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观察知母总皂苷对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中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的影 响。方法: 培养PC12细胞,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知母低、中、高剂量组、盐酸多奈哌齐组。模型组加入终浓度为20 μmol·L-1 Aβ25-35 的培养基,作用48 h;知母低、中、高剂量组和盐酸多奈哌齐分别加入含有低、中、高剂量知母总皂苷 (5,10,20 mg·L-1) 及盐酸多奈哌齐(1 μmol·L-1)和Aβ25-35(终浓度为20 μmol·L-1)的培养基共同作用于PC12细胞48 h。然后采用MTT检测各组细胞活力的变化;采用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Bcl-2的mRNA表达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各组细胞中Bcl-2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和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活力降低(P<0.01);和模型组比较,高、中、低剂量知母总皂苷能显著升高PC12细胞活力(P<0.05);和正常组比较(0.476±0.072,0.14±0.02),模型组抗凋亡基因Bcl-2的mRNA(0.316±0.026)和蛋白(0.08±0.01)表达水平降低(P<0.01);和模型组比较,高、中、低剂量知母总皂苷能显著性升高抗凋亡基因Bcl-2的mRNA(0.447±0.016,0.465±0.043,0.472±0.023)和蛋白(0.17±0.01,0.19±0.02,0.13±0.01)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 知母总皂苷能升高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的活力降低,其机制可能是升高Bcl-2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观察苓桂术甘汤(LGZGT)含药血清对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诱导大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AS)阿尔茨海默病(AD)病理模型的影响,探讨LGZGT对Aβ的吞噬及降解作用。方法 以Aβ1-42诱导AS建立AD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LGZGT低、中、高剂量(LGZGT-L、LGZGT-M、LGZGT-H)含药血清组(1.2、2.4、4.8 g·kg-1)、盐酸多奈哌齐含药血清组(0.5 mg·kg-1),模型组加入Aβ1-42,终浓度为10 μmol?L-1,LGZGT-L、LGZGT-M、LGZGT-H含药血清组在模型组的基础上均加入10%的含药血清。通过细胞增殖活力检测(CCK-8)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LDH活力;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Aβ相关降解酶胰岛素降解酶(IDE)、组织蛋白酶D(CTSD)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组织蛋白酶B(CTSB)的荧光强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细胞Aβ1-42含量。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各组AS活力下降,且不同浓度的Aβ1-42对AS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给药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LGZGT-H、盐酸多奈哌齐含药血清组细胞存活率明显增加(P<0.05,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细胞的LDH活力明显升高(P<0.05),且细胞胞体肥大肿胀,突起增多且延长,细胞相互聚集成团,提示细胞损伤较为明显;与模型组比较,盐酸多奈哌齐、LGZGT-L、LGZGT-M、LGZGT-H含药血清组细胞LDH活力显著降低(P<0.01);给药后,LGZGT-M组、LGZGT-H、盐酸多奈哌齐含药血清组细胞胞体肿胀有所改善,细胞突起短,细胞聚集结团减少;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DE、CTSD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LGZGT-M、LGZGT-H含药血清组能够明显上调IDE的表达(P<0.05);与模型组比较,LGZGT-L、LGZGT-M、LGZGT-H、盐酸多奈哌齐含药血清组均能明显上调CTSD的表达(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CTSB的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LGZGT-L、LGZGT-M、LGZGT-H、盐酸多奈哌齐含药血清组CTSB平均荧光强度增强(P<0.05,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细胞胞内Aβ1-42含量升高(P<0.05);给药后,与模型组比较,LGZGT-L、LGZGT-M、LGZGT-H、盐酸多奈哌齐含药血清组细胞胞内Aβ1-42含量显著降低(P<0.01),LGZGT含药血清以剂量依赖性的形式降低Aβ1-42结论 LGZGT对Aβ1-42诱导的AS具有保护作用,还可促进Aβ的降解,其机制可能与减轻Aβ毒性,增强细胞活力,促进IDE、CTSD、CTSB的表达及恢复溶酶体的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能量代谢障碍淀粉样前体蛋白(APP)/早老素基因1(PS1)转基因小鼠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探讨地黄饮子通过调控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rotein kinase r-like endoplasmic reticulum kinase,PERK),真核细胞起始因子2α(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2α,eI F2α)通路抑制内质网应激导致的β-淀粉样蛋白(Aβ)累积的作用机制。方法:4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安理申)组、地黄饮子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小鼠腹腔注射无菌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小鼠均腹腔注射100 mg·kg-13-硝基丙酸(3-nitropropionic acid,3-NP) 1次。小鼠造模后,立即给药。灌胃给药1周后,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小鼠脑内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一磷酸腺苷(AMP)含量,并计算脑能荷(energy charge,EC)。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脑内PERK,eI F2α磷酸化水平,β-淀粉样前体蛋白水解酶1(BACE1)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BACE1 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小鼠脑内Aβ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在定位巡航实验中,地黄饮子可以明显缩短模型小鼠的逃避潜伏期(P 0. 05,P 0. 01);空间探索实验中,地黄饮子可以增加模型小鼠穿越目标区域的次数(P 0. 05,P 0. 01)和在目标象限的停留时间(P 0. 01),减少相对象限的停留时间(P 0. 05,P 0. 01)。地黄饮子可以显著降低AMP水平,明显升高ATP,ADP水平,显著提高模型小鼠脑内EC水平(P 0. 05,P 0. 01),抑制PERK,eI F2α的磷酸化(P 0. 01)和BACE1的蛋白水平(P 0. 01),但对BACE1 mRNA转录没有显著影响。地黄饮子能够减少模型小鼠脑内Aβ的含量(P 0. 01)。结论:地黄饮子可以通过阻止能量代谢障碍导致的内质网应激通路PERK/eI F2α激活,抑制BACE1的翻译,从而减少能量代谢障碍APP/PS1小鼠脑内Aβ的累积。  相似文献   

4.
