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徐永顺  刘渊  周宇  李春华 《包装工程》2019,40(18):135-139
目的 通过研究明确意象图式在智能电视交互界面设计中的应用方法,解决智能电视用户界面设计创新性与包容性的矛盾,推动智能电视交互界面设计的理论研究,并为设计师提供一种创新性、高效的设计思路。方法 在充分解读智能电视交互界面基本元素及基本交互模式的基础上,运用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并结合认知心理学,通过观察、出声思维、深度访谈等方法提取用户在智能电视界面操作中的图式,结合具体案例将提取的图式应用到用户与智能电视的交互界面设计中,通过效果评估验证设计方法的有效性与创新性。结论 综合运用左—右、上—下、部分—整体、路径及空间图式进行智能电视交互界面设计,不仅能够提高智能电视操控的用户体验,还能解决创新性与包容性的矛盾,对提升设计师的效率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默  黄辰  苏盼盼 《包装工程》2022,43(14):29-36, 44
目的 为了提高用户与产品之间互动的明确性与有效性,对消费类产品进行设计方法的研究。方法 借鉴生态心理学中的可供性理论,将可供性交互矩阵(功能–任务交互矩阵)与主成分分析方法相结合,构建面向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可供性设计方法流程。该方法主要是面向产品设计早期阶段,通过解构用户任务与产品功能之间的关系,帮助设计师识别用户与产品之间彼此互动的行为模式,确立产品的可供性,为设计师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提供明确的设计依据。结果 以电吹风为研究对象进行实例研究。首先,通过功能–任务交互矩阵明确该产品的可供性因子;其次,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法确立电吹风所具有的可供性特征,可分为功能性可供性、操作性可供性和信息性可供性3类;最后,综合以上并结合用户人群的需求,进行方案的细化。结论 通过可供性交互矩阵与主成分分析法结合的设计方法不仅具有更好的操作性,而且丰富了可供性在设计领域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3.
基于意象的交互界面动效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谭浩  刘进  谭征宇 《包装工程》2016,37(6):53-56
目的提出基于意象的动效设计方法,强化品牌调性,丰富并优化用户体验。方法分析交互动效表现的5个元素,及构成意象的3个特征,根据格式塔主张的"同形同构"说,提出了实现动效意象化的设计方法。结果通过智能电视设计案例,初步验证了基于意象的交互动效设计流程的可行性。结论基于意象的交互设计是在产品与用户之间建立想象空间,使得体验更加感性,交互行为更易于理解和学习,交互过程更富趣味,在用户与产品之间建立更深刻的互动。  相似文献   

4.
赵诗凡  沈雷 《包装工程》2023,44(18):92-100
目的 以儿童为研究对象,探究可生成心流体验的儿童智能手表交互界面设计方法。方法 基于认知心理中的心流理论,通过ROSTCM6文本分析词频软件获取用户评价;结合儿童心理与行为特征,分析其使用智能手表过程中的交互触点,发现设计机会与意义;将心流理论的三个环节分解成具体设计要点,构建儿童智能手表设计方法;提出提供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呈现舒适的界面视觉、制定高效的操作交互、提供如临其境的情感体验等交互设计策略和指导思路。结果 通过用户测试,验证了心流框架的有效性与设计策略的合理性。结论 基于心流理论视角的儿童智能手表交互界面设计方案,有效提高了产品交互效率,在产品交互设计领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可供性理论最早由James Gibson 提出,首先运用于生态心理学领域,被称为“直接知觉论”,强调人或动物与环境之间发生活动的可能性。Krippendorff的产品语义理论则是从产品认知和语言学的视角探讨产品的可用性和可理解性。文中梳理了学界有关可供性和产品语义两种理论的分歧与共识,探讨了两种设计理论的共性与区别,并从产品(包括有形和无形产品)设计应用层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基于可供性与产品语义的设计框架,旨在帮助设计师分析产品功能和用户需求,并通过交互行为库和交互组件库的匹配,辅助产品造型和结构原型设计,最终提升产品设计的用户体验水平。  相似文献   

