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监测站是北斗地面运控系统关键部分之一,广泛分布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覆盖区域内,实时观测视场内所有导航卫星下行导航信号,其观测数据质量和稳定可靠的运行状态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业务处理精度的保障.本文从视场因素、电磁干扰因素、多路径干扰因素和环境因素四个方面对影响监测站点位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进行了深入、详细分析,并依据整体组网原则规范了监测站选址要点和流程,采用多种方法对监测站原始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深入研究了影响监测站原始观测数据精度的因素,并制定了包括机房结构设计、屋顶天线基座、卫通天线基座、原子钟房、防电涌和防雷系统等诸方面在内的可操作的建设规范,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监测站原始观测数据质量,保证其为主控站提供高质量、高可靠性的数据,为系统正常的业务运行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2.
监测站是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建造导航监测站设备管理与质量评估系统对监测站规范化运行管理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通过对监测站设备信息进行归档,结合管理监测站的经验,依据质量评估理论,并运用计算机自动推理能力,设计并实现了导航监测站设备管理与质量评估系统,提高了监测站的管理效率与运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熊帅  李平力  张伟  苏翠萍 《现代导航》2021,12(5):324-327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监测站基本都是处于无人值守的状态,为了加强监测站远程监控管理能力,减少运行维护人员上站次数,节省人力、物力成本,设计了一套监测站远程集中监控管理系统,采用目前主流的 B/S 架构,从监测站本地和远程两个方面共同实现多层次、全覆盖的监控与管理,提高了监测站自主监控管理和自动化运行能力,保障了监测站长期稳定、可靠和自动运行。  相似文献   

4.
王宇  王棋萍 《现代导航》2017,8(6):453-456
卫星导航系统监测站是运控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下行观测数据用于生成卫星轨道等导航产品,监测站数量较多,地域分布广,需要通过现代化手段提高监测站设备维修、维护管理水平。交互式电子手册技术(IETM)是用于复杂系统维护管理的有效手段,通过对监测站信息化保障需求的分析,结合 IETM 平台的典型架构,提出了信息保障系统方案,对提升监测站信息化管理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茜  马煦  李春霞 《电讯技术》2015,55(3):303-307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监测站位置布设直接影响导航系统的服务质量,因此监测站选址在GNSS系统建设过程中尤为重要。从视场、电磁干扰、多路径干扰、精度因子(DOP)值、电离层格网可用度、气象环境地质条件、政治军事安全、工作环境等因素对影响监测站选址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一种"硬判决-软判决"相结合的模糊综合评价监测站选址方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监测站选址评估实例表明,该方法达到了监测站选址高效、精确的评估效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系统建成投入运营,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终端三部分组成。空间段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地面段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个地面操作控制站组成。用户终端由北斗用户终端以及与美国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欧洲伽利略系统等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终端组成。  相似文献   

7.
《数字通信世界》2011,(2):74-74
1月18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与总参测绘局共同组织召开了北斗导航卫星试验系统运行十周年纪念总结大会,对北斗导航卫星试验系统成功运行10周年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了总结和交流。北斗导航卫星试验系统开创了中国卫星导航事业的新篇章,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制和后续全球系统建设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航天培养了一支优秀的导航卫星研制队伍。此次经验总结和交流,对于指导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8.
监测站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地面监控部分的重要组成之一,设备类型和数量众多,在长期运行过程中,随着运行时间累积、设备老化,各种设备出现故障不可避免。为了保障 BDS 整体长期稳定运行,必须最大限度减少监测站因设备故障造成的运行中断时间,这对于设备故障的快速检测和定位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设计了一种用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监测站的故障监测与诊断方法,从设备故障的自动监测和智能诊断两个层次来进行故障处理,能够快速检测和定位出故障设备和原因,及时更换故障设备或模块,使监测站尽快恢复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9.
卫星导航系统主要由空间段导航卫星、地面段运行控制系统和接收机组成。在轨测试是在导航卫星发射入轨后对其各项功能及指标进行全面检验,判断是否满足卫星导航系统运行的要求。导航卫星在轨测试设备具有与地面运行控制系统相同的信号体制和基本功能,专业用于导航卫星的在轨测试。介绍了导航卫星在轨测试设备的组成,简单分析了利用该设备进行导航卫星在轨测试的方法,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针对导航卫星在轨测试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数字通信世界》2012,(6):30-31
2012年5月16日,"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在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召开。来自国内外卫星导航系统主管部门和卫星导航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家.通过学术交流、高端论坛、展览展示和科学普及等一系列活动.分享卫星导航领域的最新成果.共商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共谋卫星导航应用的未来。本届年会由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与产业化司、国防科工局系统工程一司、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教育部科学技术司、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中国科学院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中国工程院国际合作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  相似文献   

