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6 毫秒
1.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或丁卡因表面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对成人扁桃体手术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60例18~60岁、ASAⅠ~Ⅱ级的行低温等离子扁桃体消融术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2%利多卡因组(L组)和1%丁卡因组(T组),每组各20例。C组常规全身麻醉诱导;L组在咽喉部给予2%利多卡因5 ml之后再行全身麻醉;T组在咽喉部给予1%丁卡因5 ml之后再行全身麻醉。分别在患者入室后(T0),诱导后插管前(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5 min(T3),手术开始1 min(T4),手术开始10 min(T5),手术结束即刻(T6),自主呼吸恢复(T7),拔管后1 min(T8),麻醉恢复室(T9)时间点记录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比较三组患者的MAP、HR、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与T0时间点相比,C组患者在T2、T4、T7、T8时间点,MAP和HR明显升高(P0.05),而L组和T组在各个时间点均无明显变化(P0.05)。与C组相比,L组和T组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利多卡因或丁卡因进行表面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有助于维持成人低温等离子扁桃体消融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同时加快术后苏醒。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在骶管麻醉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肛门、直肠、会阴部手术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四组,每组50例,A组:0.45%罗哌卡因+0.5%利多卡因;B组:0.45%罗哌卡因+50μg芬太尼+0.5%利多卡因;C组:0.225%罗哌卡因+0.5%利多卡因;D组:0.225%罗哌卡因+0.5%利多卡因+芬太尼50μg。分别在注药后观察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术后排尿情况、术后运动功能及局麻药中毒的情况。结果 C组麻醉起效时间显著晚于A组和B组,麻醉维持时间显著短于A、B、D三组。D组麻醉维持时间显著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术中需要局麻药切口周围浸润的人数显著高于A组,C组和D组患者术后排尿及运动功能明显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骶管阻滞中应用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可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增强麻醉效果,延长麻醉镇痛时间,减少术后留置尿管及较少影响患者运动功能。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在骶管阻滞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用于经皮肾镜碎石术的麻醉效果。方法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ASA)Ⅰ~Ⅱ级,输尿管上段、肾盂和肾盏结石患者3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0例。对照组采用质量分数1%利多卡因+质量分数0.5%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阻滞,观察组采用质量分数0.3%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阻滞。记录2组麻醉前、截石位逆行输尿管置管(T0)、俯卧位彩超引导肾盂穿刺(T1)、俯卧位超声或气压弹道碎石(T2)时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比较2组T0、T1、T2时VAS以及麻醉效果确切后肌力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2组T0、T1、T2时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0、T1、T2时VAS(1.3±0.2、1.0±0.5、1.2±0.4)与对照组(1.2±0.1、1.1±0.3、1.5±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效果确切后3、4级肌力比率(12.5%、87.5%)高于对照组(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下行经皮肾镜碎石术麻醉镇痛效果确切,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剖宫产术中应用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和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7月92例接受剖宫产术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麻醉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罗哌卡因组和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组,每组46例。罗哌卡因组给予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组给予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观察两组麻醉前、手术开始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呼吸频率、心率(HR)、药物起效时间、痛觉恢复时间、术后24 h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麻醉后肌肉松弛优良率。结果手术开始时,两组SBP、DBP、呼吸频率、HR均明显下降,但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组下降程度明显低于罗哌卡因组(P<0.0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组药物起效时间明显短于罗哌卡因组,痛觉恢复时间明显长于罗哌卡因组(P<0.0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组术后24 h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罗哌卡因组(P<0.0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组麻醉后肌肉松弛优良率明显高于罗哌卡因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术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手术中使用罗哌卡因、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脊髓麻醉效果的比较。方法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99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25.0 mg罗哌卡因、15.0 mg布比卡因及40.0 mg利多卡因进行脊髓麻醉。主要研究终点是感觉阻滞完全恢复所需的时间。次要研究终点包括运动阻滞的恢复时间、失败率、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术后疼痛、首次运动、排尿和出院时间以及短暂性神经系统症状(TNS)发生率。结果利多卡因组患者感觉阻滞恢复时间(3.1±1.7)h和布比卡因组患者感觉阻滞恢复时间(6.1±2.5)h均明显长于罗哌卡因组患者感觉阻滞恢复时间(2.6±1.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P=0.000)。与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组相比,罗哌卡因组患者运动阻滞恢复更快。罗哌卡因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排尿和出院时间均较布比卡因组患者短,而与利多卡因组患者无差异。与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组患者相比,布比卡因组患者术后止痛药物使用更少。3组患者满意度、心律不齐/低血压发生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在使用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和利多卡因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进行脊髓麻醉时,应用罗哌卡因麻醉患者感觉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最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麻醉对单孔腹腔镜(LESS)术后镇痛的效果以及加速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019年1月在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妇科住院行经脐LESS手术的患者共147例,随机、双盲分为3组: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麻醉组49例,静脉滴注氟比洛芬镇痛组49例,对照组49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分析患者术后指标。结果观察至术后48 h采用术后镇痛的两组与对照组相比,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 0.05)。