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降落伞式胰管空肠吻合和胆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预防吻合口漏的效果.方法 对2004年6月至2008年9月172例采用降落伞式胰管空肠连续吻合和降落伞式连续胆肠吻合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降落伞式胰管空肠连续吻合时间平均11min,降落伞式胆肠吻合时间平均9min,全部病例均未出现吻合口漏,无手术死亡.结论 降落伞式胰管空肠连续吻合和胆肠连续吻合,操作简便、省时、并发症少,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一种有效改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关腹前创新”即在已放置胰管外引流的前提下于关腹前留置胰肠吻合口空肠襻内引流管并术后持续负压引流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的预防价值.方法 将该院从2003年1月到2012年12月连续10年共20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患者分为两组:A组136例,为已放置胰管外引流但未留置胰肠吻合口空肠襻内引流管者;B组64例,为已放置胰管外引流且附加了留置胰肠吻合口空肠襻内引流管并术后持续负压外引流者.对照两组术后胰肠吻合口漏的发生及其临床结局.结果 200例患者共发生严重并发症14例.其中围手术期因并发真菌性败血症或胃肠吻合口渗血肾功能衰竭共死亡2例(死亡率1%),胰肠吻合口漏12例(发生率6%),均发生于A组.10例胰漏经保守治疗康复,另2例漏后并发大出血,其中1例通过再手术并置入上述胰肠吻合口空肠襻内引流管并持续负压引流及介入栓塞肝总动脉而治愈,另1例通过两次介入并最终栓塞肝总动脉后治愈.B组未发生明显胰肠吻合口漏.结论 在已放置胰管外引流的前提下,通过关腹前留置胰肠吻合口空肠襻内外引流管并术后持续负压外引流这一所谓“关腹前创新”能有效防止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吻合口漏的发生,达到少漏或不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不同胰肠吻合方式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不同胰肠吻合方法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0年1月至2006年9月施行5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比较不同胰肠吻合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结果18例反折式双层套入胰肠吻合发生胰漏3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11例袖套式单层套入胰肠吻合发生胰漏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6例捆绑式胰肠吻合发生上消化道出血1例,无胰漏;21例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无胰漏及上消化道出血,手术时间缩短。结论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是一种简便、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组壶腹癌胰十二指肠切除9例(保留幽门5例、空肠造瘘4例);慢性胰腺炎左半胰切除、近侧胰端空肠Y形吻1合例,均行胰管空肠吻合并安置支撑管,胆肠吻合处胆管内置T形管引流。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用曾宪九方式行十二指肠空肠端侧(空肠半周横切口)吻合以防逆流。空肠造瘘供术后营养。围手术期处理注意胃肠及静脉营养、水电解质平衡、防治感染、抑制酶分泌及通畅引流等,未用生长抑素。本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均未出现胰外瘘。胰切除术中胰管空肠吻合是预防胰外瘘的关键。胆管外引流、空肠营养造瘘以及保留幽门的抗反流等协同治疗有助于预防胰外瘘,生长抑素并非必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管空肠内固定支架粘膜吻合术对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空肠吻合口漏的效果。方法壶腹周围癌患者2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后行胰管空肠吻合时于胰管内放置内固定支架并引流至空肠肠腔内。结果23例均行胰管空肠内固定支架粘膜吻合术成功,术后无一例发生胰漏,均治愈出院。结论胰管空肠内固定支架粘膜吻合术可预防胰漏发生,方法简单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的方法。方法:采用保留幽门、胰管空肠黏膜吻合、胰肠遮盖套入式端端吻合,胰管支撑外引流等术式、观察其疗效。结果:全组未发生胰瘘及胰断面出血。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组有1例术后发生胃潴留,其余胃功能正常。结论:PPPD只要操作得法,可避免术后胃潴留,胰腺遮盖套入式端端吻合操作简便,可有效防止术后胰瘘、胰断面出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近 10 年来共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32例。其中,胰腺癌20例,十二指肠壶腹部腺癌9例,十二指肠癌 3 例。手术均采用 Child’s 术式、胃空肠Roux en Y吻合术。行胰管内置硅胶管外引流21例,行硅胶管内引流 11 例。胰管空肠均采用端端套入吻合法,部分喷洒生物蛋白胶。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讨  论1.胰漏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胰十二指胰切除术后胰漏发生的主要原因为胰管内胰液外渗、胰断面损伤自溶液体外渗。另外,吻合口肠腔内出现高压状态,如胃肠功能麻痹,胰液、胆汁、肠液潴留于空肠段,激活胰酶对吻合口的腐蚀作用,也会导致胰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连续缝合法进行套入式胰肠吻合对预防胰漏发生的作用。方法对2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采用4-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法进行端侧套入式胰肠吻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施行套入式连续胰肠吻合,平均胰肠吻合时间13(8~20)min,全部病例均未出现胰肠吻合口漏,无手术死亡;出现胰腺残端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治愈;术后胆漏1例,经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连续缝合法行端侧套入式胰肠吻合适用于任何情况下的残余胰腺,且操作简便、省时、并发症少,是胰肠吻合的一种有效改进。  相似文献   

9.
