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β-乳球蛋白(β-LG)是牛乳中重要的天然活性营养物质,也是牛乳中主要的过敏原之一。β-乳球蛋白约为乳清蛋白总量的50%,是牛乳中主要的乳清蛋白,具有较强的热敏感性和致敏性,在优质乳品工业中起关键作用。其不仅作为牛奶热处理强度的评估指标,还作为食品中牛乳过敏原的标志蛋白,有效识别和检测牛乳β-乳球蛋白非常重要。已报道的牛乳β-乳球蛋白有13种变异体,其中A和B是牛乳β-LG的常见变异体,且含量最高。根据不同的检测原理,文章简述近年来牛乳β-乳球蛋白变异体的三大类检测方法,总结电泳法、色谱法和免疫法的原理、优缺点及部分应用实例,重点介绍液相色谱法和毛细管电泳法两种定量方法,并展望牛乳β-乳球蛋白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食物过敏原水牛乳β-乳球蛋白的交叉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β-乳球蛋白是乳清中一种主要蛋白质,而且是乳中主要过敏原之一.本研究探讨β-乳球蛋白与其它蛋白的免疫交叉反应性.采用间接ELISA法和免疫印迹的方法,利用β-乳球蛋白和相应的多克隆抗体,检测其交叉反应.结果表明,β-乳球蛋白不仅与水牛乳中其它蛋白有交叉反应,与其他乳源的β-乳球蛋白也有交叉反应.β-乳球蛋白的交叉反应较强,也是导致乳类食物过敏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牛乳过敏是婴幼儿常见的食物过敏之一,能引发皮肤、胃肠道或者呼吸系统方面的疾病。明确牛乳过敏原的结构及致敏机制,并建立准确且敏感度高的检测分析方法有助于人们预防这类疾病。牛乳中常见的过敏原为酪蛋白、β-乳球蛋白和α-乳白蛋白。本文详述了这些主要过敏原蛋白的结构、致敏机制以及相关的抗体识别序列,并结合国内外关于乳过敏原检测的相关报道,阐述了基于蛋白质和DNA的牛乳过敏原检测技术,包括ELISA、免疫传感器、PCR以及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应用的优缺点,旨在为牛乳过敏的防控和乳过敏患者的健康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水牛乳中主要过敏原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罗曾玲  陈红兵  陈福 《食品科学》2006,27(10):428-432
牛乳和水牛乳存在免疫交叉反应,牛乳过敏患者可能对水牛乳过敏。因此,分离纯化出水牛乳中各种过敏原将为进一步的工作奠定物质基础。实验中以摩拉水牛乳为原料,通过等电点沉淀、凝胶柱层析法和阴离子交换法分离纯化水牛乳的酪蛋白、β-乳球蛋白α-乳白蛋白,得到了SDS-PAGE纯(纯度≥90%)的β-乳球蛋白α-乳白蛋白。离子交换层析分离β-乳球蛋白、α-乳白蛋白的得率分别为50.26%、52.86%;凝胶层析分离β-乳球蛋白、α-乳白蛋白的得率分别为49.39%、84.19%。实验结果表明,等电点沉淀、凝胶柱层析法和阴离子交换法适合于分离水牛乳中主要过敏原成分。  相似文献   

5.
