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苄氯和诺氟沙星为原料,无水碳酸钾和碘化钾为催化剂,采用微波辐射技术合成了诺氟沙星衍生物,产品结构经IR和1HNMR分析证明与预期结构相符;同时运用正交试验对影响收率的因素进行考察,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微波辐射功率700W,辐射时间15 m in,反应温度80℃,苄氯、诺氟沙星和碳酸钾的物质的量比为1.3∶1∶1,碘化钾用量0.3 g;反应收率也从常规加热法的29.3%提高到90.2%.与常规加热法对比,微波法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反应收率.  相似文献   

2.
酯化反应在微波条件下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微波辐射技术应用于甲酸恒温酯化反应中。对家用微波炉进行了改造,利用该微波反应装置在恒温下研究了甲酸与正丙醇及正丁醇的酯化反应,同时研究了在无微波的传统热浴下相应的酯化反应,测定酯化的反应速率常数。实验表明,采用微波加热的反应速率常数都大于传统加热所得的值。由此可见,采用微波辐射在甲酸酯化中能极大地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存在"非热效应"。  相似文献   

3.
微波加热在有机反应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化学反应中,大多数反应都必须在一定的温度和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才能完成,特别是一些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反应,如反应温度、时间掌握不当,则副反应产物将占的比例较大,从而使产品产率降低.为此作者利用微波加热的方法来提高产率,并且与常规加热方法进行对比实验,微波加热有节省时间、节省能源、提取效率高、安全的优点等.  相似文献   

4.
微波可快速促进一类化学合成反应,操作简便、收率高、副反应和污染少、工作环境友善。通过自主研制和改装微波实验装置、更新实验内容及改进实验工艺,不断拓展微波化学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将微波化学应用于药学本科实验教学,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亦有利于推动药学实践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个通过3种不同的绿色方法制备己二酸的教学实验,比较了采用不同的催化体系(①钨酸钠.硫酸氢钾催化体系,四丁基氯化铵做相转移催化剂;②钨酸钠一草酸做催化剂;③钨酸钠-硫酸为催化剂)对产物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反应时间内,以钨酸钠-草酸作为反应的催化剂,所得产品产率和纯度均最高.该实验给出了多种合成己二酸的绿色途径,不仅使学生了解己二酸的绿色合成方法和传统合成方法的差异,并让学生从中学会分析和选择最佳反应途径的基本方法,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利用微波辐射,以苯胺、苯甲酸为原料合成了苯甲酰苯胺。利用正交实验设计法对影响收率诸因素进行了考察,确定最优工艺条件为:在微波功率200W下苯胺与苯甲酸的摩尔比(原料比)1:1.5、辐射时间5min、反应温度180℃。在此反应条件下,苯甲酰苯胺的收率达到了81.5%。与常规加热反应对比,采用新的微波法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反应收率。  相似文献   

7.
作为电磁波的一个波段,可见光和微波都能发生干涉和衍射。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如能将光学理论与微波的知识及雷达技术相结合,这不仅能让学生开阔视野,意识到普通物理知识的重要性,而且能在强化理论概念的同时又能了解前沿科技的一些本质内容,进而对大学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本文主要是利用光的衍射理论解释合成孔径技术原理。  相似文献   

8.
微波辅助苯偶姻合成反应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微波辅助加热下合成苯偶姻.通过设计正交实验,研究了微波功率、微波时间、反应体系温度和催化剂VB1用量对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功率对收率的影响依次降低,最佳反应条件是,催化剂用量为1.5g,反应体系温度为80℃,反应时间25min,微波功率为900W,平均收率为85.5%.产品熔点与标准样相符,其IR谱与标准谱图一致.  相似文献   

9.
高效的课堂不仅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还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思维,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课堂活动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而且学生还能够在课堂中学有所得。  相似文献   

10.
硝酸的主要特性是具有强氧化性,能跟多种金属单质反应.常见的金属单质有钠、镁、铝、锌、铁、铜等,其中铜跟硝酸反应最具代表性,可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了解硝酸跟变价金属铜反应情况,因此新、旧教材中都编有浓、稀硝酸跟铜反应的演示实验.硝酸跟铜反应的现象与硝酸的浓度有关,浓度不同,其反应速率、产生有毒气体的种类和颜色以及反应后所得溶液的颜色等均不相同.如何将硝酸跟铜反应的实验现象都能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并能引起学生深刻地思考和自觉地探究实验现象与化学本质的因果关系,对学生学好这部分内容以及培养学生的能力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下面介绍一种从教学的角度,科学地设计出浓、稀硝酸跟铜反应比较实验方案.  相似文献   

