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沈阳地区某三甲医院急诊科6 902例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和社会人口学模式,为本地区急性中毒的抢救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2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期间该院所有急诊科就诊的中毒病例的人口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急性中毒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共发生6 902名中毒患者就诊,占所有急诊病例的0.6%。其中,中毒死亡93例,病死率1.3%。男女比例为1∶1.14。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6.2 ± 15.1)岁。中毒发生率最高的年龄组为20~29岁(约占30.1%)。大多数的患者暴露类型被归为自杀性中毒(3 835例,55.6%)。在自杀性中毒和滥用性中毒之间存在性别差异(χ2=289.14,P<0.001):即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自杀性中毒,而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发生滥用性中毒。口服是最常见的中毒途径(86.1%)。最常见的四类有毒物质按组别依次为治疗性药物、农药、酒精以及气体;849例(12.3%)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中毒物质。就具体物质而言,酒精、百草枯、一氧化碳和镇静催眠药是最常见的中毒物质。农药中毒发生率最高的季节为夏季而气体中毒最常见的季节为冬季。结论 2012—2018年间,总体中毒人数呈下降趋势,本地区的急性中毒特征与十年前相比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2.
王红灵 《中国校医》2019,33(1):12-14
目的 观察高校教职工人群胃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加强对其感染的防控工作。方法 空腹采集教职工体检人群静脉血,检测胃幽门螺杆菌抗体滴度,观察其感染情况。结果 人群HP总阳性率为43.31%。其中:男性阳性率为45.82%,女性阳性率为4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年龄段分组比较其感染情况,各年龄组阳性率男性普遍高于女性,但只有41~50岁组男性与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50岁年龄组和51~60岁年龄组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且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应加强对该疾病的预防保健工作,提高人群防病治病的健康意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海安地区某三级医院急诊科681例急性中毒患者的中毒类型及中毒原因,为该地区急性中毒的抢救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海安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所有中毒病例资料,分析该院急诊中毒的规律和流行病学等特征。结果 681例患者中,毒物暴露类型依次为酒精和药物滥用中毒占比39.21%(267/681)、意外中毒31.27%(216/681)、自杀性中毒29.07%(198/681)。不同性别、年龄组间和不同居住地间中毒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2.814、238.025、22.474,P均<0.001)。其中女性自杀性和意外中毒类型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男性酒精和药物滥用类型中毒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20~<60岁以酒精和药物滥用类型中毒为主,>60岁以自杀性中毒类型为主,农村地区意外中毒类型占比明显高于城市地区,城市地区酒精和药物滥用中毒类型所占比例高于农村地区;681例患者中毒原因主要为酒精中毒,占30.54%(208/681),其次为农药中毒占22.61%(154/681)、其他食物中毒17.62%(120/681)、药物中毒12.78%(87/681)、毒品中毒8.66%(59/681)、蕈类中毒7.78%(53/681)。不同性别、年龄组间和不同居住地间中毒品种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8.575、142.248、226.611,P均<0.001)。其中女性药物中毒和食物中毒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男性,而男性酒精中毒比例显著高于女性,20~<60岁以酒精中毒为主,>60岁以农药及酒精中毒为主,城市地区药物中毒、蕈类中毒和毒品中毒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农村,而农村地区农药中毒和其他食物中毒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城市。结论 酒精、农药、食物中毒和药物中毒是海安地区急性中毒的主要中毒品种、酒精和药物滥用中毒、意外中毒、自杀性中毒所占比例接近。应根据急性中毒原因及中毒物质,采取科学合理防控措施,降低急性中毒发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分析广州市某医院2016—2020年住院病案首页数据,探讨急诊入院患者的疾病谱及就诊特点。方法 收集整理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广州市某医院住院病案首页的相关信息,分析入院患者的疾病谱特征。结果 2016—2020年广州市某医院急诊入院患者共25 136例,其中2020年占比较低,仅14.99%。急诊入院患者病种前5位分别为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23.98%),呼吸系统疾病(17.17%),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并发症(15.83%),循环系统疾病(15.06%),消化系统疾病(11.68%)。急诊入院患者中男性占53.27%,女性占46.73%,5年间患者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17岁患者占19.92%,18~44岁患者占44.47%,45~64岁患者占21.50%,≥65岁患者占14.11%,5年间患者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诊入院患者中第2季度入院人数最多,占27.30%,第1季度入院人数最少,占20.66%,5年间患者入院季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诊入院患者日就诊时段最高峰出现在20:00~21:59,谷值出现在6:00~7:59。