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7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结肠癌临床特征的分析,强调结肠癌的早期诊断及纤维结肠镜在结肠癌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经手术及结肠镜病理检查证实的106例结肠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右半结肠癌占32.1%,左半结肠癌占67.9%,结肠癌共同临床表现为腹部不适、大便习惯性改变、便血、腹部胪块、贫血及梗阻。其中,便血占28%,梗阻占14%,以左半结肠癌多见;而贫血占27%,腹部肿块占23%,则以右半结肠癌多见。结论:要提高对结肠癌的警惕性,特别是对有上述临床表现的患者,强调纤维结肠镜在结肠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靛胭脂染色结肠镜对早期结肠癌的诊断意义。方法该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在肠道准备后,行常规和靛胭脂染色结肠镜检查。所有病变作病理学检查确诊。将常规和靛胭脂染色结肠镜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103例患者共118处恶性病变。常规结肠镜和靛胭脂染色结肠镜确诊率分别为79.66%和94.92%,靛胭脂染色结肠镜确诊率显著高于常规结肠镜(P0.05)。靛胭脂染色结肠镜对升结肠癌、降结肠癌和横结肠癌的确诊率显著高于常规结肠镜检查(P0.05),两者对乙状结肠癌的诊断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靛胭脂染色结肠镜对1/2肠周和1/2~3/4肠周结肠癌的确诊率显著高于常规结肠镜检查(P0.05),两者对3/4肠周结肠癌的诊断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靛胭脂染色结肠镜对增生型、浸润型和溃疡型结肠癌的确诊率显著高于常规结肠镜检查(P0.05)。结论靛胭脂染色结肠镜可提高结肠癌的早期诊断率,有助于发现常规结肠镜难以发现扁平及微小病变,明确环肠周程度和分型,有助于确定肿瘤分期和制定治疗方案,其临床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仿真结肠镜(MSCTVC)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应用MSCTVC和电子结肠镜(EC)对30例病人进行检查对照。其中17例还作了病理学检查。结果:MSCTVC与EC诊断符盒,结肠癌15例,息肉9例(其中1例息肉直径6mm),囊肿1例。MSCTVC与EC不符合5例,其中1例EC未插入升结肠,MSCTVC发现升结肠癌;l例EC发现多发性息肉,MSCTVC发现结肠癌;1例EC发现乙状结肠息肉,MSCTVC加SSD发现横结肠冗长;1例EC插不进,MSCTVC发现回盲部癌;1例EC发现左半结肠1个息肉,右半结肠插不进。MSCTVC发现升结肠、肝曲、脾曲各有1个息肉。17例作病理学检查,MSCTVC和EC诊断为结肠癌者病理诊断为腺癌9例。良恶性不能明确者2例,MSCTWC和EC诊断为息肉者,病理学诊断为腺瘤5例,慢性炎症1例。30例中,3例EC诊断为结肠炎症,MSCTVC诊断为正常。4例EC失败,MSCTVC完成检查,诊断正常。结论:MSCTVC对结肠隆起性病变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漏诊结肠癌5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漏诊结肠癌的经验教训。方法:实施腹腔镜手术以来实施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4000余例,其中发现胆囊结石并存结肠癌9例,对本组9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9例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现并漏诊肠癌5例,间隔2周~10个月。术前发现胆囊结石并存结肠癌4例。结论;提高胆囊疾病与结肠癌并存的认识,重视病史的全面了解和分析,完善必要的相关检查及术中探查,是预防漏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右半结肠癌误漏诊3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右半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早期症状不典型,易漏诊误诊。现就右半结肠癌患者经肠镜检查明确诊断前误诊或漏诊的原因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右半结肠癌伴发急性阑尾炎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右半结肠癌伴发急性阑尾炎的诊断特点,以减少右半结肠癌的漏诊。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4年,本院12例右半结肠癌伴发急性阑尾炎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初步诊断均为急性阑尾炎。