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国外人工肝治疗的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工肝支持系统简称人工肝,是国外20世纪50年代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为肝衰竭患者提供体外肝功能支持的一种技术。目前国外人工肝治疗的方法主要是借助体外机械、化学或生物性装置暂时及部分替代肝脏功能,在体外采用某种具有解毒、代谢等作用的装置和方法来代偿肝脏功能,从而辅助治疗肝功能不全、肝衰竭或相关疾病;其作用原理是基于肝损伤具有可逆性和肝细胞有强大的再生能力,通过人工肝辅助治疗在内环境改善的情况下,肝功能能够自发恢复,或为肝脏移植和其他特效治疗进行准备。近年来随着材料学、细胞工程学及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人工肝支持系统已成为肝衰竭治疗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一、人工肝的概念与分类 人工肝技术是借助体外机械、化学或生物性装置,暂时部分替代肝脏功能,从而协助治疗肝功能不全、肝衰竭或相关肝脏疾病.人工肝与一般内科药物治疗的主要区别在于分别通过"功能替代"和"功能加强"发挥作用.良好的解毒功能是人工肝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作用,由于自然肝脏具有合成、分泌、转化等多种作用,具有其中一种或几种功能的肝脏支持系统,从理论上讲都应该称为人工肝技术.  相似文献   

3.
徐昌青 《山东医药》2005,45(31):64-64
人工肝(AL)是指具有肝脏功能的人工器官,它是为肝衰竭患者提供体外肝功能支持的机械或理化装置。目前,AL多数只能替代肝脏的部分功能,所以又称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它的出现与发展对以肝衰竭为主要表现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目前,AL主要分为如下四型。  相似文献   

4.
�˹���֧��ϵͳ���ٴ�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重的晚期肝脏疾病最终多出现肝功能不全或肝功能衰竭,病死率高达70%~80%。暂时性的人工肝支持,可以使因肝衰竭所产生的各种有害物质得以清除,并替代肝脏的部分代谢功能,病变的肝脏可望通过再生而恢复其原有的结构和功能,以渡过危险的肝功能衰竭难关而获生存。即使因为严重而广泛的肝细胞坏死而不能恢复肝功能,人工肝支持治疗亦可维持患者生命使其等到肝脏移植。因此,对人工肝支持系统的研究一直受到重视,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1人工肝发展的历史人工肝是借助体外机械、化学或生物性装置,暂时部分替代肝脏功能,从而协助治疗肝脏功能不…  相似文献   

5.
人工肝支持系统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由于肝脏解毒、合成及代谢功能的障碍,导致患者体内多种毒素蓄积及多种重要物质缺乏,严重的可能危及生命,很多患者还未等到肝脏移植或肝功能恢复即已死亡.近来人们尝试采用体外循环血液净化方法,清除患者体内毒素,替代肝脏部分功能, 使患者能维持生命直到接受肝脏移植或自身肝功能恢复,这些方法即人工肝支持系统(ar 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由于肝脏功能复杂,到目前为止ALSS还没有完全成功的定型装置,临床上也尚未达到一致公认的治疗效果,多数ALSS只能取代肝脏的部分功能.ALSS可分为生物型、非生物型及混合型三种.使用这些方法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维持患者生命使之等到接受肝脏移植或自身肝功能恢复,二是尽可能促使患者自身肝功能恢复.本文拟对ALSS治疗肝功能不全的进展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6.
利用人工肝脏(人工肝辅助装置)对肝功能衰竭进行治疗己研究了数十年,由于肝脏功能极为复杂,人工肝脏不易代替全部的肝功能,目前还来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由于生物医学工程、遗传工程、生物医学等学科的迅速发展,人工肝脏的研究己有明显的起色,特别是人工肝辅助装置不但是抢救肝功能衰竭及急性中毒的有利武器、而且是等待肝移植的必须设备、人工肝的研制再度受到重视.有的甚至已进入Ⅰ期临床试验。现将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人工肝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人工肝的作用原理基于肝脏损伤的可逆性及肝细胞的强大再生能力,即通过人工肝辅助治疗,期望在内环境改善的情况下肝脏能够自发恢复,或为肝脏移植和其它治疗进行准备。具备良好的解毒功能是人工肝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作用。具有肝脏一种或几种功能的肝脏支持系统,从理论上讲都应称为人工肝脏。现从细胞水平、动物模型和临床研究三个方面来概述人工肝技术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人工肝脏简称为人工肝(Artificial liver),是借助体外机械、化学或生物性装置,暂时及部分替代肝脏功能从而协助治疗肝脏功能不全、肝衰竭或相关疾病的方法。国外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歼始逐渐发展起来的为肝衰竭患者提供体外肝功能支持的技术方法.它的出现与发展为肝衰竭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人工肝的临床应用为各种重型肝病早期的救治、肝衰竭病人晚期适当延长生命及争取时间进行肝移植手术治疗开辟出了一条很有希望的新的路子。经过50余年不懈努力.人工肝技术己逐步成熟。目前,人工肝按照组成及性质可分为:①非生物型人工肝(Non-bioartificial liver NBAL):②生物型人工肝(bioartificial liver BAL):③组合生物型人工肝(hybrid bio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HBALSS)。  相似文献   

