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鼻咽血管纤维瘤的方法。方法:按扬继生对鼻咽血管纤维瘤的分期,本组8例I期5例,Ⅱ期3例。全部患者均于鼻内窥镜下向波切除肿瘤。结果:无手术并发症;2例分别于6个月和10个月后复发,均再次行微波切除后痊愈。结论: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鼻咽血管纤维瘤是简便、易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患者男,47岁,因反复鼻塞、流脓涕4年于2005-1-19入院。查体:全身皮肤无咖啡斑,无皮下结节。外鼻无畸形。鼻中隔向左偏曲,右鼻腔见一灰白色新生物,表面光滑,质硬,鼻腔有脓性分泌物。间接鼻咽镜下见后鼻孔有同样新生物。鼻窦冠状位SCT示右侧鼻腔及上颌窦内低密度影。取右鼻腔新生物活检,病理检查结果示神经纤维瘤。于2005-1-24在局麻下行鼻内窥镜下右上颌窦后鼻孔神经纤维瘤切除术。术中见右上颌窦、右鼻腔、后鼻孔肿瘤,蒂部位于上颌窦内窦口下方,总体积约7cm×3cm×3cm,右侧上颌窦、筛窦内脓性分泌物积聚。以咬切钳及吸切器切除鼻…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超选择性颈外动脉栓塞术在鼻咽部血管纤维瘤经鼻内镜切除术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例鼻咽部血管纤维瘤患者经鼻内镜切除术前1 ~ 3 d行超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供血动脉栓塞术,回顾性分析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20例患者均成功接受超选择性颈外动脉栓塞术,1 ~ 3 d后行经鼻内镜切除术,平均术中出血155 ml,平均手术时间为75 min,栓塞术后6例发生轻度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消失.切除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3.5 d.结论 超选择性颈外动脉栓塞术可明显减少鼻咽部血管纤维瘤术中出血和术后并发症,有效缩短手术时间,联合经鼻内镜切除术是鼻咽部血管纤维瘤微创、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唇下径路手术切除鼻腔、具窦、鼻咽部新生物的优点是暴露充分,视野清楚,容易止血,无术后面部瘢痕之虞。我科自1992年4月~1994年3月,唇下径路手术治疗鼻腔后部特发性鼻出血8例,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男5例,女3例;年龄42~64岁,平均54岁。右侧3例,左侧5例。出血部位均在鼻腔后部,距前鼻孔约5~7cm的鼻底部。出血时间2~10d,均呈间断性迅猛出血,出血量500~1500ml。血红蛋白60~100g/L。术前均行1或2次前后鼻孔填塞。输血400~1500ml。经前后鼻腔填塞、输血、止血药物等均未停止出血。故采…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52岁,哈族.1991年2月18日入院.患者缘于2年前出现右侧鼻阻,后呈渐进性加重,近半年来持续鼻阻并出现鼻衄,肿物突出于鼻孔外,有粘性分泌物,伴有头痛,以前额为重.以鼻腔乳头状瘤收住.查:全身情况好,鼻背正直,右侧鼻翼处膨隆,右鼻孔可见多数乳头状突起物填塞鼻腔.肿物呈淡红色,触之易出血,质软.鼻咽镜:见鼻后孔有同样之乳头状组织.鼻中隔向左侧偏曲,左侧中、下甲粘膜正常.鼻道无脓性分泌物.副鼻窦拍片:右侧阻塞性上颌窦炎.临床诊断:①右侧鼻腔乳头状瘤;②右侧阻塞性上颌窦炎.于2月28日在气管内麻醉下行右鼻侧切开,完整取出一团块状巨大肿物.病理组织学检查:送检组织体积8.6×5.4×2.2cm形如一朵开放的菊花,计有78~80枝,每枝长2.0~5.0cm,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颈外动脉栓塞术联合鼻内镜切除术治疗富血供鼻咽部血管纤维瘤的临床疗效,并与单纯鼻内镜切除术进行对比分析.