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双侧游离下鼻甲黏骨膜瓣联合同种异体鼻中隔四方软骨修补鼻中隔穿孔的效果。方法 2008年12月至2013年6月对深圳市石岩人民医院收治的21例鼻中隔穿孔患者进行研究,在鼻内镜下采用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的方法分离鼻中隔穿孔周围的黏软骨膜及骨膜,取左右鼻腔合适大小的下鼻甲黏骨膜瓣两片和同种异体鼻中隔四方软骨固定于鼻中隔黏软骨膜下,完全覆盖鼻中隔穿孔。结果术后48周鼻腔黏膜上皮完全覆盖穿孔,15例鼻中隔穿孔Ⅰ期愈合,其余6例Ⅱ期愈合,鼻中隔基本平直,双侧鼻腔通气良好。随访68周鼻腔黏膜上皮完全覆盖穿孔,15例鼻中隔穿孔Ⅰ期愈合,其余6例Ⅱ期愈合,鼻中隔基本平直,双侧鼻腔通气良好。随访618个月,鼻中隔未见再穿孔。结论鼻内镜下双侧游离下鼻甲黏骨膜瓣联合同种异体鼻中隔四方软骨修补鼻中隔穿孔,减少对患者的损伤,取材方便,未见排异现象,无不良反应,成活率高;操作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带蒂鼻底粘骨膜瓣加自体中鼻甲粘骨膜片修补鼻中隔较大穿孔的疗效。方法分离鼻中隔一侧穿孔周围的粘软骨膜及骨膜,切取自体中鼻甲粘骨膜片,用自体中鼻甲粘骨膜片覆盖一侧鼻中隔穿孔。再分离鼻中隔对侧穿孔周围的粘软骨膜及骨膜,制备带基蒂的鼻底粘骨膜瓣,将带蒂鼻底粘骨膜瓣向后、上旋转,覆盖鼻中隔穿孔。结果13例鼻中隔穿孔均一期愈合,双侧鼻腔通气良好,鼻部症状完全消失。随访6-36个月,鼻中隔未见再穿孔。结论采用自体带蒂鼻腔底粘骨膜瓣加自体中鼻甲粘骨膜片修补鼻中隔较大穿孔,取材方便,无需再作切口,成功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游离鼻底黏膜修补鼻中隔穿孔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新霞  魏玉宏 《广西医学》2005,27(9):1351-1352
目的 研究应用游离鼻底黏膜修补鼻中隔穿孔的效果。方法 用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的方法分离鼻中隔穿孔周围的黏软骨膜及骨膜,切取鼻底黏膜,将鼻底黏膜缝合固定于鼻中隔黏软骨膜及骨膜袋内,完全覆盖鼻中隔穿孔。结果 11例患者鼻中隔穿孔均修补成功,黏膜色泽正常,鼻中隔矫正理想,鼻部症状完全消失。随访6个月~1年,鼻中隔未见穿孔。结论 用鼻底黏膜修补鼻中隔穿孔,取材方便,容易存活,可用于下鼻甲黏膜不能被采用时的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4.
例1女,62岁。患鼻塞、流涕6年余,无鼻痒、头痛症状,曾在外院诊断为“慢性肥厚性鼻炎”。于入院前18天在外院行微波治疗,治疗后鼻塞症状减轻,无异常感觉,10天后再次出现鼻塞,症状渐加重,15天后双侧完全性鼻塞,为进一步治疗于2004年8月25日来我院就诊。检查:体温36.8℃,外鼻无畸形,鼻尖及鼻梁无红肿、压痛,双侧鼻前庭处皮肤肥厚,鼻内孔狭窄,双下鼻甲前端肥厚,堵塞双侧鼻内孔。双鼻道明显狭窄不能窥见缝隙,只能窥见鼻中隔最前端,鼻腔中部、后部结构皆窥不见。用1%麻黄碱收缩鼻腔前端黏膜,效果差,鼻腔黏膜几乎不收敛,鼻内窥镜无法进入。进一步(_r拍片检查,结果显示:双鼻道狭窄,双下甲黏膜肥厚,鼻中隔向左偏曲,鼻中隔黏膜肥厚。逐以“慢性肥厚性鼻炎,鼻中隔偏曲”收入院,于入院后第4天行“双下鼻甲部分切除并鼻中隔偏曲黏膜下矫正术”治疗,手术过程中弧形切开鼻中隔左侧前端黏膜,分离黏膜软骨膜时,见多量黄色脓性分泌物从后方涌入,并混有少量血液,用吸引器吸引完全后,左侧总鼻道明显变宽,鼻腔中部、后部组织能窥及,见鼻中隔后部向左偏曲,下鼻甲肥厚,继续手术,术毕时患两侧鼻道明显变宽,鼻堵症状明显缓解,用膨胀海绵压迫止血,72h后抽出海绵,2个月后复查患双侧鼻腔通气好,鼻中隔居中,无黏膜肥厚、鼻中隔穿孔及其他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下采用对侧辅助切口结合岛状鼻中隔软骨瓣矫正复杂性鼻中隔偏曲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1例复杂性鼻中隔偏曲患者,均采用左侧皮肤黏膜交界处纵切口,同时右侧鼻底行小横切口,首先剥离双侧鼻底部黏膜,而后剥离鼻中隔黏膜,使二者在棘突尖端"会师",彻底松解双侧黏膜后矫正骨性偏曲。软骨四周进行减张制作岛状鼻中隔软骨瓣矫正软骨部偏曲。结果:21例患者术后鼻中隔外观居中,通气良好,无1例发生鼻中隔穿孔、塌鼻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对侧辅助切口、进行上下"会师"剥离、制作岛状鼻中隔软骨瓣能够使鼻中隔矫正手术更加安全和有效,适用于复杂鼻中隔偏曲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应用鼻中隔软骨或筛骨修补鼻中隔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22例鼻中隔穿孔中鼻中隔矫正术所致12例,外伤性穿孔2例,化学物质腐蚀性穿孔2例,激光、微波烧灼性穿孔3例,原因不明3例。