9.
人工肝支持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肝功能衰竭导致严重的生理紊乱、毒性物质积聚,进而影响肝细胞的功能及再生,形成恶性循环。人工肝的研究正是基于肝细胞的强大再生能力,通过一个体外的机械或理化装置,担负起暂时辅助或代替严重病变的肝脏的功能,清除各种有害物质,代偿肝脏的代谢功能,从而使肝细胞得以再生直至自体肝脏恢复或等待机会进行肝移植。目前的人工肝多数只能取代肝脏的部分功能,因此又被称为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简称人工肝。 人工肝有三个主要类型:(1)非生物型人工肝:指各种以清除毒素功能为主的装置,包括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血浆灌流、血浆置换、分子蛋白吸附再循环系统等,其中血浆置换既能清除毒性物质,又  相似文献   

10.
生物人工肝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肝功能衰竭是最具挑战性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肝移植是唯一可治愈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方法,但供体匮乏是肝移植的主要问题,人工肝可作为肝移植过渡支持手段.非生物人工肝在提高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存活率方面作用有限,生物人工肝具有肝细胞的代谢、解毒和合成功能,典型的生物人工肝包括细胞来源、细胞培养方式及生物反应器.本文主要论述目前进入临床试验的生物人工肝,并对生物人工肝替代治疗的将来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设计一种新型生物型人工肝,评价其治疗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采用无纺布编织型生物反应器接种原代猪肝细胞构建生物型人工肝,对D-氨基半乳糖胺诱导的猪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模型进行治疗.结果生物型人工肝治疗可显著降低受试动物血氨和血清L-乳酸浓度,稳定血糖水平,改善Fischer指数,并延长动物存活时间.结论以无纺布编制型生物反应器为基础构建的生物型人工肝对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具有明显的肝支持作用,具有临床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肝衰竭(重型肝炎)的主要治疗目标是通过支持治疗使肝脏再生以达到有效的重建肝脏基本功能,或者等到肝移植。肝移植作为改善肝衰竭患者的生存率最有效治疗手段存在着供肝来源困难的问题。而人工肝支持技术能明显改善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化学指标,并为肝移植起到了良好的桥梁作用。人工肝可分为非生物型人工肝和生物型人工肝。非生物型人工肝以去除体内蛋白结合毒素及水溶性毒素、补充一些体内缺乏的但必需的有益物质为目的,通过为肝脏的自我修复创造时间和机会来达到治疗肝衰竭的目的。生物型人工肝可以较好的替代肝脏解毒、生物合成和分泌代谢等功能,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3.
生物人工肝临床应用的疗效与难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各种原因导致的肝衰竭病死率高,人工肝不仅为肝衰竭患者等待肝移植提供过渡,还为部分患者延长生存时间、争取肝脏再生、避免肝移植提供可能.肝脏具有复杂的代谢、合成、转化等功能,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引入肝细胞,从而部分替代肝脏的解毒与生物合成的功能.随着肝细胞及其体外分离、培养,纯化技术的深入研究,国内外许多类型的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进入临床研究[1 2].  相似文献   