资料与方法 搜集本院收治的富血供鼻咽部血管纤维瘤患者33例,其中采用颈外动脉栓塞术联合鼻内镜切除术治疗20例(A组),单纯鼻内镜切除术治疗13例(B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病例切除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差异,对术后1年复发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A组切除术中失血量为( 154.5±84.3)ml,手术时间为(75.0±30.9) min,术后住院时间为(3.5±1.3)天,动脉栓塞术后6例发生轻度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消失,随访1年有1例复发;B组切除术中失血量为(623.1±142.3)ml,手术时间为(100.8±62.2) min,术后住院时间为(5.7±2.1)天,随访1年有1例复发.结论 颈外动脉栓塞术联合鼻内镜切除术是治疗富血供鼻咽部血管纤维瘤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与单纯鼻内镜切除术相比,具有术中失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技术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的优缺点 ,改进鼻腔填塞材料。方法  1995年以来在鼻内窥镜下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390例 ,其中单纯鼻中隔偏曲 2 6 8例 ,鼻中隔偏曲合并鼻窦炎、鼻息肉 12 2例 ,单纯鼻中隔切除术后填塞硅胶套 +海绵 ,其余填塞凡士林纱条。结果  390例均取得满意的鼻腔通气效果 ,无一例发生鼻中隔穿孔、血肿等手术并发症。结论 与传统的Killian手术相比较 ,鼻内窥镜技术属于亚显微手术 ,具有操作精细、灵活简便、损伤小、出血少、安全、切口无须缝合等特点 ,改进了的术后鼻腔填塞物 ,明显优于传统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颈外动脉栓塞术联合鼻内镜切除术治疗富血供鼻咽部血管纤维瘤的临床疗效,并与单纯鼻内镜切除术进行对比分析。资料与方法搜集本院收治的富血供鼻咽部血管纤维瘤患者33例,其中采用颈外动脉栓塞术联合鼻内镜切除术治疗20例(A组),单纯鼻内镜切除术治疗13例(B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病例切除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差异,对术后1年复发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A组切除术中失血量为(154.5±84.3)ml,手术时间为(75.0±30.9)min,术后住院时间为(3.5±1.3)天,动脉栓塞术后6例发生轻度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消失,随访1年有1例复发;B组切除术中失血量为(623.1±142.3)ml,手术时间为(100.8±62.2)min,术后住院时间为(5.7±2.1)天,随访1年有1例复发。结论颈外动脉栓塞术联合鼻内镜切除术是治疗富血供鼻咽部血管纤维瘤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与单纯鼻内镜切除术相比,具有术中失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后鼻孔闭锁的治疗,以往国内外均采用经鼻或硬腭径路进行手术。后者应用较多,需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术中易出血、视野小,术后需放置扩张物。我们使用Nd:YAG激光对后鼻孔闭锁间隔进行手术1例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病例患者张某,男性,34岁。于1990年2月首次来诊,因右鼻完全不通气而入院治疗。检查见右后鼻孔为混合性完全闭锁。诊断为先天性右后鼻孔闭锁。于3月3日在鼻腔及鼻咽部粘膜表面麻醉下行激光手术。当时即通气,术后1周复查局部  相似文献   

