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股神经阻滞用于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超前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股神经阻滞术作为超前镇痛用于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镇痛效果、麻醉体位配合的满意度、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6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成镇痛和对照两组,每组30例,手术均在椎管内麻醉下完成,镇痛组在麻醉前30min手术行患侧股神经阻滞,同时监测并记录两组病人的疼痛评分、配合满意度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取值时间分别于手术前的平卧位(T0)、麻醉侧卧位(患侧在上T1)、麻醉穿刺成功后改为平卧位即刻(T2)、3min(T3)。结果镇痛组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病人麻醉体位配合好,麻醉操作一次性成功率高,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结论股神经阻滞用于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超前镇痛,效果确切,有较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镇痛为基础的镇静是指为患者实施镇静时,优先考虑应用镇痛剂解除其疼痛与不适,必要时再补充镇静剂的策略。又称为以镇痛为先的镇静或镇痛性镇静,是区别于传统以催眠为基础的镇静策略,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氯胺酮对眼科球后神经阻滞术后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65例接受眼科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氯胺酮组(氯胺酮0.3 mg/kg,n=33)和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n=32)。采用简易神经状态检查量表(SPMSQ)评估手术前后认知功能状态。记录镇痛、镇静、眼压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氯胺酮组和对照组术前基础认知状态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术后氯胺酮组认知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均未发生眼压增高和继发性眼球震颤。氯胺酮组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镇静和血流动力学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0.3 mg/kg氯胺酮可明显改善眼科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状态,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对眼内压及血流动力学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用于高血压患者术后静脉镇痛的效应。方法:合并轻中度高血压病择期手术患者30例,全麻手术后随机分为对照(C)组、舒芬太尼镇痛(S)组和芬太尼镇痛(F)组,各10例。分别记录三组手术前(T0)、术毕气管拔管后10 min(T1)、术后1 h(T2)6、h(T3)2、4 h(T4)4、8 h(T5)各时点的HR、BP、SpO2的变化以及视觉模糊评分(VAS)和镇静评分。观察三组术后追加镇痛药的次数,术后降压药应用的情况,以及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的发生率。结果:S和F组各时段VAS评分均低于C组,S组评分<3分多于F组;镇静评分达2分者S组>F组>C组。T2、T3时点S组HR、BP低于F组和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S组血流动力学稳定,C组术后应用佩尔地平降压者超过60%,F组应用降压药者占30%。C组全部(10例)需要间断注射哌替啶镇痛,F组需要追加镇痛药有2例,S组无追加镇痛药者。结论: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均能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术后疼痛,而舒芬太尼镇痛、镇静效果优于芬太尼,能有效地保持其术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故为高血压患者术后安全、有效的镇痛剂。  相似文献   

5.
依托咪酯是咪唑类衍生的非巴比妥类短效静脉全身麻醉药,有较好的镇静作用,无镇痛作用,尤其适用于休克、有心血管危险因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低血容量及气道高反性患者的全麻诱导。但其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抑制作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尤其在对长时间镇静和病情危重免疫力低下患者的应用中倍受争议。  相似文献   

6.
<正>右美托咪定(DEX)是新型高选择性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镇痛和抗焦虑作用。DEX与α2、α1肾上腺受体结合的比例是1 620∶1,与α2肾上腺受体的亲和力是可乐定的8倍,具有镇静、镇痛、抗焦虑及稳定血流动力学的作用〔1〕。本研究观察微量DEX复合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在老年患者手术中的临床效果。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和签署知情同意书,  相似文献   

