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妇科手术中子宫切除手术过程因为粘连,解剖变异等因素,术后可出现出血,输尿管及内脏损伤等并发症,术中在盆腔放置的引流管为观察这些并发症提供了一个窗口,本院自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71例子宫切除术中放置盆腔引流管,随机分为经腹组及经阴道“T”管引流组进行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预防子宫纵隔宫腔镜电切术后宫腔粘连的措施。方法 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60例子宫纵隔施行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TCRS),术后放置节育器(IUD)30例为A组,放置IUD+口服戊酸雌二醇30例为B组,B组再根据口服戊酸雌二醇每日口服剂量分为B1组(3 mg)10例、B2组(6 mg)8例和B3组(9 mg)12例。术后随访5~48个月。观察各组术后宫腔粘连发生率、月经改善率、妊娠率及自然流产率。结果 随访期间A组和B组月经改善率、妊娠率、宫腔粘连率、自然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9,P=0.390;χ~2=0.268,P=0.605;χ~2=3.268,P=0.071;χ~2=1.002,P=0.317)。从B1到B3组,月经改善率、妊娠率逐渐升高,宫腔粘连率逐渐下降;B1、B2、B3组自然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45,P=0.179),B1、B2、B3组宫腔粘连率、月经改善率、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06,P=0.012;χ~2=15.000,P=0.001;χ~2=13.645,P=0.001)。结论 子宫纵隔宫腔镜电切术后放置IUD同时加服戊酸雌二醇对防止宫腔粘连形成无明显优势;术后每日口服戊酸雌二醇9 mg宫腔粘连及妊娠结局有改善。  相似文献   

3.
葛玉蕾  吴惠芹 《大医生》2022,(1):104-106
目的 探讨子宫输卵管造影(HSG)对宫腔粘连(IUA)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上海市松江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0例疑似IU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HSG检查,统计HSG检查时输卵管通畅情况,并统计HSG检查结果为IUA患者的粘连类型、粘连严重程度和粘连性质.以宫腔镜检查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切除术后出现肠麻痹的原因,并采取相应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9年8月1日~2020年12月31日行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200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术后出现肠麻痹的相关因素,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独立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结果:200例患者中出现肠麻痹25例,发生率为12.5%。痛经史、手术时间、既往腹部手术史、肠道准备、盆腔炎症、阿片类药物应用、盆腔粘连、术中输血、子宫切除方式、术后自控阵痛为相关因素(P0.01,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痛经史[OR=2.083,95%CI(1.021,4.252)],阿片类药物应用[OR=2.280,95%CI(0.999,5.203)],盆腔粘连[OR=2.085,95%CI(0.968,4.409)]等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痛经史、阿片类药物应用、盆腔粘连等是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肠麻痹的主要因素,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还会影响患者康复,临床应针对上述因素采取提高护理质量、积极预防控制肠麻痹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脱垂与非脱垂患者行全子宫切除术对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检索中国知网、Ovid数据库(1994年—2010年),查阅《临床妇科学》,选择有关脱垂与非脱垂患者行全子宫切除术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提取相关信息,总结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全子宫切除后脱垂复发、非脱垂患者采用不同术式行全子宫切除后出现脱垂与子宫全切的关系。结果:子宫脱垂行全子宫切除术+阴道修补术患者脱垂复发率为3.5%;非子宫脱垂患者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后脱垂发病率为3.0%;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包括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后脱垂发病率4.8%;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后脱垂发病率6.9%;阴式子宫全切术后脱垂发病率0.6%。