谷峰  罗焕敏 《中国药学杂志》2004,39(12):887-890
 目的综述目前国内外在体外、体内实验中已发现的有效抑制β淀粉样蛋白聚集及减少其毒性的多种物质。方法查阅国内外近年来相关的资料文献分析评述。结果与结论在体外和/或体内实验中,四环素、层黏连蛋白、Ⅳ型胶原蛋白、β片层阻断肽、植物提取成分TA9001等物质能有效抑制Aβ聚集并减少神经毒性的药物,为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的开发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电针“百会”“肾俞”穴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1区GSK3β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方法 3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双侧海马区各注射5 μL β淀粉蛋白25-35(Aβ25-35)制备AD模型,假手术组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注射。假手术组、模型组正常喂养,不做干预处理,电针组选取百会及肾俞穴(两侧肾俞穴交替选择)进行电针治疗,频率2 Hz,电流1 mA,每日1次。每个疗程6天,共2个疗程,两个疗程间隔1天。治疗结束后第2天上午8点开始Morris水迷宫(Morris water maze,MWM)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行为学实验结束后第2天取材。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 eosin staining,HE)观察海马CA1区病理形态改变。免疫组化法(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IHC)检测大鼠海马区Tau蛋白磷酸化的表达,及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GSK3β相关蛋白的表达。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AKT、GSK3β mRNA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 < 0.01),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 < 0.01),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 < 0.01);模型组海马区Tau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提高(P < 0.01),GSK3β蛋白表达水平明显提高(P < 0.01);模型组PI3K(P85)、AKT(Ser473)、GSK3β(Ser9)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 < 0.05);模型组AKT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 < 0.01),GSK3β mRNA表达水平明显提高(P < 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 < 0.01),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 < 0.01),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延长(P < 0.01);电针组海马区Tau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 < 0.01),GSK3β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 < 0.01);电针组PI3K(P85)、AKT(Ser473)、GSK3β(Ser9)蛋白相对表达量增加(P < 0.05);电针组AKT mRNA表达水平明显提高(P < 0.01),GSK3β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 < 0.01)。结论 电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影响GSK3β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从而抑制Tau蛋白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造成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其病理机制较为复杂,治疗难度较大,逐渐成为一个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DKD的主要病理改变之一是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临床表现为蛋白尿和肾功能下降,给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目前临床上西医常用控制血糖血压、减少蛋白尿等方式治疗DKD,但疗效欠佳且存在诸多不良反应。研究表明,中医药(TCM)治疗DKD具有价格低廉、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等诸多优势,越来越多的DKD研究者将目光投向TCM,国内外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较为进化保守,在生物正常发育和整个生命过程中都至关重要。