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马铮  张融碧 《河北中医》2004,26(4):260-261
胆汁反流性胃炎又称为碱性反流性胃炎,是由于含有胆汁的十二指肠内容物异常地反流入胃引起的胃黏膜炎症。据报道,随着胃镜的普遍使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检出率明显升高,占慢性胃炎的24.20%^[1]。近来,国内外资料显示胆汁反流入胃与胃黏膜恶变有显著相关性^[2]。防治胆汁反流性胃炎的途径在多方面探索之中,由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病机制复杂,选择有效的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001-02~2003-11,我们采用浙江省名老中医张融碧老师的经验方和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冯晶远 《光明中医》2009,24(5):912-913
胆汁反流性胃炎也称碱性返流性胃炎,是由于胆汁反流入胃所引起的上腹痛、呕吐胆汁、腹胀、体重减轻等一系列表现的综合征,常见于胃切除胃肠吻合术后,总发病率约5%左右,大量吸烟及嗜食辛辣者,胃炎的发生率因胆汁反流而增高.参考下属文献 [1-40],发现中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效果很好,尤其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既体现了中医的治本,又显示出西医治疗迅速的特点,效果更尤,就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90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84例对照,现将临床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残胃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是指幽门功能不全以致胆汁反流而引起的胃炎~([1])。残胃胆汁反流性胃炎约占慢性胃炎的13.8%~([2])。残胃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可伴有口苦、嗳气、上腹部胀痛、反酸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诱发贫血、舌炎、消瘦等情况发生。胆汁反流与胃黏膜恶变有一定的关系,因此研究对其安  相似文献   

4.
小柴胡汤加味治疗胆反流性胃炎28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指由于胆汁反流入胃,引起胃黏膜水肿、充血、糜烂等改变.近4年来我们采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28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沈雪辉 《光明中医》2011,26(1):134-135
非手术胃发生过量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引起的胃炎,称为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现对我院3年间内镜诊断的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102例,给予达喜联合和胃降逆利胆汤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十二指肠胆汁反流至胃内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可为胃食管反流病所致的临床综合征的一部分,是慢性胃炎的特殊类型。予自拟愈胃舒胆颗粒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200例,疗效满意,有显著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属阻国医学“胃脘痛”的范畴。本病多发于青壮年,是胆汁反流入胃所引起的一种病理性改变。笔者自1995年至2002年用自拟疏肝和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60例(均经胃镜检查证实),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8.
胆汁反流性胃炎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西医认为是由于胃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以致胆汁和胰液反流入胃,破坏胃黏膜屏障引起慢性胃炎。中医认为多因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气横逆,克脾犯胃,胃失和降所致。2002-2004年,笔者采用加味柴平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128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含有胆汁的十二指肠内容物异常地流入胃引起的胃粘膜炎症,本病例属于中医学的“痞证”,“胃脘病、呕吐、嘈杂”范畴。随着胃镜的广泛应用,本病的检出更易更准确。国内资料显示胆汁反流性胃炎约占胃炎的24.2%,胆汁反流入胃与胃粘膜异型增生粘膜恶变显著相关,故积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有重要意义。笔者用旋复代赭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0例,同期设21例口服吗丁啉法作对照,结果治疗组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胆汁反流人胃所引起的上腹部疼痛,伴口苦、呕吐胆汁、腹胀、体重减轻等一系列表现的综合征。胃炎的发生率因胆汁反流而增高。近年来,笔者中西医结合并用的方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与单纯西药治疗进行疗效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加味金铃子散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超杰 《中医研究》2005,18(9):44-44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幽门松弛,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人胃引起胃粘膜炎症.由于十二指肠内容物有大量的胆汁,故又称胆汁反流性胃炎.自2002年以来,笔者采用"加味金铃子散"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医学认为,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幽门功能不全引起胆汁反流入胃,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炎症病变.胆汁反流性胃炎占慢性胃炎发病的24.2%[1].近年来,笔者跟随导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本病33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因胃-幽门-十二指肠运动障碍,十二指肠内容物(如胆汁酸、胆盐)反流入胃,在胃酸作用下,破坏胃粘膜屏障,引起H+向上皮细胞内反渗,造成胃黏膜慢性炎症、糜烂甚至溃疡,继而引起上腹痛、呕吐胆汁、腹胀、体重减轻等一系列表现的综合征。临床上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较差,笔者采用分型论治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儿童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十二指肠胆汁反流至胃引起胃粘膜慢性炎症。笔者近年来采用小柴胡汤合温胆汤加减治疗儿童胆汁反流性胃炎32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司艳艳  田梅 《山西中医》2011,27(10):54-56
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hlux gastritis,BRG)又称碱性反流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任何减低及破坏幽门功能的手术,导致十二指肠内容物、胆汁、胰液等反流入胃引起的胃黏膜炎症。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不全导致胆汁反流入胃,削弱或破坏胃黏膜屏障功能,消化液作用于胃黏膜,产生炎症、糜烂、出血和上皮化生的病变[1]。非手术的胆汁反流性胃炎为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而胃幽门手术后过多胆汁反流引起的胃炎为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2]。BRG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约占胃炎总数的12.3%[3]。现将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清降法的代表方剂柴芩温胆汤合小承气汤加减治疗胆热犯胃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中药柴芩温胆汤合小承气汤治疗胆热犯胃型胆汁反流性胃炎60例,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胃痛、痞满、口苦、便干等主要症状的积分明显下降,程度明显改善,临床总有效率为91.7%。结论柴芩温胆汤合小柴胡汤治疗胆热犯胃型胆汁反流性胃炎,可改善症状,有较好疗效,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小柴胡汤加味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原发性或继发性幽门功能紊乱或胃切除术后引起的胆汁和碱性肠液倒流入胃称为胆汁反流。由此引起的胃炎称为胆汁反流性胃炎或碱性反流性胃炎。反流性胃炎常与其他胃部疾患如消化性溃疡等病并存。由于反流液中胆酸盐等物质反复地刺激胃粘膜,破坏了胃粘膜屏障,致使病程迁延,久治不愈,近年来已被基础及临床工作者所重视。我们试用小柴胡汤治疗具有明显胆汁反流的慢性胃炎36例,取得一些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胆胃宁颗粒剂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在古方大柴胡汤的基础上研制成胆胃宁颗粒剂.目的:观察胆胃宁颗粒剂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182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2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服用胆胃宁颗粒剂,对照组服用吗丁啉,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及临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浆胃动素显著提高,与治疗前比较P<0.01.胆囊收缩素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1.胃排空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胆胃宁颗粒剂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有显著疗效,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增加胃动力、改善小肠运动及胆囊收缩功能等有关.  相似文献   

20.
正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指胆汁反流入胃所引起的胃黏膜炎症性病变[1],其反流的十二指肠液可导致胃黏膜腺体萎缩,向胃黏膜肠化生、不典型增生甚至癌变进展[2],胆汁反流性胃炎约占慢性胃炎的22.6%[3]。现将王仁强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