5例术中发现右半结肠肿瘤;3例切除阑尾后症状未缓解,纤维结肠镜发现肿瘤;4例在内科治疗过程中,常规行B超检查发现结肠肿块。结论:术前B超检查和对可疑者阑尾炎术中探查右半结肠可明显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结肠癌临床特征的分析 ,强调结肠癌的早期诊断及纤维结肠镜在结肠癌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经手术及结肠镜病理检查证实的 10 6例结肠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右半结肠癌占 3 2 1% ,左半结肠癌占 67 9% ,结肠癌共同临床表现为腹部不适、大便习惯性改变、便血、腹部肿块、贫血及梗阻。其中 ,便血占 2 8% ,梗阻占 14 % ,以左半结肠癌多见 ;而贫血占2 7% ,腹部肿块占 2 3 % ,则以右半结肠癌多见。结论 :要提高对结肠癌的警惕性 ,特别是对有上述临床表现的患者 ,强调纤维结肠镜在结肠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早期大肠癌结肠镜高频电治疗的疗效.方法 通过结肠镜检查,对发现的586例息肉患者行高频电息肉切除术,留取标本行病理学检查,病理发现早期大肠癌共14例.对14例早期大肠癌患者进行术后1个月~4年的随访,复查肠镜.结果 1例失访,1例因年老死于脏器功能衰竭,1例因害怕复查肠镜,4年后因腹痛复查肠镜发现盲肠癌行结肠癌根治术,其余11例追踪随访发现有息肉复发者再次予高频电切除,经病理检查无肿瘤阳性发现,最后一次检查所有患者均未发现息肉.结论 结肠镜下高频电治疗对早期大肠癌基底切缘阴性者疗效好,创伤小.  相似文献   

9.
内镜下大肠黑变病5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肠黑变病的病因与息肉及结肠癌的伴随情况。方法总结1327例接受结肠镜检查的病人所发现大肠黑变病的临床情况。结果1327例病人中发现57例大肠黑变病,并且3例伴结肠癌,9例伴结肠息肉,42例患者有服用蒽醌类药物史。结论大肠黑变病伴随结肠癌及息肉的可能与结肠黏膜色素沉着后,损伤肠黏膜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对72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颐性分析。结果:67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根治性手术34例,姑息切除26例,其他7例。术后4例出现并发症,其中肺部并发症2例,切口感染1例,吻合口漏1例;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重视结肠癌的早期临床表现,恰当选用辅助检查手段,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以急性阑尾炎首发的右半结肠癌围术期的漏诊原因,探讨提高结肠癌早期诊断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36例以急性阑尾炎为首发表现的右半结肠癌漏诊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均以右下腹痛为主要表现就诊,其中30例有典型转移性右下腹痛,36例皆按急性阑尾炎行手术治疗,术中均证实急性阑尾炎。30例术中继续探查发现右半结肠癌;6例术中再次漏诊,术后腹痛不缓解,经纤维结肠镜检查确诊右半结肠癌,再次手术。32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3例行姑息性切除术,1例术中发现回盲部癌广泛转移并局部梗阻行回结肠短路手术。结论以急性阑尾炎为首发表现的右半结肠癌易漏诊,故对急性阑尾炎患者术中应仔细探查,不能满足已发现的阑尾病变;术后注意观察病情变化,腹痛不缓解时及时行结肠镜等检查,以尽早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肠镜协助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的价值。方法对60例确诊结肠癌采用腹腔镜进行手术切除的患者,利用结肠镜协助外科医生术中进行肿瘤病灶及切除范围定位,并对术前未能进行检查的肠段完成检查。结果60例均顺利完成检查及定位,缩短手术时间,同时发现部分病例术前不能见到的肠段有肠息肉。结论结肠镜协助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对手术中病灶定位切除范围有明显帮助,特别是对直肠癌者。同时也缩短了手术所需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肠镜检查在疑诊为阑尾炎的结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疑诊为阑尾炎症性疾病的1 086例及49例单纯阑尾切除术后发现结肠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疑诊为阑尾炎症性疾病的1 086例中,结肠镜检查诊断为结肠癌63例,并经手术证实,其中结肠癌合并阑尾炎22例。结论结肠镜检查在结肠癌的诊断中,尤其是疑诊阑尾炎时,有重要价值,可以避免结肠癌的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4.
