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乙烯裂解碳八、碳九为原料,采用两段加氢工艺,一段加氢采用镍系加氢催化剂,二段加氢采用活性金属催化剂。二段催化剂均可再生,运行周期长。混合油品可先脱胶质,再经一段使双烯烃加氢成单烯烃,二段单烯烃加氢饱和、脱硫氮氧等,使原料不饱和组分大幅降低,提高了裂解碳八、碳九油品品质。  相似文献   

2.
实际胶质是衡量柴油产品氧化安定性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与油品质量密切相关。文章介绍了柴油实际胶质测定标准方法《燃料胶质含量的测定(喷射蒸发法)》《发动机燃料实际胶质测定法》,分析了方法使用现状、方法差异和目前标准方法存在的问题。通过设计试验,考察两种测定方法的测量结果差异,分析蒸发浴温、蒸发介质、气体流速、蒸发时间、试验装置、样品量等因素对柴油实际胶质含量的影响程度及其原因。最后提出柴油实际胶质测定方法的优化方向,以期为相关标准方法的编写和修订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常景泉 《广州化工》2012,40(12):172-173,188
针对目前国内煤焦油加工工艺的阐述,尤其是煤焦油加氢轻质化的预处理方面,天元化工通过延迟焦化的工艺原理,通过处理前后的结果分析对比,得知煤焦油中的沥青质、胶质、残炭及重金属极大的得到降低,且很好的改善了下游加氢原料的品质,同时降低了原料中的硫、氮含量。生产结果表明:预处理后的油品为后续的全馏分加氢提供了长周期运行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乙烯裂解碳九两段加氢工艺原理,一段加氢在较低温度条件下使碳九原料中苯乙烯、双环戊二烯、双烯烃、烯烃加氢饱和,防止催化剂结焦,二段加氢在相对高的温度条件下使单烯烃饱和以及将有机硫加氢转化为硫化氢。某装置开车运行结果表明,经过两段加氢精制后的油品的总硫小于10 mg/kg,出口溴价低于0.1 gBr/100g,加氢油品可以作为溶剂油或者汽柴油的调和原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随着目前国内市场煤焦油加工工艺的发展,尤其是在煤焦油加氢方面。通过分析比对处理前后的结果,极大的降低了煤焦油中的胶质、沥青质、残炭和重金属,而且极大地改善了加氢原料的质量,也降低了原料中含有硫、氮的含量。这一结果表明:加氢处理后的油品具备了长周期运行的条件。本文根据这一技术,主要讲述了煤焦油加氢的目的、作用和原理,介绍加氢改质装置在生产中的主要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焦化汽柴油加氢装置换热器内结垢严重影响焦化汽柴油正常精制生产过程。对焦化汽柴油馏程、胶质、颗粒、组成等性质以及换热器内垢样组成进行详细分析。认为结垢是由烯烃和芳烃类物质聚合并夹杂颗粒沉积造成。考察温度、液体流速、阻垢剂、加氢预处理等条件对于焦化汽柴油结垢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温度是影响焦化汽柴油结垢较重要因素,150℃以上原料快速聚合,产生胶质。对原料进行加氢预处理,温度170℃,压力1.2 MPa,氢油比300下,可脱除96%二烯烃,处理后的物料结垢倾向性降低  相似文献   

7.
新型裂解汽油一段加氢催化剂的性能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新研制的裂解汽油一段选择性加氢催化剂的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入口温度、反应压力、氢油比、空速、原料水含量及胶质含量等因素对双烯加氢率及加氢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的工艺条件下,该种催化剂双烯加氢活性和选择性与现行工业用一段加氢催化剂性能相当,抗胶质性能较好,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烯烃含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了降低FCC汽油中烯烃含量的基本反应原理,重点讨论了影响FCC汽油烯烃含量的主要因素.从两方面综述了降低FCC汽油烯烃含量的方法,一方面可以利用FCC技术本身,通过选择合适的原料、优化操作条件、选择降烯烃催化剂和助剂等方法降低烯烃含量,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汽油醚化、加氢、催化重整、叠合等其他相关技术降低FCC汽油的烯烃含量.  相似文献   

9.
桑保顺 《当代化工》2013,(5):627-629
针对重整生成油C6组分加氢脱烯烃反应器压降上升过快,影响装置长周期运行的难题,分析了主要的原因。通过采取改造反应物料加热器、选用新型选择性加氢催化剂HDO-18、控制原料中烯烃含量等措施,消除了反应器压降高的主要因素,延长了装置的开工周期。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两段加氢工艺对裂解C9进行了加氢处理,一段采用Ni系催化剂将易结焦的二烯烃、链烯基芳烃等热敏物质除去,并使部分单烯烃加氢饱和;二段采用CoMoNi系催化剂进行加氢脱硫同时将单烯烃加氢饱和。重点考查了反应温度、压力、氢油比、空速对一段加氢效果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二段反应温度对加氢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段加氢后的产品溴值小于2.0 g Br/100 g,总硫小于1.0μg/g,胶质含量小于5mg/100 mL,可用于汽油调和组分或芳烃溶剂油。  相似文献   

