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应激干预对病房暴力现象的抑制效果.方法把开展系统心理应激干预前后3个月住院的精神病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常规精神病护理;研究组除此以外,还进行系统的心理应激干预.干预前后分别评定精神病人护理观察量表(NORS),比较心理应激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NORS量表Ⅲ因子、V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出现暴力行为的计数少于对照组.显示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积极的心理应激干预可以有效抑制病房暴力现象的发生,提高精神科病房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肖媛媛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7):796-797
目的:探讨心理应激干预对病房暴力现象的抑制效果。方法:把开展系统心理应激干预前后3个月住院的精神病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常规精神病护理;研究组除此以外,还进行系统的心理应激干预。于预前后分别评定精神病人护理观察量表(NORS),比较心理应激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NORS量表Ⅲ因子、Ⅴ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出现暴力行为的计数少于对照组。显示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积极的心理应激干预可以有效抑制病房暴力现象的发生,提高精神科病房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精神病房住院病人的攻击行为分析陈刚,肖祖芬,杨善昌武汉市第二精神病医院(430084)湖北省人民医院精神科攻击行为是一种危害社会及他人安危的不良行为,住院精神病人的攻击行为,给病房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为掌握、预防攻击行为的发生,本文对住院病人攻击的...  相似文献   

4.
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暴力行为是精神科病房的一种特殊暴力现象 ,它不受社会伦理道德和国家法律的约束。由于受精神症状支配 ,精神病人的暴力行为往往难以预料 ,常导致严重伤害结果。为此作者对 5 7例进行心理应激干预和 5 9例未进行心理应激干预的精神病患者进行了对照研究。对象与方法一、对象样本来自 2 0 0 0年 1月至 12月在我院精神科 2个男病区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其中一病区为干预组 ( 5 7例 ) ,二病区为对照组 ( 5 9例 )。入组标准符合CCMD -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年龄 16~ 60岁 ,两组年龄、病程、文化程度、药物种类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精神病人住院期间的暴力行为,是精神科病房的一种特殊暴力现象,它不受社会伦理道德和国家法律的约束,对精神科病房的安全有着直接威胁,也是引发医疗纠纷乃至医院与社会家庭法律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1].为了减少住院精神病人发生暴力事件,我们对其进行心理行为干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蔚 《医学文选》2004,23(4):535-538
攻击行为是任何形式的有目的伤害另一生物体而为该生物体所不愿接受的行为[1 ] 。住院精神病人由于受精神症状影响或外界因素的支配 ,常常导致对他人攻击行为的发生 ,直接威胁着病房工作人员及其他病人的人身安全 [2 ]。由于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的日趋增加及其危害的严重性和难预料性 ,近年来受到精神医学界的普遍关注。本文收集了近 1 0年来的有关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 ,综述护理干预措施。1 攻击行为临床特征1 .1 高攻击行为疾病分类 对精神疾病产生的攻击行为 ,在精神病学领域众多文献中 ,较为一致的结论是精神分裂症病人攻击行为发生率最…  相似文献   

7.
自杀行为在精神科病房中时有发生,若不及时发现,将会给病人自身、家庭和社会带来莫大的不幸。防止住院精神病人的自杀是精神科工作者所面临的十分突出而又棘手的问题。而防自杀护理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环节。现就12例有明显自杀行为的住院精神病人进行分析,找出相关的护理对策,以便共同做好护理防范工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82年3月~1998年6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精神病人有37111例,其中12例有明显自杀行为,占同期住院总人数的0.32‰。按CCMD-2-R诊断标准[1],诊断为精…  相似文献   

8.
院内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 ,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遭受的感染 ,但不包括入院时即有的或已潜伏的感染。住院精神病人由于其环境的特殊性 ,以其精神症状或在药物的影响下 ,较难客观地、及时地反映医院感染的症状 ,从而造成误诊、漏诊 ,甚至危及生命。院内感染的发生可能有其特点 ,作者通过住院精神病人 2 89例院内感染的资料分析 ,探讨住院精神病人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 ,为日后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提供参考。1 资料来源来自于我院 1996年 5月至 1998年 12月精神科病房 386 5例出院病人的病例 ,诊断依据为国家卫生部认可的诊断标准[1] ,院内…  相似文献   

