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Evans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同时或相继发生的综合征,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有关,用激素治疗有效,但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用激素治疗效果差,且副反应大,难以忍受.为进一步探讨对Evans综合征的治疗,我们应用环孢菌素A(CsA)治疗难治性Evans综合征患者1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Evans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Evan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Evans综合征患者中8例为原发性,起始用激素治疗有效率75%(6例),其中4例复发,加用免疫抑制剂后有效,其他2例单用激素治疗无效的病例联合免疫抑制剂缓解。3例是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用甲强龙冲击联合免疫抑制治疗均有效,1例继发于B细胞淋巴瘤,用化疗有效。结论Evans综合征要警惕淋巴肿瘤的可能性.在治疗上加用免疫抑制剂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脾切除术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1年1月至2005年2月期间进行传统开腹脾切除术或腹腔镜脾切除术的82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3~75个月,平均随访19.2个月.43例(52%)完全显效(complete response,CR),19例(23%)部分显效(partialresponse,PR),20例(24%)脾切除术治疗无效(No response,NR).CR PR组患者年龄较NR组年轻(P=0.041),而性别、病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 PR组与NR组病例组成(激素依赖型/激素无效型)差异有显著性,CR PR组激素依赖型比例高于NR组(P<0.001).CR PR组激素无效型患者采用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有效率高于NR组(P<0.001).CR PR组患者术前血小板计数、术后血小板数目峰值及术前骨髓检查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NR组患者(P分别为0.004、<0.001和0.037).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及术后血小板数目峰值是脾切除术疗效的预后因子(P分别为0.048、0.029和0.001).[结论]脾切除术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具有良好效果.年龄轻、激素或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有效、术前血小板计数或术后血小板数目峰值及术前骨髓检查骨髓巨核细胞计数较高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绝经后乳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和探讨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绝经后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对56例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应用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疗效达CR(完全缓解)、PR(部分缓解)或SD(稳定)则继续进行治疗,直至病情出现PD(进展)或主动提出终止内分泌治疗,再给予手术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中CR 6例,PR 29例,总有效率(CR+PR)为62.5%;不同受体阳性患者中,以ER、PR双阳性疗效最好,有效率为78.38%.结论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用于治疗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有明显疗效,副作用小,具有在临床上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欣  乔丽津 《广东医学》2014,(16):2560-2561
目的:探讨儿童Evans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对19例儿童Evans综合征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儿男11例,女8例;84.2%(16/19)为血红蛋白<90 g/L,58.8%(10/19)血小板<10×109· L-1;31.6%(6/19)患儿合并感染,42.1(8/19)患儿病原学检测阳性;1例患儿发展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所有患儿均接受激素加或不加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16例患儿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结论儿童Evans综合征发病性别及起病形式与成人不同,感染可能为主要诱因,对年长儿应注意有无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应用激素和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较好。对远期疗效及复发率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 联合阿糖胞苷(Ara-C)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均给予As2O3+Ara-C方案化疗(As2O3 10mg d1-10,Ara-C 0.2 d1-7).结果:12例患者中,基本缓解(CR)8例,CR率67%,部分缓解(PR...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单独使用小剂量高三尖杉酯碱(HHT)化疗及阿糖胞苷(Ara-C)和阿克拉霉素(ACR)小剂量联合治疗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AEB及RAEB-T的疗效比较。方法: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RAEB患者46例及RAEB-T患者35例分两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MDS-RAEB及MDS-RAEB-T患者随机分组,给予以下两方案:①小剂量高三尖杉酯碱(HHT)。②阿糖胞苷(Ara-C)和阿克拉霉素(ACR)小剂量联合治疗,观察两组的完全缓解(CR)率、部分缓解(PR)率、未缓解(NR)率,并在两组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AEB组CR率分别为45%、54%,两组在CR率、PR率和NR率上差异均无显著性差别。RAEB组对于小剂量高三尖杉酯碱方案不优于AA方案小剂量化疗。RAEB-T组CR率分别为19.4%、66.7%,两组在CR率、PR率和NR率上差异有显著性差别。结论:两种方案中AA方案可认为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尤其RAEB—T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希罗达对晚期胃癌和乳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采用希罗达治疗42例晚期胃癌或乳腺癌患者,希罗达剂量为2500mg/(m2·d),分两次口服,d1~d14,每3周为1个周期,至少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CR PR)为有效。