11.
若蒸汽转化制氢装置仅采用一级加氢反应器,当制氢原料煤气中氧气和烯烃含量发生波动时,会出现加氢反应器床层温升急剧升高。为避免出现床层飞温问题,通过理论计算干馏煤气和焦炉煤气中氧气和烯烃在加氢反应器中产生的温升,提前预判各类煤气配入比例,并通过实际生产进行调整和验证。该项措施能确保装置在尽可能优化的低成本、多组分混合原料气的情况下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2.
永坪炼油厂制氢装置采用催化干气为原料,由于原料烯烃含量比较高,原料精制部分采用变温加氢+绝热加氢+Zn O脱硫工艺。装置平稳运行一年后,绝热加氢反应器出口温度超温,装置被迫切料停工,进行检修,发现变温加氢反应中烯烃饱和催化剂积碳严重,部分列管已经堵塞,更换新的催化剂后,绝热加氢反应器出口操作正常。本论文对造成烯烃饱和催化剂积碳多方面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13.
包国贤 《乙烯工业》2009,21(4):54-56
针对辽阳石化分公司烯烃厂77.8kt/a汽油加氢装置原料——裂解汽油中胶质含量高的问题,结合辽化乙烯裂解装置改扩建后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了胶质的组成、成因和特性,以及对加氢催化剂的影响,对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了经验性总结,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刘军  黄芝  李秀娥  李为民 《大氮肥》2005,28(5):293-295
介绍逆流等温-绝热加氢工艺流程在高烯烃含量的炼厂气用作制氢装置原料时,有效控制原料烯烃饱和过程中加氢反应器催化剂床层的温度的原理以及该工艺在中石油辽河石化焦化富气制氢中的使用情况,结果表明,该工艺解决了烯烃加氢饱和过程中的放热取出问题,实现了焦化富气用作制氢原料,拓宽了制氢原料来源.  相似文献   

15.
新建于内陆地区的炼化一体化装置运行过程中,轻烃回收产生部分重碳四、丁二烯抽提和MTBE产生部分剩余碳四,混合这部分碳四烃类,经饱和加氢后作为乙烯裂解原料,使原料得以充分利用。模拟不同烯烃含量的混合碳四饱和加氢过程,并将其结果分别与设计要求和实际运行结果对比,讨论装置的运行状况及产品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在高压反应釜中对煤焦油进行催化加氢反应,利用XPS和元素分析对不同加氢反应时间下提取的煤焦油沥青质进行表征,系统分析加氢油品四组分变化、沥青质转化率、化学组成和杂原子赋存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加氢油品中饱和分和芳香分收率增大,胶质和沥青质收率减小。加氢后沥青质转化率逐渐增大,分子量先减小后增大,沥青质中氧原子主要以羰基氧和碳氧单键形式存在,氮原子主要以吡咯氮、吡啶氮和质子化吡啶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7.
2016年4月东方石化催化裂解汽油烯烃含量上升,致使下游汽油加氢装置加氢汽油烯烃含量不合格。为降低催化裂解汽油烯烃含量,及时分析原因,采取延长反应时间、提高平衡剂活性、适当提高剂油比、汽油深度稳定、提高汽油切割塔处理负荷等措施,烯烃含量由约41%降到约36%,加氢汽油烯烃含量合格。  相似文献   

18.
论文针对中国石油大学化学综合实验中残炭测定项目进行教学改革。选取燃料油和渣油为原料,对石油产品进行四组分的分离,将原料分为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正庚烷沥青质。用自动微量残炭仪测定原料及各组分的胶质、沥青质中的残炭,研究残炭在石油产品组分中的分布。结果表明:石油产品中的残炭主要来源于样品中的胶质和沥青质。自动微量残炭测定法适合测定油品组分中的残炭。  相似文献   

19.
以绥中36-1原油常二线蜡油和秦皇岛32-6原油常二线蜡油为混合原料,采用加氢脱酸-糠醛白土精制工艺,生产1-10 ℃变压器油。通过分析各生产阶段油品气体组成的变化,得到了电精制脱氮过程会产生大量乙烯及乙烷的结论。在调整加工工艺后,降低了此过程油品乙烯、乙烷的含量,并最终通过超精密脱水过滤装置,使成品变压器油品中乙烯及乙烷含量均降为零,大幅度提高了油品质量。  相似文献   

20.
Mehra  Yuv  R.  Lam  Wilfred  K.  Mullins  Don  W.  方加禄 《乙烯工业》1996,(4)
一种含烯烃的原料气流在一个带热泵的脱乙烷塔或脱丙烷塔中除去C_3~ 或C_4~ 化合物,选择加氢脱乙烷塔或脱丙烷塔的塔顶馏分,明显地降低乙炔和二烯烃含量,脱除加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