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目的 比较双动头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颈骨折的疗效。明确双动头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颈骨折的优越性。方法 对1998年4月-2003年12月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颈骨折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10例,单头人工股骨头置换2例,全髋6例,平均随访3年,全髋关节置换6例,平均随该2年10个月,单头人工股骨头置换平均随访3年2个月。结果 双动头组术中出血少于全髋人工关节置换组,单动头组术中少于全髋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全髋组,双动头术后早期病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全髋组,且3组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 高龄股骨颈骨折采用双动头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手术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关节功能好,疗效满意,应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治疗的手术策略。方法治疗56例7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充分术前准备后,经后外侧入路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全髋置换,术中注意假体位置的准确性及牢固性,防治并发症,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本组32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24例全髋关节置换,2周患者逐步扶拐下地锻炼。随访8个月~6年,患者无疼痛,关节功能恢复良好,X线假体位置正常,无松动及下沉,效果满意。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有并发症少、关节功能好、早期下地、提高生活质量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何柏云 《中外医疗》2011,30(30):47-47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经后外侧入路施行全髋或半髋置换手术病历资料。结果本组14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22例全髋关节置换,随访3~20个月,患者关节功能良好,无疼痛,X线照片假体位置正常,无松动及下沉,效果满意,无一例死亡。结论人工股骨头或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疔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早期活动,恢复关节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可行性.方法 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47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27例和人工全髋置换20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住院时间、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结果 随访13-33个月,在输血量、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两者无显著性差异;Harris评分:人工股骨头置换优良率70.3%,人工全髋置换优良率90%.结论 人工关节置换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积极有效方法,对全身状况较好的患者应首选人工全髋置换,远期效果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  相似文献   

5.
赵大庆 《当代医学》2013,(27):20-21
目的评价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为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9年1月进行手术治疗的89例75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做为观察对象,根据术式将89例患者分成两组,全髋置换组45例,人工双极组44例,全髋置换组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人工双极置换组采取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2~3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Harris评分。结果全髋置换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略大于人工双极组,但无明显差异(P>0.01),无统计学意义;全髋置换组术后半个月的VAS评分(4.4±0.2),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3.2±0.6),术后18个月的VAS评分(0.5±0.3),人工双极组半个月的VAS评分(5.7±0.8),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4.2±0.4),术后18个月的VAS评分(1.8±0.7),全髋置换组术后各个时间段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全髋置换组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Harris评分的优良率分别为17.78%,69.12%,93.33%;人工双极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Harris评分的优良率分别为6.82%,36.36%,77.27%;全髋置换组Harris评分的优良率明显优于人工双极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相对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术式略繁琐,但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且能明显能改善患者术后的疼痛,如患者条件允许,可优先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6.
老龄高危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铸  陈江  马江川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4):1061-1063
目的探讨老龄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48例7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充分术前准备后,经后外侧入路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全髋置换,术中注意假体位置的准确性及牢固性,防治并发症,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本组18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30例全髋关节置换,2周患者逐步扶拐下地锻炼。随访9个月~5年,患者无疼痛,关节功能恢复良好,x线假体位置正常,无松动及下沉,效果满意。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龄股骨颈骨折,具有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好、旱期下地、提高生活质量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和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对高龄股骨颈骨折42例,施行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6例;双极人工关节置换28例;全髋关节置换8例。结果:本组中42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6个月~11年)。死亡1例。优良率为71.2%。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23.8%。结论:70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病人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单纯股骨头置换术较全髋置换术能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对高龄患者的手术成功及术后成功及术后恢复尤为有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非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资料,均为新鲜骨折骨折。均采用骨水泥型人工关节假体进行置换。记录置换时间,置换过程中出血量,置换后住院天数,harris评分及围置换并发症。结果:34例置换均顺利完成,置换时间60~90分,置换过程中出血量250~500ml,平均住院天数15天。34病例均获随访,术后经8~24个月随访。全部无假体松动、下沉、脱位。置换后harris评分优19例,良12例,中2例,优良率91.2%。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能有效恢复关节功能,缓解髋关节疼痛,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做好置换前综合评估和准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26例6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经后外侧入路行全髋或半髋关节置换。结果本组84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42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1~4周患者扶拐下地活动。随访1.5~6.5年(平均4年10个月),患髋关节功能良好,无疼痛,X线片假体位置正常,无松动及下沉。结论人工股骨头或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有早期下地、并发症少、关节功能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人工全髋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2000年2月~2006年2月该院所收治的136例55岁以上股骨颈头下型或经颈型骨折病例,56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80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种方法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疗效.结果 2组病人经过1~6年,平均3年的随访,人工股骨头置换的中远期的并发症和再手术率高,而全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适于高龄身体情况差的患者,而人工全髋置换术适于体质较好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可行性、安全性,提出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和关节置换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3月~2006年9月人工关节置换治疗70岁以上的股骨颈骨折26例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人工股骨头置换组20例和全髋置换组6例的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出血量、输血量、Harris评分、下地时间等的差异。结果: 两组术中、术后均无病死,Harris评分平均改善38.2分,优良率为88.46%,并发症发生5例,发生率19.23%;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在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输血量均明显低于全髋置换组(P<0.01~P<0.001),而Harris评分、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和P<0.01)。结论: 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关节置换为有效的治疗方式,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只要经过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该类患者能度过围手术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两种手术方式中人工股骨头置换更适合80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合并多种内科疾病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安全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例,术前均合并多种内科疾病,通过围手术期的治疗,观察术后临床疗效。结果23例治愈出院,围手术期死亡病例1例,占4.17%;术前并存病加重的患者有3例,占12.5%;术后并发新的内科疾病有4例,占16.67%;并发骨科相关并发症1例,占4.17%;治愈患者出院时髋关节Harris评分,均在85分以上。结论通过合理的内科治疗及围手术期的系统综合治疗,对一些具有相对禁忌证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可以用人工关节置换的手术方法治愈。  相似文献   

13.
