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刘小路  吴白云 《包装工程》2021,42(8):284-292
目的 在主题性文创产品设计中引入感质理论,借由感质意象的获取、传递与转化,提升文创产品的内涵表达与设计共鸣,实现不同主题的差异化体验.方法 在感质理论和感质传递机制指导下,以主题性为切入点,对文创产品的感质要素予以解析,提炼其感质意象的获取方式与编码途径,通过由物及象、由象及物、由意及象三种方法进行物境、情境、意境转译与情感传递设计,实现产品"物-界-状态"的融合表达.最后结合设计实践提出主题性文创产品感质意象的主题化解析策略、感质场域的全流程营造策略、感质体验的多通道实现策略.结论 将感质理论运用于主题性文创产品设计中,有助于深化主题,触发用户的注意力认知机制,实现用户与产品双向互动,提升产品优质化、导向性和差异化的感质体验.  相似文献   

2.
产品零部件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信息依赖关系,对产品局部的改动可能影响到整个产品的设计周期,因此评价产品设计变更的消解时间以便决定合适的产品开发策略显得极为重要。在产品参数化设计进程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产品设计任务信息依赖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分析了交互依赖、串联、循环等五种任务关联模型的设计变更时间计算方法,以减速器为设计实例说明了参数设计变更的时间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
彭辉 《包装工程》2016,37(22):76-80
目的以交互设计发展为背景针对产品信息设计策略及信息交互设计发展中的流变进行研究。方法依据消解理论对信息交互中多感与视感、隐性与显性关系进行讨论,试图发掘产品表征与用户感知的关联性。同时对产品信息设计在虚拟性共融方向的发展作出分析,以此探讨信息互动交流中知觉的平衡与转换。结论通过对信息交互策略、流变的创新性视角的分析,尝试强调感知本源,实现信息解释与知觉体验的共生,更以此推动多元化产品信息交互设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薛锋 《工程设计学报》2010,17(2):134-137
产品设计效果图是快捷、形象、有效的设计表达手段,是设计师将无形的创意转化为可视化形象的重要环节.对产品设计效果图所传递信息的研究,有助于改变人们对产品设计效果图的片面理解,真正体现出产品设计效果图应有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产品设计效果图特有的图示思维方式,可以很好地传递设计师的设计意图和产品信息,从而帮助确立可行的新产品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5.
以凝胶时间测试仪为研究对象,对其温度示值及计时时间的测量值进行不确定度评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了唤醒群众对地域红色文化的深层次共鸣,将感质理论引入地域红色文化IP产品设计中,探究感质理论应用于地域红色文化IP产品的设计策略。方法 根据感质的内涵与特征,创构感质理论的三个层次。以传承红色文化、彰显地域特色、满足受众情感需求为出发点,针对地域红色文化IP产品设计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将感质理论融入其中,从感质意象要素提取、叙事场景营造、个体情感唤醒三个层次进行设计策略的探索。最后以河北省乐亭县红色人物李大钊为例进行设计实践,对该设计策略进行实践与佐证。结论 将感质理论运用于地域红色文化IP产品设计中,使之成为历史情境和受众情感的纽带,能够增加红色文化的互动性,促成IP产品的人格化沟通,有效唤起群众的深层次情感体验与共鸣,从而承载地域文化,传递红色精神。  相似文献   

7.
吴婕 《包装工程》2023,44(14):419-428
目的 总结乡村旅游文创产品文化内涵提炼与再现的方法,实现乡旅文创产品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并存的价值体系,为乡村旅游产业赋能。方法 通过对乡村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发展现状进行调研,以及对昔阳游艺民俗活动进行分类介绍,提出了从设计师的角度出发,将乡村文化符号转化为现代化设计思路的方式,使产品符合用户的审美需求和体验需求。利用Kano模型将问卷调查得出的全部用户体验需求指标作出筛选,选择用户亟须解决的体验需求,以用户为中心设计出昔阳游艺民俗文创产品和其体验系统。结论 提出开展特色的乡村文化活动,融入服务设计和体验设计理念,增强用户体验感和愉悦感。建立有效的现代乡村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策略,活化了乡村文化资源,构建乡村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的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停车场计时计费装置是停车场对车辆进行停车计时计费管理的装置,具有当前时刻误差、停车时间间隔误差等计量特性。本文主要针对具有图像或视频自动识别车辆号牌功能的停车场自动计时计费装置,进行检定与时间溯源方法的探讨,为检定停车场自动计时计费装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胡志才 《包装工程》2023,44(22):409-416
目的 针对智能技术在红色文创产品设计应用上的方式方法与红色文化在当代的价值转换,以实践案例为切入点,探索智能技术与红色文创产品结合的设计策略与方法,为红色文创产品与智能技术融合提供新思路。方法 以“声动安源”智能故事机文创产品为设计实践对象,指出安源红色文创产品的设计现状,并通过对智能红色文创产品设计策略的分析与方法进行总结,完成实践对象的技术运用与安源红色内涵的可视化设计转译。结果 得出了智能技术融入红色文创产品设计的策略与创新方法。结论 通过设计实践,验证了智能技术在红色文创产品设计上的可行性与实操性,智能红色文创产品设计不应局限于对智能技术的简单应用,更应关注红色文化与智能技术在融合创新、育人创新、传播创新、营销创新等方面的拓展深度,从而切实提高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有效传播与继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产品说明书的信息可视化表达。方法以产品说明书为载体,梳理信息可视化发展的时代脉络,分析不同时代的技术、载体、表达内容对表达方式的影响,对产品说明书的信息进行归类,引用大量的实际案例,分析不同信息的呈现方式。结论归纳出产品说明书信息可视化表达的原则、规律与设计流程。最初的信息数据在经过一系列的分类挖掘变换处理后,将信息进行分类,结合现有的信息可视化技术设计成利于交互的直观图表。充分利用设计师的视觉处理能力,同时对文本内容解构分析,从中提取知识,寻找规则,从而辅助用户进行阅读交互。  相似文献   