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麻醉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平均住院费用均少于静脉滴注氟比洛芬组(P 0.05);采用术后镇痛的两组患者的下床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麻醉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平均住院费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LESS术后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麻醉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该方法经济、安全、有效,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用于膝关节镜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拟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A组,n=30)和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组(B组,n=30)。两组患者在喉罩全麻后,分别在超声引导下行单次股神经阻滞,A组注入0.25%罗哌卡因注射液30 ml,B组注入0.25%罗哌卡因及100μg右美托咪定混合液30 ml。观察两组患者术后4 h(T0),8 h(T1),12 h(T2)及24 h(T3)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当VAS评分大于5分时,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结果两组间在T0、T1、T2时间点的VAS评分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在T3时间点的VAS评分分布优于A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氟比洛芬酯的用量(68.33±35.92 mg)明显高于B组(18.33±30.75 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较单纯罗哌卡因行单次股神经阻滞镇痛时间长,术后辅助氟比洛芬酯镇痛剂量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收肌管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90例择期单侧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G组)、全麻+罗哌卡因收肌管阻滞组(G+R组)和全麻+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收肌管阻滞组(G+DR组),每组各30例。G+R组和G+DR组于麻醉诱导结束后行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G+R组和G+DR组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和0.375%罗哌卡因混合右美托咪定0.6μg/kg 20 ml。3组全麻诱导置入i-gel喉罩后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以瑞芬太尼0.15μg/(kg·min)和异丙酚同时泵注,术中根据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调节异丙酚的泵注速率,维持BIS值45~55。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喉罩拔除时间。记录术后1、4、8、12和24 h各时间点静息时、主动功能锻炼(AFE)状态下和持续被动功能锻炼(CPM)状态时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术前、术后1、4、8、12和24 h各时间点股四头肌肌力;术后24 h内解救镇痛药用量。记录收肌管阻滞有关不良事件、心血管不良事件、镇静过度和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与G组和G+R组相比,G+DR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喉罩拔除时间明显缩短(P0.01)。与G组相比,G+R组术后1和4 h静息、AFE和CPM状态下的VAS评分以及术后24 h氟比洛芬酯用量,G+DR组术后1、4、8和12 h静息、AFE和CPM状态下的VAS评分以及术后24 h氟比洛芬酯用量明显降低(均P0.05);与G+R组相比,G+DR组术后8和12 h静息时、AFE状态下和CPM状态下VAS评分以及术后24 h氟比洛芬酯用量均明显降低(P0.01)。3组股四头肌肌力、地佐辛用量和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6μg/kg右美托咪定混合0.375%罗哌卡因20 ml收肌管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麻醉恢复快,可有效改善术后镇痛的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膝关节腔内注射用于膝关节镜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90例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膝关节腔内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R组);氢吗啡酮0.3 mg+0.375%罗哌卡因20 ml(H1组);氢吗啡酮0.6 mg+0.375%罗哌卡因20 ml(H2组)。观察术后6、12、18和24 h患者静态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镇痛持续时间、术后24 h使用帕瑞昔布的患者例数及次数。结果与R组相比,术后12和18 h,H1组和H2组VAS评分降低,术后镇痛持续时间明显延长,术后24 h使用帕瑞昔布的患者例数及次数明显减少(P0.05);H1组与H2组VAS评分、术后镇痛持续时间、使用帕瑞昔布的患者例数及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镜术后,关节腔内注入0.3 mg氢吗啡酮可明显增强罗哌卡因的镇痛效果,且增加氢吗啡酮剂量不再增强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联合利多卡因及罗哌卡因针的麻醉效果,并比较环形皮下注射与传统阴茎根部背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 170例行包皮环切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利多卡因针阴茎根部背神经阻滞麻醉)、B组(药物改良组,利多卡因乳膏外用,利多卡因针及罗哌卡因针阴茎根部背神经阻滞麻醉)、C组(注射方法改良组,利多卡因乳膏外用,利多卡因针及罗哌卡因针阴茎根部环形皮下注射).分别比较各组的麻醉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并比较术后各时间段的VAS评分.结果 各组麻醉起效时间无明显差异,但A组的麻醉持续时间明显低于B组和C组.在麻醉时,C组VAS值明显低于A组及B组(P<0.05),A组和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三组评分均无明显差异.至术后30min、1h、2h,A组均高于B组及C组(P<0.05).结论 麻醉时,阴茎根部环形皮下注射,患者的疼痛感明显轻于背侧根部背神经阻滞麻醉.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利多卡因加盐酸罗哌卡因针联合麻醉,持续时间长,术后的疼痛程度较单纯使用利多卡因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左旋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罗哌卡因组和左旋布比卡因组,每组52例。罗哌卡因组采用0.5%罗哌卡因麻醉,左旋布比卡因组采用0.3%左旋布比卡因麻醉。比较2组感觉和运动阻滞情况、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呼吸功能相关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罗哌卡因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长于左旋布比卡因组,感觉和运动阻滞维持时间短于左旋布比卡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组麻醉不同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 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麻醉后,罗哌卡因组呼气高峰流量(PEFR)及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高于左旋布比卡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罗哌卡因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左旋布比卡因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采用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运动恢复较快,呼吸系统受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0.3%罗哌卡因复合1%利多卡因肌间沟臂丛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上肢手术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A组)和布比卡因组(B组)各30例。罗哌卡因组用0.3%罗哌卡因和1%利多卡因混合液20ml;布比卡因组用0.25%布比卡因和1%利多卡因混合液20 ml。观察两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及维持时间,并监测两组患者麻醉前后BP、HR、SpO2,评价麻醉效果。结果:两组起效和维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P、HR、SpO2无明显变化。A组感觉与运动阻滞分离较明显。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确切,循环稳定,均无不良反应发生,且运动感觉阻滞分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8):1404-1405
