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脓毒症血流感染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及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6年6月医院接诊60例脓毒症血流感染患儿为脓毒症感染组,并选择同期接诊60例其余部位感染的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血清CRP、PCT水平,PCT的测定使用免疫荧光双抗体夹心法,CRP的测定使用胶体金法。结果脓毒症血流感染患儿血清CRP(138.93±29.31)mg/L、PCT(13.21±1.87)ng/m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47.34±9.84)mg/L、(0.31±0.0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脓毒血症患儿CRP(73.12±17.84)mg/L、PCT(2.31±0.44)ng/ml水平明显低于革兰阴性菌感染患儿(116.72±29.79)mg/L、(14.82±1.3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脓毒血症患儿、其他所有血流感染脓毒血症患儿均和CRP、PCT之间呈正相关(r=0.631,0.682,0.564;P<0.05)。结论脓毒症血流感染患儿CRP、PCT比其余部位感染的患儿表达水平更高,且革兰阴性菌感染患儿CRP、PCT水平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患儿,在脓毒症血流感染患儿中联合检测血清CRP、PCT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不同种类医院获得性细菌脓毒症的早期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以医院获得性革兰阴性菌脓毒症、革兰阳性菌脓毒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及健康人群(对照组)各50例为研究对象,于入院第1天晨时采集血清观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PMN)、中性粒细胞比例(N)等指标变化,同时记录当日最高体温.结果 患者入院第1天PCT水平革兰阴性菌脓毒症组为9.56 μg/L、革兰阳性菌脓毒症组为4.64 μg/L、SIRS组为0.36 μg/L及对照组为0.08 μg/L,革兰阴性细菌脓毒症组PCT水平显著高于革兰阳性细菌脓毒症组(P<0.01),革兰阴性菌脓毒症组CRP、WBC、PMN、N水平与革兰阳性细菌脓毒症组相近,PCT受试者特征操作曲线面积(AUC)为0.926,高于CRP的0.747 mg/L、WBC的0.807×109/L、N的0.771,革兰阴性组PCT受试者特征操作AUC 0.926,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脓毒症组患者的0.8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是细菌性脓毒症诊断的一个较好指标,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其他炎性指标,对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脓毒症的鉴别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血流感染脓毒症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对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为临床疾病类型判断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血流感染脓毒症患者88例,根据患者血样细菌培养情况将其分为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组与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组,对两组患者24h内不同炎症因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内毒素等]的差异进行比较,并将其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88例脓毒症患者血培养共分离出病原菌88株,其中62株为革兰阴性菌,占70.5%;26株为革兰阳性菌,占29.5%;血清PCT、CRP及内毒素与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其中PCT与革兰阴性组相关性最高,CRP与革兰阳性组相关性最高;严重脓毒症组PCT、CRP及内毒素水平均高于脓毒症组患者(P0.05);PCT、CRP及内毒素三项炎症因子指标预测患者革兰阴性严重脓毒症的截断值分别为2.27μg/L,76.82mg/L与13.79ng/L,预测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脓毒症的截断值分别为1.51μg/L,93.22 mg/L与14.99ng/L,且两组的特异性、曲线下面积以及敏感性均较高。结论针对血流感染脓毒症患者,早期联合监测炎症因子PCT、CRP及内毒素水平具有较好的诊断预测价值,且其水平均与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以作为临床上早期判断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及其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脓毒症患者炎性因子和免疫功能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收治的脓毒症且进行血培养的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162例,比较在不同病情程度的脓毒症患者6 h的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内毒素及免疫球蛋白A(IgA)、IgG表达的差异,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CRP、PCT、IgA、IgG水平对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脓毒症的诊断价值。结果 共培养分离革兰阴性菌162株,以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为主;重症脓毒症或休克组CRP、PCT、内毒素水平表达高于脓毒症组(P<0.05),而两组中性粒细胞(N)、白细胞计数(WBC)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严重脓毒症或休克组IgA、IgG、IgM低于脓毒症组(P<0.05);与PCT、内毒素、CRP、IgA、IgG单项诊断相比,五项联合对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的脓毒症患者的诊断价值较高(P<0.05)。