结肠CT透明法及仿真内镜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报告用CT特殊检查方法诊断结肠癌8 例,溃疡性结肠炎5 例。方法 13 例结肠病变同时采用了CT 透明法(Raysum)及仿真内镜(CTVE) 技术。结果 8 例结肠癌有3 例显示肠腔内软组织肿块,5 例显示肠腔不同程度的狭窄,5 例溃疡性结肠炎显示肠粘膜多个溃疡面。结论 CT 透明法及仿真内镜技术是检查结肠病变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对早期增生型结肠癌及溃疡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15.
薛红喜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7):6662-6663
目的探讨右半结肠癌延误诊治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右半结肠癌的临床资料。误诊为急性阑尾炎19例,阑尾周围脓肿3例,粘连性肠梗阻2例。结果误诊病例占同期右半结肠癌病例总数的18.46%。其中22例术中发现右半结肠病变,快速冰冻切片确诊,16例当即行右半结肠切除,6例关腹后二期手术切除,未导致误治。余2例初次阑尾切除术后症状不减,进一步检查发现右半结肠癌而再次手术。结论重视右半结肠癌的特点、仔细询问病史、全面的体格检查、重视辅助检查、术中规范探察,可有效减少右半结肠癌的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6.
超声诊断早期肾癌的临床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超声检查对早期肾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近年来我院超声检查中所发现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9例早期肾癌病例的全部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无症状的早期肾癌中有27例是在超声常规检查中被发现,占93.1%,仅有2例cT已提示肾内有占位性病变,占6.9%。结论超声检查是目前发现无症状的早期肾癌的有效方法,对该病具有重要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中肠镜在腹腔镜早期结肠癌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07年2月~2011年12月37例早期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术中肠镜组18例,直接实施腹腔镜手术联合术中肠镜检查病灶定位;金属夹定位组9例,采用术前肠镜下金属夹定位;染色组10例,采用术前肠镜下美兰染色定位。对比分析3组在腹腔镜手术中病灶定位的准确率。结果金属夹定位组9例中,仅2例成功找到病变部位,成功率22.22%。染色组10例中,3例成功找到病变部位,成功率30.00%。经术前处理但术中未能找到病变患者均行术中肠镜检查协助完成定位。腹腔镜联合术中肠镜组在腹腔镜下均未能发现病变部位,实际通过术中肠镜协助下病例共32例均得到准确定位,并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无1例中转开腹;无1例出现肠镜检查相关的并发症,3例患者术中肠镜检查发现吻合口出血,2例吻合口漏气均得到及时治疗。结论术中肠镜对腹腔镜早期结肠癌手术术中病变定位准确,安全、可行、有效,同时对吻合口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钡灌肠和CT检查在结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手术及(或)纤维结肠镜病理检查证实的结肠癌的影像学资料。结果钡灌肠造影检出结肠癌43例44个病灶,显示病变处结肠肠壁浸润、黏膜中断、溃疡、管壁僵硬、杯口状充盈缺损等。43例CT检查均可显示不同程度结肠肠壁增厚、局部软组织肿块12例,病变侵及周围组织6例,增强扫描显示病灶强化;周围淋巴结肿大5例,远处脏器转移3例。结论钡灌肠造影是发现结肠癌的重要手段;CT检查对结肠癌的诊断、术前分期、制定治疗方案和预后可提供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结肠癌是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及准确分期对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术后康复极为重要。目前,肠镜及活检是术前诊断结肠癌的首选方法,其他检查方法还包括钡灌肠造影及结肠CT等。近年来经腹肠道超声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结肠癌的术前诊断,可清晰显示肠壁结构,准确定位,与其他影像学方法联合应用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本文就经腹超声在结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结肠癌是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及准确分期对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术后康复极为重要。目前,肠镜及活检是术前诊断结肠癌的首选方法,其他检查方法还包括钡灌肠造影及结肠CT等。近年来经腹肠道超声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结肠癌的术前诊断,可清晰显示肠壁结构,准确定位,与其他影像学方法联合应用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本文就经腹超声在结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