10.
黄录琼  薛康  杨家骏  童荣  杨丰 《西南国防医药》2009,19(12):1194-1194
病例 患者1,女,54岁,干部.因回吸性涕血2年余,于2006年2月3日来我科求治.入科后行纤维喉镜检查鼻腔及鼻咽部未见异常,故行副鼻窦CT扫描,示右侧上颌窦软组织病灶充满并见钙化点,诊断为右侧霉菌性上颌窦炎.于2006年2月5日在局麻下行鼻内窥镜右侧上颌窦鼻内开窗术.术中发现右上颌窦内充满咖啡色干酪样物,将其清除干净后,见上颌窦腔粘膜光滑、充血、水肿,将干酪样物部分送检,病理诊断为右侧上颌窦霉菌.  相似文献   

11.
鼻腔结石CT误诊为骨性纤维瘤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病例患者女40岁一年来反复出现鼻阻、流脓涕,2005 年5月26日CT诊断为右侧下鼻甲肥大、骨化性纤维瘤?2005 年12月12日CT诊断为右侧中下鼻甲肥大、下鼻甲骨化性纤维瘤?伴右侧上颌窦炎。手术所见:内窥镜下见双下鼻甲肥大,肿物嵌顿于右侧总鼻道及右下鼻道,质硬、呈灰色钙化物、大小约2 cm×1.5 cm,右侧上颌窦腔内大量脓液,镜下将结石钳碎后取出。术后诊断:右侧上颌窦炎,右鼻石症。讨论误诊原因:主要是对此病影像表现认识不足,发病  相似文献   

12.
朱昱坤  耿勇  何胜 《西南军医》2009,11(4):669-669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鼻出血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鼻出血患者经鼻内窥镜微波治疗的治疗经验。结果61例1次治疗痊愈,2例2次微波凝固后痊愈,2例因血液病转内科治疗。结论利用鼻内窥镜及微波凝固技术,能快速、准确的找到、处理鼻腔出血点,减少患者因鼻腔填塞所造成的痛苦和降低填塞止血不彻底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改良半面中部掀翻式径路治疗鼻咽血管纤维瘤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咽血管纤维瘤传统的鼻侧切开径路和经腭径路 ,术野暴露不充分 ,手术操作困难 ,且术后外观较差。1 993~ 1 999年 ,我们对半面中部掀翻式径路进行了改良 ,治疗鼻咽血管纤维瘤 2 0例 ,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2 0例均为男性 ;年龄 1 4~ 4 8岁 ,平均 2 0 8岁。本组均有鼻阻伴反复鼻出血 ,病史 3个月~ 3年。查体可见鼻腔和鼻咽部红色肿物。术前CT扫描Zanaret分期[1] :Ⅰ期 1 8例 ,Ⅱ期 2例 ,均经手术证实。1 2 手术方法 全麻后 ,沿健侧切牙至患侧第 1磨牙唇龈粘膜移行部切开粘膜 ,直达骨膜 ,骨膜下分离拉起患侧…  相似文献   

14.
鼻腔恶性黑色素瘤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恶性黑色素瘤(以下简称恶黑)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0%,而原发于鼻腔及鼻咽者比较罕见,仅占全部恶黑的1%。本文收集我院1988~1998年经手术症理证实的4例鼻腔恶黑,现报告如下:病例1 男性,54岁,右鼻腔恶黑术后8年,感鼻阻1月。检查:右鼻腔后见一紫兰色赘生物填塞,表面不光滑。CT示右鼻腔后部软组织肿块填塞,病灶CT值41HU,边界清,大小约1cm×2cm,无毗邻骨质破坏,诊断为右鼻腔息肉(图1)。术中见右鼻腔外侧壁术后部分缺如,上颌窦、筛窦、鼻底及鼻腔顶壁有增生息肉样组…  相似文献   