邹岩山 《中外医疗》2012,31(30):2-3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两种不同的手术治疗的方式进行临床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与术后情况。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血液引流量明显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P〈0.05);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明显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各具优点与缺点,总体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14.
何婷婷 《中外医疗》2010,29(13):13-14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优23例,良29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达92.8%。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效果满意,可早期下地活动,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资料.72例中男59例,女13例;年龄38~75岁,平均62岁,其中38~60岁18例,61~70岁47例,71~75岁7例.酒精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2例,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27例,皮质类固醇应用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0例,原因不明3例.双侧股骨头坏死7例,单侧65例.全组合并有心血管疾病者38例,慢性支气管炎者6例.单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0例,人工全髋置换术52例,其中骨水泥型26例,非骨水泥型23例,混合型3例.二期人工关节翻修术4例.结果 72例全部治愈.其中合并人工关节脱位3例,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合并人工假体股骨柄断裂1例,合并应激性溃疡1例.随访时间2年~10年6个月,平均5年6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0.3分增加到术后的91.5分.结论 成人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对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人工全髋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以指导临床选择应用。方法将2008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26例设为A组,另选择同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2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设为B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Harris评分、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但A组Harris评分明显低于B组,且A组并发症多于B组(P〈0.01)。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人工全髋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各具优缺点.临床上府视患者具体情况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17.
雒萌  哈斯   《中国医学工程》2013,(9):9-9,11
目的探析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实施全髋关节和股骨头人工置换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我院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12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1例,治疗组实施股骨头人工置换,对照组实施置换全髋关节,比较两组的手术参数、评估术后1~5年后骨折的康复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手术各项参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术后3~5年,对照组的Harris优良率显著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实施股骨头人工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各有利弊,但置换全髋关节远期的临床效果确切,临床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酌情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术期的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因不同原因导致肝硬化并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16例(肝硬化组)和非肝硬化患者32例(对照组),2组均为同期因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坏死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病例.观察2组的并发症,术前、术后行Harris评分及功能评价,并至少随访1年,保留假体清创术的病例至少随访2年.结果 肝硬化组术后Child-Pugh分级A级7例,B级8例,C级1例;术后伤口渗出6例;伤口浅表感染3例,给予清创换药、使用抗生素治疗,伤口愈合;伤口周围血肿4例;急性人工关节假体周围感染5例,其中表皮葡萄球菌感染4例,保留假体清创随访2年以上无复发,假体无松动,另一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保留假体清创失败.对照组术后伤口渗出2例,未出现浅表伤口感染、周围血肿、关节感染等.2组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总费用等方面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风险较大,术后并发症多,特别是感染和出血,术前需做详细准备.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1):62-64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60例,年龄≥60周岁,其中30例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设立为A组,30例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设立为B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B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手术时间短于A组、术中出血少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组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2.3±2.4)d、明显短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均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坠积性肺炎及褥疮等近期并发症。其中,A组发生远期并发症包括假体松动1例、异位骨化1例,B组发生远期并发症包括髋臼磨损1例、异位骨化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均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的优点,而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改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骨水泥型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51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骨水泥型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用骨水泥型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75~96岁)股骨颈骨折患者51例。随访时间2年以上。根据Harris评分方法判断疗效。结果术后51例患者Harris评分平均为96分,优良率95%。98%患者术后无需止痛药治疗,83%患者患髋功能良好,无髋关节脱位和假体周围再骨折。结论骨水泥型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可靠方法。骨水泥固定技术的运用可能是骨质疏松患者术后髋痛发生率很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