7.
<正>在下肢手术中,为提高术野的清晰度及止血效果,常需使用止血带。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合并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在应用止血带充气过程中可引起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使这些患者发生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的风险大大增加。高选择性α2受体激动剂右美托咪定可产生剂量依赖性的镇静、镇痛及抗焦虑作用,可有效抑制手术应激状态下异常增高的血压和心率,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1〕。本研究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止血带行下肢骨科矫形手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镇痛、镇静治疗是重症医学科(ICU)患者最基本的治疗之一。镇痛、镇静是一把双刃剑,而使其趋利避害的关键就是使镇痛、镇静治疗达到规范化和个体化。在规范化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治疗才能达到最适合患者的镇痛、镇静。以患者为中心的镇痛、镇静治疗是一项包括患者评估、确立目标、药物选择、患者自身特点及需求的综合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9.
保证机械通气的有效性、提高重症患者在接受重症医疗过程中的舒适性是ICU镇痛、镇静治疗的重要目标,也是提高机械通气患者安全性的必要措施之一。在ICU,镇痛、镇静治疗最核心的问题是医生需要根据不同重症患者的机体功能状态,制定恰当的镇痛、镇静计划(个体化的镇痛、镇静计划),并且通过实时监测患者的镇痛、镇静深度调节药物用量,使镇痛、镇静计划完美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
自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发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病人镇痛和镇静治疗指南(2006)”以来,经过全国各地重症医学同道的共同努力推广与实践,镇痛、镇静治疗的理念已很快普及。据近年来国内多个省市地区的分别抽样统计,在重症医学医护人员中,对镇痛、镇静治疗是ICU基本治疗的认同率已达到70%~98%。镇痛、镇静是重症患者的基本治疗,正逐渐成为国内多数重症医学工作者的共识。  相似文献   

11.
中药苦碟子具有扩张冠脉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和脑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纤溶蛋白酶的活性及镇痛和镇静作用[1].另据报道注射用苦碟子可显著改善麻醉犬的心功能[2].本文拟从心脏血流动力学方面探讨苦碟子注射液对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冠脉循环和心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1〕是一个基于临床实用的术后镇痛评价与调控指标,有效的术后镇痛能降低SIRS评分,降低围术期风险。舒芬太尼是一种强效的阿片类镇痛药,也是一种特异性μ-阿片受体激动剂,镇痛深度与剂量相关,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作用确切,起效快、血流动力学稳定。右美托咪定是一种高效、高选择性的α受体激动药,具有镇静催眠、镇痛、降低交感神经活性的作用〔2,3〕。本研究探讨结肠癌  相似文献   

13.
轻比重腰椎麻醉应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循环稳定、减少体位变动引起的患者痛苦的优点[1],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患者侧卧位的体位增加了术中镇静的难度.右美托咪定作为一种新型高选择性α2肾上腺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镇痛、抗焦虑及催眠作用[2].本实验观察右美托咪定在轻比重腰麻中辅助镇静的麻醉效果及可行性,为高龄全髋置换术患者寻找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老年患者术后镇静镇痛药的合理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宏 《实用老年医学》2000,14(4):187-189
随着对术后急性疼痛的病理生理的认识不断提高 ,术后急性疼痛的处理已被视为提高病人安全性 ,促进病人术后早日康复的重要环节。老年患者作为一特殊群体 ,其年龄因素已非麻醉及手术的禁忌。随着麻醉和外科技术的飞速发展 ,在需要手术的病例中 ,老年病人的比例明显增加 ,如何合理地选择药物对老年患者进行适宜的术后镇痛镇静治疗 ,对防止围术期并发症 ,减轻病人术后痛苦 ,提高生活质量 ,具有重要意义。1 老年病人镇静镇痛的必要性1.1 老年病人对镇静的需求 焦虑作为一种人格特征在术后疼痛中起重要作用。老年病人术后因麻醉药物的残余作用…  相似文献   

15.
保证机械通气的有效性、提高重症患者在接受重症医疗过程中的舒适性是ICU镇痛、镇静治疗的重要目标,也是提高机械通气患者安全性的必要措施之一。在ICU,镇痛、镇静治疗最核心的问题是医生需要根据不同重症患者的机体功能状态,制定恰当的镇痛、镇静计划(个体化的镇痛、镇静计划),并且通过实时监测患者的镇痛、镇静深度调节药物用量,使镇痛、镇静计划完美的实施,维持患者处于理想的镇痛、镇静状态[J]。相反,不恰当的镇痛、镇静非但不能达到上述目的,将可能使重症患者处于不安全的危险之中,如镇痛、镇静不足引起的躁动、人机不协调、意外拔管;镇痛、镇静过度引起的循环波动、胃肠道功能异常、脱机延迟,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发生率增加等[2]。因此,恰当的镇痛、镇静治疗是ICU机械通气患者安全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危重病人无负荷剂量应用右美托咪定镇静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6月该院ICU收治的86例需要持续镇静的危重患者,APACHEⅡ评分(19±7)分,视患者临床情况给予舒芬太尼静脉持续泵入,使Prince-Henry疼痛评分≤3分。镇静方法采用无负荷剂量持续静脉输入右美托咪定,起始剂量0.4μg·kg-1·h-1,调整泵入剂量0.26月该院ICU收治的86例需要持续镇静的危重患者,APACHEⅡ评分(19±7)分,视患者临床情况给予舒芬太尼静脉持续泵入,使Prince-Henry疼痛评分≤3分。镇静方法采用无负荷剂量持续静脉输入右美托咪定,起始剂量0.4μg·kg-1·h-1,调整泵入剂量0.20.7μg·kg-1·h-1,使RSS评分30.7μg·kg-1·h-1,使RSS评分34分。结果 74例(86.1%)患者能获得良好的镇静效果。在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的第1个小时内,有12%的病人平均收缩压(SBP)下降,14%的病人心率下降。突然停药后,24 h持续观察SBP升高5%,心率升高18%。结论对于危重病人来说,不用负荷剂量持续泵入右美托咪定可以维持良好的镇静效果,维持泵入期间患者的血压、心率下降是可以预测并能有效控制的,持续应用超过24 h后突然停药未见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反跳。  相似文献   

