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软件》2019,(10):209-213
创新型人才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资源,实践教学是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蕴涵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技术赋予高校人才培养以新的武器。研究创新和创新人才的内涵,分析创新人才培养与"互联网+"实践教学的关系,进而构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途径。  相似文献   

2.
熊斐 《互联网周刊》2023,(17):58-60
随着整个社会对大数据人才需求的井喷,如何培养出契合社会需求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成为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大数据专业的特点,从多个维度对普通应用型本科院校大数据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探究,并指出作为普通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形成以应用为主导的特色大数据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技术在各个行业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对于提升行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最高学府,担任着重要的人才培养任务。在高校学科教学中应用智能算法的交互式教学策略,能够为学生专业核心素养的提升提供支撑,也能为培养智能化、信息化思维人才奠定基础。基于此,本文从大数据的角度出发,以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学科为基础,探讨在工科专业人才培养中智能算法的交互式教学策略,以帮助工科专业学生能够高效应用智能算法,更好地解决各类实际数据问题。  相似文献   

4.
以大数据的人才培养为例,以人才能力培养为导向,探讨OBE-CDIO教育理念下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混合式教学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产教融合构建项目体系、导师为指导的一体化课外实践体系、素质教师与专业教师相结合的素质教育体系的制订,以数据获取与预处理实践课程为例,介绍在混合式教育下的课程设计、资源建设与使用.  相似文献   

5.
在调研国内外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建设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培养具有行业特色和可持续竞争力的大数据卓越人才的建设目标,阐述如何构建贯通式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校企融合协同育人体系,构建多层次一体化的实验环境,培养师资队伍以及构建教学质量持续改进体系,从而形成多层次、多类型、健全的卓越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6.
面对教育结构的调整,部分高校将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将发生根本性改变。应用技术大学是本科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面向一线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培养电子信息工程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以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和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与规格要求思考,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7.
大数据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正在广泛受到国内外高校的重视。针对不同的专业发展方向和学科定位,需探索适合大数据类专业建设的模式和配套的课程体系。以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该专业的发展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基于成果导向的教育模式,以围绕项目的学习实践,注重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能力培养,构建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的培养模式并优化设置该专业的课程体系。相关研究工作可为高校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建设提供基本思路和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8.
陶皖  杨磊 《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13,(28):6340-6342,6347
大数据具有数据量巨大、数据形式多样化等特点,大数据时代为教育和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但也给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带来挑战。首先具体说明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及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影响,分析大数据时代对信息系统及相应人才的要求,结合教学实践研究大数据背景下信息系统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围绕大数据分析与智能处理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专业课程设置、实践环境建设、教师能力提升和教学模式改革4个挑战,以重庆邮电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大数据分析处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为例,提出以程序设计开发和数据分析处理2类课程群为抓手、以培养健全的教师人才体系队伍为目标,构建培养优质人才的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开展以领域工程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改革。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大数据复合型人才培养现状和梳理高职院校大数据复合型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深入企业、产业调研,明确职业岗位,确定培养目标,以培养岗位职业能力为导向,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以工作任务为导向,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推进专业评价模式改革,建立多元评价机制,构建高职院校大数据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前,大数据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于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环节较为薄弱,无法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因此,设计以就业为导向的大数据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树立大数据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观念,优化完善大数据技术及应用人才课程,壮大专业人才培养师资力量以及构建“校企合作”机制等几方面,完成以就业为导向的大数据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部分。设定人才培养方案应用测试环节,通过应用分析可知,此人才培养方案对于学生的就业能力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可将其应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相关企业的发展提供大量的人才。  相似文献   

12.
分析服务外包产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根据市场需求对服务外包人才进行细分。以国际化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探讨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能力定位,划分服务外包课程群落。按照国际CDIO工程教育培养模式,以信息技术外包为主体,以业务流程外包、知识外包、项目外包为支撑,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知识体系,为高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陶皖  杨磊 《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13,(10):6340-6342,6347
大数据具有数据量巨大、数据形式多样化等特点,大数据时代为教育和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但也给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带来挑战。首先具体说明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及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影响,分析大数据时代对信息系统及相应人才的要求,结合教学实践研究大数据背景下信息系统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面向当前对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才的需求,高校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综合型、复合型人才,而如何才能培养出这样的人才呢?于是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改革需求。基于OBE理念下,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采取以企业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目标,人才培养的要求不再是传统的、单一的知识体系。基于OBE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多学科、多实践的复合型,既要横向增加信息互联网要求,又要纵向延展系统集成的、甚至管理科学的能力要求,最终形成了一个人才培养的多元立体的复合空间。通过开展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外综合考核等联合培养模式,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人才供应链的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本文将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引入了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当中,分析了人才供应链的构成,并研究了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市场的不断转型变化,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已不适应时代要求。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用人单位所需人才脱节,导致创新、创业和就业难的局面。因此,创新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走产学研合作化道路,培育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创新应用型人才显得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具体分析,指出创新构建艺术设计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必要性。一方面更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体系、过程体系、课程设置。另一方面,创建良好的产学研运作环境和创建设计企业孵化器。希望能完善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思想素质,培育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应用型设计人才。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社会渴求创新型人才的大背景,指出培养创新型人才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文章介绍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借助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拔尖创新人才。Sophia嵌入式系统研发团队依托创新团队为实践园地,提出以"项目实践引导"为核心的三层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数字人才是我国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的关键要素.以高校为单一主体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已难以满足数字人才的战略需求,亟须加快构建校企合作培养数字人才的长效机制.本文在分析我国数字人才培养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数字人才校企合作培养的障碍与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创新数字人才校企合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为例,分析了大数据技术专业课程开设现状,指出在配套教材、产学研协同、考核体系方面存在的不足。随后从全面优化课程体系、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师资队伍、改进教育教学理念、推进协同创新育人五个方面提出课程体系改革建议,最后给出教学模式改革建议。旨在对高职院校的大数据专业建设及交通行业大数据人才的培养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学国 《电脑迷》2018,(1):68-69
大数据技术及应用是教育部在2016年新增专业,该专业主要是培养适应现代大数据产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通过对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流程进行分析,论述了目前大数据产业发展的现状及人才需求,以成果为导向进行大数据技术及应用专业进行构建,设计了大数据技术及应用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