牛奶过敏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奶是八大食物致敏原之一,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如何实现食物中牛奶过敏原的快速,准确筛检已成为食品安全领域关注的焦点。牛奶主要过敏原为酪蛋白、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其检测方法有电泳法、色谱法、酶联免疫实验(ELISA)、传感器、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LC-MS/MS)、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等。本文就其检测方法的原理和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食品中牛奶过敏原的检测提供技术方向,以便保障牛奶过敏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牛乳中主要过敏原组分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离纯化并鉴定牛乳中引起过敏反应的主要致敏组分。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 PAGE)分析了脱脂乳和乳清的蛋白组分,用饱和硫酸铵分段盐析-DEAE离子交换柱层析纯化过敏原蛋白,脱脂乳和乳清蛋白皮下注射Balb/c小鼠获得高效价特异性IgE抗血清用于免疫印迹分析。结果:免疫印迹分析显示β-乳球蛋白(β-Lg)是引起牛乳过敏的主要过敏原,建立了牛乳过敏小鼠模型。结论:明确了牛乳过敏的主要过敏组分,对牛乳过敏症的诊断治疗以及无过敏原牛乳的制备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加工对牛乳过敏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解冠华  陈红兵 《食品科学》2006,27(11):598-601
简单介绍了牛乳中主要过敏原成分β-乳球蛋白、酪蛋白、α-乳白蛋白的生化性质及其过敏原表位.详细陈述了加热、加压、酶解、糖基化、发酵等加工方法对牛乳过敏原的影响,对开发无过敏或低过敏的乳制品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牛乳蛋白过敏原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牛乳中的主要过敏原酪蛋白、β-乳球蛋白(β-LG)及α-乳白蛋白(α-LA)进行了介绍。重点论述了热处理、蛋白水解、糖基化作用和乳酸发酵等技术对乳蛋白过敏改性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牛乳中过敏蛋白原改性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为准确定量食品中的牛奶过敏原,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3?种主要牛奶过敏原β-乳球蛋白、αs1-酪蛋白和αs2-酪蛋白,避免单一致敏蛋白在加工中的降解和灵敏度不高导致的假阴性。标准蛋白酶解液经纳升液相色谱-串联轨道阱高分辨质谱分析后,筛选得到8?条特征肽段。利用三重四极杆质谱多反应监测模式,选择面粉作为空白基质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1.6~30?000?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定量限分别为β-乳球蛋白50?μg/g、αs1-酪蛋白3.2?μg/g、αs2-酪蛋白40?μg/g;平均回收率为86.41%~98.60%,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8.95%;基质效应在86.04%~97.48%之间。此方法可应用于含牛奶和不含牛奶的实际商品,旨在鉴别食品中过敏原标签与产品实际过敏原间的差异,降低牛奶过敏消费者的健康隐患。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对不同种乳中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和乳铁蛋白的含量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显示,不同来源乳中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乳铁蛋白和总蛋白存在一定差异。羊乳中乳清蛋白平均值为0.385 mg/100 g,低于牛乳和牦牛乳;羊乳中乳铁蛋白含量最高,均值为4.43 mg/100 g,最大值9.90 mg/100 g,是优质的乳铁蛋白来源;牦牛乳总蛋白含量(均值3.61%),明显高于牛乳(均值3.22%)和羊乳(均值2.89%);牛奶中乳清蛋白量在三类乳中最高。  相似文献   

11.
对婴幼儿来说,牛乳营养丰富,是母乳最好的替代品,但牛乳中的蛋白质可能会引起过敏。牛乳中的主要过敏原是酪蛋白、β-乳球蛋白和α-乳白蛋白。本文从牛乳过敏原的结构和抗原表位、热处理、发酵和酶处理等不同的加工技术对牛乳蛋白致敏性的影响和过敏原标记检测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为开发低致敏牛乳制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牛奶过敏原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奶是主要的食品过敏原之一,其中β-乳球蛋白是引起牛奶过敏的主要成分。基于牛奶β-乳球蛋白基因序列设计一对PCR引物,经过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适合检测牛奶β-乳球蛋白过敏原的PCR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当PCR反应体系中模板DNA量为25ng,引物浓度为4mmol/L时,检测效果最佳。所建立的方法不仅可用于不同保质期、不同来源牛奶β-乳球蛋白过敏原的测定,亦可用于牛、羊奶不同比例混合物中β-乳球蛋白过敏原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食物过敏已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目前,食物过敏尚无根治疗法,避免摄入含过敏原的食物是患者的最佳选择。牛乳作为八大过敏性食物之一,建立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对保护牛乳过敏患者至关重要。β-乳球蛋白是牛乳中的主要过敏原,可以作为检测食品中是否含牛乳蛋白的有效标志物。核酸适配体是通过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筛选获得的,能与靶标特异性结合的单链寡核苷酸。作为一种新型识别元件,核酸适配体具有易合成、易修饰、费用低、分子量小、稳定性好、亲和力高等优点,在快速高灵敏检测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简要概述了核酸适配体的筛选流程与筛选方法,重点综述了β-乳球蛋白核酸适配体的筛选及其在检测方面的应用现状,并对核酸适配体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促进其在过敏原检测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检测牛乳中β-乳球蛋白含量可以判断牛乳热处理程度。本文利用UPLC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的特点,选择210nm检测波长进行检测,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来测定巴氏杀菌乳和超高温灭菌乳中β-乳球蛋白的含量。结果表明:采用校准曲线法定量,检测到标准工作溶液变异系数(CV)在0.04%~0.23%之间,R2=1.00;超高温灭菌乳β-乳球蛋白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在97.15%~99.11%之间,变异系数(CV)在0.53%~0.71%之间;巴氏杀菌乳β-乳球蛋白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在96.56%~98.43%之间,变异系数(CV)在0.04%~0.15%之间;β-乳球蛋白方法检出限为20.41 mg/kg(S/N=3),方法定量限为61.23 mg/kg,符合GB/T 27417-2017《合格评定化学分析方法确认和验证指南》标准要求。该方法简便易行、定量准确、精密度好,可用于液态乳中β-乳球蛋白的定量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15.
