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超临界水氧化法中试装置的建立和考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马承愚  姜安玺  彭英利  王靖飞  穆莹 《化工进展》2003,22(10):1102-1104
介绍了处理高浓度、难降解、小流量有机废水的超临界水氧化中试装置 ,以及利用本装置对不同种类的高浓度有机废水进行了处理 ,处理流量为 90 0~ 10 0 0L/d。当氧化反应时间 >2min时 ,化学耗氧量 (COD)去除率为 98% ;当氧化反应时间 >4min时 ,COD去除率为 99%。处理后的排水水质可以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
印钞废水化学成分复杂,属于难处理的乳化废水。采用絮凝-超声辅助Fenton氧化法两段式方法对印钞废水进行处理。用聚丙烯酰胺絮凝,在一定控制条件下,COD可降解55%;再用超声辅助Fenton法进行高级氧化处理,COD降解率达95%。降解后COD值为150 mg/L,出水水质达到GB 25463—2010《油墨工业水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
白腐真菌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染料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白腐真菌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偶氮染料活性嫩黄K-6G模拟染料废水,考察其对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和COD的降解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该法对染料废水色度去除效果较好,在进水色度为2000倍左右时,去除率达98%;对经Fenton预处理后的染料废水,在进水COD的质量浓度为132~305mg/L时,其COD平均去除率为62%。由此可见,白腐真菌技术与生物膜反应器相结合,能有效地去除难降解偶氮染料废水的色度,并对COD有一定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4.
工业园区废水处理厂需要提标改造,采用臭氧氧化工艺。本研究考察臭氧氧化对废水脱色、降COD和提高可生化性的效果,试验结果:臭氧氧化脱色效果显著,氧化5分钟完全脱色,氧化处理80 min后COD平均降解45%,可生化性提高25%。试验结果表明臭氧氧化为后续生化工艺提高稳定性保障。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油田废水经初级处理后废水中存有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无法达到回用水标准的问题,采用强电场电离放电制取高含量氧活性粒子,再将其注入装有油田废水的量筒反应器中,以氧活性粒子降解废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结果表明,反应15 min后,废水中COD从136 mg/L降至31 mg/L,COD去除率达到77.2%,深度处理后油田废水达到GB/T 19923-2005回用水标准(COD≤50 mg/L)。为降解油田废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并回用提供了1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药厂薄膜包衣液废水COD浓度高、可生化性差,属于难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水。本研究将Fenton试剂氧化技术与AB法工艺(生物处理)相结合,处理该难降解有机废水,取得了一定效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Fenton试剂氧化最优条件:Fe SO4·7H2O浓度为1.5 g/L、H2O2浓度为30 m L/L、反应时间120 min;在此条件下,Fenton试剂氧化处理包衣液废水的COD去除率为83.7%;AB法工艺在容积负荷为1.5 kg COD/kg MLSS·d、运行时间50 min时,COD去除率为70.1%;COD的总去除效率达到95%。为药厂薄膜包衣液废水处理提供了一项可行的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7.
针对油田压裂废水成分复杂、COD含量高、难降解、毒性大的特点,采用混凝-UV/Fenton氧化法对油田压裂废水进行预处理,通过实验进一步对各操作处理条件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絮凝过程最佳pH=4、FeCl_3加入量为1400 mg/L、搅拌速率为150 r/min、搅拌时间为30 s,在此条件下COD去除率可达到53%;然后分3次加入体积分数为30%H2O21900 mg/L、FeSO_4 500 mg/L、100 W紫外灯照射搅拌下进行Fenton氧化处理1h,处理后压裂废水COD总去除率达到80.26%。处理后出水清澈透明,COD=677 mg/L,可以很好的满足油田现场循环回注要求。  相似文献   

