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尊重科学,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存与发展"双赢"的新理念,重视生态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河南是个水土流失严重的人口大省,多年来,河南在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特别是2000年以来,紧紧抓住国家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大好机遇,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文章对河南省水土流失的概况,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建设重点等内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我国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类型划分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防治任务非常艰巨,建立和完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对加快水土流失治理进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水土保持现状、总结国内外生态补偿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依据水土流失特点和水土保持相关群体的利益关系,划分了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类型,界定了补偿的责任主体和对象,研究了补偿标准的测算方法,分析了实现途径并提出了制度安排和政策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水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要以完善和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重要抓手,以加强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水生态修复与保护、水土保持建设、水利风景区建设为具体实践,以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为切入点,建立健全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完善水生态文明建设法律体系与制度体系,大力开展水资源与水文化理论研究,积极宣传水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切实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4.
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与生态安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勇  王德生  张军 《人民黄河》2003,25(2):32-33
水土资源短缺,生态恶化,水土流失严重,是制约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大障碍,加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依靠自然修复能力和人为重建活动,是提高生态环境容量,建设安全生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有效途径,从甘肃生态环境的演变入手,论述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基本经验,指出:处理好预防保护与综合治理的关系,退耕还林还草与梯田建设的关系,开发建设与生态安全的关系,水土保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甘肃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是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辽宁省的具体特点和存在问题,以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上游地区作为水土保持生态补偿试点,通过落实生态补偿职能部门,建立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提高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受水区排污费征收标准来筹集水土保持生态补偿专项资金,提出辽宁省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内容和重大战略任务,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工程。长期以来,我国水土保持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为进一步发挥水土保持在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7.
2012年12月26日,水利部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燕山水库工程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专家评审会议。专家组由北京林业大学等有关单位的院士和专家组成,经观看专题片、听取汇报、讨论、质询,一致认为:燕山水库管理局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着力打造生态品牌、创文明燕山,认真履行水土流失防治义务,严格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制度健全,管理有效。  相似文献   

8.
王冰 《山东水利》2022,(2):69-71
水土保持是水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推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水平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在阐述水土保持工作影响因素基础上,分析水土保持工作对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影响,结合临沂市水土保持工作现状提出对应的建议,为临沂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的主要内容和载体,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实践活动的理论反映,随着生态建设活动的发展而丰富,又深刻影响着具体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实践活动,从而促进当今社会的生态文明发展。阐述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内涵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就水土保持生态文化建设中的生态文化进行了全面介绍。  相似文献   

10.
生态水利是水利发展的趋势,通过近十年探索与实践,逐步被人们关注。在系统总结现有生态水利内涵基础上,结合新时代发展要求,尝试拓展了生态水利内涵并探讨了与水土保持的关系。提出水土保持是生态水利的重要保障,具体体现在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水土保持是解决当前水问题的重要技术支撑、水土保持是实施当前治水工作的重要抓手,以及水土保持是践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核心力量。  相似文献   

11.
根据水土保持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和法律依据,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完善的补偿资金制度体系,明确补偿主体与补偿对象,确定补偿范围和标准,完善补偿机制理论支撑,加强水土保持生态保护和生态补偿的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12.
根据水土保持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和法律依据,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完善的补偿资金制度体系,明确补偿主体与补偿对象,确定补偿范围和标准,完善补偿机制理论支撑,加强水土保持生态保护和生态补偿的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13.
周秀国  杨永峰 《山东水利》2006,(1):27-28,43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作为一项生态系统工程,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在阐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概念的基础上,从自然特征方面分析了山东省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必要性,并结合山东省生态环境建设实际,对山东省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所采取的主要途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诸城市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和群众的需求,创新工作思路,拓展水土保持发展空间,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服务社会,服务公众,开创工作新局面。在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中,突破传统小流域建设模式,探索小流域新的建设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5.
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池州市生态立市战略的关键所在。本文探讨了水土保持与池州市"生态立市"之间的有机联系,提出了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2014年5月30日,河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通过了《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自2014年9月1日起施行。《实施办法》贯彻“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实行“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坚持“谁开发利用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的原则,在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规定的基础上,结合我省水土流失防治形势,建立了各级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农林开发水土保持方案备案制度、废弃土石综合利用制度、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和水土保持方案限批制度等,从法律层面进一步强化了水土流失预防保护、生态治理和监督管理工作,对推动河北省水土保持工作,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减轻水、旱、风沙灾害,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的河北、富裕殷实的河北、山清水秀的河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修订后的《实施办法》共七章四十三条,涵盖了水土保持规划、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水土保持监测与监督等各方面内容。主要表现为8个方面的强化。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延庆县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始终立足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功能定位,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严格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改善了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实现了净水、净土和净气的生态目标,通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促进了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都市型现代生态农业、生态友好型工业和生态特色旅游业等特色产业,提高了农民收入和公众的水土保持意识,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延庆县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作为推进生态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各级政府开展了区域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并已衔接纳入国家生态文明目标考核和经济社会发展评价等体系。文章围绕区域水土保持目标责任相关国内研究现状,综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考核、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制度的确立、区域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指标及方法,以期为水土保持工作服务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提供相应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四川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现状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四川通过强化宣传,树立和谐理念,对于建设生态大省,促进四川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开创四川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认识不高、工作无激情、不照章办事等问题,影响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最佳效果。为此,提出了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的主要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任务,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理念的新发展。文章在论述了水土保持在国家和鄂尔多斯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鄂尔多斯生态文明建设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强化预防监督执法、发展沙产业的生态文明建设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