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手术治疗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依据不同手术时机分为对照组(发病后3d)与研究组(发病后3d)各37例。2组均实施动脉瘤颈夹闭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统计2组预后情况,并对比2组发病后3d、5d、10d血清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1β(IL-1β)]、神经功能评分(NIHSS)及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2组发病后3d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NI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发病后5d、10d血清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IL-1β水平及NIHSS评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恢复良好率相比,研究组(35.14%)远高于对照组(1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残、重残、植物生存及病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予以早期手术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恢复神经功能,有效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入院时血清钙水平与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的血清钙水平分为3组,血清钙<2.15 mmol/L为A组,血清钙2.15~2.50 mmol/L为B组,血清钙>2.50 mmol/L为C组,比较3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入院后对症治疗,头部影像学检查患者出血病灶的体积,进行NIHSS评分及mRS评分,检测血清钙及血肌酐水平,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随访1年后的病死率。结果 3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各组血清钙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A组明显低于B组(P<0.05),B组明显低于C组(P<0.05); A组出血病灶体积、NIHSS评分、血肌酐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B组出血病灶体积、NIHSS评分、血肌酐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5); A组mR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B组mR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 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随访1年后A组病死率明显高于B组(P<0.05),B组病死率与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钙水平是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之一。结论 血清钙水平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病情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血清钙水平低的患者病情更严重、病死率更高,监测患者的血清钙水平对患者的不良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不同手术时机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12月在本院神经外科确诊的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80例,根据医师建议和患者自愿分为早期治疗组(入院1~3 d进行手术治疗)和延期治疗组(入院4~14 d进行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并对2组患者的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手术前2组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 2组术后第8 d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均较术前有所降低(P<0.05); 早期治疗组术后第8 d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显著低于延期治疗组(P<0.05)。早期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延期治疗组(P<0.05); 早期治疗组的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延期治疗组(P<0.05); 早期治疗组的致残率显著低于延期治疗组(P<0.05)。2组重残率、植物生存率及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早期治疗组的颅内感染和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延期治疗组(P<0.05),脑积水和再出血的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早期治疗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术后血清炎性指标水平变化较显著,疗效及预后均较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血清炎性指标水平可能与患者的疗效和预后有关,可作为aSAH发生发展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颅内动脉瘤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动态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12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根据患者手术1年后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95)和预后不良组(n=32); 记录患者入院年龄、有无高血压病、血管痉挛、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术后并发症等资料; 分别于手术前、手术1 、7 d后和手术1个月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MMP-9,NSE和IL-6水平; 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MMP-9,NSE和IL-6水平与术前CT Fisher、Hunt-Hess分级之间的相关性;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血清MMP-9,NSE和IL-6水平对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术前CT Fisher分级(OR=1.984,P=0.037)、Hunt-Hess分级(OR=2.063,P=0.018)和有术后并发症(OR=2.026,P=0.033)为影响颅内动脉瘤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 手术7 d后和手术1个月后预后良好组血清MMP-9,NSE和IL-6水平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 血清MMP-9,NSE和IL-6水平与术前CT Fisher,Hunt-Hess分级呈显著正相关(0.330<r<0.460,P<0.05); 手术7 d后和手术1个月后血清MMP-9,NSE和IL-6水平对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P<0.05),且联合预测的AUC高于单独预测。结论 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血清MMP-9,NSE,IL-6水平升高与患者的预后不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尿激酶(UK)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安全性以及对机体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0例; 对照采取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 比较2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Barthel)指数、mRS评分,观察急性脑梗死溶栓效果,评价2组临床疗效和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发生率,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氧化应激指标GSH-Px和ROS水平。结果 治疗24 h与7 d后对照组与观察组NHISS评分和Barthel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 治疗7 d与14 d后对照组与观察组mR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 治疗24 h后对照组与观察组血管再通率无明显差异(P>0.05); 治疗28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0%,高于对照组的78.33%(P>0.05); 观察组SICH发生率为1.67%,低于对照组的6.67%(P>0.05); 治疗后2组GSH-Px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而ROS均明显下降(P<0.05); 治疗后观察组GSH-Px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RO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UK治疗急性脑梗死(发病6~12 h)能取得良好疗效,能更好地改善机体氧化应激水平,较单用尿激酶溶栓的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水平在成人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病毒性脑膜炎患者30例为病毒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30例为结核组,化脓性脑膜炎患者30例为化脓组; 同时选取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4组血清中CRP,IL-6,Procalcitonin的表达水平; 用ROC曲线下面积分析CRP,IL-6,Procalcitonin水平对成人脑膜炎的诊断价值。结果 健康人群血清中CRP和IL-6的表达水平均比成人脑膜炎患者低,且在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和化脓性脑膜炎患者中表达水平有明显差异,血清中Procalcitonin的表达水平在化脓性脑膜炎患者中最高(P<0.05),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次之(P<0.05),健康人群再次之(P<0.05),病毒性脑膜炎患者中最低(P<0.05)。