鼻内镜下应用鼻中隔软骨或筛骨修补鼻中隔穿孔,形成骨性支架,术后用湿润烧烫伤膏MEBO涂抹创面,促进周边黏膜向穿孔处生长。结果患者均一次修复成功,穿孔处双侧骨质暴露区域被黏膜完全覆盖25~62d,随访2~3年无再次穿孔,均无手术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应用鼻中隔软骨或筛骨修补鼻中隔穿孔安全、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术治疗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肥大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60例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肥大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均采用鼻内镜术行鼻中隔矫正术,作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治疗.总结该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随访6~12个月,60例患者均痊愈,有效地减少下鼻甲体积,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鼻的通气功能得到了显著性的改善,无鼻中隔血肿、脓肿、鼻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鼻内镜术治疗鼻中隔伴下鼻甲肥大安全满意,能保存下鼻甲的正常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修补鼻中隔穿孔和脑脊液鼻漏的治疗中,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带蒂黏膜瓣所获得的效果。方法:我院于2015年3月—8月收治了22例脑脊液鼻漏患者,以及18例鼻中隔穿孔患者。将这些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对象,并分析和回顾这些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22例脑脊液鼻漏患者,以及18例鼻中隔穿孔患者全部修补成功,随访4个月—2年的时间,没有患者有复发的现象。结论:在治疗鼻中隔穿孔和脑脊液鼻漏的时候,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带蒂黏膜瓣来进行修补,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大力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双侧游离下鼻甲黏骨膜瓣联合同种异体鼻中隔四方软骨修补鼻中隔穿孔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到2015年12月的63位患有鼻中隔穿孔的病人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用鼻内窥镜对鼻内进行观察,采用一定的方法将鼻中隔穿孔附近的黏骨膜和骨膜分开,找出合理的鼻腔内下鼻甲黏骨膜瓣,并选取两片,将选取的两片联合同种异体鼻中隔四方软骨一起固定到鼻中隔黏骨膜下面,使得鼻中隔穿孔被整体的遮住。结果:在对患有鼻中隔穿孔的病人进行手术后的3到9周内,鼻中隔穿孔被鼻腔黏膜上皮整体的遮住,45位患有鼻中隔穿孔的病人在治疗的一期内症状消除,恢复健康,剩下的18为患有鼻中隔穿孔的病人在治疗的两期内症状消除,恢复健康,鼻中隔大体上是符合平整长直的标准,双侧的鼻腔也能够正常通气。在此后对患有鼻中隔穿孔的患者进行的定向追踪,持续时间为5到19个月之间,这些患有鼻中隔穿孔的病人的穿孔症状没有复发。结论:在使用鼻内窥镜情况下,双侧游离下鼻甲黏骨膜瓣联合同种异体鼻中隔四方软骨修补鼻中隔穿孔的效果良好,其使用的材料选取较为简单,操作方便,步骤简洁,不仅能够降低手术对患者的伤害,还能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而且在手术后,患有鼻中隔穿孔的病人在此期间并没有不良反应出现,其症状复发现象为零,所以值得广发的推广,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在青少年中的应用.方法 对45例青少年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术中尽量保持微创,选择性地切除或矫正鼻中隔偏曲部分,同期对肥大的下鼻甲行根部骨折外移.结果 45例青少年患者术后鼻中隔居中,无穿孔,无飘动,鼻腔通气良好,促进鼻腔鼻窦黏膜的恢复.结论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方法简便易行,效果好,对青少年是适合的.  相似文献   

11.