结论 观察炎性因子、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变化,并将其联合予以检测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对脓毒症患者疾病的影响,具有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凝血纤溶功能指标及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与脓毒症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于医院体检的5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脓毒症组(n=32)、严重脓毒症组(n=28)和脓毒症休克组(n=20),均给予抗凝治疗,并根据28 d预后分为存活组(n=55)和死亡组(n=25)。检测凝血纤溶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PC)、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和RB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T、D-D、AT-Ⅲ、PC、RBP水平对脓毒症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APTT、PT、TT、D-D、PAI-1高于对照组,FIB、AT-Ⅲ、PC、RB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脓毒症休克组APTT、PT、TT、D-D、PAI-1高于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症组,FIB、AT-Ⅲ、PC、RBP低于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症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白细胞介素-6(IL-6)鉴别临床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的作用,以期更好地辅助临床早期鉴别诊断。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医院连续两次血培养阳性的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223例,其中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组共102例,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组共121例,健康对照组100名,在血培养标本采集当天收集血液标本,检测各组的血清中CRP、PCT和IL-6浓度,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3个指标在3组间的差异,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指标鉴别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的作用。结果血流感染患者的CRP、PCT和IL-6浓度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RP、PCT和IL-6中位数对照组分别为0.50mg/dl、0.09ng/ml、2.10pg/ml;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组分别为4.70 mg/dl、1.37ng/ml、47.58pg/ml;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组分别为7.56 mg/dl、3.93ng/ml、276.20pg/ml;CRP和PCT的ROC曲线下面积在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组(0.889和0.894)与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组(0.963和9.952)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6的ROC曲线下面积在革兰阴性菌感染组(0.967)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组(0.804)(P<0.05)。结论 CRP和PCT在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之间无差异,IL-6在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的升高水平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患者外周血凝血酶原时间(proth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ited partial th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脑源性神经细胞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phic factor,BDNF)水平变化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卵巢型EMS患者96例作为研究组,依据1∶1配对设计原则,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女性9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及研究组不同疾病分期、生育指数(endometriosis fertility index,EFI)评分患者外周血PT、APTT、TT、FIB、D-D、BDNF水平,分析外周血PT、APTT、TT、FIB、D-D、BDNF与疾病分期、EFI评分相关性。研究组均进行腹腔镜手术及术后生育指导,随访6个月,根据妊娠情况分为妊娠与未妊娠,对比不同妊娠情况患者入院时外周血PT、APTT、TT、FIB、D-D、BDNF水平,分析各指标对妊娠的预测价值。 结果 研究组外周血PT、APTT、TT小于对照组,FIB、D-D、BDNF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外周血PT、APTT、TT随疾病分期增加逐渐缩短,随EFI评分增加逐渐延长,FIB、D-D、BDNF随疾病分期增加逐渐升高,随EFI评分增加逐渐降低(均P<0.05);卵巢型EMS患者外周血PT、APTT、TT与疾病分期呈负相关,与EFI评分呈正相关,FIB、D-D、BDNF与疾病分期呈正相关,与EFI评分呈负相关(均P<0.05);研究组未妊娠者入院时外周血PT、APTT、TT小于妊娠者,FIB、D-D、BDNF高于妊娠者(均P<0.05);外周血PT、APTT、TT、FIB、D-D、BDNF预测卵巢型EMS患者未妊娠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75,各指标联合预测的AUC最大,为0.969,联合预测的最佳预测敏感度为97.73%,特异度为92.31%。 结论 卵巢型EMS患者外周血PT、APTT、TT明显缩短,FIB、D-D、BDNF明显升高,与患者病情密切相关,且在预测妊娠结局方面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和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早期鉴别细菌性血流感染中的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342例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感染细菌革兰染色结果分为革兰阳性组131例,革兰阴性组211例,检测并比较两组的血清学指标(PCT、NEUT%、CRP)水平,分析PCT、NEUT%、CRP检测在早期鉴别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中的效能,统计两组的病原菌分布及其PCT水平。