15.
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后两种鼻腔填塞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erocel高膨胀填塞材料在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 0例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Merocel组和凡士林油纱条组各 30例 ,手术后分别用Merocel高膨胀填塞材料和凡士林油纱条填塞鼻腔。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反应及并发症。结果 :Merocel组术后外鼻肿胀及头胀痛较对照组轻微 ,术后鼻腔出血量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抽取填塞物后 ,鼻内窥镜检查发现Merocel组鼻粘膜肿胀明显较轻 ,创面渗血及鼻腔伪膜少于对照组。鼻中隔血肿Merocel组 3例 ,凡士林油纱条组 1例 (P >0 .0 5 )。结论 :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后采用Merocel高膨胀填塞材料鼻腔填塞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 ,是安全、可靠、有效的 ,可以取代传统的凡士林油纱条填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鼻内镜下处理顽固性鼻腔深部出血的经验。方法对50例顽固性鼻腔深部出血患者,在鼻内镜引导下运用双极电凝、高频电刀结合套有一段输液器管的直头吸引管或上颌窦吸引管进行出血部位的烧灼止血,然后用明胶海绵微型填塞。2例患者电凝后出血凶猛,采用细短碘仿纱条局部加压填塞,填塞纱条于72 h~7 d内分次取出。治疗后鼻孔区一般不填塞。结果 50例均明确出血点,其中嗅裂鼻中隔部24例(48.0%)、下鼻道后穹隆8例(16.0%)、中鼻道后下部10例(20.0%)、下鼻道前上端4例(8.0%)、鼻咽部4例(8.0%)。50例中,单纯烧灼23例,烧灼+局部明胶海绵填塞25例,烧灼+碘仿纱条局部填塞2例。鼻内镜止血术后未出血45例,再出血5例。再出血时间和例数分别为术后当天1例,术后第1天2例,第2天2例,经综合治疗出血停止。治疗后无一例鼻腔粘连或鼻中隔穿孔发生。结论鼻内镜下诊治顽固性鼻腔深部出血效果好,患者痛苦小、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17.
魏珍莲  熊建 《西南军医》2005,7(1):28-29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JNA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在鼻内窥镜下切除中鼻甲后端,以圈套器摘除JNA。结果 12例患者术后内窥镜复查鼻腔粘膜恢复良好;随访1-3年,无手术并发症,术后无复发。结论 鼻内窥镜下行JNA手术切除安全可行,具有损伤小,术野充分,出血量相对较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鼻腔神经鞘瘤罕见 ,文献报告较少。兹报告我院收治并经手术病检证实的 1例如下。患者 男 ,2 5岁。鼻阻塞合并间断鼻衄 3年有余。体检 :右侧鼻腔内灰白色赘生物 ,触软易出血 ,下鼻甲可见少许脓性分泌物。CT扫描 :平扫示右侧鼻腔及筛窦内填满不规则软组织密度肿块 ,密度欠均匀 ,其CT值 32~ 5 4HU。肿块部分经后鼻孔突入鼻咽部呈结节状。右上颌窦内侧壁受压变薄呈弧形内凹(图 1)。右上颌窦及右蝶窦被软组织密度影填充 ,右侧筛窦房隔增厚。增强扫描示 :上述右鼻腔软组织密度肿块呈非均匀团块状中度强化 ,CT值 78~ 80HU ,内见条状低…  相似文献   

19.
黎志强  蔡华城 《武警医学》1999,10(11):674-674
后鼻孔出血在临床上常见,因其解剖部位深,传统的治疗方法常采用后鼻孔填塞法,但其有一定盲目性,且患者痛苦较大。我们自1997年5月以来,采用鼻内窥镜下微波手术治疗后鼻孔出血12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2例中,男8例,女4例,年龄25~72岁,40岁以上患者10例,合并高血压6例,血小板减少2例。其中1例年轻患者为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后继发后鼻孔出血。其余病例均为自发性血管破裂出血,4例术前于院外经前鼻孔填塞凡士林纱条后仍出血。2 方法和结果采用杭州桐庐医疗光学仪器厂生产的鼻内窥…  相似文献   

20.
经鼻入路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吸切术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经鼻入路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吸切术的疗效。方法在腺样体周围浸润麻醉后,自一侧鼻腔导入广角0°,另一侧鼻腔导入直形和弯形吸切器刀头,在电视监视下完整切除肥大的腺样体。个别出血稍多者再用微波对创面行热凝止血治疗。术毕双侧鼻腔各置入高膨胀止血海绵直达手术创面区填塞止血,并予抗感染治疗。结果15例患者全部1次治愈。结论本手术术式疗效好,操作简单,避免了咽鼓管口的损伤和腺样体的残留,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