有研究证明,Wnt/β-catenin信号异常激活与肾脏纤维化有关,这与TCM的“络病理论”不谋而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概况及其在DKD中的作用,中药单体、单味中药提取物及中药复方通过改善肾小球系膜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足细胞损伤等方式来改善肾纤维化治疗DKD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TCM治疗DKD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隐匿性神经退化性疾病,其主要病理表现之一是β-淀粉样蛋白的异常沉积。β-淀粉样蛋白在大脑中蓄积可使线粒体氧化应激水平升高,活化小胶质细胞产生炎症因子,导致神经炎症的发生。栀子苷作为中药栀子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多靶点治疗的优势,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栀子苷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新治疗剂。该文通过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从栀子苷调节小胶质细胞活化水平、线粒体氧化应激水平、细胞自噬水平、胰岛素信号转导和细胞凋亡等方面对β-淀粉样蛋白调控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神经系统退行性脑病,β-淀粉样蛋白在脑组织的异常沉积是其主要病理改变之一.β-淀粉样蛋白聚集可引起氧化应激水平增高,并激活小胶质细胞和自噬功能,小胶质细胞的过度活化造成的神经炎症降低了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使肠道内微生物进入脑内,促进了炎症反应.中药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的优势,在防治阿尔茨海默病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黄精丸药方(Huangjingwan,HW)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大脑的抗氧化作用及β-淀粉样多肽1-42(Aβ_(1-42)),淀粉样前体蛋白(APP)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AD模型组,HW低、中、高剂量组(相当药丸剂量1,3,9 g·kg~(-1)·d~(-1)组)。给大鼠腹腔注射1. 25%D-半乳糖液(120 mg·kg~(-1)·d~(-1),连续6周)后,再右侧脑室一次性注射Aβ_(1-42)10μg,制作大鼠AD模型;造模2周后各药物组大鼠灌胃相应剂量试验药物,假手术组及AD模型组大鼠灌胃给生理盐水1 m L,每天1次。灌胃持续8周。采用跳台实验评价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体质量10%的负荷游泳实验测试各大鼠的体能耐力变化;比色法检测各大鼠大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抗氧化酶系活性,谷胱甘肽(GSH)与丙二醛(MDA)含量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各大鼠大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Aβ_(1-42)与APP蛋白含量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大鼠大脑APP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AD模型组大鼠表现出明显的痴呆状态,少动易呆卧,学习反应时间延长,学习记忆错误次数显著增多,体能衰减明显,大脑内抗氧化酶(SOD,GR,GSH-Px)活性及抗炎因子GSH水平显著降低,炎症因子MDA,IL-1β,TNF-α水平显著升高,Aβ_(1-42)蛋白含量显著升高,APP蛋白含量显著下降(P 0. 01)。与AD模型组比较,HW低、中、高剂量均可改善AD大鼠的痴呆症状,提高学习记忆成绩,改善机体虚弱、提高体能,升高大脑内SOD,GR,GSH-Px活性及抗炎因子GSH水平,降低MDA,IL-1β,TNF-α水平,并能降低大脑内Aβ_(1-42)及升高APP蛋白水平(P 0. 05,P 0. 01);且1~9 g·kg~(-1)·d~(-1)剂量范围内的HW,随剂量增加,药效作用越明显。结论:HW有防治AD的功能,这一作用与HW可以增强脑内抗氧化系统功能、降低神经炎症反应、降低氧化应激引发的Aβ_(1-42)沉积、维持APP蛋白表达水平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
阿尔茨海默病(AD)属于最常见的痴呆疾病,电针疗法现已被广泛运用于AD的临床治疗,并取得较满意的疗效。本文主要从β-淀粉样蛋白生成与清除角度阐释电针治疗AD的作用机制,其中涉及自噬、氧化应激与能量代谢、炎性反应等相关机制,并展望一种综合的临床AD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的影响。方法: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吡拉西坦0.62 g·kg-1)、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37.06 g·kg-1)、补阳还五汤中剂量组(18.53 g·kg-1)、补阳还五汤低剂量组(9.26 g·kg-1)。给予补阳还五汤ig,连续治疗28 d后取材。