结果 相较于革兰阳性组,革兰阴性组PCT、NEUT%、CRP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NEUT%、CRP单独检测,PCT单独检测鉴别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的效能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PCT单独检测,PCT、NEUT%联合检测鉴别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的效能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阳性组,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最大,为26.7%;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占比16.0%。革兰阴性组,大肠埃希氏菌占比最大,为71.6%,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辅助细菌性脓毒症诊断的可靠性,以及在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感染鉴别中的意义。方法本项目收集的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2018年12月,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感染科收治的细菌性脓毒症患者131例、登革热患者30例,流行性感冒患者30例。分别检测三组患者体内PCT水平。结果脓毒症组PCT为2.30(0.18,100)ng/ml高于登革热组0.27(0.09,0.54)ng/ml(P<0.001)及流感组0.04(0.01,0.35)ng/ml(P<0.001);而登革热组与流感组相比,PCT浓度则无统计学意义(P=0.128);其次,在脓毒症组中,革兰阴性菌感染者的PCT浓度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者(P<0.001)。结论 PCT高浓度对细菌性脓毒症的诊断精确可靠。另外,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感染者体内降钙素原的浓度明显不同,这可作为两种细菌感染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血清降钙素原区分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革兰阳性与革兰阴性菌感染的价值,以便有效指导经验型用药时抗菌药物的选择.方法 对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感染及非细菌感染的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各40例进行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定量检测,并对各组患者的定量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革兰阴性菌感染的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血清PCT水平为(18.5±5.8)ng/ml,显著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者(3.9±2.1)ng/ml,(P<0.01)及非感染性患者(0.3±0.2)ng/ml,(P<0.01);血清PCT水平区分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92(95%置信区间为:0.981,1.004);以0.91 ng/ml为革兰阴性菌感染的阳性阈值,则灵敏度为92.5%,特异性为95.0%.结论 血清PCT水平有可能作为区分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对恶性血液病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合并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以及最佳诊断点。方法回顾性调查收集2015年7月-2018年6月医院血液科恶性血液病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血流感染组150例和不明原因发热(FUO)组250例的临床资料,检测PCT及CRP,评价其对此类患者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在恶性血液病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患者中,血流感染组血清PCT、CRP水平均较FUO组增高(P<0.05);血流感染患者检出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为118株78.67%,其次为革兰阳性菌16.67%和真菌4.67%;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PCT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P<0.05);PCT诊断血流感染的诊断准确性高于CRP,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vs 0.58;PCT的最佳诊断点为0.39ng/ml,其灵敏度达73.33%,特异度达94.40%,Youden指数为0.68,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均优于CRP;分层分析显示,PCT诊断移植患者血流感染的诊断效能最佳,优于不同性别、年龄、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感染及化疗患者。结论 PCT对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恶性血液病血流感染患者的诊断效能优于CRP,确定整体人群以及各亚组人群的PCT最佳诊断点,为临床医师合理选择经验性抗菌药物,有效控制血流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炎症因子与D-二聚体(D-D)和CD64及纤维蛋白原(FIB)对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及预后价值,为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7月天津市天津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中感染患者61例作为感染组,未感染患者65例作为未感染组;检测并比较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D-D、FIB以及CD64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感染患者中轻度感染28例、中度感染20例及重度感染13例。预后有效103例、无效23例。61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菌7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5株占57.69%,革兰阳性菌30株占38.46%、真菌3株占3.85%。