为217 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9 例术中出现鼻中隔粘骨膜对位性穿孔,经及时用游离下鼻甲粘膜瓣修复,其修复要点是(1)继续分离中隔穿孔周围粘骨膜,去除穿孔周围的偏曲骨质,以完成中隔矫正术,并扩大放置鼻甲粘膜瓣的空间;(2)取下鼻甲粘膜瓣较正常的部分,要略大于中隔穿孔的大创孔面积,光滑粘膜面可修整使之较为粗糙,以利粘膜瓣生长。8 例修复成功,仅1 例发生术后中隔穿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方法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中鼻甲、下鼻甲、钩突等多结构同步矫形扩容术治疗鼻中隔偏曲95例。结果术后随访半年以上,显效82例(86%),有效13例(14%),无效0例。结论采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中鼻甲、下鼻甲、钩突等多结构同步矫形扩容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及影响手术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12例外伤,化学气体刺激或手术后鼻中隔穿孔患者采用鼻内窥镜下穿孔修补术。术中分别采用鼻腔底后端为基蒂的粘膜瓣旋转修补颞、肌筋膜直接封闭穿孔修补、髂前上棘阔筋膜置入穿孔修补双、旋转鼻中隔粘膜瓣穿孔修补,并采用止血海绵滴用自体血清作为保湿、保护为特点的填塞方式。结果髂前上棘阔筋膜置入穿孔修补2例,双旋转鼻中隔粘膜瓣穿孔修补5例,颞肌阔筋膜直接封闭1例,鼻腔底后端粘膜瓣旋转修补4例,穿孔1.0~1.5cm2例,穿孔1.5~2.0cm5例,穿孔2.0~2.5cm2例,穿孔2.5~3.0cm3例,随访6~36个月,12例中,鼻中隔穿孔手术修补成功11例(11/12=91.6%),1例未成功,为术后2周出现阔筋膜干燥脱落,导致再穿孔。结论鼻内窥镜下手术是目前修补鼻中隔穿孔的最佳选择,修补手术后的保湿、抗感染能促进伤口愈合,确保手术效果。双旋转鼻中隔粘膜瓣治疗方法治愈率高,滴用自体血清保湿,促进伤口生长愈合效果好,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联合鼻部手术治疗OSAHS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UPPP)联合鼻部手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的临床疗效。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多导睡眠呼吸监测(polysomonography,PSG)确诊,在行UPPP手术同期行鼻中隔偏曲粘膜下切除术18例,双侧下鼻甲粘膜下部分切除术20例,腺样体切除术2例。其中5例重度患者术前先在局麻下行气管切开,然后在全麻下行UPPP和鼻部手术,其中2例患者选择了气管切开后6~7d再行UPPP和鼻部手术。术后随访1~2年。结果: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减轻,其中症状基本消失者5例,明显减轻者14例,症状缓解者6例。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6~13d(平均8.3d)拔除了气管套管。结论:UPPP联合鼻中隔偏曲矫正、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治疗OSAHS可取得良好的手术疗效,对于重度OSAHS患者,行前置性气管切开术,能够有效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改良下鼻甲成形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9年1月-2011年9月在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治疗的98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内窥镜下改良下鼻甲成形术治疗,对照组进行传统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恢复通气时间、黏膜恢复时间及伴随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恢复通气时间、黏膜恢复时间及伴随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所需要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门诊随访6月,观察组总有效率93.88%,对照组总有效率79.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甲成形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疗效优于传统的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术后疗效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改良鼻中隔缝合技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联合下鼻甲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耳鼻喉科收治的46例鼻中隔偏曲并伴有下鼻甲肥大(单纯下鼻甲肥大、血管运动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住院号奇偶数随机分为缝合组和填塞组,每组23例。两组患者均在鼻内镜下行粘软骨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和等离子射频下鼻甲消融术。术后缝合组改良缝合鼻中隔黏膜,而填塞组应用膨胀海绵填塞双侧鼻腔。比较术后两组临床症状及术后48 h及术后1个月并发症情况。结果缝合组术后鼻塞、头痛、溢泪、耳闷、睡眠困难及进食困难等VAS评分均低于鼻腔填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48 h及术后1个月内鼻出血、鼻中隔血肿、鼻中隔穿孔、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鼻中隔偏伴有下鼻甲肥大的患者,改良鼻中隔缝合技术仍然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术后鼻腔粘连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我院2005年2月至2009年12月参加随访的395例鼻内窥镜术后的患者中,20例发生鼻腔粘连,其中,14例患者中鼻甲和鼻腔外侧壁发生粘连,6例鼻中隔与下鼻甲处发生粘连.轻度粘连16例,重度粘连4例.根据病变程度和部位不同分别行钩突切除、鼻中隔矫正术、中鼻甲成形术和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