CRP高表达与成人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826,P<0.001); Procalcitonin高表达与成人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葡萄糖水平呈正相关(r=0.866,P<0.001)。诊断病毒性脑膜炎患者与体检健康者CRP,IL-6,Procalcitonin水平的灵敏度分别为83%、87%、87%,特异度为83%、87%、87%; 诊断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与体检健康者CRP,IL-6,Procalcitonin水平的灵敏度分别为93%、87%、87%,特异度为67%、73%、87%; 诊断化脓性脑膜炎患者与体检健康者CRP,IL-6,Procalcitonin水平的灵敏度分别为87%、87%、87%,特异度为87%、73%、87%; CRP,IL-6和Procalcitonin水平对成人脑膜炎的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88.89%,特异度为83.33%,准确度为87.50%。结论 CRP,IL-6,Procalcitonin水平可作为辅助诊断成人脑膜炎的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miR-103,miR-29b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6例AIS患者(AIS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其分为轻度组(45例)、中度组(57例)和重度组(24例),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78例)和预后不良组(48例),另选择56例同期于本院门诊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血清miR-103,miR-29b表达水平,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miR-103,miR-29b表达水平与NIHSS,mRS评分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iR-103,miR-29b表达水平对神经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AIS组血清miR-103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miR-29b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miR-103表达水平随着AIS患者神经缺损程度加重而升高(P<0.05),miR-29b表达水平则降低(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miR-103表达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miR-29b表达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显示AIS患者血清miR-103表达水平与NIHSS评分、mRS评分呈正相关(r2=0.636、0.794,P<0.05),miR-29b表达水平与NIHSS评分、mRS评分呈负相关(r2=-0.664、-0.659,P<0.05)。ROC分析显示miR-103,miR-29b表达水平预测AIS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13、0.741,联合miR-103,miR-29b表达水平预测AIS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AUC为0.918,高于单独miR-103,miR-29b表达水平(P<0.05)。结论 AIS患者血清miR-103表达水平升高,miR-29b表达水平降低,miR-103表达上调、miR-29b表达缺失均与AIS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神经功能恶化有关,可以为患者神经功能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全脑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评估大脑中动脉闭塞后供血区域的侧支代偿联合NIHSS评分预测患者的预后。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从2017年5月-2018年5月西北大学附属医院经DSA确诊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患者; 采用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学会/介入放射学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Interventional and Therapeutic Neuroradiology /Society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collateral vessel grading system, ASTIN/SIR)侧支循环评估系统进行评分并采集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然后随访患者3个月时mRS评分,采用ASTIN/SIR方法与NIHSS评分联合预测患者的预后。结果(1)ASTIN/SIR评分与NIHSS评分相关,相关系数为-0.734,P<0.0001;(2)ASTIN/SIR评分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敏感度为92.3%特异度为66.7%,P<0.0001,95% 可信区间(0.692~0.960); NIHSS评分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66.1%,P<0.0001,95%可信区间(0.735~0.977);(3)ASTIN/SIR评分联合NIHSS评分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敏感度为92.8%特异度为77.8%,P<0.0001,95%可信区间(0.772~0.989)。结论(1)ASTIN/SIR评分与NIHSS评分在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中呈负相关;(2)ASTIN/SIR评分及NIHSS评分可以预测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预后;(3)ASTIN/SIR评分与NIHSS评分联合应用可增加预测大脑中动脉患者预后不良的特异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阳中心医院2015-02—2017-09收治的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2组各53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银杏叶提取物。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低切、高切)、红细胞比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病情转归程度(mRS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IL-6、hs-CRP、TNF-α、Hcy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周后,观察组IL-6、hs-CRP、TNF-α、Hcy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全血黏度、红细胞比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周后,观察组全血黏度(低切、高切)、红细胞比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NIH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周后、出院前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3周后2组mR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出院前观察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加快病情转归。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亚低温联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并行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温下常规动脉溶栓治疗; 观察组患者接受亚低温技术联合常规动脉溶栓治疗; 记录观察组患者亚低温处理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呼吸(R)的变化情况; 比较2组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静脉血栓形成、脑疝、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病死亡率情况; 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1)观察组患者在亚低温处理后HR明显降低,与亚低温处理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2)2组患者在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静脉血栓形成、脑疝、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 对照组和观察组发生脑梗死出血性转化分别有2例(6.7%)和10例(33.3%)(P<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发生死亡分别有6例(20.0%)和8例(26.7%)(P>0.05);(3)神经功能缺损评估(NIHSS评分),2组患者溶栓后2、24 h,7和90 d的NIHSS评分与溶栓前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 观察组2、24 h,7和90 d的NIHSS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4)观察组治疗14、30和90 d后的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亚低温联合动脉溶栓治疗能明显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减少脑梗死出血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诊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夹层导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9年6月于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就诊的52例颈动脉夹层导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 入组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血管内支架置入组(20例)和药物治疗组(32例); 分别记录患者年龄、性别、是否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基本情况,比较2组患者颅内出血发生率、脑卒中复发率等情况,并随访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改良 Rankin量表(mRS)评分及评估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的有效性。