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虚拟导师环境"下的计算机实践教学体系结构,把计算机实践教学体系分成三个模块来研究:课程实验、课程实训和创新实验。在每一个模块中结合高校在实践教学中的探索,构建了"虚拟导师环境"下的实践教学体系。最后,结合实例,讲述了在"虚拟导师环境"下,计算机实践课程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大学本科物联网专业的教育内容过时、教学资源不一致、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提出针对物联网方向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阐述如何通过优化物联网方向课程群体系结构和建立“校企合作”的实践导师团队解决工科学院中教师在工程实践背景上的不足问题,最后通过实践成果验证,说明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计算机类物联网方向专业教育将成为高校物联网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为了使计算机专业学生以创新思维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将工程教育认证和创新创业理念融入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提出一种通过构建具有创新复杂工程问题特征的计算机系统实践项目库,据此重构计算机实践课程的思路和方法.该方法通过将教师团队实际科研项目融入计算机相关实践教学中,基于案例法重新设计具有创新复杂工程问题特征的计算机系统实践项目,依据创新复杂工程问题实践项目的需求,重构计算机专业的创新性实践课程体系,从而使实践课程各教学环节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的毕业要求以及创新复杂工程问题属性特征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关系,使计算机专业实践课程更加符合工程教育认证和"双创"对培养学生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项目是教育部和微软合作实施的?“长城计划”第二期重要内容,该项目旨在支持高等学校计算机课程建设,促进企业的核心技术与高校相应课程建设紧密结合,探索校企共建精品课程的新模式。 2005年度,微软亚洲研究院收到35个申请,最终支持了15门课程。立项课程通过验收并符合国家精品课程申报条件的,将由教育部高教司推荐参评国家精品课程。 这个项目在高校内反响很好,为了让更多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师了解这一项目,微软亚洲研究院与清华大学《计算机教育》杂志合作,组织专题系列,特邀“精品课程”教师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项目是教育部和微软合作实施的“长城计划”第二期重要内容,该项目旨在支持高等学校计算机课程建设,促进企业的核心技术与高校相应课程建设紧密结合,探索校企共建精品课程的新模式。 2005年度,微软亚洲研究院收到35个申请,最终支持了15门课程。立项课程通过验收并符合国家精品课程申报条件的,将由教育部高教司推荐参评国家精品课程。 这个项目在高校内反响很好,为了让更多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师了解这一项目,微软亚洲研究院与清华大学《计算机教育》杂志合作,组织专题系列,特邀“精品课程”教师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践教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主要探讨了计算机专业主干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的课程实现问题,分析比较了University of Califormiaat Berkeley、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清华大学和我校等几所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教学情况,探讨了作为“计算机组成原理”的重要实践环节的“计算机设计与实践”课程的综合性、创新性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项目是教育部和微软合作实施的“长城计划”第二期重要内容,该项目旨在支持高等学校计算机课程建设,促进企业的核心技术与高校相应课程建设紧密结合,探索校企共建精品课程的新模式。2005年度,微软亚洲研究院收到35个申请,最终支持了15门课程。立项课程通过验收并符合国家精品课程申报条件的,将由教育部高教司推荐参评国家精品课程。这个项目在高校内反响很好,为了让更多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师了解这一项目,微软亚洲研究院与清华大学《计算机教育》杂志合作,组织专题系列,特邀“精品课程”教师进行深入探讨。“教育部-微…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课程对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的问题,提出校企共建模式的创新实验课程项目,立足于面向产业界培养领军人才的特定目标,引入校企合作机制,采用以校为主、为校所用的基本原则,构建独具风格的创新实验课程共建体系。经过在创新实验课程CUDA高性能并行程序设计上的多年实践和验证,证实了共建模式在创新实验课程上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项目是教育部和微软合作实施的“长城计划”第二期重要内容,该项目旨在支持高等学校计算机课程建设,促进企业的核心技术与高校相应课程建设紧密结合,探索校企共建精品课程的新模式。2005年度,微软亚洲研究院收到35个申请,最终支持了15门课程。立项课程通过验收并符合国家精品课程申报条件的,将由教育部高教司推荐参评国家精品课程。这个项目在高校内反响很好,为了让更多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师了解这一项目,微软亚洲研究院与清华大学《计算机教育》杂志合作,组织专题系列,特邀“精品课程”教师进行深入探讨。“教育部-微…  相似文献   

10.
《软件工程师》2019,(3):57-59
新时代高职教育不仅要强化学生的精湛专业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针对国内高职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课程普遍缺乏明确的教育目标、系统内容、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和专业化的师资力量的问题,基于项目资源池(PR-POOL)模式通过联合职教联盟核心企业打造集创意、设计、智造于一体的"创客培育学校",共建项目资源池,探索实践创新教育与技术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结果证明项目资源池模式对于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两者之间存在融合关系。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从实践环节推动大学生信息素养面临的巨大挑战,提出一种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的大学计算机实践体系,从五大能力目标出发,阐述“认知、设计到创新”的三梯度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介绍支撑不同实践教学内容的“五模式”实践教学方法,给出一个包含16个实验案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12.
Photoshop是艺术设计类专业必修的专业技术软件,随着其版本不断升级、功能日益强大,课程《数字图形图像处理Ⅰ(Photoshop)》教学上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寻找适合该课程的教学模式便成了专业教师重要的研究内容。从岗位能力要求出发,以校企共建课程为模式进行新的实践与探索,寻找适合该课程的新模式,以求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重合、课堂企业化、企业导师进课堂、课程考核企业化,使课程真正适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不断提高广东省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自2009年起,广东省高等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广东省高校开展"广东省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项目"建设,逐步建立广东省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体系和课程库,实现省内资源的共建共享。文章就项目的实施内容与成效进行概括介绍。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不仅需要高精尖的科技和管理人才,更需要大量的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较 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但当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很多都是采取传统的课堂教学,很少把企业真实的IT 工作任务和岗位模拟引入课堂中。本文提出通过实施“企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方法,优化传统课程体系结构,同时对“企业导师 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阶段性监督评价,总结经验,形成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计算机类专业要求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探讨校企合作专业共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途径和实施办法,以物联网工程专业共建为例提出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下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实践课程体系建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以及教学管理体制创新等解决方案,为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专业共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1 同行评价 西安交通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冯博琴: 程序设计是高校核心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它以编程语言为平台,介绍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培养问题求解和语言的应用能力。因此,这是一门以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特色鲜明的课程。  相似文献   

17.
“三元互动”人才培养模式是对德国“双元制”本土化的一种吸收与创新,增加了“专业培训机构”这样一个衔接环节,可以实现计算机类本科专业人才从学校学习与企业就业的“零过渡”.概述了“三元互动”模式的指导思想、实践目标、实践原则和实践情况,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深入研究和改革地方高校计算机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8.
独立学院“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根据独立学院的学生实际学习状况以及日益严酷的就业市场前景,试图以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已初步进行的一些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基础,提出设立实训与毕业设计辅助教学系统,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培养,以进行独立学院“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探索。  相似文献   

19.
双导师制应用型IT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结合IT产业的需求,从推行双导师制的区域经济背景、双导师制的本科生培养模式、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的职能、双导师的选择与管理以及建立适用双导师制的学分制管理制度等多个方面对实施双导师制开展应用创新型IT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网络”国家精品课程建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地位和作用、课程的历史沿革以及“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实践等几个方面进行讨论,最后探讨了“计算机网络”课程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