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太平圣惠方》是一本收集了大量宋代以前医药方书及民间验方的方书类著作,其既阐明诊断脉法,又叙述用药法则,按类分述各证病因、病理、方药,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经籍访古志补遗》称其为"经方之渊薮"。该书共收载消渴证方剂170首,其中汤剂78首,丸剂52首,散剂37首,膏剂3首。深入学习《太平圣惠方》治疗消渴诸方,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大有裨益。1沿袭汉唐承上启下张明华认为~([1]),《太平圣惠方》的医学理论基本取材  相似文献   

2.
藿香正气散首载于宋代设立的太平惠民药局所编著的中国第一部成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该书收载各地名医验方、秘方数百首,所载处方均是临床效果极佳的,可谓是"信手而拈皆效验"。藿香正气散的应用不仅拘于夏季暑湿之时,且可常用于四季。凡内有湿邪阻滞于脾胃,影响脾胃正常气机的升降,或是风寒之邪感触于体表,有恶寒发热,恶心呕吐,腹胀腹泻  相似文献   

3.
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32年)由政府主持,医官王怀隐、陈昭遇等编定的《太平圣惠方》,全书分100卷,凡1670门,方16834首,其中包括当时医官献出的秘方和国家收藏的名方千余首,是我国历史上由国家编写的第一部方书。淳化三年(公元992),此书颁发各州,并有博士掌管。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原名《和剂局方》,是和剂局(设于崇宁年间,公元1102~1106年)制售成药时的处方和制剂规范的总结,到大观元年(公元1107  相似文献   

4.
平胃散临床新用三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胃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一首芳香燥湿健脾的代表方。主治寒湿积滞阻于中焦所致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呕恶、便溏、身重疼痛、舌苔白腻而厚等症。笔者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用于治疗新生儿黄疸持续不退、食管反流性咳嗽、肩关节周围炎等症,均获得满意疗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葛可久的《十药神书》是一部治疗肺痨病的专著。书中以甲字十灰散、乙字花蕊石散、丙字独参汤、丁字保和汤、戊字保真汤、已字太平丸、庚字沉香消化丸、辛字润肺膏、壬字白凤膏、癸字补髓丹10首方剂治疗肺痨。本文结合原著,分别从止血、清热润肺化疾止咳、补益3个方面介绍了10首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峻补精血,培本固元是葛氏组方用药最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逍遥散在临床应用的体会桂茂祥1组成及方解逍遥散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的一首方剂,是调理肝脾的重要方剂。由肝郁气滞、肝脾不和、气血不调所引起的各种疾病,皆可根据病情进行加减治疗,应用范围很广。原方由柴胡31g、当归31g、白芍31g、茯苓31g、白术...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载方剂的整理,重点对该书的服药饮品进行了探析,归纳了它们的作用特点,阐述了服药饮品在成方专著中使用的重要性及配伍意义,认为对于一首方剂的正确理解和使用,不仅要了解该首方剂的理法方药,还要考虑到该首方剂的服法。  相似文献   

8.
二陈汤     
二陈汤,初见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但它的前身是《千金要方》的温胆汤。经过《局方》的升华提炼而取药更形精简,效力更加提高。的确是一首临床上跌打不破的有效名方。纵横驰骋,推枯扫烂于内、外、妇、幼各科疾病领域里。所以由此而衍生出“二陈系列”的姐妹名方...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药用植物鸡冠花的基原、入药部位、功效及主治及性味归经等进行本草考证。方法查阅历代本草文献及现代研究的文献。结果厘清了鸡冠花的药用历史。结论古代文献对鸡冠花的描述与今之植物志的描述相符;鸡冠子与青葙子的混淆始于《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并非今之独有;鸡冠花种子入药首载于唐代《本草拾遗》,鸡冠花入药首载于宋代《太平圣惠方》,鸡冠花苗入药首载于明代《本草纲目》,鸡冠花根入药首载于明代《普济方》;最早明确记载白、红鸡冠花入药的分别是宋代的《太平圣惠方》和《类证普济本事方续集》,白、红鸡冠花的功效和主治不同,并无优劣之分;鸡冠花的性味归经在历代的本草记载中不一致,有待于临床应用的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0.
日本按摩笛——从日本狂诗《独宿先斗町》谈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上面是一首原载于<太平遗响>卷二的日本狂诗(见图1),其作者为铜脉先生.所谓狂诗,指的是一种在汉语语法的基础上,使用日语语汇进行作诗,押韵但不拘平仄的一种诗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分析《太平圣惠方》中药茶方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茶处方治疗疾病提供借鉴.方法:收集《太平圣惠方》中包含的全部药茶处方,包括服用方法中提到的以温茶、冷茶以及热茶下等处方,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通过软件中的方剂分析模块,对114首药茶方进行用药频...  相似文献   