不同性别及年龄段患者的住院疾病谱不同。结论 广州市某医院急诊入院患者主要病种一直较为稳定,但不同性别及年龄段患者疾病谱存在差异,住院患者以男性及18~44岁为主, 18:00点以后进入接诊高峰期,第2季度就诊病例较多,医院要根据急诊接诊特点,合理安排医疗资源分配,进一步提升救治能力,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沧州市急救中心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情况,为制定有机磷中毒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7年1月-2016年12月沧州市急救中心收治的639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了解有机磷中毒特征。结果 639例中毒患者病死21例,病死率为3.29%;生产性中毒81 例(12.68%),其中毒患者年龄以40~岁组和50~岁组为主,占生产性中毒69.14%。非生产性中毒558 例(87.32%),中毒患者年龄以20~<60岁为主,占非生产性中毒的68.64%。且死亡病例全部来自于非生产性中毒;89.96%的非生产性中毒为口服药自杀,有机磷农药种类以甲胺磷、敌敌畏、乐果(含氧化乐果)、辛硫磷居多;给予院前急救中毒患者病死率(0.73%)低于未给予院前急救者(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47,P<0.05);行血液灌流组病死率(0.98%)低于非血液灌流治疗组(4.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4,P<0.05);2007-2016年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人均住院费用平均增长速度为10.12%。结论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防治工作重点应放在青中年人群,尤其是农村女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重在预防;提高医疗机构院前急救水平,重症患者行血液灌流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职业性手外伤患者伤害特征和临床治疗结局情况,探讨职业性手外伤伤害预防控制策略。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陕西中医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诊断和治疗的职业性手外伤伤害患者509例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一般情况、手损伤情况、伤害类型和伤害原因、临床治疗方法和结局等,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男性职业性手外伤患者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3.31∶1,年龄20~49岁较多占75.05%。85.46%的患者职业性手外伤伤害发生后8 h内就诊,就诊时间间隔平均为2.00 h。职业性手外伤以开放性外伤为主(82.12%),伤害类型前3位分别为骨折(29.86%)、挤压伤(27.31%)和切割伤(26.72%);伤害原因中机械造成最高占40.08%,其次为重物砸伤(20.63%)。职业性手外伤的治疗以清创缝合为主(44.14%),其次为内固定术(17.59%)和肌腱缝合(15.29%);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8.00(5.00,24.00)d,经治疗后98.42%患者手功能恢复正常或部分受损。结论 职业性手外伤伤害有明显的性别、年龄特点,开放性外伤以及骨折、挤压伤和切割伤较多,机械损伤是引起职业性手外伤伤害的最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10—2019年广州市肝癌死亡情况及趋势,为降低肝癌死亡率的科学防控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人口资料来源于市公安局。死亡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计算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简称世标率)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 APC)。利用Joint Regression Program软件分析肝癌死亡的时间变化趋势。 结果 2010—2019年广州市肝癌年平均死亡率为24.40/10万,男性(38.37/10万)高于女性(10.25/10万),男性死亡中位年龄比女性早11岁。49.69%的男性肝癌死亡发生在45~64岁组,68.95%的女性集中在65岁以上组。近10年肝癌整体、男性和女性死亡均呈下降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APC分别为-2.06%、-1.82%和-2.49%。15~44岁、45~64岁和65岁以上组肝癌死亡均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3.78%、-2.01%和-1.17%。 结论 广州市近10年肝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男性和老年人为防控重点。应重视肝癌筛查,进一步提升居民健康素养,加强自我管理能力,降低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8.
马赫  刘颖 《中国校医》2019,33(7):500-504
目的 对三甲医院超长住院日患者的分布特征进行描述,并探讨缩短住院天数的措施,以提高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法 通过病案数据库和病案统计软件导出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的全部出院患者的首页信息,定义住院天数大于30天为超长住院日,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8年全年出院患者215 459例,其中超长住院日患者4 810例,占2.2%。超长住院日患者占用总床日数占全部总出院患者占用总床日数的10.5%,总费用占全部患者总费用的10.8%。超长住院日患者的男女构成、年龄分布、医疗付款方式分布与住院30天以内的患者均有差异(P<0.05)。超长住院日患者数量前5名的科室为放射治疗科、血液内科、康复科、神经外科和肿瘤内科,前5名的疾病大类为恶性肿瘤、影响健康状态的因素、循环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及外因和良性肿瘤。手术科室出院的超长住院日患者中有270例未做手术,占总数的16.89%,其中疼痛科与神经外科较多。结论 应建立预警机制、加强病种监督、医联体建设、提高医技工作效率、推行日间手术、完善绩效考核机制,以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9.