9.
陆美金 《右江医学》1996,24(3):137-138
精神病人开放性治疗的管理实践百色地区长蛇岭医院陆美金随着精神病学的不断进展,不同社会环境及心理因素对精神病人社会康复影响的探讨日益受到重视。开放性治疗则是当今精神科病房医疗管理工作的新趋向。通过家庭及社会的关心、同情、督促、物质及精神上的支持,使病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病人精神残疾的发生与发病年龄、病程、复发次数、连续住院时间的关系.方法 以"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1)对426例住院病人进行评定并作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住院精神病人精神残疾出现率为73.5%,发病年龄早,病程长,复发次数多,连续住院时间长的精神病人精神残疾度高.结论 加大民政系统所属精神病院医院化管理步伐,提高诊治水平,改善病房环境拓展康复措施,是减少精神残疾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病人精神残疾的发生与发病年龄、病程、复发次数、连续住院时间的关系.方法 以"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1)对426例住院病人进行评定并作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住院精神病人精神残疾出现率为73.5%,发病年龄早,病程长,复发次数多,连续住院时间长的精神病人精神残疾度高.结论 加大民政系统所属精神病院医院化管理步伐,提高诊治水平,改善病房环境拓展康复措施,是减少精神残疾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 12年来住院精神病人用药变化趋势。方法 :对我院 1990年及 2 0 0 2年的首次住院患者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2 0 0 2年组比 1990年组用药品种排序发生变化 ,非经典抗精神病药排序上升 ;用药剂量下降 ,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氯丙嗪仍在精神科临床占有重要而不可替代的地位。结论 :精神科治疗观念发生变化 ,病人生活质量受到重视。我院的用药变化趋势符合我国精神学界用药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住院精神病人的暴力行为及护理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杨颖 《中国民康医学》2003,15(6):370-370
精神病人暴力行为是指精神病人在精神因素或精神症状的影响下 ,突然发生的针对自身和他人的暴力行为。住院精神病人的暴力行为给精神科病房管理带来许多困难 ,甚至造成严重后果。这一问题近来已引起精神医学界关注。我们综合各地有关住院精神病人暴力行为的研究报道 ,对暴力行为发生的原因、方式、特点和攻击对象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相应的护理措施。1 暴力行为发生的原因及发生率1 1 原因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心理活动处于严重紊乱状态 ,对自身的精神状态丧失认识分析批判能力。一方面 ,病人对家人送其入院感到不理…  相似文献   

14.
住院精神病人家属焦虑症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各种精神疾病的发病率有逐渐增多的趋势[2],精神疾病不但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心摧残,也给患者的家属带来更多的痛苦和烦恼,为探讨住院精神病人家属的焦虑症状及相关因素,为精神科临床医师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105名住院精神病人家属进行研究。资料与方法一、对象:本文对1999年4月至1999年5月在我院部分病房住院的精神病人的家属进行调查研究,总计105例,男55例,女50例,年龄19~60岁,平均38.65±11.87岁。附表 105例患者家属焦虑评分及相关因素因素n…  相似文献   

15.
100例精神病患者不安心住院的原因分析及护理黎碧莲(广西区龙泉山医院二病科柳州市545000)关键词精神病患者;住院;护理在精神科病房中,不安心住院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这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极为不利,个别患者可因此而伺机逃跑、冲动、毁物、伤人,甚至自...  相似文献   

16.
谈精神病人自杀的防范和护理冯凤莲1卢威仪2自杀是精神病人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我院1966年至1996年间住院精神病人中自杀死亡者14例,占住院死亡总人数的18%,而有自杀意念或自杀未遂者为数更多。如何防止精神病人自杀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现...  相似文献   

17.
浅谈精神病人的临床接触青海省精神卫生防治院郑美玲精神病人由于大脑功能失调,和周围失去正常联系,入院后进入新的环境一般都不同程度存在着抵触情绪,难以接触。所以必须掌握精神科的基本知识和接触患者的技巧,是精神科护理工作重要环节,在与病人交谈的过程中观察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精神科住院患者情绪波动的原因。方法:对2012年4月~2013年5月在我院住院期间情绪波动明显的113名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和心理状态分析。结果:导致精神科住院患者情绪波动的因素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住院时间、住院次数、节假日及所患疾病有关。结论:探讨与分析精神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心理状态,了解并掌握患者的情绪等因素有关,是护士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的前提,是精神病人在治疗和康复中获得心身安全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病情波动的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对50例精神病人住院期间病情波动进行调查分析,并比较波动前后精神症状、用药情况、症状控制时间及疗效变化.结果住院精神病人病情波动的发生率为6.13%,发生原因有生理、心理、社会因素,波动前后精神症状及症状控制时间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对策为原药加量、减量,或联用新药,或联用ECT.结论对精神症状稳定的住院病人不能忽视,要长期监测,并予早期心理社会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国内,精神科病房主要用于收治重性精神病患者,它也是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接受治疗和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因为精神疾病的特殊性,决定了精神科病房结构、功能和管理模式不同于普通病房,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也具有鲜明特点[1]。有研究指出[2],精神科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与精神病患者的不健康行为有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