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北京市儿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12年后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目的评价北京市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12年后的免疫效果。方法2003年1至3月采取多阶段整群系统抽样方法在1991至2000年出生后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中抽取2491人,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HBsAg、抗-HBs和抗-HBc水平,并对免疫后HBsAg阳性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491名3—12岁儿童中HBsAg阳性率为0.52%,疫苗免疫保护率为88.45%(95%CI为65.67%-97.89%),抗-HBc阳性率为2.21%,各年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种重组(酵母)疫苗的3—6岁儿童,其抗-HBs平均阳性率为38.79%,但随年龄增大抗体阳性率明显下降;几何平均滴度为52.83mlU/ml,各年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种乙肝血源性疫苗的6—12岁儿童,其抗-HBs平均阳性率为50.79%,几何平均滴度为61.51mlU/ml,各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滴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13例HBsAg阳性儿童中,约50%儿童的母亲为HBsAg阳性。结论北京市儿童乙肝疫苗接种计划实施12年后,免疫人群保护效果理想,HBsAg阳性率未随免疫时间延长而明显增加。目前尚不需进行加强免疫,但重组(酵母)疫苗接种后抗-HBs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下降,应加强血清学监测。儿童接种后成为HBsAg携带者的主要原因为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大规模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未实行乙型肝炎疫苗计划免疫管理的6~18岁中小学生1 829名,采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观测大规模酵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效果.结果对HBsAg、抗-HBs和抗-HBc全阴性者,接种疫苗一年后,抗-HBs阳性率为70.55%,HBsAg和抗-HBc阳性率分别为0.56%和1.96%;该人群接种前HBVM阳性率为63.31%,接种后为85.51%,抗-HBs阳性率显著增高,且以6~12岁低年龄组人群更明显,而HBsAg和抗-HBc阳性率在接种后一年无明显变化.结论酵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大规模接种后,在中小学生中形成了乙型肝炎高保护性、低感染状态,未实行乙型肝炎疫苗计划免疫的低年龄组人群,是大规模接种的优选对象.酵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大规模接种的影响因素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中小学生大规模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未实行乙型肝炎疫苗计划免疫管理的6~18岁中小学182 9名,采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观测大规模酵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效果。结果 对HBaAg、抗-HBs和抗-HBc全阴性者,接种疫苗一年后,抗-HBs阳性率为70 .5 5 % ,HB -sAg和抗-HBc阳性率分别为0 .5 6 %和1.96 % ;该人群接种前HBVM阳性率为6 3.31% ,接种后为85 .5 1% ,抗-HBs阳性率显著增高,且以6~12岁低年龄组人群更明显,而HBsAg和抗-HBc阳性率在接种后1年无明显变化。结论 酵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大规模接种后,在中小学生中形成了乙型肝炎高保护性、低感染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新生儿接种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后11年的免疫效果。方法对上海市黄浦区1997年出生并接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的新生儿于免疫后11年进行随访,采血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1998年开始对乙型肝炎免疫人群开展急性乙型肝炎发病监测。结果随访检测HBsAg阳性率为0.54%,较免疫前本底的HBsAg阳性率呈较大幅度下降,疫苗保护率为88.05%(95%可信区间为85.17%~91.17%)。接受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的对象中,无一例急性乙型肝炎病例报告。结论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有较好的远期保护效果,免疫人群尚无再免疫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国产基因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对儿童的免疫效果及持久性。方法对2001年出生并严格按免疫程序全程接种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新生儿隔年随访一次,采血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抗体滴度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结果五年期间3次随访检测HBsAg阳性率平均为0.65%,较免前本底的HBsAg阳性率呈较大幅度下降,疫苗保护率为90.5%(95%可信区间为84.97%~97.02%)。接受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免疫的对象中,无一例急性乙肝病例报告。抗-HBs有效阳性率的逐年下降,但接种免疫之后5年之内HBsAg阳性率、抗-HBc阳性率和HBV感染率均未见随年限延长而增长的趋势。结论国产基因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对儿童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在全程免疫后5年内没有必要进行加强注射。  相似文献   

6.