11.
李洋  李路程 《现代导航》2021,12(2):111-115
监测站是卫星导航系统地面段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互联网络和卫星通信双链路将接收到的原始观测数据发送至管控站进行星历和星钟计算。针对监测站需长期稳定运行的特点, 本文从可靠性和实时性的角度详细描述了软件主备机切换的实现策略,提出了主备机竞争算法, 经试验测试后应用于监测站的实际运行中。  相似文献   

12.
李保东  陶春燕  高青 《现代导航》2017,8(2):108-112
监测接收机是卫星导航系统的核心设备之一,保障和维护其精稳运行是系统提供高精度服务的关键。本文提出了监测接收机 PHM 健康评估与预测的定义,给出了监测接收机健康参数概念,分析了健康参数偏离次数、偏离概率影响监测接收机健康状态的评估方法,概述了参数获取、数据处理、状态评价、分析诊断以及趋势预测等主要流程,对进一步探讨卫星导航系统故障预测与评估技术,提升运行维护能力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陆基无线电导航系统中,所有关键设备和关键工作单元都分布在各个导航台站。要全面监控导航系统,需要重点监控导航台的关键导航设备和设备环境状态。首先介绍了监控系统的原理,进而针对导航系统本身的特点,重点讨论了系统的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具体的实施考虑、外部条件的处理策略和系统的扩展性。最后,根据技术发展趋势和系统要求,展望了智能化导航监控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张伟 《导航》2007,43(2):30-34
监测站数据处理机是民航全球卫星导航完好性监视系统监测站的核心关键设备。它主要完成数据的采集、预处理、存储和发送。本文给出了实现监测站数据处理机系统总体方案,并从软硬件两方面着手,阐述了该系统具体实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卫星地球站监控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对卫星通信站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管理。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控制技术的发展,卫星通信地球站向一体化发展,它同时担负着卫星数据传输和卫星站管理监控的双重任务,尤其是对远端站的管理监控。本文总结了以往卫星地面站监控系统优缺点,详细分析了卫星通信地球站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同时针对地球主站和远端站集中监控管理的规划设计和工作流程,并给出了使用效果,旨在为卫星地面站的监控设计和实现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6.
方志贺 《移动信息》2023,45(2):65-67
随着通信导航定位技术不断升级,导航定位的精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移动通信的带宽速率也有了质的飞跃,对通信导航定位设备的各方面应用起到了极大的拓展作用,能够对装载通信导航定位设备的交通工具等实现监控管理,非常有利于交通管理工作的发展。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通信导航定位设备的集中监控系统,可统一收集下属通信导航定位设备上报的数据信息,实现设备状态、位置定位轨迹等数据集中监控管理的功能,以进一步满足多种应用情景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通信设备监控系统的作用就是对通信台站所属设备进行实时的参数与状态的监视、控制和管理,他是通信网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不同通信台站设备的集中管理和网络化管理,就需要制定统一的管理规范,并统一设计通信台站监控和管理体系框架。本文深入研究了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技术;介绍了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标准和实现方式;进而提出了基于Web的集中式通信设备监控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并对这种软件体系结构的核心实现技术:SNMP网络管理协议和主流软件中间件技术包括COM/DCOM,CORBA/CCM和EJB/J2EE技术及其对比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