制备不同类型的动物模型,均可从不同病理机制、临床变化等反映RA发病的疾病特点。当研究者为不同研究目的选择RA动物模型时,应根据每种模型在不同诱因下的发病机制,有针对性的选择。本文将几种常用啮齿类动物RA模型的发病特征及构建时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等进行概述,为构建啮齿类动物RA模型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体肠吸收实验动物模型是研究药物在肠道内吸收情况的最常用实验方法,该类方法接近体内的真实状态,能较准确地反映药物在肠道内的吸收情况。在体肠吸收实验动物模型包括肠襻法和肠灌流法。该文主要综述了这两种在体肠吸收实验模型的造模方法、优缺点以及在药物研发中应用。肠吸收模型对于阐明药物在体内的吸收机制和药物动力学有积极的作用,其也可为研发新药、新剂型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探讨座疮有效治疗方法.研究背景目前对症疮的治疗方法很多,但效果均不理想,我们应用了维胺脂和四环素联合治疗寻常痤疮。方法80例寻常痊疮,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0例,用维胺脂加四环素治疗。对照组40例,单用四环素治疗。治疗结果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75%.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尤其对严重痤疮,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维胺脂加四环素治疗寻常痤疮效果优于单用四环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遗传因素在汉族青年人寻常性痤疮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比较患者和对照组一级亲属的患病情况。共计征集患者975例,健康志愿者580例,其一级亲属分别有3009人和1825人。患者的一级亲属中共计有1085人曾患痤疮,对照组的一级亲属中共计有223人曾患痤疮。结果患者的一级亲属患病风险显著高于对照组(OR:4.05),95%可信区间(CI):3.45—4.76。结论证实家族性因素在寻常性痤疮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复方维A酸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要求的寻常痤疮受试者23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19例,对照组117例。实验组给予复方维A酸凝胶治疗,对照组给予维A酸霜。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法。【结果】统计结果显示两组各种痤疮皮损计数均有明显下降,皮损总数目相应下降,严重程度分级降低。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寻常痤疮的有效率分别为75.63%和64.10%,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具有炎症性损害的痤疮,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8.99%、64.1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复方维A酸凝胶治疗寻常痤疮安全有效,尤其对炎症性损害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盐酸美他环素与维胺酯联用治疗寻常性中重度痤疮的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对照方法,选取我科2008年9月~2011年2月痤疮患者14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97例,两组间性别、年龄及痤疮分级无显著差异;对照组单用盐酸美他环素,观察组给予盐酸美他环素与维胺酯联用治疗,治疗一个疗程后判断疗效。结果:对照组治愈...  相似文献   

15.
Acne vulgaris is a kind of chronic inflammation of the hair follicle and sebaceous gland commonly seen in young people at the puberty stage. Usually it affects the face, chest and back to form the black-headed comedo, papule, pus-pocket, node or cystis, o…  相似文献   

16.
张慧峰 《医学综述》2009,15(19):2887-2889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s)既是参与脂类生物合成的关键转录调节因子,又是胰岛素作用的靶基因,其表达的变化可以直接影响细胞以及整体的脂质代谢平衡,因而SREBPs可以成为联系代谢综合征中许多表型的关键因子。而SREBPs动物模型的研究为SREBPs的功能研究提供了海量的整体水平的信息。目前动物模型的研究手段主要有转基因,特异启动子携带下组织特异性过表达,病毒载体注射选择性过表达等,现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通过饮食疗法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1例寻常型痤疮患者用柚子加豆浆疗法治疗3月,疗程结束后复查。结果:痊愈18例,显效23例,有效4例,无效6例。3月后随访,寻常型痤疮复发10例,总有效率为88%,复发率为19%。结论:柚子加豆浆饮食疗法治疗寻常型痤疮疗效显著,愈后稳定,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导致人类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最主要病因之一。由于缺乏合适的HCV感染实验动物模型,使得针对HCV感染更为有效的疗法及疫苗的研发滞后。黑猩猩是HCV感染研究的最佳实验动物,但由于其来源有限、价格昂贵及临床症状等诸多问题,其应用受限,因此发展新的实验动物模型用于HCV感染相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迫在眉睫。近年来,以啮齿类等动物为替代模型取得了不少进展,应用转基因等实验技术使替代动物感染了HCV,并成功应用于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本文分析了 HCV自然感染的实验动物、自然感染和非自然感染的替代实验动物在致病机制研究、药物评价和疫苗研发应用中的优缺点及未来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case-control stud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196R(676 T→G) variant in exon 6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type 2(TNFR2) gene and genetic susceptibility of acne vulgaris in Han Chinese was investigated.A total of 93 acne vulgaris patients and 90 healthy subjects from Han Chinese ethnic group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 technique was adopted to analyze the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 of TNFR2 M196R gene,and to ...  相似文献   

20.
寻常痤疮患者血清中花生四烯酸的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寻常痤疮患者血清中花生四烯酸的水平并探讨其在痤疮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ELASA分析法,对40例痤疮患者和32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花生四烯酸进行测定。结果痤疮患者血清中花生四烯酸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花生四烯酸可能参与痤疮炎症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