徐建荣  叶众  欧阳炎  陈磊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0):1970-1971
目的了解不同剂量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用5、10μg/ml重组乙肝疫苗(酵母)和20μg/ml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免疫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母亲所生新生儿523例,采用01、、6免疫程序,用电化学发光法(德国罗氏试剂)检测儿童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同时进行儿童抗-HBs的定量检测。结果接种5μg重组乙肝疫苗的儿童HBsAg阳性率为10.75%,抗-HBc阳性率为9.68%,接种10μg重组乙肝疫苗的儿童HBsAg阳性率为2.22%,抗-HBc阳性率为2.78%,接种20μg重组乙肝疫苗的儿童HBsAg阳性率为1.91%,抗-HBc阳性率为2.54%。5μg组儿童的HBsAg阳性率高于10、20μg组儿童HBsAg阳性率(P均0.01)。5μg组儿童的抗-HBc阳性率高于10、20μg组儿童抗-HBc阳性率(P均0.01)。10、20μg组儿童的保护率分别为97.39%、97.75%,高于5μg组儿童的保护率(87.35%)(P均0.001)。结论对于母亲HBsAg阳性的儿童,主动免疫时接种10或20μg乙肝疫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新生儿接种国产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后1~8年免疫效果。方法2005年9~10月在4个试点乡对1997~1999年出生的儿童全部采集血清标本,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结果免疫后1~8年,抗-HBs阳性(S/N≥2.1)率平均为91.95%,有效抗-HBs阳性(S/N≥10.0)率为75.74%,抗体S/N值几何平均浓度(GMC)为30.14毫国际单位/毫升。总的趋势是抗体阳性率和GMC随免疫年限延长逐渐降低。HBsAg阳性率为0.67%,抗-HBc阳性率为1.39%,未见HBsAg随免疫年限延长而逐渐升高的现象。结论国产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免疫后1~8年抗体持久性下降,但保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研究和比较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与血源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采用单纯随机方法,于免疫后1年对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接种的新生儿进行随访观察,采血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儿童其HBsAg阳性率为5.2%(4/77),抗-HBs阳性率为83.3%(65/78),疫苗保护效果为91.3%;HBsAg阴性母亲所生的儿童其HBsAg阳性率为0.9%(1/114),抗-HBs阳性率为97.4%(111/114),疫苗保护效果为79.5%.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有较好的近期保护效果和免疫原性,与以前使用的血源乙肝疫苗相当.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不同剂量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用5ug/ml、10ug/ml重组乙肝疫苗(酵母)和20ug/ml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免疫HBsAg阳性的母亲所生新生儿523例,采用0、1、6免疫程序,用电化学发光法(德国罗氏试剂)检测儿童的HBsAg、抗-HBs、抗-HBc,同时进行儿童抗-HBs的定量检测。结果接种5ug重组乙肝疫苗儿童的HBsAg阳性率为10.75%,抗-HBc阳性率为9.68%;接种10ug重组乙肝疫苗的儿童HBsAg阳性率为2.22%,抗-HBc阳性率为2.78%;接种20ug重组乙肝疫苗的儿童HBsAg阳性率为1.91%,抗-HBc阳性率为2.54%。5ug组儿童的HBsAg阳性率高于10ug、20 ug组儿童HBsAg阳性率(χ2=10.86,P<0.01;χ2=10.64,P<0.01)。5ug组儿童的抗-HBc阳性率高于10ug、20 ug组儿童抗-HBc阳性率(χ2=7.39,P<0.01;χ2=7.21,P<0.01)。10ug组、20ug组儿童的保护率分别为97.39%、97.75%,高于5ug组儿童的保护率(87.35%)(χ2=12.86,P<0.001;χ2=12.19,P<0.001)。结论对于母亲HBsAg阳性的儿童,主动免疫时接种10ug或20 ug乙肝疫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免疫后保护性抗体应答水平及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阴性儿童加强免疫后抗体的变化。方法采取多阶段整群系统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单位和儿童,用固相放射免疫方法检测接种儿童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HBs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水平,并对抗-HBs阴性儿童进行加强免疫。结果3~12岁儿童抗-HBs平均阳性率为49.3%,几何平均浓度(GMC)为70.22毫国际单位/毫升(mIU/ml)。重组乙肝疫苗(酵母)免疫后3~6岁儿童抗-HBs阳性率为37.6%,随年龄增长而下降,GMC为55.29mIU/ml,各年龄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6~12岁儿童使用血源HepB,抗-HBs阳性率为51.0%,GMC为68.27mIU/ml,各年龄组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抗-HBs阴性儿童加强免疫后抗体阳转率为93.9%,GMC为91.83mIU/ml。结论儿童HepB免疫后12年保护性抗体应答良好,HBsAg阳性率未随免疫时间延长而增加,目前尚不需进行加强免疫。抗-HBs阴性儿童加强免疫后有很好的回忆反应。  相似文献   

11.
