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青年中国行     
正触摸活的中国,汇聚年青力量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关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重要思想,提高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力,中华青年精英项目与共青团中央主管的《中国周刊》杂志社秉承着服务青年成长、培养青年人才的使命与愿景,在连续六年合作的基础上,将于2018年共同举办面向全国高校优秀大学生的公益活动——"青年中国行"大学生暑期社会调研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
青年成才有六大路径,即六大规律需要遵循:"理想+梦想"是青年人才成长的内在动力;"学习+思考"是青年人才成长的基础平台;"左脑+右脑"是青年人才成长的两扇天窗;"知识+能力"是青年人才成长的双刃利器;"总结+规划"是青年人才成长的两部阶梯;"智商+情商"是青年人才成长的两大元素。  相似文献   

3.
百年来中国青年的地位作用、时代责任、参与意识一以贯之,贯穿始终的是中国共产党百年青年期许的一脉相承。中国共产党的青年期许,主要围绕"培养什么青年、怎样培养青年、为谁培养青年"的核心命题展开。中国青年群体从一开始就是在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指导下孕育形成,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并与中国共产党共同成长,是以"五四青年"为核心原型进行构建完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青年最好的领导者和保护者,中国共产党百年青年期许,实质上就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中国化和中国共产党青年观的发展及其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4.
五四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纪念史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五四"的纪念,形式多样,不同时期的纪念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总结、梳理百年来"五四"纪念活动的形式与内容、意义和价值,对于感知利用节庆日开展青年教育的特殊重要性,感悟中国青年在五四精神指引下的成长和进步,感受党在不同时期对于青年的殷切期待和及时有力的指引,尤其是更高层面的理性劝导和精神植入具有重要的意义。百年来"五四"纪念不仅成为中国青年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契机,更成为党团结、引领广大青年成长的重要舞台。  相似文献   

5.
袁哲 《长江论坛》2019,(2):12-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生力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根铸魂的战略高度,围绕青年成长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青年成长的各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从而为当代青年的成长发展提供了根本行动指南。号召和要求广大青年牢固树立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勇做新时代开拓先锋的理想信念与人生方向,并为广大青年系统指明正确的成长道路,是习总书记论述的中心主题。准确理解这些论述的基本内涵,深刻把握其思想的精髓要义,无疑对促进新时代青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大的指导和深远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又要注重青年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各高校要营造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浓厚氛围,为青年成长成才提供精神动力,要引导青年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明确"两步走"战略安排,为青年履行责任和使命指引方向。  相似文献   

7.
《小康》2015,(20)
<正>2015年已是中国青年志愿者走过的第22个年头。从社区建设到西部开发,从环境保护到抢险救灾,从大型赛事到海外服务……我们都能看到中国青年志愿者们的身影。如今,中国志愿者协会的规范注册青年志愿者已达4043万,"志愿的心"正在不断成长。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深入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其中"公益小镇"也逐渐生长起来、壮大起来,为"小镇青年"提供了发挥爱心和热情、施展个性和才能的重要地域空间,使青年在参与公益志愿服务过程中探索出与城镇共同成长的新路径。广东省桂城街道近十年来以"关爱桂城"为抓手探索公益小镇建设路径,为"小镇青年"创造了多样化的发展机遇,主要包括"关爱督导"与小镇青年的发声传递,"创益中心"与小镇青年的理念创新,"社工中心"与小镇青年的制度探索,"义工联"与小镇青年的积极行动,"创熟社区"与小镇青年的传承发展,"授勋典礼"与小镇青年的成长成熟等六个方面。通过充分发挥小镇青年在公益小镇建设中先锋力量的发展模式,对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陈思和先生认为,"新世纪文学"显现出一种作家主体精神力量丧失、不再被理想和激情所支配的"中年危机".笔者在认同其思考具有重要价值的同时,认为新世纪中国文学陷入的不是"中年危机",而是新世纪青年作家的"成长危机".比照五四作家和新世纪作家,就会发现新世纪青年作家陷入了文化断裂困境、代际冲突和现实维度缺失的多重"成长危机"中.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已入选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扩展期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本刊是青年研究类学术期刊。栏目有:《特别策划》《志愿服务与青年工作研究》《青年成长与发展研究》《青年现象与问题研究》《台港澳与外国青年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正本刊已入选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扩展期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本刊是青年研究类学术期刊,栏目有:《特别策划》《志愿服务与青年工作研究》《青年成长与发展研究》《青年现象与问题研究》《台港澳与外国青年研究》。本刊有权对拟用稿件进行删改,作者如不同意删改请在来稿中说明。同时,本刊已加入中国期刊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通过多次讲话、演讲、回信和座谈等形式表达了对于广大青年的关怀和期望,从不同角度阐释了青年修德的思想内涵、重要意义和实践要求,为广大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中成长成才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青年修德观,着重思考和回答了"青年修什么样的德"、"青年为什么修德"和"青年怎样修德"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明确指导当代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锤炼高尚品格,勤于学习求真,矢志艰苦奋斗,做"信仰型、修德型、学习型、奋斗型"青年。  相似文献   