8.
利用二维电催化装置,探讨了电催化氧化、臭氧氧化与电催化+臭氧氧化协同处理技术对工业印染废水中COD的降解效果。研究表明,三者氧化降解能力由大到小为:协同臭氧电催化。协同降解COD效果最好,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废水COD值逐渐下降,处理4h后,废水COD值为847mg/L,去除率达到6 1.7 6%。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臭氧氧化法对垃圾渗滤液的降解处理,实验研究得出较优的通气速度为5 g/h,通气时长为20 min,在此条件下,垃圾渗滤液的COD由4400 mg/L下降到1341 mg/L,水样COD降解率达到了69.52%。使用三维电极氧化法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进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当电流强度为10 m A时,选用1.5 mm活性炭作为填充电极,三维电极的处理能力达到最高,原液的COD由4400 mg/L降为1221 mg/L,COD的总去除率达到69.33%,以及臭氧氧化+三维电解复合处理垃圾渗滤液的COD的总去除率达到90.65%。  相似文献   

10.
针对印染生化出水进一步脱色问题进行了混凝、臭氧氧化、二级生化好氧处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混凝与臭氧氧化联合处理对生化废水脱色效果明显,聚铝(液态,铝含量为7.5%)投加量为体积分数1.5‰,臭氧氧化接触时间为20 min时,色度去除率达70.8%;臭氧氧化可提高废水可生化性,臭氧氧化后废水COD为250 mg/L,氧化出水再经二级生化处理,COD降到135 mg/L。  相似文献   

11.
该文在叙述水的基本性质后,较详细介绍了水的活性化和活性水的特征及制备方法,指出活性水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高质量的水。  相似文献   

12.
顾振国 《净水技术》2003,22(5):20-22
该文介绍了具有120年供水历史的上海杨树浦水厂的创建和发展、供水现状与技术管理,以及为提高水质和供水可靠性采取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微污染水处理新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涛 《贵州化工》2005,30(5):25-29
主要介绍对微污染水处理的几种新方法,如:纳米二氧化钛(TiO2)光催化技术、二氧化氯氧化消毒处理技术、臭氧氧化消毒处理技术以及反渗透水处理技术,并将这几种深度水处理方法进行比较,客观地提出其优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14.
杜敏娜  高延雄  杨茜  熊家晴 《广州化工》2010,38(7):69-71,74
在水源切换过程中,由于水源水质不同造成的管网水质化学不稳定,引起水质恶化,发生"红水"现象。本文通过实验室模拟实际管网,观察切换水源过程对给水管网水质指标的影响,监测到浊度明显升高从0.32NTU上升到6.38NTU,pH从7.97上升到8.30,电导率从825s·m^-1降到779s·m^-1,总溶解性固体从403mg·L^-1下降到380mg·L^-1,余氯迅速下降从2mg·L^-1下降到0.02mg·L^-1。感官上色度增加,水浑浊有沉淀生成,管网水中铁的含量增加,最大到1.15mg·L^-1严重超标。经分析提高pH、增加碱度、投加缓蚀剂及严格保证出厂水指标等可控制管网水质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景观水体"水华"防治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景观水体的水华防治应急措施是富营养化水体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对常用的各种水华防治的应急措施进行系统总结和介绍。  相似文献   

16.
李涛 《化肥设计》2009,47(2):40-42
从循环水的饱合理论以及碳酸盐的化学平衡出发,论述了循环水系统中盐类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碳酸盐的影响;简述了循环水水质稳定的条件,介绍了循环水处理及杀菌消毒方法。  相似文献   

17.
封闭景观水体补充水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峰  邹伟国  卢斌 《净水技术》2010,29(3):11-13,33
分析了上海松江区某植物园景观水体水量补充和损耗的各种因素,对各因素对应的水量进行了深入研究,最终得出了总的补充水量,为植物园水质净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和气 《净水技术》2005,24(3):59-61
根据多年来的调查和实验结果对合肥及国内其它城市供水管网水质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分析.其中造成危害较大的管网水质问题是由于用户内部二次供水及管材、配件质量问题造成的.文中同时浅析了改善管网水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中水回用循环冷却水系统研究及现场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少松  曹培宽  白小明 《广东化工》2012,39(9):31-32,57
针对滨海新区中水水质,研究了适应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某热电公司应用的中水水质、系统材质和工况条件的水处理药剂及其配套高浓缩倍率水处理技术,并应用于现场运行控制。通过对近五年现场应用结果进行深入总结分析,说明中水回用于循环水系统处理技术是成功的,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超临界水的特性、超临界水氧化法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及其优点,着重阐述了国内外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处理废水的研究现状,并指出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工业化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