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华章》2008,(1)
我们一般把学习或纪律方面后进的学生称之为差生,每一个班集体里都会大体上分成好学生、差生和一般的学生。要想形成集体的凝聚力,就要使每个学生都有强劲的上进心,这是其发展的内在动力,班主任的工作就应在其发展的内在动力上下工夫。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和思品教育中,对差生的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我作为职业学校的班主任,班里的差生要比一般高中的差生多,但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我深信这句话:"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因此转变和教育后进学生必须从探索这个世界开始,而不能主观武断地进行生硬批评与指责,要在不断的分析中找出原因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亮起来。  相似文献   

2.
邓清贵 《快乐阅读》2011,(18):183-183
每个人都有梦想,每个老师都有梦想,我也有梦想。读《新教育之梦》之前,我一直以为,把学生成绩提高,把"差生"转化为"好生",把更多的同学送入大学、送入更好的大学应该就是我们老师的美好愿景,应该就是我的梦想,并付诸行动,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教育技术,研究高效课堂,研究学法,研究训练,在此  相似文献   

3.
对成绩差的学生,应该关心不应该歧视,应该耐心教育不应该丢开不管。我们教师不能只顾成绩好的学生不顾成绩差的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许多老师是这样认识的,在提高差生的成绩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并取得了效果。这期刊登的仅是来稿摘编的数例而已。我们对为提高差生付出辛勤劳动的老师表示钦佩,并希望有更多的老师来重视差生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正>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给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戴上"差生"的帽子。这顶帽子压在年幼的孩子头上,给其心理造成极大伤害。"差生"似乎低人一等,提到"差生"老师皱眉,家长发愁,同学厌恶。许多"差生"因此自惭形秽,失去学习信心。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关于"差生",我们有着太多误区,造成这类学生在后天成长中,迷失自我,找不到人生的航标,从而厌学,直至辍学。离开了森林的幼树,怎能长成栋梁之才?记得  相似文献   

5.
教师要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尤其要平等公正地对待"差生",要相信每"差生"都是能够教育好的.只要我们教育者多给他们一份肯定,多一份爱,让"差生"向积极方向转化是完全做得到的.  相似文献   

6.
<正>前段时间听到两位老师的谈话,说自己班上某某某是"差生",自己的班上还有多少"差生"。初听只是觉得刺耳,细想却让人非常震惊:"差生"的称号已经被明令禁止多年,但为什么还是屡屡出现?"差生"是指在学校教育中,学业成绩低下、行为习惯养成不好的学生。其中,同时在两个方面表现不好的学生又称之为"双差生"。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由于"晕轮效应"的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常常被忽视,"差生"则主要是指学生的学业成绩方面。在小学阶段,如果学生语数两科中有一科成绩低下,则会被冠上"差生"的称号,如果语数两科的成绩都较  相似文献   

7.
沈耀星 《职教论坛》2002,(22):54-55
一、何为“差生”“差生”是相对于“好生”而言,为管理学生而进行的一种分类。通常我们在管理学生过程中,为了区分学生在某些方面表现的好坏,可以把学生分为好生、后进生、问题生和差生四种。“好生”是指各方面表现均较好的学生;“后进生”是指少数几方面不是很好,进步较慢,其它各方面均还好的学生;“问题生”是指各方面表现一般,在某几个方面表现不好,但经批评教育后,能认真改正的学生;“差生”则是指在某几个方面表现不好,经批评教育,仍不思悔改的学生。因此,若要给“差生”下定义的话,可表述为“经常重复地犯同一错误,…  相似文献   

8.
肖丽红 《学子》2013,(6):19
"差生",也就是后进生,广义地说是班级中思想基础与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要转化这部分"差生",是每位班主任以及任科老师值得深思的问题。"差生是差老师和差家长联手缔造的。"——郑渊洁。小学教育是关键,什么叫"名师"?并不是手把手地教就是名师,而是善于启发诱导,善于把"差生"变成不差。老师就要用情感去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十个指头有长短",何况一个班五六十人呢?在各科教学中,每个班总有几个差生,尤其是政治学科,内容枯燥,学生不感兴趣,但差生并不永远是差生,只不过看我们如何对待他们。二十多年来,我一直思考探索,粗略的悟出了几点。一、亲近、信任差生,让差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维的交流,密切师生关系有助于激发差生的学习兴趣,鼓起学习的勇气。差生常有一种自卑心理,他们往往因政治成绩差而羞于见政治老师,更不会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来,我都把一句话奉为座右铭:"学生没有好差之分,只有走得快与走得慢的区别."欣赏这句话,不只因为它教育我不要人为地把学生分出什么等次,机械地去定性某一个学生;也不只因为它告诉我要正确看待"走得快与走得慢"的学生,暗示我要特别关注那些所谓的"差生";更为重要的是,它指引了我正确的学生观和人才观."差生"令人心寒,一些老师唯恐避之不及,一些家长"恨铁不成钢",引发家庭矛盾;"差生"使一部分学生从此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遭遇老师、同学和家长不应有的歧视,在苦熬中度曰;"差生"更会让我们一些老师以此为理由逃避教育失败的责任.重视一部分,无视另一部分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做法本身就侵犯了宪法所赋予的每一个公民平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给社会和一部分家庭的发展埋下隐患.  相似文献   