6.
基于用户体验老年人信息产品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别阐述了用户体验与交互设计的概念,并分析两者的内在联系。用户体验作为交互设计的目标,所有的交互式产品都是为用户的真实体验而服务。交互设计作为用户体验的手段,需通过严格的需求分析、信息架构设计、原型设计和原型测试等交互设计流程对用户体验进行把关。最终将两者的关系运用到老年人产品交互设计中去,以验证理论的可行性与有用性。  相似文献   

7.
马可  何人可  马超民 《包装工程》2020,41(18):118-124
目的 针对当前家用智能扫地机器人不支持语音交互的现状,探讨语音交互在家用智能扫地机器人中的体验应用。方法 将天猫精灵方糖AI智能音箱语音助手作为研究接口,以Norman的匹配原则为基础,将此延伸应用于探讨智能家居产品的语音人机匹配属性,从操作层、功能层、情感层三个维度解析其语音交互使用匹配度。结论 根据在匹配原则概念上进一步发展的Moon & Nass的相似性吸引理论及得失理论,归纳智能家居语音交互匹配要素得到智能家居语音交互体验属性的三个要素,即语音操控连接、功能与产品定位和使用情境关联、系统深度学习了解用户喜好。并以智能家居语音交互体验属性为基础,融入扫地机器人本身的产品使用情境、方式和功能考量,提出基于语音交互的家用智能扫地机器人的体验设计要素,即语音交互流程、语音指令数据库、语音人设画像。为其语音交互系统设计提供体验研究基础,便于用户未来更好地使用智能扫地机器人的语音交互功能。  相似文献   

8.
基于可用性理论的交互式产品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选  姚君  牛伟鹏  刘志斌 《包装工程》2015,36(12):99-103
目的探索交互式产品的设计方法。方法以可用性理论为基础,分析用户对产品的知觉互动体验过程与交互式产品的设计模块,探究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构建设计方法。结论可用性理论提供的用户与交互式产品之间知觉互动的思路,解决了传统认知互动方式带来的产品同质化弊端,使交互式产品的设计回归到关注用户与交互本身。通过设计实践检验,证实了基于可用性理论的交互式产品设计方法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贺孝梅  李剑钰 《包装工程》2020,41(10):24-30
目的研究人机交互过程中认知负荷的生成机制和成因类型,并探索优化调节认知负荷的交互设计策略。方法首先研究了交互设计中认知负荷的生成机制,剖析了认知负荷、可用性和用户体验三者的内在联系;其次探讨了用户在操作过程中认知负荷的三种成因类型,并针对不同成因类型的认知负荷提出了优化调节目标及相应的设计策略;最后对一款APP进行了分析与改进设计。结论用户在操作过程中,会产生三种不同成因的认知负荷,其中,内、外在认知负荷对认知有阻碍作用,相关认知负荷对认知有促进作用。在进行交互设计时,通过降低交互信息的内在复杂性和交互性,提高用户认知图式的匹配程度,可以降低内在认知负荷,优化交互信息的组织和呈现方式可以降低外在认知负荷,明确的反馈机制可以提升相关认知负荷。对交互过程中的认知负荷进行分析和改进,有助于提升产品的可用性和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10.
朱媛  张祖耀 《包装工程》2019,40(22):153-159
目的研究服务场景及其组成要素,探索服务场景在智能产品交互设计中的应用流程与方法,从而进一步优化智能养老产品的交互设计质量。方法以当下基于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养老趋势和服务设计理念为背景,通过服务场景的定义,以及服务场景中的人物关系、时空环境、叙事情节、目标体验4个因素的分析,结合智能养老产品需求以及交互设计流程,构建起基于服务场景的智能产品交互设计流程与方法,并将此方法应用于智能养老手表产品的服药提醒界面的交互设计中进行评估与验证。结论借助基于服务场景的智能产品交互设计方法,通过对服务场景因素的分析和应用,可以有效提升智能养老产品交互设计的质量与效率,提升智能养老产品的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11.
周嘉骏  万然 《包装工程》2022,43(8):280-288
目的 研究中国宫廷艺术从古至今的发展演变过程,以及宫廷美学与大众文化的联系。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科技相结合,在提升文创设计美学价值的同时,提高民族文化软实力和民族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方法 对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宫廷器物和民间艺术,以及每个时代的造物哲学进行收集和整理,分析其材料、工艺、造型、哲学文化,以及隐含的内在联系,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提供资源和灵感,从而更好地实现古为今用、文化复兴。结论 中国宫廷艺术作为皇权美学的核心,其造物思想涵盖了中国几千年的智慧结晶。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中国宫廷艺术真正融入了民间,从上层精英的欣赏品转变为大众的日常生活用品,促进了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创新,提高了大众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需要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极致的造物工艺和科技相结合,通过对器型、颜色、材料、美学思想的整理,使其融入现代科技产品中,为大众审美做出正确引导,从而更好地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  相似文献   