胰管空肠黏膜吻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胰十二指肠手术方式的改进以预防和减少术后胰瘘、胃瘫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胰肠吻合采用胰管对空肠黏膜吻合,胰管内置支撑管经腹壁引出体外。术中常规放置鼻饲空肠营养管于胃空肠吻合口输出袢远侧。
结果:68例患者中有6例术后出现胰瘘,发生率为8.82%;通过持续腹腔引流管通畅引流而治愈。3例术后出现胃瘫,发生率为4.41%;经空肠鼻饲营养管行肠内营养支持待胃肠功能恢复后治愈。全组无1例死亡。
结论:该术式的改进能明显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胃瘫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防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防治措施,以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对106例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常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87例,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5例。结果术后共出现胰瘘11例(10.4%),胰腺空肠端端套入式吻合、胰腺空肠端侧套入式吻合、胰管空肠黏膜吻合三种吻合方式胰瘘发生率分别为9.6%、12.9%和8.7%。术后平均胰瘘持续时间为(14.7±4.5)d。所有胰瘘患者均应用生长抑素类药物抑制胰腺外分泌治疗。结论防治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关键是改善胰肠吻合口的质量和保持引流通畅。术后应用生长抑素类药物有助于胰瘘的愈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端端双层套入连续吻合法(改良Child胰肠吻合)对胰肠吻合缝合技术进行改进,预防胰漏的发生。方法对3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采用4-0 Proene线双层胰肠端端套入式连续吻合。结果改良Child胰肠吻合法的吻合时间平均14.2min,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全部病例均未出现胰肠吻合口漏,没有手术死亡。结论改良Child胰肠吻合法,操作简便、省时、并发症少,是胰肠吻合术的一种有效改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胰肠吻合缝合技术进行改进 ,预防胰漏的发生。方法  2 8例胰十二指肠吻合手术采用 4 0proene线双层连续胰肠套入式吻合。结果 双层连续胰肠套入式吻合时间平均 11min ,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 ,全部病例均未出现胰肠吻合口漏 ,没有手术死亡。结论 双层连续套入式胰肠吻合 ,操作简便、省时、并发症少 ,是胰肠吻合术的一种有效改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连续胰肠吻合和Y形空肠内引流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并与传统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进行比较。方法本组回顾2004年12月至2006年12月间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103例,其中接受连续胰肠吻合和Y形空肠内引流的患者55例作为观察组,传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捆绑式胰肠吻合的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胰漏、术后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两组在手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后并发症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手术时间、术后胰瘘、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捆绑式胰肠吻合重建方式,连续胰肠吻合和Y形空肠内引流手术方式较容易掌握,且在术后管理上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降落伞式吻合在胆肠吻合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改进胆肠吻合缝合技术,减少胆漏的发生。方法对124例胆肠吻合手术采用Prolene线进行降落伞式吻合。结果降落伞式胆肠吻合时间平均11min,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全部病例均未出现胆肠吻合口漏,无手术死亡。结论降落伞式胆肠吻合术具有操作简便、省时、并发症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Using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 to assess postoperative morbidity and pancreatic function after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with pancreaticojejunostomy and duct occlusion without pancreaticojejunostomy. SUMMARY BACKGROUND DATA: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fter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are largely due to leakage of the pancreaticoenterostomy. Pancreatic duct occlusion without anastomosis of the pancreatic remnant may prevent these complications. METHODS: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 was performed in a nonselected series of 169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pancreatic and periampullary cancer. In 86 patients the pancreatic duct was occluded without anastomosis to pancreatic remnant, and in 83 patients a pancreaticojejunostomy was performed after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the endpoint of the study. All relevant data concerning patient demographics and postoperativ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s well as endocrine and exocrine function were analyzed. At 3 and 12 months after surgery, evaluation of weight loss, stools, and the use of antidiabetics and pancreatic enzyme was repeated. RESULTS: Patient characteristics were comparable in both groups.