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血管内支架置入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高于药物治疗组的18.6%,但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血管内支架置入组治疗7 d后的NIHSS评分为(2.5±3.2)分,90 d后随访mRS 0~2分患者占80%(16/20); 药物治疗组治疗7 d后的NIHSS评分为(5.4±3.5)分,90 d后随访mRS 0~2分患者占50%(16/32),2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急诊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可改善颈动脉夹层导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近期及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血清L-精氨酸(L-Arg)、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在本院神经内科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访90 d,根据随访的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和血流速度与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高灌注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298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采取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高灌注脑出血将其分为高灌注脑出血组(观察组,n=8)与未发生高灌注脑出血组(对照组,n=290); 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2组受试者手术前、手术30 d后残疾程度,分别于手术前、手术后3 d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2组受试者患侧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及血流速度,应用经颅多普勒TCD测定2组受试者患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 采用NIHSS评分评估2组受试者手术前、手术30 d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LOGSTIC多元回归分析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高灌注脑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手术30 d后mR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手术前患侧颈内动脉狭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手术前患侧大脑中动脉动脉血流速度(Vm)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手术30 d后NIH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高灌注脑出血与术前颈内动脉狭窄程度、血流速度、术后3 d患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呈正相关(P<0.05),与术前患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呈负相关(P<0.05)。结论 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和血流速度是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高灌注脑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严重程度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血清微小RNA(MicroRNA,miR)-128,miR-223表达水平变化与炎症反应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200例AD患者(AD组),根据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scale,CDR)评分将AD患者分为轻度组(CDR评分1分,66例)、中度组(CDR评分2分,83例)、重度组(CDR评分3,51例)3个亚组,另选择207例体检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 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AD患者认知功能; 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miR-128,miR-223表达水平; 检测AD患者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β(Interleukin-1,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 分析血清miR-128,miR-223表达水平与TNF-α,IL-1β,IL-6,CRP水平、MMSE总分的相关性。结果 AD组血清miR-128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miR-223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血清miR-128表达水平、TNF-α,IL-1β,IL-6,CRP水平高于中度和轻度组(P<0.05),且中度组高于轻度组(P<0.05); 重度组血清miR-223表达水平、MMSE总分低于中度和轻度组(P<0.05),且中度组低于轻度组(P<0.05)。miR-128表达水平与TNF-α,IL-1β,IL-6,CRP呈正相关(r≥0.496,P<0.05),与MMSE总分呈负相关(r =-0.571,P<0.05); miR-223表达水平与TNF-α,IL-1β,IL-6,CRP呈负相关(r ≤-0.572,P<0.05),与MMSE总分呈正相关(r=0.531,P<0.05)。结论 AD患者血清miR-128表达水平上调,miR-223表达水平下调,两者异常变化可能诱导炎症反应,进而参与AD患者认知功能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泼尼松治疗前后外周血Tc1、Tc2、Treg、Th1、Th2及Th17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方法 选取本院45例MS患者(病例组)和35例同期于本院行常规体检的健康人员(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治疗前与对照组体检之日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浆细胞因子的水平,并比较病例组治疗前和泼尼松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浆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 病例组Tc1,Treg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Th1,Th17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Th17/Treg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 病例组与对照组Tc2,Th2细胞百分率及Th1/Th2细胞比例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 与治疗前比较,病例组治疗1个月后Th1,Th17细胞百分率均明显降低,Treg,Tc1,Tc2细胞百分率均显著增高,Th17/Terg细胞比例显著下降(P<0.01); 病例组治疗1个月后Th2、Th1/Th2细胞比例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病例组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白细胞介素-17A(IL-17A)和 SymbolgA@ -干扰素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0.01); 与治疗前比较,病例组治疗1个月后IL-4和IL-10水平均明显增高,IL-17A和 SymbolgA@ -干扰素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 MS的发生可能与Treg下调、Th17上调密切相关,推测可能通过MS靶向提高Treg与降低Th17细胞百分率来维持Th17/Treg细胞比例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24 h内发生不明原因早期神经功能恶化(unexplained 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Unexplained END)后应用替罗非班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月于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神经内科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并在静脉溶栓时间窗内应用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后24 h内发生不明原因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患者,根据是否应用替罗非班进行干预分为应用替罗非班干预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2组患者在干预后第24 h、第7 d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于出院后第90 d应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对所有患者的生活能力恢复情况进行评估,以mRS评分较出院时>2分为预后不良,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住院期间评估所有患者是否存在出血转化,出院后90 d是否存在死亡病例。结果 共纳入73例经静脉溶栓后发生不明原因END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男53(72.6%)例,女20(27.4%)例,平均年龄(63.33±4.53)岁,治疗组31(42.5%)例,对照组42(57.5%)例。治疗组在干预后的第24 h和第7 d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出院后90 d预后良好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出现2例出血转化,2组均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 对于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所出现的END及时应用替罗非班进行干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