结论:脱垂或膀胱、直肠膨出是全子宫切除术后远期并发症之一,但现阶段研究术后随访全子宫切除术对盆底功能的影响,不能从众多影响因素中揭示二者的确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下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后发生肠梗阻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机器人辅助下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的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肠梗阻将患者分为肠梗阻组(n=18)和非肠梗阻组(n=84),比较2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既往高血压史、糖尿病病史、既往腹部手术史、术前化疗史、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输血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盆腔引流量和术后TNM分期、平均每日活动量、首次下床时间、盆腔引流管保留时间,并对术后发生肠梗阻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肠梗阻组术后24 h盆腔引流量、术后平均每日活动量少于非肠梗阻组,盆腔引流管保留时间长于非肠梗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后24 h盆腔引流量少(OR=0.978,95%CI为0.957~0.999,P=0.039)和术后平均每日活动量少(OR=0.822,95%CI为0.707~0.955,P=0.011)是肠梗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后引流不畅、盆腔引流管长时间保留、活动量少易引起机器人辅助下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后肠梗阻,术后应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保持盆腔引流管通畅,并制订个性化活动方案,从而减少术后肠梗阻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切除患者术后出现肠麻痹(POI)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用便利抽样方式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本院行子宫切除术治疗88例子宫肌瘤患者,收集、整理患者资料,分析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切除患者术后出现POI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子宫肌瘤患者术后POI发生率为12.50%(11/88);单因素分析显示:痛经史、应用阿片类药物、盆腔粘连与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切除患者术后出现POI有关(P<0.05);年龄、体重指数、肠道准备、手术时间、术后自控镇痛、术中输血、盆腔炎症、麻醉方式、手术方式、合并基础疾病与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切除患者术后出现POI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痛经史(β=2.420,OR=11.250,95%CI=2.249~56.280)、应用阿片类药物(β=2.168,OR=8.741,95%CI=2.096-36.452)、盆腔粘连(β=2.028,OR=7.600,95%CI=1.835~31.483)是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切除患者术后出现POI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切除患者术后出现POI...  相似文献   

8.
回顾性总结12例术后发生阴道残端输卵管脱垂的临床资料。12例患者中,开腹全子宫切除7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5例;3例患者无症状,1例患者出现左侧腰背部痛,8例患者术后出现阴道排液;4例患者妇科术后检查时阴道残端发现输卵管伞端,8例患者阴道残端发现类似肉芽样组织。所有患者经过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护理,预后良好,随诊1个月~2年无异常发现。通过总结提出在该并发症的预防上护士应做好术后阴道引流管的正确护理和有针对性的出院健康指导。  相似文献   

9.
子宫切除术后一年临床不适与子宫脱垂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切除术对女性盆底结构损伤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无生殖道脱垂因其他原因行子宫切除术患者70例,其中行子宫全切除术39例,子宫次全切除术31例.对患者术后1年临床不适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POP-Q临床分类法对盆底组织脱垂程度进行评估.结果 子宫全切除术组术后临床不适33例(33/39,84.6%),高于子宫次全切除术组17例(17/31,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037,P<0.01).子宫全切除术组术后阴道脱垂27例(27/39,69.2%),明显高于子宫次全切除术组7例(7/31,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048,P<0.001).分析子宫脱垂与临床不适的关系:在术后脱垂患者34例,伴临床不适30例(30/34,88.2%),明显高于术后未脱垂患者临床不适16例(16/36,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8825,P<0.01).结论 子宫全切除术影响盆底组织的功能及结构的完整性,导致轻度盆腔脏器脱垂.