感染组患者CRP、PCT、D-D、FIB及CD64分别为(41.28±7.83)mg/L、(0.51±0.11)ng/ml、(2.23±0.56)mg/L、(7.64±1.31)g/L及(2.85±0.81)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不同程度感染组CRP、PCT、D-D、FIB及CD64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且随着感染严重程度的增加,CRP、PCT、D-D、FIB及CD64水平增加(P<0.05)。治疗无效患者CRP、PCT、D-D、FIB及CD64分别为(53.82±12.28)mg/L、(0.74±0.28)ng/ml、(2.85±0.84)mg/L、(6.95±1.26)g/L及(4.12±1.68)均高于治疗有效组(P<0.05)。采用ROC曲线分析CRP、PCT、D-D、FIB及CD64对糖尿病足治疗无效预测价值,CRP、PCT、D-D以及CD64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7、0.799、0.837、0.831。结论 CRP、PCT、D-D、FIB及CD64水平与糖尿病足感染患者感染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对糖尿病足患者治疗预后具有着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症肺部感染对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与纤溶机制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肺炎严重指数(PSI)分为低危组(n=62)、中危组(n=40)、高危组(n=34)。检测D-二聚体(D-D)、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结果随着肺炎病情的加重,PT、TT、APTT逐渐上升,FIB逐渐降低(均P<0.05)。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D-D和PAI-1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肺炎病情的加重,D-D和PAI-1逐渐上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136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8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26株,占69.23%;革兰阳性菌50株,占27.47%;真菌6株,占3.30%。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可导致患者体内凝血及纤溶功能明显异常,特别是对于合并重症肺部感染的患者应给予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4.
张林  余翠花  周舟  易苏武  莫丽亚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9):1409-1410,1398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定量检测判断脓毒症患儿革兰阴性菌(GN)感染及革兰阳性菌(GP)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2年4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所有诊断为脓毒症的住院患儿的病历资料,比较GN感染患儿及GP感染患儿PCT水平,根据ROC曲线判断PCT的诊断性能。结果共83例脓毒症患儿纳入研究,GN感染者住院时间较GP感染者短、PCT水平较GP感染者高,PCT区分GN及GP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78.6%、81.5%、79.5%,ROC曲线下面积为0.801。结论 PCT对区分脓毒症患儿革兰阴性菌及革兰阳性菌感染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辅助指导临床早期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联合检测在诊断妊娠期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细菌类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妊娠期合并尿路感染的孕妇5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尿培养的细菌种类。根据革兰染色将患者分为革兰阳性菌组和革兰阴性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PCT、CRP以及IL-6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3项指标联合检测对感染细菌类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58例妊娠合并尿路感染的孕妇中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22例,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36例。革兰阳性菌以粪肠球菌(15.52%)和屎肠球菌(12.06%)为主,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27.59%)为主。革兰阴性菌组患者的血清PCT、CRP、IL-6水平均高于革兰阳性菌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CT、CRP、IL-6的AUC分别为0.854、0.601、0.813,PCT单独诊断的AUC显著高于CRP(Z=4.92,P0.01)与IL-6(Z=2.17,P0.05)单独诊断。三者联合诊断时AUC为0.878,联合诊断的AUC与PCT单独诊断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6,P0.05)。结论妊娠期合并尿路感染时,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的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血清PCT对感染细菌类型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辛海亮  吴倩  张园园 《实用预防医学》2018,25(11):1394-1396
目的 探讨血流感染致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前列腺素-2(prostaglandin-2,PGE2)、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水平变化及意义。 方法 对浙江树兰医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32例血流感染致脓毒症患者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n=24)与死亡组(n=8)。另选取同期来该院正常体检的3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PCT、PGE2、CRP水平,分析血清指标间的相关性。 结果 脓毒症组血清PCT[(11.8±1.4)μg/L vs.(0.33±0.05)μg/L]、PGE2[(672.8±181.2)μg/L vs.(182.2±80.8)μg/L]、CRP[(128.8±25.3)mg/L vs.(45.2±10.0)mg/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死亡组血清PCT [(10.2±1.2)μg/L vs.