12.
以质量控制观念及大数据管理为视角,阐述了计量性的概念、意义和价值,指出了计量性实质上就是产品状态参量的可激励性、可控制性和可观测性。按照技术目标与能力要求,将计量性划分为5个不同的技术等级,以贯穿从产品的设计制造到使用维护的全寿命过程。讨论了计量性对提升产品成熟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孔祥铮  丛珊  李美  孙喆 《包装工程》2024,45(4):158-165
目的 在我国文博事业发展向好的背景下,研究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文博场域,促进文博事业有创新、长久的实质性提升与发展。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法,掌握文博发展现状和发展困境,将文博场域从前、中、后,以及全过程的游览角度进行分析,避免研究主体的空泛、不落地;通过理论分析法,立足于数字孪生技术,对文博场域的管理和应用展开设计,提出数字化技术文博场域设计的三要素,进而将数字孪生技术融于文博场域游览的全过程,更好地打造精准、一体化的体验,以智能化技术改善和提升文博场域的管理和应用。结论 在精神需求与日俱增的背景下,文博场域与数字化技术手段的结合具有极高适配性,也是发展的必然结果。借助数字孪生技术推进文博场域物理和虚拟空间的融合,为观者带来更加沉浸、长远的体验和感悟。打造文博场域的数字化管理和游览全过程,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文博事业的发展提供实践性参考。  相似文献   

14.
探讨在色彩、材料与(表面)工艺效果即CMF的创意设计实践中,充分发挥CMF的功能性,达到CMF的主观体验(包括感官、审美、情绪和意义方面的体验)和客观功效(CMF赋予产品与系统的功能)的最佳协调。这是设计师进行CMF设计时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围绕这一议题展开讨论与分析,以便为设计师提供参考性指导。通过文献研究、理论阐述和设计案例分析,对CMF常见的一些功能性问题,包括识别、自洁、吸音、变色、发光、抗菌、透气、磁性、生物医学等多种功能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系统阐述和梳理。一般情形下,CMF的主观体验和客观功效需要同步兼顾,在产生可能的冲突时,需要根据具体的设计对象确定优先权。CMF功能的区域化和梯度化以及多功能组合可以实现一材多用、事半功倍的目的。CMF的设计往往有多种方案,不同的方案对于美学和功能两者的兼顾与协调程度,包括实现的方式和代价都不尽相同。最终,需要在感知与美学体验、实际功能效果两个方面,并结合其他的制约因素,诸如工艺难度、成本、环保等进行综合权衡。  相似文献   