蔡小虎  李欣  陈红兵  高金燕 《食品科学》2010,31(23):429-433
牛乳中含有3 种主要的过敏原蛋白:酪蛋白、β- 乳球蛋白和α- 乳白蛋白。本文详细叙述沉淀法、离子交换层析法、凝胶过滤层析法、羟基磷灰石层析法、疏水相互作用层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膜技术等分离纯化技术在牛乳主要过敏原分离纯化中的研究进展。其中,离子交换层析与凝胶层析已被广泛使用,而沉淀法一般作为粗提纯过的步骤。羟基磷灰石层析与疏水相互作用层析法也较为常见,既可单独分离过敏原,又可与其他方法结合来分离过敏原。另外高效液相色谱法与膜技术则是进一步纯化的后续工作,以提高过敏原的纯度。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中色谱柱、流动相、流速、检测波长、柱温优化的试验,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对鲜牛乳中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乳铁蛋白同时微量检测的分析方法,最终确定采用Agela Venusil ASB C8(5μm,4.6 mm×250 mm,150μm)色谱柱;三氟乙酸/乙腈/水流动相,流速0.8 m L/min,检测波长215 nm,柱温30℃的色谱条件,并利用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乳铁蛋白3种组分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0.9991、0.9998,检出限为0.001~0.012 mg/m L,样品平均回收率在86.5%~109.08%之间,精密度和重现性试验RSD值均小于5%。该方法的前处理简单、耗时少,样品损失少,分离效果好,能够实现牛乳中3种蛋白的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17.
间接竞争ELISA法检测牛乳中β-乳球蛋白含量的准确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水林  熊鼎  陈红兵  高金燕  李欣 《食品科学》2014,35(18):100-104
研究建立了以β-乳球蛋白标准品为包被抗原、自制抗体为一抗、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兔IgG:HRP为二抗、邻苯二胺为底物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检测法(indirect competitive enzyme-linked immu nosorbent,ELISA)。同时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检测相同样品中β-乳球蛋白含量,采用t检验方法来评价间接竞争ELISA的方法定量检测β-乳球蛋白的准确性。t检验方法结果显示:在显著水平α=0.05下,该间接竞争ELISA法检测β-乳球蛋白的测量值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18.
牛乳乳清蛋白质中的β-乳球蛋白是婴儿牛乳过敏的主要过敏原.采用酶解法对牛乳乳清蛋白进行改性,以水解度为指标研究酶解牛乳乳清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酶的用量3%,温度55℃,pH值7.0,水解时间为40min,此时水解物的水解度(DH)为9.60%.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介绍了食品过敏原的检测特点和难点,比较了目前常用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法、环介导等温扩增法、酶联免疫法、液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质谱法等检测方法的优劣势。主要介绍了电泳技术的特点,总结了经典电泳技术在食品过敏原分析上的应用现状。详细介绍了近年来毛细管电泳技术在食品过敏原检测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列举了区带毛细管电泳法、亲和毛细管电泳法、凝胶毛细管电泳法、动态涂层毛细管电泳法和芯片毛细管电泳法在致敏蛋白分析方面的应用,并对电泳法在食品过敏原分析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糖基化修饰牛乳清蛋白过敏原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丽波  孙迪  李春  刘宁  刘景圣 《食品科学》2012,33(13):334-338
牛乳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除母乳外婴儿最理想的食品来源。但是,部分婴儿对牛乳会产生过敏反应。通过美拉德反应对乳清蛋白进行糖基化改性是一种比较新的方法,但已经成为食品中研究的热点。本文对牛乳中主要过敏原的结构特征、致敏性、表位等进行阐述,详细地介绍乳清蛋白中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糖基化改性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糖基化法作为降低乳清蛋白致敏性的方法之一,能较好地保持其原有结构和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