结果:42例患者全部可评价疗效,其中CR2例,PR8例。总有效率(CR PR)为23.8%。患者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6.5个月。主要毒性作用为手足综合征,其他有恶心呕吐、皮肤色素沉着、腹泻。结论:希罗达对晚期胃癌和乳腺癌疗效好,毒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经动脉免疫化疗栓塞(TAICE)术后不同转归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骨保护素(OPN)及肿瘤标志物水平,明确其对术后疗效的判断意义。方法:选择中晚期肝癌患者41例,接受TAICE治疗后分别对临床疗效、VEGF及OPN、肿瘤标志物水平进行评估。结果:术后完全缓解(CR)患者4例(9.8%),部分缓解(PR)31例(75.6%),稳定(SD)4例(9.8%),进展(PD)2例(4.9%),总有效率85.4%。PR患者OPN及VEGF均明显高于CR患者(P<0.01),SD患者OPN及VEGF均较CR及PR显著升高(P<0.01),PD患者OPN及VEGF均较CR、PR及SD显著升高(P<0.01)。PR患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α-L-岩藻糖苷酶(AFU)均较CR患者升高(P<0.05~P<0.01),SD患者AFP、AFU均较CR及PR显著升高(P<0.01),CEA亦较CR患者升高(P<0.05),PD患者AFP、CEA、AFU均较CR、PR及SD升高(P<0.05~P<0.01)。结论:TAICE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VEGF及OPN可作为评价其临床疗效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多西他赛(Docetaxel)联合卡培他滨(Capecitabine/Xeloda)治疗蒽环类、紫杉醇或氟尿嘧啶类化疗失败的复发转移乳腺癌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对24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均给予多西他赛75mg/m2,第1天;口服卡培他滨2次/d,餐后服用,每次1250mg/m2,连续服用14d,治疗周期为21d,至少治疗2个周期。结果:本组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10例,稳定(SD)8例,疾病进展(PD)2例,总有效率(CR+PR)58.3%,肿瘤控制率(CR+PR+SD)为93.3%.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手足综合征,均可耐受,无治疗相关死亡患者。结论:国产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近期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且毒副反应可以耐受,符合晚期肿瘤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长春瑞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长春瑞滨25mg/m2,第1、第8天静滴;卡培他滨2.0g/(m2·d),第1~第14天早晚各1次,餐后30min口服。21d为1个周期,最多接受8个周期化疗或至疾病进展。结果:46例患者共完成225个化疗周期,中位化疗5个周期。其中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17例,稳定(SD)17例,进展(PD)10例。总有效率(CR+PR)为41.3%,疾病控制率(DCR)为78.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TTP)为8.3个月,1、3年生存率分别为70.6%、27.6%。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毒性、手足综合征及静脉炎,未发生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长春瑞滨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是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有效方案,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2.
获得性血友病A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对获得性血友病(AH)的认识,探讨其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报道12例确诊的AH,对其临床特征和治疗措施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平均年龄46岁(18~75岁),其中35岁以下6例(50%),50岁以上5例(41.7%).首发症状多为深部肌肉(包括臀部和髂窝)血肿形成(6/12),其次为皮肤大片瘀斑(4/12)等.基础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7例(SLE 3例,APS 3例,RA 1例);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和肺癌各1例;输卵管妊娠1例;无基础疾病者1例.7例患者经替代和免疫抑制治疗,分别在2~10周(平均4.7周)获得完全缓解(CR),4例分别在3~12周(平均7周)获得部分缓解(PR),仅1例治疗无效.aPTT、FⅧ:C及FⅧ:Ab滴度水平与获得PR和CR的时间无明确的相关性(P>0.05).结论 AH罕见,软组织和皮肤出血为其主要表现,在替代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加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能使本病获得长期CR或治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次小剂量间断环磷酰胺冲击治疗( cyclophosphamide pulse therapy,CPT)对成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的疗效,并观察环磷酰胺(CTX)的不良反应。方法成人RNS患者22例,开始每月予CTX 0.2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2h以上静脉滴注,隔日1次,连续3-4次,共3个月( CTX 1.8-2.4g);以后每隔2月重复上述治疗,共6个月,总疗程9个月(CTX总量3.6-4.8g)。同时联合泼尼松0.5mg/(kg·d)、抗凝及抗血小板等治疗,并在CPT治疗前后检查血常规、24h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全胸片及心电图,观察疗效及CTX不良反应。结果单次小剂量间断CPT 3个月后,22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5例(22.7%),部分缓解(PR)16例(72.7%),无效1例(4.5%)。9个月后, CR 19例(86.4%)、PR 2例(9.1%)、无效1例(4.5%),且缓解患者(PR +CR)较治疗前血白蛋白(ALB)上升(P〈0.01),24h尿蛋白定量下降(P〈0.01),血总胆固醇(CHO)也较治疗前下降(P〈0.05),4例血肌酐(Scr)增高者恢复正常。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CTX不良反应。结论单次小剂量间断CPT能提高成人RNS临床缓解率,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卡培他滨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Her-2阳性老年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32例老年乳腺癌患者(≥65岁)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复发或转移,Her-2阳性,给予卡培他滨1250 mg/m2口服,2次/d,第1~14天;曲妥珠单抗首次负荷剂量8 mg/kg,后续6 mg/kg静点,21 d为一周期,每2周期评价疗效。