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鉴于黄河北闸工程已建成18 a,闸墩,工作桥等结构多处出现裂缝,故应对其结构安全状态进行分析研究,为维修加固该工程提供依据。采用水工结构有限元计算软件计算分析黄河北闸闸室结构内力,以复核闸室结构安全状态。由于有限元计算的结构内力分布趋势与一般方法计算的结构内力分布趋势相似,故表明使用有限元软件进行水闸结构内力分析计算简便,易于工程应用,具有较好的计算精度,能满足工程计算要求。  相似文献   

2.
抗滑桩内力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总结分析现有规范中各种边界条件下抗滑桩的内力计算方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抗滑桩内力简化计算方法。分别从刚性桩和弹性桩的判别、滑坡推力和土体抗力分布函数表达式、刚性桩的计算方法,弹性桩在k法和m法下的内力及位移的表达式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通过与抗滑桩模型试验实测数据比对,验证了该计算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该方法能够较客观地反映抗滑桩的实际受力状态,有助于抗滑桩工程的设计与优化。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某水电站工程泄水闸结构布置,分别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和材料力学法对闸室结构进行内力分析.同时对泄水闸坝顶梁系结构、启闭机排架顶部梁系结构分别进行了结构内力分析,通过理论分析计算进行合理配筋,确保整个闸室结构的整体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在实际工程的有限元建模求解过程中,所求解的内力截面往往不是直接由网格单元面构成,无法直接应用有限元内力法求解任意截面的内力值。首先对整体结构构件进行有限元计算,得到网格单元上的结点位移值及对应的应力值等信息;然后将截面所在结构组件的网格单元从三维有限元模型中进行脱离,直接利用"脱离体"网格单元结点的应力值列出截面平衡方程。根据结构力学的方法,可以很方便地对"脱离体"上的"任意"截面的内力进行求解;最后通过一个渡槽的工程应用实例验证了文中提出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有限元内力法可以很方便地求解结构中指定截面上的内力值,为混凝土结构的配筋设计等提供依据,供工程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
鲁一晖  魏宝善 《水利学报》1996,112(1):20-26
从罚函数思想出发,应用虚功原理,建立了罚单元法的有限元方程,并将该法与非线性分析相结合,对一实际工程中钢衬钢筋混凝土管道联合承载结构进行了非线性分析,研究了不同力学模型和不同内压型式对结构内力的不利影响,为结构的合理设计了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6.
灯泡贯流式水电站厂房的合理止水布置形式能有效改善厂房结构的应力分布,从而降低钢筋用量,节约工程投资.本文总结分析了几种常见的横缝水平止水布置形式以及相应厂房流道的受力特点,用结构力学法对厂房流道结构进行内力计算和配筋计算,分析研究了不同止水布置形式下厂房流道结构的内力分布规律和配筋量.提出内力分布相对均匀、钢筋用量小的水平止水布置方案,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禹门口灌区工程中的U型渡槽,其结构规模在我省是最大的。本文针对该灌区U型渡槽在设计中采用折板法理论进行槽身内力计算的工作做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应用力法原理对水工结构中的多跨连续梁进行内力计算,阐述如何利用mathcad软件程序使计算实现的过程,分析连续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布规律,与计算不等跨连续梁内力的传统方法进行比较,比较两种方法计算不等跨连续梁的内力可以看出利用mathcad计算显著提高计算精度,给其它结构工程中的连续梁内力计算提供参考,证明了mathcad软件在工程设计计算中的准确、有效、快捷。  相似文献   

9.
调压井结构内力计算研究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目前水电站调压井结构向体形巨大化、地质条件多样化、受力条件复杂化发展的方向,内力计算方法对调压井安全性和经济性非常重要。通过结构力学法、线弹性有限元法和非线性有限元法3种方法计算,分析计算调压井结构的受力特征。结果表明:调压井的内力自上而下逐渐增加,较大内力在井筒与底板相接处,最大内力在压力钢管开孔下缘点。调压井底板的内力由板中心向外增大,在底板与井筒相接处内力较大。经这3种计算方法比较,非线性有限元法计算内力最小,配筋量最小。因此非线性有限元法精准反映结构实际受力情况,使调压井结构配筋最经济和合理,使选定调压井的结构为最优结构。  相似文献   

10.
介绍某发电引水枢纽工程深孔无压隧洞的结构设计,总结发电引水枢纽深孔无压隧洞的设计思路与设计方法,该城门洞结构计算采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计算程序集》中子程序“隧洞衬砌内力及配筋计算G-12”进行计算,其中荷载计算采用《水工隧洞设计规范》中的荷载计算公式计算,计算工况符合工程实际运行工况,结果合理,为该工程深孔无压隧洞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