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主产于北方,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本经>记载黄芩具有"主诸热黄疸,肠癖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的功效.近年来随着对黄芩组成成分和其药理作用的深人研究,发现黄芩也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其抗肿瘤的主要成分为汉黄芩素,汉黄芩苷,黄芩苷,黄芩黄素[1].  相似文献   

2.
宋英姬 《医学教育探索》2007,(12):1829-1830
消炎片是由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黄芩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抗菌消炎之功效,用于呼吸道感染、发热、肺炎、支气管炎、咳嗽有痰、疖肿等的治疗。其中黄芩具有泻实火、除湿热的功效,用于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目赤肿痛、痈肿疔疮的治疗;其主要含黄芩苷元、黄芩苷、汉黄芩素、汉黄芩苷和黄芩新素。因此本实验建立了HPLC法测定消炎片中黄芩苷的方法,为更好地控制产品的内在质量,完善该制剂的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黄芩是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为中医常用药.黄芩苷是其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抗菌、抗氧化、抗过敏等多种功效[1].  相似文献   

4.
黄芩苷的应用及结构修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芩苷是从中药黄芩中提取的主要活性成分,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分子式C21H18O11,具有抗病毒、抗炎症、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功效,临床用于急性、慢性迁延性和慢性活动性肝炎,也可用于治疗肾炎、肾盂肾炎、急性胆道感染、铅中毒及过敏性疾病[1].  相似文献   

5.
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因其不良反应小、价格低廉、来源广泛、应用历史悠久等优点在抗癌的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黄芩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泻火、止血安胎之功效.近年来有关黄芩苷及黄芩其他有效成分在防治肿瘤方面作用的报道不断增加,黄芩苷及其黄酮类成分具有广泛抗肿瘤活性,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侵袭转移等作用途径.本文就黄芩苷在抗肿瘤及预防肿瘤方面的可能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汉黄芩苷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汉黄芩苷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汉黄芩苷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菌、抗氧化、心血管保护、神经保护等多种药理活性作用,分析其作用机制为更加深入地开发利用汉黄芩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 cutellaria ba ica lensisG eorg i的干燥根,为常用中药,具有清热泄火、解毒、止血、安胎等作用,其中黄酮类化合物为主要有效成分,含量较高的成分有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1]。因此,研究制定此3种成分含量的药材标准,对提高黄芩的整体质量水平有很大的意义。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中[2],仅对黄芩中的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本实验利用RP-HPLC梯度洗脱法,建立了同时测定黄芩中黄芩苷、汉黄芩苷和黄芩素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可为黄芩药材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1仪器、试药和材料W aters高效液相色…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黄芩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1],是我国著名的传统中药,始记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等地区,以山西产量最大,河北承德质量最好(俗称热河黄芩)[2].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泻火、止血安胎之功效,用于治疗发热烦躁、肺热咳嗽、泻痢热淋、湿热黄疸、胎动不安、痈肿疮毒等症[1].  相似文献   