17.
自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发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病人镇痛和镇静治疗指南(2006)”[1]以来,经过全国各地重症医学同道的共同努力推广与实践,镇痛、镇静治疗的理念已很快普及。据近年来国内多个省市地区的分别抽样统计,在重症医学医护人员中,对镇痛、镇静治疗是ICU基本治疗的认同率已达到70%~98%。镇痛、镇静是重症患者的基本治疗,正逐渐成为国内多数重症医学工作者的共识。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重症医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患者为整体的整合医学救治模式成为目前治疗的重要方向。镇痛、镇静已成为重症患者整体治疗的重要部分。纵观国内外关于重症患者镇痛、镇静指南,多推荐轻度镇静,使得轻度镇静在临床上成为重症患者的镇静目标而广为应用[1]。毋庸置疑,轻度镇静可以维持患者对疾病的生理应激反应,减少对呼吸、循环的抑制,同时也有大量研究显示,轻度镇静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住重症医学科(ICU)时间等[2]。但不同疾病具有不同特点,同一疾病在病情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病理生理改变,一概而论的给予一种镇静目标,势必违背患者的病理生理改变,必然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重度患者的镇痛、镇静不应统一一个目标,必须结合患者病情,不同疾病、疾病不同阶段予以不同的镇静策略。以疾病为导向的镇痛、镇静策略是重症患者的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19.
异丙酚持续泵入在ICU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异丙酚持续泵入用于ICU病人镇静、镇痛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不同疾病入住ICU的需要镇静、镇痛处理的危重病人167例,随机分为3组,在综合治疗的同时第1组使用异丙酚持续泵入,第2组使用冬眠Ⅰ号持续泵入,第3组间断静注安定或咪唑安定,比较3组的药物起效时间,用药过程中病人的呼吸(R)、血压(BP)、心率(HR)、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白细胞总数(WBC)、血小板(PLT)变化情况以及病人停药后神志恢复时间、ICU平均住院天数等。结果第1组用药过程中R、BP下降幅度小、持续时间短,SaO2明显上升,WBC显著下降,病人停药后神志恢复快。三组病人的ICU平均住院日第1组最短,第2组次之,第3组最长。结论异丙酚的镇静、镇痛作用可靠,起效快,清除快,有一定抗感染作用,并能改善危重病人的多项生理学指标,缩短ICU平均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镇痛镇静对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代谢的影响。方法对34例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入院后进行常规止血、脱水降颅压、抗血管痉挛治疗,依据患者疼痛和烦躁程度进行镇痛镇静治疗,选择丙泊酚、咪达唑仑和芬太尼的组合。比较镇痛镇静前、镇静镇痛过程中、镇静镇痛结束后1h、3h及6h颈动脉血氧饱和度、颈静脉血氧饱和度以及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结果患者镇静镇痛前后颈动脉血氧饱和度无明显改变;颈静脉血氧饱和度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在镇静镇痛前偏低,镇静镇痛后2h恢复正常,在镇静镇痛结束后1h、3h及6h逐渐下降,接近于镇静镇痛前水平。结论镇痛镇静在降低全身代谢的同时可以降低脑氧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