13.
"Z世代"指称的是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人,他们可能会对当今时代的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生活态度与行为方式等产生重要影响。作为与互联网相伴而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Z世代成长的环境和接受的影响,与之前的人并不相同。人口年龄结构从原来的"金字塔"型转变为"摩天大楼"型以及"互联网媒介全息化"深刻地影响着"Z世代"的文化。中国"Z世代"青年呈现出与之前世代不同的特点与文化特色,同时也面临着与之前群体不同的社会压力。对于Z世代青年的成长,要做好关注与引导。  相似文献   

14.
中国青年研究作为一门学科开始于1980年代,是伴随着经济改革的步伐而逐步成长的。近年来,社会学视角的青年研究迅速发展,在青年研究领域中占据主导性位置,社会学取向的青年研究往往引领着青年研究的主流走向。社会学对青年研究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研究方法上,同时也反映在研究主题上。"80后""90后"群体研究、青年群体的社会分化、新生代农民工的认同与社会融合、互联网与青年文化和社会参与、社会变迁冲击下的新婚恋观和行为等是当代中国青年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青年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的生力军,服务社会始终是青年成长的必由之路。服务社会不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青年成长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青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要求。青年通过服务社会,把科学知识、政治意识、道德和法律知识等融入社会实践,转变为自觉奉献社会的行动力;在社会实践中修德,提升道德修养,促进道德实践;增进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培育新时代青年的"人民主体"意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集体主义觉悟。作为新时代青年服务社会的重要路径,公益活动通过道德关怀的内在机制,促成青年公益施助者道德情理相容、道德知行合一和推动个体德性向关系德性迈进,从而在个体道德心理层面促进了青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新网络媒体"时代出现的标志及其特征,并从宏观环境和微观行为两个角度分析了"新网络媒体"时代对青年成长成才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从青年工作者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有效应用"新网络媒体"促进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年不仅仅经历发展与繁荣,也经历风险与危机。不同的经历对于青年的成长成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003年"非典"(即传染性非典型肺炎)、2020年"新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及其防控过程就是青年成长中的特殊体验。研究发现,这两场疫情对青年的成长成熟产生较大的影响,锻炼了青年一代的承受力,也提升了青年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具体体现为:一是青年投身疫情防控,成为参与治理新力量;二是青年理解严格管控,成为配合治理新力量;三是青年辨识抵制谣言,成为网络治理新力量;四是青年踊跃建言献策,成为治理发展新力量;五是青年借助科技防控,成为社区治理新力量;六是青年志愿服务拓展,成为治理合作新力量;七是青年围观社会直播,成为治理监督新力量。经过研究,我们获得几点启示:第一、青年关注是从个人安危到家国情怀;第二、青年体验是从惶恐担忧到临危不惧;第三、青年承担是从接受规则到倡导普及;第四、青年参与是从居家贡献到网络建言;第五、青年贡献是从自觉防控到治理创新;第六、青年成长是从脆弱一代到勇敢一代。  相似文献   

18.
《中国周刊》2018,(大学生暑)
正触摸活的中国,汇聚年青力量。青年中国行2018年大学生暑期社会调研实践活动于2018年3月正式启动。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重要思想,提高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基于中华青年精英基金会服务青年成长的公益性使命及共青团中央主管《中国周刊》杂志社培养优秀青少年的愿景,双方于2013年4月合作组织发起了针对高校优秀大学生群体的公益性活动——“青年中国行”大学生暑期社会调研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9.
青年群体是社会主体构成的重要单元,是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的新锐力量。青年政策是青年群体成长与发展的方向指引和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的青年政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青年发展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在当代中国的重大现实应用,是中国共产党引导青年成长和开展青年工作的重要表现形式。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伊始即高度重视青年和青年工作,相继领导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青年政策。对党的各个历史阶段的青年政策加以细致梳理和归纳,探究其中蕴含的演进逻辑与机理,总结其中反映的指导原则和现实启示,对新时代制定青年政策、开展青年工作、引导青年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青少年群体服务工作是关爱青少年群体、助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经过江苏省丰县团县委多年的努力和探索,丰县青少年群体服务已经取得了多方面的成绩,未来,丰县可以围绕以下五个抓手进一步加强其青少年群体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