术后临床不适症状与手术导致的生殖道脏器脱垂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颅脑外伤手术患者采用有创颅内压监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进行有创颅内压监测的脑外伤开颅术后患者100例;根据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50例和非感染组50例,比较2组颅内感染情况、GCS评分及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颅内压监测放置探头部位(χ~2=5.862,P=0.020)、脑脊液漏(χ~2=12.784,P=0.062)、手术时间(t=2.12,P=0.049)、切口类型(χ~2=4.098,P=0.068)、内置颅内压监测探头留置时间(t=2.96,P=0.01)、切口引流管留置颅内时间(t=4.08,P=0.01)是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颅内压监测探头的留置时间、切口引流管留置时间及脑脊液漏是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脊液漏、切口引流管留置时间过长及颅内压探头留置时间延长是颅脑外伤术后应用有创颅内压监测并发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改良式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 (transvaginal hysterectomy,TVH )在国内开展已多年 ,但因其技术要求高 ,术野暴露不好 ,副损伤并发症发生率高等原因 ,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仍未普遍开展。我院自 2 0 0 1年 6月以来 ,采用改良式经阴道切除术切除 30例非脱垂子宫 ,此术式可减少操作步骤和出血 ,具有腹部无切口、术后疼痛轻、腹腔干扰少、术后恢复快及住院天数短等优点。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TVH组选择子宫活动、盆腔无粘连、除外妇科恶性病变、子宫小于 12孕周大的 30例 ,行非脱垂子宫行经阴道切除 ,占同期子宫切除的 72 % ;对照组随机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后输卯管脱垂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36例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发生输卵管脱垂6例,发生率1.38%;患者术后均有轻、中度贫血,血红蛋白72~97g/L;4例术后阴道残端感染,3例术后有盆腔血肿,主要表现为阴道出血、下腹部胀痛等;6例术后阴道残端愈合良好。结论输卯管脱垂是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后少见并发症,阴道残端感染、贫血、血肿是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后发生输卵管脱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喉部分切除术后发生瘢痕性喉狭窄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护理干预。方法选择138例喉部分切除术后患者,采用Logistic回归对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并提出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138例患者中发生喉狭窄25例,发生率为18.12%。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后发生喉狭窄与甲状软骨支架切除范围(χ^2=4.323,P=0.038),术后放疗(χ^2=6.002,P=0.014),术后肺部感染(χ^2=4.22,P=0.04),胃食管反流(χ^2=5.614,P=0.018)有关。结论甲状软骨支架切除范围、术后放疗、术后肺部感染、胃食管反流等是发生后狭窄的危险因素,应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降低术后喉狭窄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破裂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围术期麻醉的处理。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自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6例完全性子宫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麻醉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输卵管切除术后子宫破裂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在6例患者中,5例有瘢痕子宫(包括1例剖宫产术后,2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2例输卵管切除术后),1例曾行宫腔镜检查分段诊刮+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6例患者中4例末次手术史与本次怀孕间隔都不超过1年,其中3例不超过半年。2例子宫破裂发生于产后,产前行无痛分娩,产妇因产后出血于全麻插管下行子宫切除或修补术;4例产妇因胎儿宫内窘迫在椎管内麻醉下行紧急剖宫产,术中发现子宫破裂未改变麻醉方式给予子宫修补术。6例新生儿中,1例胎死腹中,1例缺血缺氧脑病,1例1 min Apgar评分5分,另3例1 min Apgar评分为10分。对6例输卵管切除术后子宫破裂患者的文献复习发现子宫破裂部位有5例位于输卵管切除侧的子宫角部。结论瘢痕子宫仍是发生妊娠子宫破裂的最大危险因素,有输卵管切除术史的孕妇亦需提高警惕。其次末次手术史与怀孕间隔时间短也可能增加子宫破裂的风险。子宫破裂如未及时诊断与处理,则新生儿的预后差,对于可疑子宫破裂产妇的麻醉方式选择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阴式子宫切除术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红菊  黄艳红  荆茹  张莹  王艳  赵京霞 《护理研究》2005,19(27):2487-2487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是经阴道进行子宫切除的一种手术,它不同于传统的经腹子宫切除术,该手术不进入腹腔操作,对腹腔脏器干扰小,术后病人起床活动早、出现肠胀气少、进食早、住院时间短.特别对腹壁脂肪厚、皮肤病者,需行阴道壁修补及年老体弱有内科合并症者更为适宜.这种手术创伤小、术后机体恢复快、病人心理负担轻.以往阴式子宫切除术只选择脱垂子宫,而非脱垂子宫很少选择经阴道切除.近年来人们发现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具有微创、简易的特点,使手术的适应证较界定范围扩大[1,2].