探讨不同速度注射0.5%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及差异性。选取我院接受剖宫产手术并采取腰硬联合麻醉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组,每组40例,三组均选择0.5%罗哌卡因作为麻醉用药,其中A组注射速度为1ml/5s,B组注射速度1ml/10s,C组注射速度为1ml/15s,比较三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A组患者在阻滞平面达到T10以及消退至T8的时间明显短于B组与C组,P0.05;但B、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A组患者术中肌松满意度明显高于B、C组,P0.05,但三组患者术中追加利多卡因例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腰硬联合麻醉中不同罗哌卡因注药速度麻醉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应以1ml/10s速度推注0.5%罗哌卡因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以及可靠的安全性,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重比重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前列腺电切术中应用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CSEA组38例在蛛网膜下间隙注入0.5%罗哌卡因2.2 ml;EA组38例给予2%利多卡因实验剂量,出现节段性平面后给予2%利多卡因5-10 ml,术中追加2%利多卡因维持。观察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平面固定时间和麻醉效果评级。结果:CSEA组起效快,麻醉效果优于EA组。结论:重比重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前列腺电切术中应用,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神经刺激仪辅助罗哌卡因阻滞麻醉用于老年下肢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5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试验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采用0.50%罗哌卡因和1.00%利多卡因行腰丛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2.00%利多卡因和0.75%罗哌卡因行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一般情况、麻醉情况、术后禁食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及使用止血带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试验组平均动脉压保持在稳定的状态,无明显波动。手术开始时、术中不同时点及术后1 h平均动脉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麻醉开始起效时间、维持时间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麻醉后不同时点神经阻滞完善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禁食时间及尿潴留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0.50%罗哌卡因用于老年下肢手术腰丛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满意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3):479-480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麻醉在小儿手术中麻醉效果。选择接受手术治疗的91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行骶管穿刺阻滞,对照组给予0.25%罗哌卡因,观察组给予0.25%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记录两组手术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和苏醒时间,采用婴幼儿镇痛评分量表(CHIPPS)分别在术后1h和3h评价镇痛效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和术后1h CHIPP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痛持续时间、苏醒时间及术后3h CHIPPS评分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儿手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麻醉,具有镇痛效果好、术后不良反应少的优点,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3):4456-4457
观察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择期行剖宫产术产妇60例,随机双盲分为两组:罗哌卡因组(R组)和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组(RF组)(n=30),R组腰麻药物为14mg罗哌卡因,RF组腰麻药物为12mg罗哌卡因联合10g芬太尼。记录产妇手术期间麻醉效果、麻醉并发症和新生儿1、5min Apgar评分。与R组比较,RF组产妇低血压、恶心呕吐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和新生儿1、5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麻醉效果好,麻醉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1):3779-3780
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采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麻醉效果以及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1日~11月30日我院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120例,遵照双盲法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取浓度为0.357%的罗哌卡因30ml进行麻醉,对照组采取浓度为0.4%的罗哌卡因30ml进行麻醉,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和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的阻滞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差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之下0.357%罗哌卡因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有可靠的麻醉效果,有利于术后患者的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对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手术的应激反应.方法 上肢手术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0.5%罗哌卡因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采用0.5%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10 mg的混合液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麻醉前30 min (T0),术中1 h(T1),手术后6 h(T2)观察血糖(blood glucose,Glu)水平、血浆皮质醇(cortisol,Cor)水平.结果 T0时2组患者Clu、Cor的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比较,T1、T2时2组患者Clu、Cor的浓度开始增加(P<0.05);T1、T2时观察组患者Clu、Cor的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较单纯罗哌卡因对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手术的应激反应少,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研究神经外科唤醒麻醉中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采用临床常用浓度用于头皮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及其对呼吸和循环指标的影响。方法脑功能区胶质瘤择期拟行唤醒麻醉下开颅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利多卡因(L)组(n=30)和罗哌卡因(R)组(n=30),切皮前15 min分别采用1%利多卡因或0.5%罗哌卡因行患侧头皮神经阻滞。记录术中镇痛药用药量及呼吸和循环相关指标。结果关颅期循环指标L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高于R组(P<0.05);镇痛药用药量L组大于R组(P<0.05)。两组患者呼吸指标相比,R组优于L组(P<0.05)。结论在脑功能区占位手术唤醒麻醉中,采用罗哌卡因头皮神经阻滞可以提供更为有效的镇痛效果,不仅降低镇痛药的用药量,同时减少呼吸抑制等副作用的发生,更适宜用于唤醒麻醉中的头皮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