田薇 《中国校医》2020,34(5):330
目的 了解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地区5~19岁儿童青少年的主要死亡原因,为政府等相关部门制定干预措施及政策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法(ICD-9 和ICD-10)统一编码。用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比、潜在减寿年数(PYLL)、潜在减寿率(PYLLR)、标化减寿年数(SPYLL)和标化减寿率(SPYLLR)等健康测量指标对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地区20年间的死亡报表进行分析。采用Excel 2017、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死亡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儿童青少年死亡率为39.02/10万,标化死亡率为5.63/10 万,男性死亡率为27.6/10 万,女性死亡率为18.4/10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2.87,P<0.05)。损伤中毒(17.33/10万)和肿瘤(9.13/10 万)是危害儿童青少年最主要的死因,占全死因死亡的67.8%。儿童青少年全死因PYLL 为15175.5人年,SPYLL 为8497.37 人年,潜在减寿率 为11.8‰,标化潜在减寿率 为29.5‰。结论 损伤中毒、肿瘤是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地区5~19 岁儿童青少年的主要死因,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死亡,降低疾病负担和寿命损失,促进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表面抗体阳性率情况。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13 582例患者的乙肝五项检测结果,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检测,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共1 339例,阳性率为9.86%,其中男性阳性率为10.58%,女性阳性率为8.96%;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者共8 082例,阳性率为59.51%,其中男性阳性率为57.54%,女性阳性率为61.96%;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最高的是年龄为41~50岁的患者,为14.60%;阳性率最低的是年龄为0~10岁的患者,为0.20%;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最高的是年龄为0~10岁的患者,为70.98%。结论 男性乙肝表面抗原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而女性的表面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表面抗原携带率随年龄段的降低大幅下降;表面抗体随年龄段的降低呈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11.
王红灵 《中国校医》2019,33(3):170-172
目的 了解某高校职工乙型肝炎感染情况,为防治乙肝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集空腹静脉血,离心取血清检查乙肝五项指标评判乙肝感染情况。 结果 参加体检2 501人,乙肝感染总阳性率为2.60%,男性阳性率为2.84%,女性阳性率为2.30%。41~50岁和51~60岁年龄组阳性率较高,分别为3.66%和3.77%。71岁以上人群乙肝阳性率最低(1.18%),明显低于其他各年龄组。 结论 该校职工乙肝感染水平明显低于全国乙肝感染水平,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和控制乙肝的传播,有利于提高教职工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无锡市锡山区从业人员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感染情况,为今后的疾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对1 281名高谷丙转氨酶从业人员进行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分析。结果 1 281名高谷丙转氨酶人员中,HBsAg阳性率为13.58%,女性阳性率(14.85%)高于男性阳性率(12.81%),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升高。HBsAg阳性者HBeAg阳性率为18.39%,男性阳性率(23.53%)显著高于女性阳性率(11.11%),18~30岁的阳性率最高(30%)。结论 加强乙型肝炎防治知识宣传,提高人们的防控意识。  相似文献   

13.
谭炜 《中国校医》2021,35(5):357
目的 探索南京地区高尿酸血症(HUA)患者的性别与年龄特征。方法 以13 924名体检人员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 280人,女性6 644人,采用酶比色法检测尿酸(UA)。统计UA频数分布,比较不同年龄组男女HUA检出率。结果 男性、女性UA值分布均符合正态分布;在≤ 29、30~39、40~49、50~59岁年龄组中,男性HUA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在70~79、 ≥80岁年龄组中,女性HUA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男性各相邻年龄组HUA检出率变化不明显,仅≥80岁组显著高于70~79岁组(P<0.05)。女性从≤ 29岁组至30~39岁组,HUA检出率明显下降(P<0.05);40~49岁组至60~69岁组以及70~79岁组至 ≥80岁组,HUA检出率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男性总体HUA检出率高于女性;男性在80岁之前HUA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女性50岁之后HUA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邢台市养老机构入住人员慢性病的患病情况,为该地养老机构的进一步建设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对邢台市养老机构719例入住人员进行现况调查。结果 邢台市养老机构入住人员86.92%为70岁以上的老年人;458人患有慢性病,该人群患病率为63.70%,54.8%的慢性病患者合并2种及以上疾病,60~岁组慢性病合并存在最严重;邢台市养老机构慢性病前五位排名分别为高血压、脑梗塞、冠心病、糖尿病、前列腺增生,女性冠心病患病率高于男性(P<0.05),男性脑梗塞患病率高于女性(P<0.05),60~岁组糖尿病患病率最高为28.57%(P<0.05)。结论 邢台市养老机构入住人员慢性病患病率较低,但慢性病合并存在情况严重,尤其60~岁组人群,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与高血压并发急性脑梗死(ACI)的预后价值。方法 对郑州市某医院病历信息系统2017—2018年确诊并进行治疗的≥40岁高血压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郑州市某医院≥40岁高血压患者160例,患者年龄40~85岁,男性占56.25%,女性占43.75%。高血压患者中并发ACI 56例,并发率为35.0%,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MHR(OR=1.247)及高同型半胱氨酸(Hcy)(OR=3.276)为高血压并发ACI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HR临界值为11.46,高血压并发ACI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85.1%(80/94)、83.3%(55/66),准确度为84.4%(135/160),AUC值为0.785, Hcy临界值为10.40(mmol /L),高血压并发ACI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48.9%(46/94)、56.1%(37/66),准确度为51.9%(83/160),AUC值为0.573。结论 MHR是高血压患者发生ACI的相关因素,可以作为高血压患者发生ACI的风险筛查时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驻马店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高风险行为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驻马店市某医院精神科造册在管的精神分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基本资料收集,并由精神科医师对调查对象进行高风险行为评估,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精神分裂患者高风险行为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高风险行为发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对1 08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高风险行为评估,男性679例,占62.64%,女性405例,占37.36%。平均年龄(47.89±27.65)岁。评估结果显示高风险行为者78例,占7.19%。男性(OR=2.704)、年龄为18~50岁(OR=1.555,2.729,3.861)、户籍为外地(OR=1.967)、职业为失业或无业(OR=2.729)、监护人不是配偶(OR=3.762,4.250,7.822,8.306,10.064)、既往住院次数较多(OR=3.500,3.803,7.621)、既往应急处置次数较多(OR=10.644,31.218)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高风险行为的风险较高。结论 驻马店地区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一定的高风险行为比例,应对其中的男性、18~50岁、外地户籍的患者积极实施救助,保证相应的社会支持。对于多次住院、多次发生应急处置的患者需给予加强关注。  相似文献   

17.