(16.4±1.4)μg/L]、PGE2 [(610.9±141.3)μg/L vs.(855.3±153.0)μg/L]、CRP[(123.3±19.8)mg/L vs.(145.4±23.8)mg/L]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血流感染致脓毒症患者中无论死亡组还是存活组血清PGE2水平与PCT、CRP存在正相关性(P<0.05)。 结论 PGE2在血流感染致脓毒症体内高表达,且与PCT、CRP存在正相关性,为探讨临床血流感染致脓毒症的炎症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早期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12月93例血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检测结果,比较PCT水平在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之间的差异以及各病原菌PCT水平的差异。结果 93例血流感染患者检出革兰阴性菌44株占47.3%,革兰阳性菌感染49株占52.7%;两类病原菌PCT水平中位数分别为12.33、0.5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革兰阴性菌中鲍氏不动杆菌PCT水平与肺炎克雷伯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埃希菌PCT水平与鲍氏不动杆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革兰阳性菌中肠球菌属PCT水平与酿脓链球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PCT水平与肠球菌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水平对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菌种有提示意义,革兰阴性菌感染PCT水平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根据PCT测定水平,早期选择抗菌药物治疗,可降低血流感染病死率;低水平PCT可除外血流感染,减少不必要血培养送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细菌血流感染致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毒素的变化与细菌感染类型及患者病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确诊的脓毒症患者80例作为病例组、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80名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PCT、hs-CRP、内毒素水平,并按照病原菌类型分层分析病例组患者的血清PCT、hs-CRP、内毒素水平,采用线性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清PCT、hs-CRP、内毒素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的关系。结果病例组患者的血清PCT、hs-CRP及内毒素分别为(1.22±0.40)μg/L、(86.14±24.71)mg/L及(11.39±4.39)ng/L高于对照组(P<0.05);革兰阳性菌感染的脓毒症患者血清PCT、hs-CRP及内毒素分别为(0.75±0.32)μg/L、(65.40±22.33)mg/L及(6.77±3.95)ng/L低于革兰阴性菌感染的脓毒症患者(P<0.05);革兰阳性菌感染的脓毒症患者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分别为(9.44±3.02)分、(26.81±4.20)分低于革兰阴性菌感染的脓毒症患者;脓毒症患者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与患者的血清PCT、hs-CRP及内毒素水平均呈正相关(P<0.001)。结论革兰阴性菌感染导致的脓毒症患者血清PCT、hs-CRP、内毒素水平升高更显著,并且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在由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引起败血症患者中的血清浓度,明确PCT对不同菌引起败血症的诊断意义,为早期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搜集医院发热患者145例,血培养阳性患者74例,阴性患者71例;血培养阳性患者中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各37例,比较不同组间PCT血清浓度。结果革兰阳性菌引起败血症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占21.62%,革兰阴性菌引起败血症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占18.92%;通过比较3组间PCT表达水平,发现革兰阴性菌组PCT血清浓度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组和血培养阴性组患者,而革兰阴性菌或革兰阳性菌不同菌间PCT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ROC曲线分析发现PCT诊断革兰阴性菌引起败血症的灵敏度为81.0%、特异性为93.0%、曲线下面积为92.0%。结论 PCT对于革兰阴性菌引起败血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对于非败血症及革兰阳性菌引起的败血症诊断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在指导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7月细菌培养阳性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分为革兰阳性菌感染组和革兰阴性菌感染组,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全部患者于治疗前、使用抗菌药物1 d、3 d、5 d、7 d测定血清PCT与CRP水平并比较分析,同时分析PCT与CRP诊断细菌感染的效能。结果细菌感染组PCT与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革兰阴性菌感染者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RP水平在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有效治疗7 d后,细菌感染组PCT与CRP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度为86.5%,特异度为90.0%,阳性预测值为88.5%,阴性预测值为88.2%,CRP分别为73.0%、79.0%、75.6%、76.7%。结论联合检测PCT与CRP水平在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中有一定价值,且PCT对鉴别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感染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