潍坊市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12年的流行病学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疫菌的免疫效果。方法自1993年起,每年随机抽查〈15岁40-50名乙肝疫苗接种儿童,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接种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并进行免疫前后检测结果分析。结果乙肝疫苗免疫后,儿童保护性抗-HBs的阳性率为90.63%,0-15岁儿童的乙肝发病率明显下降。抽样调查〈15儿童1178人,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分别为1.10%、71.14%、8.15%,未开展接种乙肝疫苗前的1993年抽样调查〈15儿童756人,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分别为3.17%、12.98%、10.05%,开展接种前后HBsAg、抗-HBs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52、624.00,均P〈0.01);加强免疫和未加强免疫儿童的抗-HBs几何平均滴度(GMT)和保护性抗-HBs的阳性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35,t=4.51;均P〈0.01)。结论乙肝疫苗有较好的免疫效果,加强免疫对维持较高抗-HBs水平阳性率和GMT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以下称乙肝疫苗)在临沂市中小学生中大规模接种后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择兰山区中小学各1所。小学1—6年级和中学初一到高三的6—18岁1829名学生,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年后,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HBsAg、抗-HBc、抗-HBs。结果乙肝疫苗接种前后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6.66,P〈0.01);HBVM中,接种后抗-HBs阳性率显著高于接种前(x^2=205.42,P〈0.01);接种前后HBsAg总感染率、抗-HBc总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小学生大规模接种的效果较好,低年龄组人群应为乙肝疫苗大规模接种的优选对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深圳市儿童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流行现状及乙肝疫苗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系统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调查户,对深圳市1~14岁常住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并采血检测HBsAg、抗-HBs及抗-HBc。采用Epidata 3.2软件建立调查数据库,利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两组之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调查1~14岁儿童1 653人,HBsAg阳性率2.06%,抗-HBs阳性率74.53%,抗-HBc阳性率5.32%,HBV感染率9.62%。有乙肝疫苗免疫史儿童1 349人,HBsAg阳性率1.85%、抗-HBs阳性率75.02%、抗-HBc阳性率4.60%及HBV感染率5.41%;无乙肝疫苗免疫史儿童92人,HBsAg阳性率4.35%、抗-HBs阳性率68.48%、抗-HBc阳性率10.87%及HBV感染率73.91%;有无乙肝疫苗免疫史儿童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HBc阳性率、HB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4、457.83,P均<0.01)。乙肝疫苗免疫3年以内儿童601人,其中HBsAg阳性率为0、抗-HBs阳性率73.71%、抗-HBc阳性率2.0%、HBV感染率2.0%;免疫7~9年183人,其中HBsAg阳性率5.46%、抗-HBs阳性率79.23%、抗-HBc阳性率8.74%、HBV感染率11.48%。乙肝疫苗不同免疫年限儿童抗-HBs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sAg阳性率、抗-HBc阳性率、HB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53、36.88、43.75,P均<0.01)。结论持续保持较高的乙肝疫苗接种率,可以有效降低乙肝流行率。研究和推行乙肝疫苗加强免疫策略也是乙肝防治工作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了解天津市2005年2~13岁人群乙肝疫苗查漏补种情况并评价其实施5年后效果,为制定乙
肝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5年天津市对2~13岁人群开展了乙肝疫苗的查漏补种工作,同时做
了本底血清学监测,5年后对该人群进行抽样,采血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乙肝病毒表面抗
原抗体(Anti HBs)、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Anti HBc)。结果 本次查漏补种共查出符合补种条件的
适龄儿童共451414人,最终完成全程接种儿童427552人,接种率达94.71%。血清学监测结果显示,查