我科从2003年2月开始对各种有子宫切除指证的非脱垂子宫病人,在排除了子宫不活动、盆腔明显黏连及阴道狭窄,成功开展30例手术,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脐带脱垂的危险因素及围产儿的预后,以指导其处理和预防。方法回顾性比较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发生的显性脐带脱垂和隐性脐带脱垂的临床资料。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近5年我院脐带脱垂总共发生44例,发生率为0.09%;其中显性脐带脱垂18例,发生率为0.037%;隐性脐带脱垂26例,发生率为0.054%;脐带脱垂中围产儿死亡6例,围产儿死亡率为13.6%。新生儿结局中,显性脐带脱垂组中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要高于隐性脐带脱垂组(36.8%vs.8.0%)(χ2=5.519,P=0.027)。影响脐带脱垂的因素中,经产妇的显性发生率(73.7%)要高于初产妇(26.3%)(χ2=4.940,P=0.035);定期产检的孕妇中脐带显性脱垂的发生率(31.6%)要低于缺乏产检的孕妇(68.4%)(χ2=8.628,P=0.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定期产检能够降低显性脐带脱垂的发生率(OR=0.098,95%CI=0.017~0.575)。结论显性脱垂的新生儿窒息率高于隐性脐带脱垂;经产妇发生显性脐带脱垂机会增加,定期产检能降低显性脐带脱垂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两种途径子宫切除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近3a接受两种途径子宫切除手术的病例共228例,其中,传统式子宫切除术176例;改良式子宫切除术52例,比较两组的疾病种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发现有否盆腔粘连、术后发热天数及使用抗生素时间、术后贫血情况、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等。结果:比较各指标的差异。结论:全子宫切除术改良式手术优于传统式手术。  相似文献   

18.
孙莉  赵郡  张蕾 《临床误诊误治》2012,25(10):53-56
目的探讨重复异位妊娠(repeated ectopic pregnancy,REP)的发生特点,并提出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41例REP(观察组)与同期40例首次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EP)(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并进行REP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孕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1例REP中26例(63.4%)发生在首次EP后两年内,且首次经手术切开取胚或药物治疗的EP患者两年内发生REP比例明显高于行输卵管切除术者(P〈0.01)。发生REP的危险因素包括盆腔粘连和输卵管炎(OR=48.14,P=0.006),盆腔或宫腔手术史(OR=41.32,P=0.042),无或偶尔避孕(OR=13.78,P=0.002)及首次EP时输卵管发生破裂(OR=5.16,P=0.022);保护因素包括患侧输卵管切除加对侧输卵管绝育术(OR=0.05,P=0.002),长期药物避孕(OR=0.13,P=0.046)和首次EP时停经天数〈45 d(OR=0.97,P=0.036)。结论输卵管损伤,急、慢性盆腔炎,盆腔粘连等是引起REP的主要原因,临床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严密随访并正确指导患者避孕与妊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的可行性及适应证。方法对87例非脱垂子宫行经阴道切除术(TVH组),随机抽取手术指征相近的经腹子宫切除(TAH组)作为对照组,进行术中、术后情况比较。结果TVH组术后病率、肛门平均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优于TAH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凡是有阴道分娩史患者、子宫不过大(小于孕13周)、无重度盆腔粘连及恶性病变的非脱垂子宫行TVH仍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既符合微创要求,又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并发症和术后病率低,是一种值得推广和进一步完善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盆腔韧带悬吊对盆底重建的影响。方法行全子宫切除术47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A组)25例,行改良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盆腔韧带悬吊,对照组(B组)22例,行常规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分析改良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盆腔韧带悬吊对盆底重建的影响。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日无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阴道长度及性生活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5例术后无阴道顶端脱垂、张力性尿失禁发生.对照组22例术后一年有ll例阴道顶端脱垂,4例张力性尿失禁,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改良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盆腔韧带悬吊对于盆底重建,防止术后盆腔脏器脱垂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