11.
清晰的反应现象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促进学生构建化学观念。通过5个具体的实验设计,介绍常规实验中的指示剂在促进反应现象清晰呈现方面的积极作用,为研究如何实现反应现象的清晰呈现提供一个常规的角度,目的是为化学教学提供优秀的实验素材。  相似文献   

12.
利用可控微波加热技术,在无溶剂条件下,以Lewis酸为催化剂,羧酸与乙二醇、酸酐与一元醇发生双酯化反应,"一锅"法合成了不同类型的二酯类化合物.通过原料比、微波辐射时间、温度、催化剂种类及催化剂用量优化出最佳反应条件.在微波筛选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常规放大实验,合成克级二酯产物.产物的结构通过熔点测定、红外光谱分析确定.  相似文献   

13.
利用可控微波加热技术,在无溶剂条件下,以Lewis酸为催化剂,羧酸与乙二醇、酸酐与一元醇发生双酯化反应,"一锅"法合成了不同类型的二酯类化合物.通过原料比、微波辐射时间、温度、催化剂种类及催化剂用量优化出最佳反应条件.在微波筛选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常规放大实验,合成克级二酯产物.产物的结构通过熔点测定、红外光谱分析确定.  相似文献   

14.
微波促纤维素水解制备可发酵还原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物质纤维素生产燃料乙醇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而生物质纤维素乙醇转化技术的关键是如何将纤维素水解为可发酵还原糖.本文对常规加热法与微波幅射法水解纤维素制取还原糖进行了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微波辐射条件下,不仅能获得更高的还原糖收率,糖化时间更是大为缩短,极大地降低了水解过程能耗.  相似文献   

15.
重视课本习题演变的教学,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增强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高一课本第93页第5题:“把4克氢氧化钠溶解在水里,制成溶液。这溶液能跟多少毫升的密度为1.19克/厘米~3、浓度为37%的盐酸起反应?”为了巩固以前学过的与本题有联系的知识,增强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我对这题曾作如下演变:1、把4克氢氧化钠溶解在100克水里,所得溶  相似文献   

16.
针对微波单缝衍射实验中出现的主极大缺失的现象,从基尔霍夫标量式出发,假定电场在衍射屏上按高斯分布,在振幅、倾斜因子一级近似和相位二级修正近似下,用mathematica计算获得微波经不同宽度三缝的衍射分布,与微波光学实验仪上所得的实验结果较为一致.从而可以证实主极大的缺失主要是因为有部分微波从单缝板边缘绕射过来,三部分微波叠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采用微波辐射法合成了La-ZSM-5分子筛,研究微波反应频率和配料的影响.对产品中镧离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IR、XRD、SEM方法对产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改变微波反应频率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产物,随着投料m(La2O3):m(ZSM-5)的增加,所制得的产品中参与改性的镧离子先增加后几乎保持不变;改性的La高度分散在分子筛外表面.  相似文献   

18.
浓、稀硝酸跟铜反应比较实验新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硝酸的主要特性是具有强氧化性,能跟多种金属单质反应。常见的金属单质有钠、镁、铝、锌、铁、铜等,其中铜跟硝酸反应最具代表性,可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了解硝酸跟变价金属铜反应情况,因此新、旧教材中都编有浓、稀硝酸跟铜反应的演示实验。硝酸跟铜反应的现象与硝酸的浓度有关,浓度不同,其反应速率、产生有毒气体的种类和颜色以及反应后所得溶液的颜色等均不相同。如何将硝酸跟铜反应的实验现象都能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并能引起学生深刻地思考和自觉地探究实验现象与化学本质的因果关系,对学生学好这部分内容以及培养学生的能力将起…  相似文献   

19.
吴同  王健 《宜宾学院学报》2004,4(6):179-180
研究了微波辐射下猪去氧胆酸的甲酯化反应 ,通过正交实验设计 ,考察了甲醇用量、加热时间以及催化剂用量对猪去氧胆酸酯化反应产率的影响。考察了催化剂的类型对产率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转化率监测 ,使结果更加可靠。与常规加热法相比 ,采用微波辐射加热法 ,反应时间大大缩短且产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0.
基本有机化学工艺学(以下简称有机工艺学)是有机化学工艺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课,其专业性和实用性都很强。本课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从工程技术观点出发,结合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化工生产技术工作,实施常规工艺,常规管理和常规业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抓住主线,突出重点 有机工艺学的内容是:基本有机化工典型反应的规律,主要产品生产的反应原理,工艺影响因素分析与工艺条件确定,工艺流程的组织与评价等。所有这些内容都是围绕工艺流程展开的。一般情况下,工艺流程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流程的核心部分是反应过程,其它各过程都要围绕反应过程展开,例如为了防止催化剂中毒,或者可能引起的副反应等因素,原料在反应前需要进行预处理。根据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