张桂萍 《中国校医》2020,34(1):24-26
目的 了解河南省洛阳市城区居民营养知识水平、态度及行为情况。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1 500名城市区常住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高血压控制率占72.38%;吸烟者占25.0%,曾经戒烟者占吸烟者33.04%;体育锻炼者占总人数的69.10%;认为健康状况一般者占53.8%;“食品卫生”“食品上的农药”“环境污染影响我的健康”位居“最关心”前三名;营养知识知晓率为40.9%;营养不良率男性(1.5%)低于女性(11.2%),正常率男性(79.8%)高于女性(71.0%)。结论 洛阳市居民的健康状况处于中等水平;使用电脑和看电视已成为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两个重要因素;相关营养知识知晓率偏低以及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提示加强营养知识的普及和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上海市金山区50岁以上人群甲状腺结节患者结节特点并据此提出健康干预和防治建议。 方法 2013年1-12月,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该区5个乡镇下属的13个居委会或村的2 362名50岁以上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甲状腺B超检查,运用SPSS 22.0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40.6%,女性患病率(45.5%)显著高于男性(33.0%)(P<0.05);随年龄组增大,多发结节在50~岁、60~岁和70~岁人群中的比例依次为29.2%、32.0%和41.9%,呈升高趋势(P<0.05);60~岁(32.2%)和70~岁(42.1%)人群的双侧结节的比例高于50~岁(28.8%)(P<0.05);60~岁(23.4%)结节介于良恶性之间的比例高于50~岁(14.4%)(P<0.05)。 结论 金山区50岁以上人群甲状腺结节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多发结节比例随年龄组增大呈现上升趋势,结节处于良恶性之间的患者比例较高,需引起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的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9.
梁艳静 《中国校医》2019,33(11):856-857
目的 了解沛县居民死因状况及特征,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沛县死因监测系统上报的数据,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编码分类,使用死亡率、标化率、死因顺位、潜在减寿年数(PYLL)、潜在减寿率(PYLLR)、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对沛县居民死因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3—2018年,沛县居民粗死亡率583.83/10万,标化率为339.46/10万,死因前5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302.00/10万)、肿瘤(122.77/10万)、呼吸系统疾病(76.70/10万)、损伤与中毒(46.40/10万)、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46.40/10万),占全死因的95.55%。PYLL前5位为肿瘤、损伤与中毒、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损伤与中毒是影响沛县居民健康的主要原因,是今后卫生工作的重点防治疾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湘潭市5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病例的感染来源,并探讨其传播模式,提出针对性预防控制建议。 方法 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描述流行特征,采集患者鼻咽拭子,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进行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 截至2020年3月5日,湘潭市累计报告42例新冠肺炎病例(其中6例为无症状感染者),重症及危重症病例8例。涉及5起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共发病19人(包括无症状感染者),占总病例数45.24%;其中4起因武汉返湘潭(简称潭)人员引起,1起因本地病例引起;男性8例、女性11例,年龄为1岁3月~84岁;临床表现出现咳嗽症状比例最高(占70.59%),病例从发病到就诊隔离间隔时间在0~10 d之间,中位数为2 d,发病时已住院隔离观察的病例占比最高为42.11%(8/19),从就诊隔离到确诊的间隔时间在0~7 d 之间,中位数为2 d。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隐匿性,人员密集、聚餐/会、家庭内传播是聚集性疫情的高危因素,应做好重点场所、重点人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减少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