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median blood loss, duration of operation, and hospital stay.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noted i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mortality, and exocrine insufficiency. The incidence of diabetes mellitu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duct occlusion. CONCLUSIONS: Duct occlusion without pancreaticojejunostomy does not reduc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but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the risk of endocrine pancreatic insufficiency after duct occlus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离断式肾盂成形术中"两定点连续缝合技术"和"间断缝合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后腹腔镜离断式肾盂成形术107例。根据肾盂输尿管吻合方法分为"两定点连续缝合技术"组27例(A组),"间断缝合技术"组80例(B组)。对总手术时间、肾盂缩窄时间、肾盂输尿管吻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及漏尿等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A组手术无中转开放;B组2例中转开放。A组和B组总手术时间平均分别为167.7及191.4min(P=0.003);肾盂输尿管吻合时间平均为20.1及41.5min(P0.001);两组肾盂缩窄时间、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A组围手术期无漏尿病例,B组围手术期漏尿4例。术后3月复查B超提示A组肾积水消失16例,肾积水不同程度减轻11例;B组肾积水消失54例,肾积水不同程度减轻24例。结论后腹腔镜离断式肾盂成形术中采取"两定点连续缝合技术",可以降低输尿管吻合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漏尿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不同的消化道吻合方式及相关辅助方法。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和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以及EMBASE等数据库中,关于PD手术后消化道吻合方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Jadad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分析,提取围手术期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发生胰漏、胆漏、出血、胃排空延迟、死亡率、再次手术以及伤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指标,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7篇RCT研究共计2504例病例纳入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胰胃吻合组术后胰漏和胆漏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胰肠吻合组(OR=0.60,95% CI:0.44~0.82,P=0.00; OR=0.33,95% CI:0.13~0.82, P=0.02)。胰肠吻合组中,胰管-黏膜吻合术与传统端端吻合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胰漏、再次手术和围手术期死亡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支架管引流组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及胰漏、尤其是Ⅱ~Ⅲ级胰漏的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无支架管引流组(均P<0.05)。结论 PD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推荐采用胰胃吻合,辅以外支架管引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改进胆肠吻合手术的手术操作方式,以简化手术操作,提高手术速度,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用改进方法进行胆肠吻合术患者资料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患者中,术后1例出现胆漏,经引流后痊愈.随访6~48月,无吻合口狭窄及反流性胆管炎病例.结论 改进方法降低了胆肠吻合术的难度,简化了手术操作,效果良好,并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1+2胰肠吻合法用于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的经验,探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微创中心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并实施LPD患者22例,其中观察组12例采用1+2胰肠吻合术、对照组10例采用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术,观察两组的胰肠吻合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胰漏发生率、再次手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2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胰肠吻合时间:观察组(32.8±4.2)min、对照组(39.1±7.4)min;手术时间:观察组(295.8±22.6)min、对照组(318.0±24.8)min;术中出血量:观察组(165.0±30.6)ml、对照组(181.0±25.6)ml;术后并发症胰漏:观察组3例(A级胰漏2例、B级胰漏1例、C级胰漏0例),对照组3例(A级胰漏2例、B级胰漏1例、C级胰漏0例);两组胆漏均为1例;两组均无术后出血,均无术后腹腔感染;胃排空障碍:观察组1例、对照组1例;肺部感染:观察组0例、对照组1例;两组均未行二次手术;两组术后30 d内均无死亡。胰肠吻合时间、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观察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1+2胰肠吻合在LPD中应用安全、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值得临床应用并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