11.
情感视角下插画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芳秋子 《包装工程》2020,41(2):287-290
目的探析插画在包装设计中所展现的情感魅力及其重点应用策略。方法以插画艺术的概念及艺术渊源为起点,结合插画所承载的情感因素及艺术魅力所带给包装设计的视觉信息的传递、多样化的表现手法、丰富的装饰性以及商业价值的转换等优势,分别从表现形式、创作手法、情感共通、品牌塑造等方面探讨其独特的应用形式及案例,并对之后包装设计中的插画应用方向及策略进行总体性探讨,对设计人员的设计思路进行当下梳理和未来指引。结论将插画艺术所承载的艺术价值与情感魅力进行最大化释放,赋予包装设计更加独特的表现形式与法则,可在展现产品价值的基础上给人以极大的舒适感,并借助由此而生的信赖感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促进商品的市场销售。  相似文献   

12.
韦艳丽  王松琴  孙虹  王磊 《包装工程》2019,40(20):114-117
目的 研究互联网产品中的情感温度的设计触点及其提升策略,丰富用户体验设计的相关理论。方法 从用户的感知层面出发,分析互联网产品在视觉、触觉、意觉三个层面的情感交互内容,并以此为设计点,提出设计策略,提升用户体验。结论 指出了提升互联网产品情感温度的重要性。从用户的感知层面将情感温度分为视觉层面、触觉层面和意觉层面,不仅有针对性地探索了优化视觉层面的导流设计、扁平化触觉层面的信息层级、简化触觉层面的行为路径,而且深入地解读了用户在意觉层面的需求等。通过使用这些方面的策略,能有效地提高产品实用性,更好地满足用户情感需求,进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大量采用GPS授时的网络存在安全隐患,而采用其它授时方法则难以在现有设备增加外部时钟接口.介绍了基于GPS射频信号模拟的外部授时方法,对原有设备无需作任何改动,从外部授时模块中获得外部同步的1 pps(pulses per second)和时间信息,仿真产生固定点接收到GPS信号的导航电文和观测数据,并将GPS导航电文的时间信息实时修改;GPS射频信号基于仿真数据产生,使设备内嵌的GPS接收机正常定位授时,恢复出外部同步的1 pps,从而实现外部授时.论文介绍了采用大规模FPGA的实现方法,实验结果验证了对于固定位置该授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赵亚伟  焦杰  刘小雪 《包装工程》2020,41(18):229-235
目的 在现有部分界面设计存在问题从而失去用户流量的基础上探究基于用户触点的界面设计优化方案。方法 以用户触点为研究核心,对界面设计中各个触点模块进行合理化分析研究,从而得出提高用户粘性的产品界面可行性优化策略。结论 立足于用户触点,合理有效的界面设计提升路径能够使产品更人性化、情感化。一方面能提升产品的用户信赖感,帮助产品塑造品牌形象,赢得口碑,另一方面又能极大地满足用户使用需求,赢得用户信任感,提高用户体验。分析现有部分界面存在的导致用户流失的问题,基于这些问题得出了五条策略,即界面设计规范化、视觉构图平衡化、信息内容简约化、色彩系统条理化以及界面效果多样化这五个界面设计优化提升的可行路径来重铸产品界面。  相似文献   