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行为学指标,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海马组织APP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游泳距离增加(P<0.05),APP水平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能改善模型小鼠的学习和记忆(P<0.05),并且降低海马APP水平(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改善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能够通过抑制APP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阿尔茨海默病(A lzhe im er’s d isease,AD)是老年期痴呆最主要和最常见的类型;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并通过多种途径和机制触发和诱导了神经元的变性。近年来,Aβ的神经毒性及产生机制一直是本病研究的热点问题,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这无疑对揭示AD发病机制及探索有效防治措施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和铜离子(Cu~(2+))络合物作用的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为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探讨Cu~(2+)对Aβ聚集方式和神经毒性的影响及当归芍药散对Cu~(2+)介导的Aβ毒性的AD细胞模型的影响。方法:将Aβ1-42(20μmol·L~(-1))与不同浓度硫酸铜(Cu SO4,20,40μmol·L~(-1))反应后用硫黄素T(Th T)染色法检测Aβ聚集状态,再进行Aβ1-42-Cu~(2+)组(20+20μmol·L~(-1)),当归芍药散组(1. 6,3. 2,6. 4 mg·L~(-1)) Th T染色检测Aβ聚集状态。培养SH-SY5Y细胞,分别孵育不同浓度的Aβ1-42(1. 25,2. 5,5,10,20,40μmol·L~(-1))及当归芍药散(1. 6,3. 2,6. 4,12. 8 mg·L~(-1)),24 h后行噻唑蓝(MTT)比色法确定Aβ1-42损伤浓度和当归芍药散保护浓度。随后将SH-SY5Y细胞分为空白组,Aβ1-42-Cu~(2+)组(20+20μmol·L~(-1)),当归芍药散组(20μmol·L~(-1)+20μmol·L~(-1)+1. 6 mg·L~(-1)),空白组加入培养基,共作用24 h后行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生存率,显微镜拍摄细胞形态,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胞内胞外Aβ1-42聚集状况。结果:与Aβ1-42组比较,Cu~(2+)和Aβ1-42结合成更多更大的Aβ聚集物。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P 0. 05,P 0. 01),增加细胞内外Aβ1-42聚集(P 0. 05,P 0. 01);与模型组比较,当归芍药散能提高Aβ1-42-Cu~(2+)损伤的SH-SY5Y的细胞生存率(P 0. 05,P 0. 01),减少胞外Aβ1-42蛋白(P 0. 05,P 0. 01)。结论:Cu~(2+)能够增加Aβ的聚集及毒性;当归芍药散能明显减轻Cu~(2+)介导的Aβ聚集导致的SH-SY5Y细胞损伤,使Aβ内吞,减少胞外Aβ聚集,提高细胞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黑逍遥散对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 disease,AD)小鼠海马区β淀粉样多肽1-42(β-amyloid 1-42peptide,Aβ1-42),糖原合成酶激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脑啡肽酶(neprilysin,NEP),胰岛素抵抗酶(insulindegrading enzyme,IDE)表达的影响。方法:42只APP/PSI双转基因小鼠称体质量后,按随机原则分为4组,分别为模型组,阳性药组(盐酸多奈哌齐,3. 25 mg·kg-1),黑逍遥散高、低剂量组(6,3 g·kg-1)。10只同月龄、同种系的野生型C57BL/6J小鼠为正常组。连续灌胃12周后,Morris水迷宫予以行为学检测,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的形态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小鼠海马区Aβ1-42,GSK-3β,NEP,IDE蛋白的表达。结果:治疗3个月后,与正常组比较,AD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均延长,跨原平台次数减少(P 0. 01),小鼠海马区Aβ1-42,GSK-3β蛋白阳性表达显著增强,NEP与IDE蛋白阳性表达显著减弱(P 0. 01),HE染色显示AD模型小鼠海马神经细胞损伤严重;与模型组比较,用药各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均显著缩短、跨原平台次数均显著增加(P 0. 05,P 0. 01),小鼠海马区Aβ1-42,GSK-3β蛋白阳性表达显著减弱,NEP与IDE蛋白阳性表达显著增强(P 0. 05,P 0. 01),HE染色显示各治疗组小鼠海马神经细胞损伤减轻。结论:黑逍遥散能够显著改善AD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调节Aβ在海马区的异常沉积和降解作用等方面来减轻AD小鼠认知能力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5.