14.
组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组合型生物人工肝目前被认为是更接近自然肝脏、功能最全面的人工肝支持手段[1]。我们利用该方法对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了观察。一、资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及分组:16例患者中急性重型肝炎患者11例,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5例,平均年龄32.4岁。诊断标准符合文献[2]。其中单纯乙型肝炎12例,药物性肝损伤2例,乙型肝炎合并酒精性肝  相似文献   

15.
江绍基 《山东医药》1993,33(7):35-36
肝功能试验,广义上包括能确定肝脏有无损伤的任何检查,狭义上是指从生理生化角度检测肝功能。由于肝功能试验可显示肝脏功能障碍,反映肝损伤,因此能辅助肝病诊断、测定疾病条件下肝脏功能状态、判断肝病预后。一、肝功能损伤的基本因素(一) 肝实质损伤:①坏死:肝细胞由于病原  相似文献   

16.
中间型和混合型人工肝对肝衰竭支持效果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中间型 (血浆置换 )和混合型 (血浆置换加血液灌流吸附 )人工肝支持方法对肝衰竭患者肝功能的支持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999- 0 1~ 2 0 0 2 - 0 2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住院的 5 1例重型病毒性肝炎肝衰竭患者分别进行血浆置换 (17例 )和血浆置换加血液灌流吸附 (34例 )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变化 ,比较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变化。结果 血浆置换和血浆置换加血液灌流吸附治疗后 ,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两种方法治疗后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总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的改善程度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但两种治疗方法间比较各项指标变化程度均差异无显著性。两种方法治疗的不良反应均较轻。结论 中间型、混合型人工肝对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肝功能均有肯定的支持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生物人工肝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礼荣  戴坤扬  王英杰 《肝脏》2004,9(2):125-128
肝移植是治疗急慢性肝功能衰竭最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供肝缺乏,必需寻求终未性肝病替代疗法。其中主要方法之一是体外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简称生物人工肝(bioartificialliver ,BAL) ,发展至今已有40多年。临床试验证明BAL能促进肝功能衰竭病人的恢复,或过渡到肝移植。生物反应器是BAL的核心部件,生物反应器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保持肝细胞活力和功能,且不妨碍肝细胞营养及代谢产物的交换,同时还能起到治疗作用。细胞材料是BAL治疗基础,维持细胞活率和功能对BAL功效有决定性作用。本文就生物人工肝装置在实验和临床试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  相似文献   

18.
生物型人工肝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奇 《山东医药》2005,45(31):66-67
生物型人工肝(BAL)是以培养肝细胞为基础的人工肝系统。BAL是目前与正常肝脏最为接近的人工肝支持系统,可以比较全面地替代肝脏解毒、生物合成和分泌代谢等功能。BAL由三部分组成:①生物成分;②生物反应器;③辅助循环装置:包括外部控制系统和体外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19.
血液净化技术在人工肝支持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非生物型人工肝系利用有效的血液净化手段,清除肝功能衰竭后体内蓄积的相关毒素,以暂时替代肝脏功能。肝脏有强大的再生能力,人工肝治疗则为肝细胞再生赢得时间。血浆置换(plasmapheresis,PE)系利用血浆分离技术,析出并弃掉含有毒素的血浆,同时补充新鲜冰冻血浆。不同血液净化模式在清除肝脏毒素方面各有侧重,如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20.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年来人工肝支持系统应用于暴发性肝功能衰竭(FHF)的治疗已日趋完善,逐步建立子从非生物型到组合型多种人工肝系统,可暂时辅助或替代严重病变的肝脏,对提高重型肝炎的治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有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1 分型与原理 Uchino等,把人工肝支持系统分为4型:Ⅰ型为非生物型,包括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滤过及血液灌流;Ⅱ型为中间型,包括血浆置换、交换输血和整体洗涤,通常指血浆置换;Ⅲ型为生物型,包括早期的交叉循环、肝灌流及交叉血液透析和目前的体外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Ⅳ型为组合型、是用Ⅰ、Ⅱ和Ⅲ型混合而成的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