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论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学校"汽车发动机拆装"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实践,在专业课教学中如何将理论与实操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汽车发动机拆装"课程教学的效益。"汽车发动机拆装"课程的教学中,多数教师采用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先将发动机拆装中的一些相关技能知识讲授给学生,再根据本节课所讲授的理论内容,给学生布置相关的实操任务,在实训室完成实训。由于理论和实操不同步,导致学生不能理解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也将无法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操作,从而使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效率不高。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解决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教学相互脱离的弊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可以边理论边实践,教室也是实训室,有效提高了"汽车发动机拆装"课程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Z1):166-171
针对目前导弹发动机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学历教育、任职教育、士官高职和任职培训等多个层次学员特点,探讨了导弹发动机结构专修室(专业研修教室)建设的紧迫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具体的建设要求、建设思路、功能划分、具体配置,构建了基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导弹发动机结构专修室,通过建设证明基于导弹发动机结构专修室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员的学习效果,有利于学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导弹发动机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也为促进学院教学保障条件建设、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罗廉 《高教论坛》2007,(4):122-124
本文探讨了交通运输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及方法.教改实践表明: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在少课时条件下也能高效率地完成汽车发动机构造课程的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4.
从汽车使用的角度研究节油措施。运用发动机原理、汽车理论等基础知识,通过对汽车启动、起步过程中发动机温度、负荷对燃油消耗影响的分析,规范了汽车启动、起步操作,强调电控燃油喷射发动机的启动不能踩油门,否则会加大燃油消耗;将汽车起步过程的离合器踏板控制过程规范为快-慢-快3个阶段:指出车辆低档、低速行驶比发动机无负荷高速运转更能缩短发动机热车时间,节油效果更好;明确了商务车空载二档起步可以节油,而乘用车采用一档起步才能节油的机理。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5,(80):8-9
文章阐述了基于网络环境课程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高职《汽车发动机结构》课程双模式教学改革与实践。通过课程改革教学实践,建设了适应自主学习的《汽车发动机结构》网络课程;探索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对教学方式、信息内容呈现方式进行全新设计和组织的途径;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自主学习与课堂讲授和实践操作穿插进行,使整个自学过程与教学过程紧密联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汽车维修与检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本文探讨了高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采用汽车发动机项目教学、虚拟拆装、实物拆装及故障诊断的理论—模拟—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桑塔纳2000GSi AJR型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实验台的设计思路和结构特点。本实验台,既能直接检测静态参数,也能直观地检测数据流和波形等动态参数,并能设置故障,为电控发动机标准信号的检测和故障诊断提供了操作平台,达到能够实车故障排除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史小丽 《考试周刊》2010,(8):159-160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采用了两种动力装置.兼备了内燃机汽车和电动汽车优点,既能充分发挥燃料发动机持续工作时间长、动力性能好,又能发挥电动机无污染、低噪声的好处。  相似文献   

9.
以汽车常见故障现象为载体,运用中医理念,按照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对汽车发动机课程进行项目导向的开发。首先:进行人机结构功能和症状的比对,在充分发掘其共性并结合课程知识点的基础上设计了富有特色的6个教学情境:挂号就诊、保健养护、感冒发烧的诊治、功能障碍的诊治、临床手术和康复体检。其中每个教学情境又下分数个学习模块,教师可...  相似文献   

10.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测量汽车发动机运行时的各种参数,可以了解发动机的工作状况,对研究和分析发动机的性能,提高和改进发动机的质量,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汽车发动机运行时的功率、扭矩、转速、机油温度、冷却水温度、进排气温度、进排气压力等参数,基于W320水力测功器装置,采用IPC工业控制机、AT89S8252单片机及PID控制技术,设计了汽车发动机智能测试实验室,开发了由VB编程的可视化、虚拟化的图文操作界面,实现了发动机运行过程中动态参数的实时测量和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