15.
彭洁  王峰 《包装工程》2019,40(24):158-163
目的结合时间心理学理论,将"时间知觉"运用于产品的交互等待设计,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并留下愉悦的回忆。方法通过概述时间知觉和用户体验等理论,对用户等待体验的运行逻辑和影响因素进行说明,展示人们对时间的感知受情绪、记忆和注意力等因素影响。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系统服务无法满足人们需求,导致出现交互等待状态,基于用户情感体验的交互等待设计具有必要性。结论理论结合实例分析,提出从技术和产品功能系统等方面减少用户实际等待时间,从用户心理和情感状态上缩短用户感受等待时间的设计模式,给设计者提供一个较新的思维概念,提升用户等待体验,增强用户与产品之间的情感联系。  相似文献   

16.
研究适老化智能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策略。以互联网 大数据时代为背景,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的适老化智能产品,发现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加趋向于产品研发技术的软硬件融合。基于我国智能技术、适老化产品的市场现状和潜在的消费需求、开发价值,提出适老化智能产品的设计方法与开发策略。在互联网 大数据的渗透下,加速了我国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智能化与情感化将成为未来适老化产品开发的两大趋势。智能产品开发能够满足老年群体的基本物质需求与精神情感需求,解决空巢老年人的孤独感,因此其市场开发潜力较大。功能定制式与情感体验式的设计方法是针对老年人的生理特征而进行的产品开发方式,能够满足老年消费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相似文献   

17.
基于形态体验的老年康复辅具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辉  刘琦  李剑 《包装工程》2018,39(20):152-158
目的 对老年康复辅具的形态塑造与体验设计进行分析。方法 从工业设计的角度剖析了老年产品形态塑造与体验设计的内涵,并结合产品功能、产品安全、情感寄托、信息传递、典型案例分析及设计方法等,论述了形态塑造与体验设计对老年康复辅具的重要性及意义。结论 基于形态体验的老年康复辅具设计,可以为老年产品的研发和创意提供新思路,为新形势下发展康复辅具产业,积极进行市场开拓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王虹 《包装工程》2019,40(22):40-45
目的以消费者体验内容为依据,对文具用品的开发设计过程中的消费者体验策略进行探究,归纳与此类消费者体验相吻合的设计特征,提升消费者的情感体验。方法首先明确用户与产品间的情感体验模式,其次通过文具产品的设计案例,分析其在视觉体验、听觉体验、触觉体验、功能体验、使用流程、结构体验、尺度体验、情趣化体验及文化体验上起到的作用。结论 "物"的体验效果及其产生的"情感共鸣"是现代消费者的共同追求。对于新生代的消费人群来说,文具对于他们的意义,远不止好用那么简单,个性、品味、创意、有内涵成为该群体的主要诉求。用科学系统化的方法与人群定向的创新模式,将用户情感体验提升到企业产品开发与市场策略层面进行思考,代表着新时代下传统文具制造产业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在消费文化视域下,对农产品品牌IP视觉形象设计的规律与方法进行梳理,进而探讨农产品品牌IP视觉形象设计的创新思路和优化路径。方法 首先,从消费文化和视觉消费视角,通过消费符号化、消费感性化、消费体验化三个特征维度分析农产品品牌IP视觉形象设计主流形式及需求趋势;随后,通过文献分析与案例研究法对农产品IP视觉形象的设计规律与设计方法进行梳理,结合消费文化视域下农产品IP视觉形象设计的应用价值、创新思路、优化路径提出具体的设计策略;最后,通过“温氏天露”食品品牌的设计实践案例,从满足物质消费需求的设计定位,到满足文化消费需求的内容设计,再到满足精神消费需求的场景化构建三个维度的设计策略进行实例验证。结论 基于当前消费文化特征的农产品品牌IP视觉形象设计策略,能有效建立IP视觉形象与农产品、品牌、消费者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实现农产品品牌的精准定位、品牌理念的输出,以及消费体验的增强,为农产品品牌IP视觉形象设计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与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0.
巫滨  曹卫群 《包装工程》2016,37(18):129-133
目的针对数字化产品展示应用情境,探讨了产品信息架构设计策略。方法基于用户体验的理论,从用户认知和产品信息组织两个对应的视角展开研究。从用户认知的角度,通过调查法归纳出了产品的各项属性信息的受关注程度,并建立权重模型。从数字化展示的角度,分析了不同类别的产品信息在虚拟互动情境中的传达效应,总结出以视觉属性、社交属性等为核心的用户体验设计策略。探讨了产品信息优化组织的方法,通过视觉设计和交互设计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虚拟展示设计理念。结论在数字化产品展示情境下,用户的体验是以信息认知为核心的,产品信息的架构设计应基于用户认知心理模型构建,对视觉设计和交互设计的具体策略也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