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近年来信息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各种相应配置措施技术也在不断提高与运用,而交换技术则是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交换的概念在信息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过程中被越来越多地使用,实践也证明,其在信息通信技术中占据着无法取代的重要地位。文章在此背景下对交换技术在信息通信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7 光交换技术简介7.1 光交换技术分类7.1.1 概述 前面几讲所涉及的各种交换技术都是以电信号形式实现信息交换,它们都属于电信号交换或简称电交换技术。随着通信市场的发展需求,通信的信息量正在急速攀升,只有不断增加传输和交换系统的通信容量才能满足要求。但是,电交换网络因电子器件的限定,其信息交换的极限速率一般不超过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信市场的飞速发展及通信技术的不断成熟,需要提高网络的“互操作性”、“可扩展性”、“可靠性”的呼声日渐高涨,在这其中基于IP的包交换技术无疑是发展最为迅速的交换技术之一,同时有可能会成为取代电路交换技术成为新网络交换技术,来帮助我们实现由于目前网络发展中新增的多种新兴业务的承载需要,  相似文献   

4.
现代通信网中的多层交换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介绍传统交换技术的基础上,根据技术发展的趋势详细讨论了目前通信网络中常见的一些多层交换技术,包括标记交换、IP交换、ARIS和MPLS技术等等。  相似文献   

5.
随着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在进行着飞速的发展,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推动网络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交换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在当前的实际生活中,有着越来越多的交换技术被应用到了通信网络中。本文就将对交换原理进行叙述之后,对通信网络中常用的交换方式进行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20世纪通信技术的出现,人们的生活便利程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并且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移动通信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指导现在,人们已经可以在全球的任意地点实现移动交换,而作为移动通信环节中的重要技术,交换技术对于移动通信本身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力都有着很大的作用。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通信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交换技术必将在之后的移动通信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即对交换技术及软交换、交换功能的实现等内容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7.
交换技术是现代化通信技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交换技术的应用促进了通信技术的发展,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为通信交换技术提供了有力的空间。仅仅依靠交换技术本身的优越性远不能提升通信技术的性能,因此要结合目前的社会现实充分发挥通信交换技术的优势,并把这种优势运用得恰到好处。本文主要就通信交换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通信传输技术得以不断发展的前提下,通信数据的传输速率也得到了提升,但是其传输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通信传输技术创新和改革推动下,多种高效的通信传输技术随之而产生,其中包括光交换技术.本文重点论述了光交换技术的概念、特点及分类,同时探讨了光交换技术的应用过程和应用情况,望对相关研究和通信传输中的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通信系统应运而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而程控交换设备作为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装效果和维护效果直接影响了通信系统的运行性能,为了降低程控交换设备的故障发生概率,加强对该设备的科学安装以及相关维护技术的合理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以上情况,首先在介绍通信系统程控交换设备特点的基础上,从布设电缆及电缆成端、安装机架、机架内部配线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通信系统程控交换设备的安装;最后,从维护程控交换设备软件、维护程控交换设备硬件、程控交换设备机房标准化三个方面入手,研究了通信系统程控交换设备维护技术的应用策略。希望通过这次研究,为相关人员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现代交换技术与通信网》是高职通信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交换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为了更好的适应现代交换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本文从课程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11.
数据通信方式通常包括分组交换、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分组交换是其中较好的交换方式。分组交换技术作为一种电信新业务、新技术迅速地发展起来。分组交换数据通信网作为面向各类数据用户的公用网,已是各类计算机网络赖以生存的基础。它是一个大型的中继开放系统和通信平台,对于在这一平台上开发的许多新的通信业务和技术。倒如:分布数据库检索、可视图文(Videotex)业务、智能用户电报(Teletex)、电子效据互换(EDI)、号码簿系统(DS)、计算机通信和传真存储转发等,将进一步促进信息通信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光纤通信网络系统中的全光交换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言 光纤通信的问世使光子成为信息传输的主要载体,其巨大的信息容量使信息传送的成本20年来下降了10 000倍。据报道,全球光纤的铺设速度达到每小时2 000km;光纤的传输带宽达到50THz;单波长信号速率达到40Gbit/s;单个光纤的传输容量已达到10Tbit/s。但是,在信息交换方面的技术至今主要仍然采用电子技术,交换的成本同期只降低了3倍左右。这说明交换技术已经成为网络发展的瓶颈。因此,发展全光交换迫在眉睫,成为当前通信科技和产业的一个热点。 当前通信发展的另外一个焦点是城域网和接入网…  相似文献   