漏补种5年后该人群抗 HBs阳性率为62.90%,比查漏补种前的43.35%显著提高了45.10%。本次查漏补
种预计减少HBsAg携带者4191人,慢性乙肝1048人,肝硬化105人,肝癌11人。结论 乙肝疫苗查漏
补种是巩固和提高乙肝疫苗免疫屏障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2~13岁人群;乙肝疫苗;查漏补种;效果
中图分类号:R512.6+2,R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4)03 0235 03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基因重组疫苗免疫效果及持久性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乙肝基因重组疫苗对新生儿的免疫效果及免疫持久性。方法 随机选择珠海市1999~2003年出生、母亲HBsAg阴性、严格按免疫程序及时全程完成3针基础国产基因重组乙肝疫苗(5ug)的儿童,按免疫后不同的时间段分成6组,采集静脉血分别进行抗-HBs、HBsAg和抗-HBc检测。结果 抗-HBs有效阳性率(≥10mlU/ml)、几何平均滴度(GMT)逐年下降,分别由基础免疫完成后1个月的95,45%和65.36mlU/ml,降至4年后的38.27%和6.56mlU/ml,免疫1年后的下降率最为显著。及时完成3针基础乙肝疫苗免疫后各不同时间段的儿童HBsAg阳性率均不超过1%,抗-HBc阳性率和HBV感染率均小于2%,未见随年限延长而增张的趋势。结论 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在新生儿中免疫效果良好,存在较好的免疫持久性和保护效果,在全程免疫后5年内没有必要进行加强。  相似文献   

16.
邹城市儿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邹城市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方法自1990年起每年随机抽查50~60名儿童检测接种后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并调查人群乙肝发病率。1999年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进行了调查。结果乙肝疫苗免疫后,儿童保护性抗-HBs的阳性率为90.63%,0~15岁儿童的乙肝发病率明显下降。HBsAg携带率呈下降趋势,儿童尤为明显,从接种前4年平均阳性率13.14%下降到最近4年的0.39%,下降了97.03%。加强免疫和未加强免疫儿童的抗-HBs几何平均滴度(GMT)和保护性抗-HBs的阳性率之间差异均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12.35,t=4.51;P均0.01)。结论新生儿实行乙肝疫苗接种可以取得良好的免疫效果,同时加强免疫对维持较高抗-HBs水平阳性率和GMT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评价新生儿血源性乙肝疫苗免疫后的远期保护效果,为进一步完善乙肝免疫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三层抽样方法,从上海市2个区1986-1996年出生的有全程血源性乙肝疫苗接种史的人群中抽取2692人作为调查对象,按免疫后不同时间分11个组,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进行乙肝表面抗体(anti—HBs)定量、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与乙肝核心抗体(anti-HBc)检测。[结果]HBsAg阳性率平均为1.75%,未见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anti—HBc阳性率平均为3.64%,呈随年龄增长而上升趋势。anti—HBs阳性率平均为40.16%;18岁以下青少年anti—HBs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19岁以上者anti—HBs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15~19岁组人群anti-HBs阴性率最高(66.80%)。多因素分析显示母亲孕期乙肝e抗原(HBeAg)阳性、家庭成员HBsAg阳性、男性、年龄增大是青少年感染乙肝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源性乙肝疫苗具有较持久的保护效果。建议开展15岁以上人群的定期随访,对anti—HBs阴性者需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评价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对蓬莱市农村居民乙肝病毒(HBV)感染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蓬莱市农村1~59岁常住人口共629人进行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和乙肝疫苗接种率调查,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Bs、抗-HBc等乙肝标志物。结果 629名调查对象HBV感染率为22.26%,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分别为2.70%、62.32%、18.44%。乙肝疫苗接种率由1992年以前出生人群的18.89%提高到2002-2006年出生人群的100.00%,HBV感染率由42.11%降为1.31%;有乙肝免疫史的人群HBV感染率和HBsAg、抗-HBc阳性率均低于无乙肝疫苗免疫史人群,抗-HBs阳性率明显高于无乙肝疫苗免疫史人群,乙肝疫苗保护率为85.63%。结论从1992年使用乙肝疫苗以来,不仅有效的减少了乙肝病毒携带状态,且乙肝疫苗保护率达到较好的效果,进一步说明接种乙肝疫苗可有效防止乙肝病毒的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