15.
非线性振动 分叉和混沌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主要是从非线性振动的角度出发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非线性振动、分叉和混沌理论及其应用方面的主要成果和发展前景。首先,本文回顾了非线性振动理论的历史,阐述了应用分叉和混沌理论研究非线性振动系统的必要性,进而给出了近期非线性振动八个重点方面的研究方向。其次,我们详细地综述了非线性振动系统的解析方法、非线性振动系统的局部分叉理论及分析方法、非线性振动系统的全局分叉及混沌、非线性随机系统的振动与分叉理论四个方面近期国内外研究工作的主要成果和进展。最后,本文说明了今后分叉和混沌及其应用于非线性振动的主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6.
程璟 《工程数学学报》2020,37(4):403-414
目前我国房价总体呈上升势态,而土地出让是影响房价的主要因素.通过对上海某些区的规划进行分析并和土地管理局官员进行访谈,本文提出了住宅用地出让数学模型的基本假定,建立了上海非中心城区住宅用地出让的数学模型.基于上海2004--2015年非中心城区的住宅用地出让、地区生产总值(GDP)、区长任期、地铁站、高速公路、大学、重点高中、公园和工业园等数据,并通过ArcGIS得到了每块住宅用地的位置以及地块到市中心、区中心、最近地铁站、最近高速公路出入口、最近大学、最近重点高中、最近公园和最近工业园的距离数据.最终分析出上海非中心城区的区政府出让住宅用地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住宅用地价格及政府做出住宅用地出让的决定.可以看出,住宅用地面积、容积率、出让方式、是否用于建设安置房,以及住宅用地到市中心、区中心、最近地铁站、最近大学、最近公园和最近工业园的距离等因素对区政府做出住宅用地出让的决定以及住宅用地价格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天然植物抑菌成分提取及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冬娜  马晓军 《包装工程》2018,39(13):71-77
目的综述天然植物抑菌成分提取技术及其在食品(肉类)和果蔬保鲜包装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的分析和总结,介绍天然植物抑菌成分的提取技术、方法及其在食品贮藏和果蔬保鲜中的应用。结果天然植物提取的抑菌成分可有效抑制冷藏食品和果蔬的微生物侵入,防止其腐败变质及营养损耗,从而延长食品和果蔬的货架期。天然植物具有原材料来源广泛、环保、安全无毒等优点,其内提取的抑菌成分在食品贮藏和果蔬保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结论天然植物提取物作为天然抑菌剂,在国内外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和应用,使肉类和果蔬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达到最长的保存期,但抑菌成分提取技术的结合使用和抑菌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研究还不够深入,是今后值得关注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8.
碱硅酸反应与碱碳酸盐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碱集料反应(AAR)可分为两类,即碱硅酸反应(ASR)与碱碳酸盐反应(ACR)。二者的共同点是与碱发生的化学反应可导致混凝土中集料的体积增大,从而可能使混凝土甚至整个建筑物或构筑物发生膨胀开裂。文章着重从膨胀过程和机理以及岩石的结构特征探讨二者的特性与差异。ASR类型岩石具有碱活性的前提条件是较低的二氧化硅结晶完整度。只有隐晶质、微晶质、玻璃质或发生过应变的二氧化硅才会具有较高的化学活性,导致混凝土破坏。通过系统研究证实,对碱碳酸盐反应,虽然结晶的完整程度以及白云石(CaCO3·MgCO3)分子式中Ca/Mg比也将影响其与碱反应的速率,但起决定作用的是白云石晶体的尺寸及其在岩石中的分布状态和被基质包围的紧密程度。从微观结构得出的这些特征将有助于加深对碱集料反应膨胀机理的认识。文中还介绍了形成活性白云石的地质环境和碱硅酸反应与碱碳酸盐反应的区分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供应商与存在行为偏好的制造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中质量升级努力投入与定价问题,根据均值−方差法和FS公平理论构建模型,采用Stackelberg博弈的方法,分析最终产品质量水平、零件质量水平、零件质量升级水平及制造商的行为偏好对供应链双方决策和效用的影响,并通过数值仿真验证。研究发现,供应链双方效用、零件售价、零件质量升级努力及订货批量与零件质量升级水平成正相关的同时,受其影响与最终产品质量水平呈不同变化趋势;零件售价受市场环境影响与零件质量水平呈不同变化趋势,供应链双方效用、零件质量升级努力及订货批量与零件质量水平负相关;订货批量、零件质量升级努力、零件售价与制造商的风险规避程度正相关,与制造商的公平偏好程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王平 《中国标准化》2014,(10):64-68
本文对布兰森的著作《一个标准的世界》做了概述,重点介绍了他通过社会学方法建立的标准观,包括指令、标准、准则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针对标准化、市场、组织机构作为三种社会体制元素的讨论,以及本文作者根据布兰森的观点归纳出的指令、标准、准则关系模型,并在此基础之上初步探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创新、规则以及体制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布兰森的标准观从市场化的观点来看是站得住脚的,但是与我国标准化界的主流观点并不完全吻合,希望通过本文引起国内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