13.
随着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网络经济业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网络业务要求需要具备相应的数据传输交换技术与之相配套,因此,电路交换技术不能充分地满足各种新网络业务的需求,所以产生了交换技术,这些交换技术能够满足各种不同的业务需求。本文将主要围绕光交换技术在通信传输中的应用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光交换技术在通信传输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在通信传输技术创新和改革的推动下,各种具有高效的通信传输技术随着产生,其中就有光交换技术.本文针对光交换技术在通信传输中的应用来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步入21世纪,全球信息化浪潮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的通信世界,使现有通信技术在面临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充满了无限的机遇。那么,在通信技术领域中,交换、传输、接入以及整个通信网的发展前景将会如何呢? 一、交换技术将走向ATM与IP融合 交换技术一般分为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电路交换采用时分复用的方式,其优点是时延小,因此适用于交互型实时通信,但由于电路利用率(约36%)及链路速率(64kbit/s)都很低,使其在数据交换和新业务的提供方面受到了限制,传统的电话交换技术属于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则是利用存储转发的原理…  相似文献   

16.
姜萍  孙婵 《通讯世界》2016,(5):93-9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信息技术方面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网络的使用已经渐渐步入千家万户,网络的安全也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如何使传输通信工作正常运行,提高人们使用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就需要把传输通信和交换技术结合起开统筹考虑,本文主要介绍光交换技术,以及光交换技术在传输通信领域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7.
在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和ATM交换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新的交换技术——动态同步传输模式(DTM)。DTM是基于电路交换的宽带网络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动态地分配时隙。DTM将IP业务与电路交换下的语音通信融合起来,提供基于多播多速率信道的服务,可以充分利用光纤容量,大大提高现有电路交换系统的性能和效益。  相似文献   

18.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水平发展迅速,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通信传输技术在良好的大环境下,紧跟时代潮流,努力发展技术创新.同时,大数据时代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进入了千家万户,智能机的普及更是给通信传输APP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沟通交流和生活.随着科技的发展,通信传输形式也日趋多样化,使人们的生活工作更加丰富多彩.安全性能也在近期的发展中不断地优化.各种移动通信传输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并且功能也随着客户的需求不断更新.本文中所阐述的光交换技术就是专门为移动通信技术所研发的创新型技术.本文以目前移动网络通信技术现状为基础,阐述移动网络通信技术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讲解光交换技术在移动网络通信技术中的具体实现,以此来分析该技术的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19.
通信网的两大组成部分是传输和交换,随着通信容量的要求和光纤通信的发展,电交换中由于电子转移速度的限制成为信息通信的瓶颈,因而由光交换组成的全光通信网将成为今后通信网的主流.本文对光交换元件和光交换技术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邵旭 《电子科技》2000,(15):10-11
当前,通信行业竞争激烈,“你方唱罢我登场”,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地涌现出来。但是好景不长,又可能被更具有吸引力的技术所淘汰。在这爆炸式发展的信息领域,即使专家也难以“把这世界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信息社会就在“跟着感觉走”的状态下澎湃向前。只要通信的大发展一日不终止,这种“风风火火”的故事就会永远的演绎下去。电话交换技术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一种新的通信方式——电话通信应运而生。在随后的一百多年中,电话交换体制由人工接线发展到机电方式,20世纪70年代以后,程控数字交换技术又成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