11.
戴网芬 《成才之路》2012,(23):33-33
培优补差是教师辅导学生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方法。补差是个重要环节,因为差生是一个班级里特殊的群体,其形成与不良环境、家长教育方式、自身习惯和个体差异等密切相关。因而在教育与转化差生的过程中,应采取有别于其他学生的方法。在每个新学期的开始,老师与学生之间是陌生的,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成绩好的学生希望得到老师的快速认可,而较差的学生也有着要给新老师留下好印象的渴望。  相似文献   

12.
一、摸清差生底细,为差转优作好铺垫。 一是在开学前察看上学年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及试卷,二是认真分析每个差生从试卷上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三是开学后及时召开差生座谈会。四是与差生个别谈心,订出不同层次学习目标。 二、给差生几个优先,消除差生的自卑感。 一是给差生安排好的座位。二是在课堂教学时对差生优先提问。三是对差生优先辅导且对他们的作业  相似文献   

13.
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理论的核心之一,"面向全体学生"当然包括"差下生"。在学校"差生"往往是指学习和行为都较差的学生,他们既令我们头疼又应是我们任课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下面谈谈我在英语教学中转变"差生"的做法和体会:第一,给予充分的信任。差生由于学习失败体验过多,往往受到家长和老师不公正的待遇,在心理和人格方面受到过不同程度的伤害。要转变差生,老师首先要端正教育思想,信任"差生"是能够学好并能获得成功的。要让他们意识到:我并不比别人差,我的脑子和别人一样管用,只是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只要掌握好的学习…  相似文献   

14.
初中数学教学既要面对全体学生,又要考虑面对少数的"差生",让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有收获,这才是老师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因此渗入情感教育、提高教学艺术、了解点数学理论,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有所取舍,让课堂生动活泼,让学生轻松学习,让"差生"有所收获,让效果显而易见,这才是成功的课堂、完美的教学。  相似文献   

15.
我是差生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有了“好生”和“差生”这样的名词和概念。我记得我们七八十年代读书时, 尚没有这样的概念,但现在几乎每所学校都普及了。我不知道这是教育在进步了,还是我们的观念已经过时了,不过,在我有了小孩而且已经上到了初二,听到从儿子口中冒出的“差生”和“好生”的名词时,我是颇有些吃惊的。我当初也几乎是无法接受这样的名词和概念,我想,这对被号称为“差生”的学生来说,在心理的成长上,可能负面的影响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也许会因此背负着这样的阴影而沉沦一生,不过,这只是最极端的情况,我想,大多数学生会在以后的努力中,逐渐消除这种负面的对心理的压力,这也是我对现今教育的渴望——一个人性化的,一个培养健全人格的教育是需要对每个同学都能尊重的。他们并不差,只是在某门课业上不能达到教学要求的“好”成绩而已。从另一面来说,他们也许在某些方面有着更为不为人知的超强的一面……  相似文献   

16.
毋庸讳言,在某些中小学教师心目中,"差生"这个概念长期存在。一般来说,所谓的"差生",指的是学习成绩后进的学生,或者是"调皮捣蛋"的学生。这个称谓和概念,从教育科学的角度来说,是不准确的,属于误导性说法。教师用它来评价学生,既有失偏颇,又会给教学带来不良影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成绩方面存在差异,是很正常的现象。"差生"概念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成绩差异时,不能做到公平行事,容易对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另眼相看,有时候甚至会存在歧视。  相似文献   

17.
偶读郭敬明的文章《"优等生"跟"差生"》,虽然我并不赞同其中的某些观点,诸如"没有一个老师会喜欢成绩差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倘若迟到了,老师会一脸严肃地在班会上提出某某同学今天又迟到了,问题很严重"等,但是文章触及的"差生"(为行文方便,请原谅我使用这样的称谓)在学校中的生存质量问题,却由人不得不说是教育走向文明进步的绊脚石。作为长期工作在一线的普通教师,眼见一些"差生"  相似文献   

18.
这里所谓"差生",是指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老师对"差生"要关怀、体贴.对他们的学习成绩,对他们的进步,那怕是点点滴滴的,也要满腔热情地给予鼓励.有的老师对"差生"要求得过高,态度过严,拔苗助长,达不到目的.有时反而会闹成僵局,收拾不了.还有些老师怕"差生"影响"及格率"、"升学率",总是忧心忡忡,甚至"威逼"他们、"排挤"他们,这更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9.
我想做差生     
同龄人的交流是心与心的交流,网络则让他们更加贴近。下面是一些学生在网上的留言对话,不知家长们是否也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无念思:我在班里成绩不错,但如果你问我想做优等生还是差生的话,我会选择做差生。为什么呢?差生虽然成绩不好,但他有丰富的课余时间能干自己喜欢的事,而优等生却不能。在同学录上,有几项是:你最喜欢的歌曲,你最喜欢的电影,你的偶像……优等生写的不是一首没听过就是一部没看过,这说明什么?说明优等生在家只是学习、看书,看书、学习,这样的生活有什么好呢?优等生的成绩虽然好,但课余生活远没有差生丰富,现在注重素…  相似文献   

20.
认真对待和认真研究英语"差生"的转化是每个教师担忧,并势在必行的任务。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理解、尊重、宽容,善待"差生",同时教师要合理的整合教材,采取科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给"差生"指出切实可行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