12.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泄泻治疗方药的统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宋朝成药专著和用药法度,本文收集书中关于泄泻治疗的方证108条,及近三年发表的文章中治疗泄泻的方剂50余首,进行统计、分析,认真总结和研究了宋朝及现代治疗泄泻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王东升 《北京中医药》2019,38(3):287-290
目的考证中医药书籍中记载的中药汤剂的煎煮次数,分析其变化规律。方法查阅《黄帝内经》《伤寒论》《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新方八阵》《温病条辨》《医学衷中参西录》及现代《方剂学》教材,考证其中所载汤剂的煎煮次数。结果《黄帝内经》《伤寒论》中所载汤剂均为煎煮1次;检索《肘后备急方》100首汤剂,有1首煎煮2次;检索《备急千金要方》100首汤剂,均为煎煮1次;《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共载汤剂249首,有5首煎煮2次;《新方八阵》共载汤剂116首,有2首煎煮2次;《温病条辨》共载汤剂176首,有16首煎煮2次;《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共载汤剂132首,有3首煎煮2次;《方剂学》统编教材第2版中正式提出"一般一日一剂,分为头煎、二煎",第4、5、6、7版教材与第2版相同。结论秦汉时期汤剂俱为一煎,至《肘后备急方》二煎开始出现;宋、清之期二煎逐渐增多,但以一煎为主;目前则一般煎煮2次。  相似文献   

14.
逍遥散加减异病同治验案3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琳 《光明中医》2010,25(6):1078-1078
<正>逍遥散首载于宋朝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该方以柴胡疏肝解郁,当归、芍药养血和营以柔肝,白术、茯苓健脾祛湿,使脾健不为肝乘,炙甘草益气补中缓肝  相似文献   

15.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以下称《局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成药典,为方剂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本文以中医古籍出版社1999年7月出版的《中华医书集成(第八册)》收录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底本,对其所载治痰饮(附咳嗽)卷中44首方剂通过频数表发对其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其关于痰饮咳嗽的用药证治规律,以期在临床上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现将统计分析内容及结果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浅谈古代健脑方用药及配伍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延缓大脑衰老,保持良好的思维和记忆能力,历来是人们关心的问题。中医药学在千百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制了许多健脑方剂。然而这类方剂散见于古代医籍中,至今尚缺乏系统的整理研究。笔者在查阅数万首古方基础上,筛选出功用记载明确、流传较广的方剂42首,就其用药规律和配伍方法,作一初步探讨。 42首方均具有“聪明益智”、“强记助神”等功效。选自《千金要方》7首,《医心方》3首,《太平圣惠方》5首,  相似文献   

17.
李五成 《河南中医》2008,28(9):82-83
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人参、土炒白术、茯苓、炙甘草、山药、炒白扁豆、莲子肉、炒薏苡仁、砂仁、桔梗组成。本方药性平和,补而不滞,温而不燥,具有补虚、行滞、温中、助阳、除湿、调气等作用,是一首健脾益气、和胃渗湿、保肺生津的常用方剂。临床以面色萎黄,舌苔白腻,脉虚为辨证要点。临床上运用此方灵活化裁,治疗内科杂病,取得满意效果,兹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8.
《太平圣惠方》共一百卷,是我国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写的大型综合类方书。全书共1670门,载方16834首,涉及临床所有各科病证,首先阐明诊断脉法,其次叙述用药法则,然后按类分述各科病症的病因、病理、方药,是一部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的医书。《太平圣惠方》第六十五卷单列《治(疒呙)疮诸方》、《治(疒呙)疮久不瘥诸方》两章。在《治(疒呙)疮诸方》中,记  相似文献   

19.
逍遥散首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血虚劳倦,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心松颊赤,口燥咽干,发热盗汗,减食嗜卧,及血热相搏,月水不调,脐腹胀痛,寒热如疟。  相似文献   

20.
有一次看到人民日报刊載了《文苑英华》的介紹,联想到与該书同时进行編写的一部重要的祖国医学文献——《太平圣惠方》也有一提的必要。現就个人涉猎所及,作如下的簡介。《太平圣惠方》一百卷,宋·王怀隐等奉詔撰。据《宋史》王怀隐传及《玉海》的著录,太宗在潜邸时,就留意医术,曾收得妙方千余首。于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直齋书录解題》作太平兴国七年),詔翰林医官院各献家传經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