阿尔茨海默病(AD)病理机制十分复杂,有多种假说,β-淀粉样蛋白(Aβ)和Tau样蛋白磷酸化是其主流学说。氧化应激(OS)是其他假说和机制的连接桥梁,在多种假说中有关键作用。因此,针对ADOS的治疗有利于缓解疾病进展。活性氧(ROS)既是一种氧化剂,也是一种氧化产物,与Aβ和Tau样蛋白相互作用,活化小胶质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触发炎症和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脑内环境恶化,加快疾病发生发展。ROS作为诱导OS的信号使者广泛参与了AD疾病进程,可能是AD疾病进展的新靶点。中药单体及复方在AD的防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最新研究发现中医药有效防治AD与调控ROS关系密切。从ROS探讨中医药治疗AD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多,但尚缺乏系统综述。该文通过分析汇总近年来国内外文献,从ROS的产生及生理,在AD的作用机制及中医药通过相关途径调控ROS防治AD方面进行综述,为中医药对ROS调控研究提供参考,以期为防治AD提供新靶点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清肠化湿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大鼠及人结肠癌上皮细胞株HT-29炎症模型β_2肾上腺素受体(β_2AR)/β-抑制蛋白2(β-arrestin2)/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方法:取8只大鼠作为空白组,其余大鼠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e-sulfonic acid,TNBS)灌肠法复制UC大鼠模型;待模型建立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1.0 g·kg~(-1))组,清肠化湿颗粒低、中、高剂量(2.8,5.5,11.0 g·kg~(-1))组,每组8只,灌胃给药10 d,每日1次;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UC大鼠结肠组织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MMP-2,MMP-9,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免疫组化法检测模型大鼠结肠黏膜β_2AR,β-arrestin2,NF-κB定位表达;采用肿瘤坏死因子与脂多糖诱导HT-29细胞炎症模型;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清肠化湿颗粒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β_2AR,β-arrestin2,NF-κB蛋白表达量。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大鼠较空白组大鼠结肠黏膜的结肠损伤分数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3个剂量的清肠化湿颗粒给药组结肠黏膜损伤明显下降(P0.05,P0.01),大鼠结肠组织IGF-1,SOD,GSH-Px含量与β_2AR,β-arrestin2表达明显上升,MIF,MMP-2,MMP-9,MDA,MPO,NO,iNOS含量及NF-κB表达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清肠化湿颗粒可缓解UC氧化应激反应及肠道炎症,其作用与激活β_2AR/β-arrestin2/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7.
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eptide,Aβ)在脑组织中聚集和沉积,启动了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病理过程。因此,促进Aβ清除,是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靶点之一。研究证明一些中药复方及提取物能影响淀粉蛋白降解酶的活性,血脑屏障的转运及小胶质细胞的吞噬,促进Aβ清除,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的记忆和学习。该文综述了Aβ与阿尔茨海默病关系,Aβ清除机制以及中药对Aβ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杜仕静  王蕾  苏萍  张文生 《中草药》2015,46(13):1989-1995
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的异常沉积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以Aβ为靶点,寻找治疗AD的潜在药物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中药具有毒副作用小、多靶点、多途径、多环节的作用特点。总结近10年来国内外文献,就中药成分通过减少Aβ产生、促进Aβ清除、拮抗Aβ毒性等几个方面阐述其对AD中Aβ靶点的影响。以期为中药成分防治AD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特别是高脂饮食和运动量减少使糖尿病发病率日益升高,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寻找有效的糖尿病治疗方法日益迫切。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与糖尿病并发症、肿瘤关系的研究较多,但其在糖尿病发生的作用尚未阐明。TGF-β信号通路可被多种因素激活,直接或间接导致胰岛β细胞凋亡和胰岛素抵抗(IR),有望成为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新靶点。TGF-β相关信号通路包括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糖基化终产物受体、c-Myc、SnoN、Smurf1、miR-335-5P等信号分子,参与IR、胰岛β细胞凋亡、胰岛素分泌障碍、脂肪细胞纤维化表型及脂肪细胞代谢障碍的发生发展,并抑制白色脂肪棕色化,在人类糖尿病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医认为糖尿病的病机为气阴两虚,后期除气虚外兼有阳虚血瘀,治以益气养阴,后期兼有温阳活血。研究发现部分中药和复方治疗糖尿病的作用与其对TGF-β信号通路的抑制高度相关。现综述TGF-β信号分子相关多条信号通路,阐明其在糖尿病形成过程中的病理机制,并就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复方与TGF-β信号通路相关性进行展望性分析。为治疗糖尿病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补阳还五汤及其组分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病因病机复杂,主要以胆碱能神经元损伤及神经突触缺失为病理改变,长期以来单一致病因素作为治疗靶点的研究收效欠佳。中医复方因其具有多通路多靶点干预的优势,在防治AD方面有显著效果。益气活血代表方-补阳还五汤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疾病,对保护神经元、修复血脑屏障降低通透性对抗脑水肿、抵御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促进新血管生成和成熟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因其对大脑多方面强大的治疗作用,大量学者研究发现补阳还五汤对改善认知功能损伤疗效显著,且不同的组分通过不同的机制发挥改善认知损伤的治疗效果。但不同研究所侧重的作用机制相对单一,不利于全面认知其作用机制和干预靶点。文章总结近年相关文献从补阳还五汤及其组分降低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表达减少β样淀粉蛋白沉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炎症信号通路减少炎症因子释放、抑制神经元凋亡因子表达保护神经元、修复血脑屏障减少有害物质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提高低密度脂蛋白相关受体(LRP)-1含量,降低晚期糖基化受体(RAGE)表达增加β淀粉样蛋白外周清除等方面阐述其保护神经元、改善学习及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以期为补阳还五汤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提供有力的文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