9.
生物膜(biofilm,BF)是微生物(如细菌)被包裹在其自身分泌的多聚物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细胞群体结构[1].生物膜将药物与细菌隔离形成屏障,抗生素不能充分进入到生物膜内将细菌杀灭,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初步统计,80%的细菌性疾病与细菌生物膜有关[2],菌膜病(菌膜引起的疾病)对人体的致病性主要表现在:一是菌膜释放浮游菌造成慢性感染急性发作;二是生物膜中包裹细菌的多聚糖基质会将细菌与机体免疫系统隔离开来,使特异性抗体、吞噬细胞等对细菌的攻击难以奏效,影响机体免疫功能而致病.临床上许多顽固性、难治性感染可能均与形成菌膜有关.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抗菌药并不能有效清除细菌生物膜,还可诱导耐药性产生[3].我国有丰富的中药资源,中药在防止感染性疾病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能产生多方面的药理效应,且价格低廉,毒副作用小,在抗细菌生物膜方面有广阔的研究前景.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等作用,是中医临床常用品种之一,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黄芩主要含黄酮类化合物,包括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汉黄芩苷等40多种成分,其中黄芩苷、黄芩素等是其主要有效成分[4],已有多项研究表明,黄芩有效成分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对细菌生物膜亦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就近年来黄芪及其有效成分对细菌生物膜抑制作用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黄芩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主产于北方,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本经》记载黄芩具有"主诸热黄疸,肠癖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的功效。近年来随着对黄芩组成成分和其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发现黄芩也具有抗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HPLC法测定苦参汤有效部位中4种黄酮类成分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苦参汤有效部位中4种黄酮类成分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Phenomenex Luna C18柱(4.6 mm×250 mm,5 μm),甲醇-磷酸水溶液[磷酸-水(2:530)](45:55)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80 nm.结果黄芩苷平均回收率为99.28%,RSD=1.92%(n=5),汉黄芩苷平均回收率为98.48%,RSD=1.53%(n=5),黄芩素平均回收率为99.51%,RSD=1.81%(n=5),汉黄芩素平均回收率为97.43%,RSD=2.14%(n=5).结论3批样品测定结果表明,该法简便、准确,可用于苦参汤有效部位中黄芩苷等4种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葛根芩连汤中葛根和甘草对黄芩有效成分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在大鼠肝微粒体代谢的影响,探讨该复方配伍机制。方法 采用在体诱导-体外肝微粒体温孵方法,分别考察葛根芩连汤中葛根、甘草对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在大鼠肝微粒体中代谢的影响,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测定大鼠肝微粒体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的量。结果 温孵时间黄芩苷在0~90 min,汉黄芩苷在0~60 min,黄芩素在0~10 min,汉黄芩素在0~40 min呈线性消除。对照组各成分代谢速率大小顺序为:黄芩素>汉黄芩素>汉黄芩苷>黄芩苷。与对照组相比,葛根对汉黄芩苷、黄芩素的代谢具有抑制作用,对黄芩苷及汉黄芩素的代谢具有诱导作用;甘草对汉黄芩素的代谢具抑制作用,对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的代谢则呈现诱导作用。结论 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可以被大鼠肝微粒体代谢,葛根芩连汤中葛根、甘草对黄芩有效成分的代谢过程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 D.Don)别名并头草、金挖耳,为唇形科黄芩属植物,其性味微苦、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的作用;现代药理学发现其具有抗肿瘤、抗病原微生物、抗氧化、抗突变和免疫增强等作用.半枝莲化学成分主要含有黄酮、生物碱及糖类等,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最多,且以野黄芩苷(Scutellarin)为主[1].本实验以野黄芩苷为对照品,采用醇提酸沉结合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半枝莲中总黄酮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黄芩作为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其根部有很强的药用价值,味苦、性寒,具有安胎、凉血、清热和解毒等功效,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特别是随着近几年研究的深入,黄芩的药用价值被进一步挖掘,发现其不仅具有解热镇痛,抗肿瘤、病毒以及抗感染效用,还可以有效保护患者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以及肝脏等器官[1].因此,对于黄芩的药理作用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泻心汤中黄连碱、小檗碱、巴马汀、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含量的方法,并探索配伍对各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C18柱,流动相:甲醇-2%甲酸水溶液(0.1%三乙胺)梯度洗脱;流速:1.0 mL&#183;min-1;柱温:40℃;检测波长:346 nm;不同配伍之间的差异采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建立了同时测定生物碱和黄酮类成分含量的方法,这7个成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高、中、低质量浓度加样回收率稳定.与单味黄连、黄芩相比,复方中7个成分含量均降低.大黄使黄连碱、小檗碱、巴马汀、黄芩苷和汉黄芩苷含量降低,使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含量增加;黄连使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降低,使汉黄芩苷含量增加,对黄芩苷影响不大;黄芩使黄连碱、小檗碱和巴马汀的含量降低.结论 本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结果稳定,适合于泻心汤中生物碱和黄酮类成分的分析.不同配伍对各成分含量有影响,其影响非常复杂.  相似文献   

16.
黄芩炮制前后6种黄酮类成分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黄芩酒制、炒炭炮制前后6种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变化并探讨其炮制机理。方法采用Hedera ODS-2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1%(体积分数)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5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0℃,进样量5μL。结果 6种黄酮类成分野黄芩苷、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和千层纸素A分别在选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介于97.8%~101.2%之间,RSD均小于3.0%。黄芩酒制后野黄芩苷、黄芩苷、汉黄芩苷、千层纸素A的质量分数有所下降,黄芩素、汉黄芩素的质量分数则稍有增加;黄芩炒炭后野黄芩苷、黄芩苷、汉黄芩苷的质量分数明显下降,黄芩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的质量分数显著升高。结论本方法简便、重复性好,能准确测定黄芩及其炮制品中6种成分的含量,为评价黄芩炮制前后成分变化提供了分析方法。炮制后所得酒黄芩和黄芩炭6种成分的质量分数均发生了变化,也为黄芩炒炭后发生质变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山豆根为豆科槐属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pnep.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广西、贵州、云南、广东、江西等地,其味苦、性寒、有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的功效,主治火毒蕴结、咽喉肿痛、齿龈肿痛等症[1].其主要活性成分为喹诺里西啶类(quinolizidine)生物碱,具有抗肿瘤、抗心律失常和免疫抑制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2].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其所含的异戊烯基(isoprenyl)黄酮类成分具有很好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3].  相似文献   

18.
黄芩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入药部位为根,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活血,安胎的功效.近年来随着对其活性成分的深入研究,发现黄芩根提取物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解热镇痛、抗氧化及清除氧自由基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等作用.  相似文献   

19.
翳障消胶囊由柴胡、黄芩、菊花等中药制成,具有疏散风寒、退赤消翳之功效,用于治疗角膜炎、角膜溃疡等,疗效较好.针对处方中的黄芩,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了黄芩苷的含量测定[1~3].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用了3000多年来治疗腹泻和糖尿病的黄芩被广泛用于治疗炎症、癌症和肝病等多种疾病,能清热除湿、止血、泻火。黄芩有效成分主要为黄芩素、黄芩苷、汉黄芩素、汉黄芩苷等黄酮类成分。在炎症、氧化衰老、过敏、肿瘤、心血管疾病等众多方面发挥显著治疗效果。此文对近年来有关黄芩成分分析及药理作用的研究做出了总结,希望为黄芩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