结果:32例患者均可评价,其中完全缓解(CR)2例(6.2%),部分缓解(PR)10例(31.3%),稳定≥6个月(SD)11例(34.4%),进展(PD)9例(28.1%),总有效率为37.5%(12/32),临床获益率(CR+PR+SD)为71.9%(23/32);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8.5个月;主要的毒副反应为手足综合征、腹泻、口腔炎,均可耐受;1例患者出现症状性心力衰竭,停药后改善;无化疗相关死亡。结论:卡培他滨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Her-2阳性老年转移性乳腺癌疗效确切,毒副反应轻,耐受性良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采用射频热疗联合化疗法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安全性。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8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49例A组(化疗)与49例B组(射频热疗联合化疗),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A组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的例数分别为0例与19例,治疗有效率为38.78%,B组CR例数、PR例数与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例、28例、59.18%,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73%,B组为38.78%,两组比较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射频热疗联合化疗,能够显著改善治疗效果,不会增加毒副作用的危险性,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低剂量5-氟尿嘧啶(5-Fu)长期持续静滴治疗常规含5-Fu类方案失败的晚期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19例经传统的含5-Fu类方案化疗失败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给予5-Fu200mg/(m2.d)微量泵持续静脉滴注,治疗至疾病进展,每30d后以RECIST评价标准评价疗效,以NCI抗癌药物毒副反应0~Ⅳ级评价毒性反应。结果全组19例均可评价,其中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2例,稳定(SD)8例,进展(PD)9例,有效率(RR)10.5%,临床获益率(CR+PR+SD)52.6%。毒副反应主要是Ⅰ~Ⅱ级胃肠道反应及手足综合征。结论低剂量5-氟尿嘧啶长期持续静滴治疗常规含5-Fu类方案失败的晚期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较低,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重组人p53(rAd—p53)腺病毒配合化疗治疗颈部转移性癌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2年3月在本院接受今又生与化疗联合治疗的患者26例,均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为颈部转移性癌。近期疗效评价参照实体肿瘤客观疗效评定标准,用B超测量治疗前后肿瘤大小变化;患者生活质量采用KPS评分标准。结果:本组病例在接受治疗后4周进行疗效评价:其中完全缓解(CR)9例,部分缓解(PR)12例,病情稳定(SD)2例,病情进展(PD)3例,总有效率(CR+PR)为80.8%(21/26),疾病控制率(CR+PR+SD)为88.5%(23/26);21例患者的生活质量(QOL)得到改善,2例QOL稳定,3例QOL下降。rAd~p53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发热,多为自限性低热(37.3~38-3℃),患者均能耐受。结论:使用rAd—p53局部注射与DF(氟尿嘧啶、顺铂)化疗联合应用方法治疗颈部转移性癌显示较好的疗效,临床使用安全,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XELOX方案序贯希罗达维持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为晚期胃癌患者的维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45例晚期胃癌患者行4周期XELOX方案化疗后病情稳定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希罗达单药化疗)和对照组(停药观察),观察组行4周期化疗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疗效评价:观察组CR2例(10%)、PR13例(65%)、SD3例(15%)、PD2例(10%)、RR15例(33.3%)、DCR18例(90%);对照组CR0侧、PR4例(20%)、SD6例(30%)、PD10例(50%)、RR4例(20%)、DCR10例(50%),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观察组的手足综合征发生率为7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在恶心呕吐、腹泻、骨髓抑制、口腔黏膜炎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胃癌患者一线化疗后病情稳定者,给予希罗达单药维持治疗安全、有效、毒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安丫啶、小剂量阿糖胞苷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成的预激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RAML)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20例,给予安丫啶(Amsacrine)50mg/d静脉滴注,1-7d;阿糖胞苷(Ara—C)10mg/(m^2·d)皮下注射,1次/12h,1-14d;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300μg/d,从化疗前一天开始。对照组18例,应用MAE方案治疗。结果20例研究组患者12例获得CR,CR率60070,3例PR,总有效率(CR+PR)75%。对照组18例患者中CR7例,CR率38.9%,PR2例,总有效率(CR+PR)50%。两组CR率及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液学毒性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感染发生率:研究组25%,对照组94.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含安丫啶预激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RAWL)的疗效较MAE方案疗效好,不良反应显著减少,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化学疗法及核素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方法:对骨转移癌患者分别予以化学疗法及核素治疗,观察不同方法的疗效。结果:化学疗法治疗组中骨痛的缓解率分别是完全缓解(CR)0%,部分缓解(PR)8.3%;骨显像的变化是CR0%,PR7.7%,稳定0%;而核素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明确,骨痛的缓解率达到70.3%,骨显像异常浓聚点虽然CR为0%,但PR为45.9%,稳定为43.3%。结论:核素治疗骨转移疗效明确,其中^153Sm—EDTMP疗效更优于^89SrCl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