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提出一种新的频域法双端测距原理。该测距原理无须知道被测线路的准确参数,而将输电线路电阻、电感、电容等参数作为待识别参数,利用故障暂态电流、电压丰富的频谱信息,结合故障暂态响应中测量点电流、电压频域网络方程,采用参数识别的方法求解故障距离及输电线路参数,克服了传统双端测距方法因线路参数不准确引起的测距误差。EMTP仿真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测距精度。  相似文献   

2.
提出利用故障生成的电流暂态分量进行故障定位的思想。通过与方向行波测距进行比较,指出两者在利用行波表示的时间-距离对应信息上的一致性。与传统的电流行波测距法相比,该算法无需相邻健全线路的电流,从而具有更 好的适应系统运行方式的能力,并节省了测距装置的模拟和数字输入通道。仿真试验表明, 在合适的小波滤波器和小波分解算法的作用下,暂态测距与利用方向行波测距的精度基本相 同。其在测距精度上同样不受故障类型、接地电阻、线路长度、采样率、系统运行方式的影响,具有良好的波头定位能力。  相似文献   

3.
对T形线路的故障测距,现有方法都是先判断故障支路,再将3端线路等效成2端线路进行测距。但在 T节点附近短路,尤其是经高阻短路时,现有的测距方法由于无法正确判别故障支路而存在一定范围的测距死区。针对上述缺陷,分别假设故障发生在某一支路,由假定正常的2段支路端的电压、电流推算求得 T节点电压和注入假定故障支路的电流,从而分别求得3个故障距离。经证明,求得的3个故障距离有且仅有1个在0和对应支路总长度之间,该距离就是真实的故障距离,故障发生在对应支路上。该方法无需事先判别故障支路即可测距,在 T节点附近经高阻故障时无测距死区。其测距精度理论上不受过渡电阻和故障类型影响,无需故障前数据,且对滤波无高要求。EMTP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正确、有效,测距精度高。  相似文献   

4.
利用微分算子的代数逼近,将线路的电报方程进行变换解耦,得到时域内电压、电流随距离分布的解析解,发现线路沿线分布电压的差分在一个时间段内的能量在故障点呈现最小值,据此构造了新的故障测距函数。通过证明,利用单端量计算得到的“虚假”电压分布与真实电压有相同的分布规律。进而提出了一种基于微分算子逼近的单端故障测距新原理。同时,详细阐述了三相故障测距新算法。EMTP仿真验证了单端故障测距新原理的准确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提出一种利用线路双端故障数据进行精确故障定位的新算法。新算法利用了故障后线路两端 的电压电流相量,考虑了双端采样数据的非同步问题,通过采用分布参数模型,精确考虑了 分布电容对测距算法的影响,从而大大提高了测距算法的精确度。该算法通过EMTP仿真和实 际故障数据的验证,证明有很高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6.
同杆双回线反序电流特点及其在T形线路测距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同杆双回线的反序电流特性进行了研究,推导出双回线中存在其他支路时反序电流的计算公式及特点。该计算公式可以应用到带有同杆双回线的T形线路的故障支路判断和故障测距,利用反序正序电流计算反序正序电压,并且利用反序正序电压在故障点相等的等量关系进行故障测距。大量的EMTP仿真结果表明,所给出的支路电流与同杆双回线反序正序电流之间的关系是正确的,并且在带有同杆双回线的T形线路故障测距中显示出较大的优势。该测距方法的精度不受故障支路、故障类型、系统运行方式、故障点过渡电阻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电弧故障是高压输电线路的多发故障,然而目前众多故障定位工频量算法多将故障过渡电阻视为线性定常电阻,本文借鉴其他学者对电弧的研究成果,建立了电弧的理想电压-电流转移特性曲线和对应的电弧等效电路模型,提出了一种耦合双回高压输电线路故障测距单端信息短窗时域的新方法,此方法特点为(1)考察了故障边界的电弧放电实际;(2)考虑了电流互感器饱和因素,短时窗可以小于半个周波,位置可以是故障起始时刻;(3)不需要输入对端系统等值阻抗,解算中运用了最小二乘技术,从理论上保证了该测距算法具有较高的测距精度,大量数字试验表明,该方法正确,业已应用于昆明实际电网。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能够有效提高基于集中参数输电线路模型的单端故障测距精度的修正方法。根据集中参数线路模型算法的实测距离,换算成与模型匹配的正序测量阻抗。另外,基于输电线路贝瑞隆模型,推导出金属短路时应测的故障环路正序阻抗与实际距离的对应关系。通过测量阻抗将实测距离和实际距离关联起来,形成修正公式,在理论上消除了线路分布电容带来的误差。该修正算法基于工频量,对采样率要求不高,具有较高的工程实用价值。大量的ATP仿真试验验证了距离修正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探索综合利用故障初始电流、电压行波线模分量实现配电线路双端故障测距的新方法。根据不同配电线路的结构特点,分别提出了“电流-电压”、“电压-电压”和“电流-电流”3种双端行波测距模式。简要分析了小电流接地故障及相间短路故障的行波特征,阐述了故障行波信号的获取、故障过渡电阻、配电网混合线路、多分支线路以及行波波头的准确标定等影响故障测距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出利用线路末端配电变压器传变电压行波,解决配电线路末端行波信号不易获取的问题。最后通过现场试验初步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比较分析了各种主要的测距算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同杆并架双回线的故障测距新算法。算法采用分布参数线路模型,利用了双端数据和六序分量法,并考虑了对不准确线路参数识别的问题。EMTP仿真表明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测距精度较高,不受故障过渡阻抗、负荷电流和系统运行方式的影响,不需要双端数据同步,对不准确的线路参数具有较好的自适应能力。该算法具有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概述计算机故障分析与诊断的原则 ,提出计算机一些软、硬件故障的诊断方法 ,并利用这些诊断原则和诊断方法对计算机故障进行实例分析、诊断和处理  相似文献   

12.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distance to a fault (l) is suggested for medium-voltage distribution networks. The method is based on allocating the upper natural frequency (f 2) due to the discharge of the capacitance of the damaged phase in the transient process of earth connection. The allocated frequency and frequency response l = (f 2) calculated for the damaged line are used to locate the fault.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一起220 kV变压器发生接地故障情况进行了介绍及诊断,分析了变压器差动保护动作特性和故障情况下正序、负序、零序电流情况,分析结果与保护动作报告完全吻合.指出在电动机负荷距离故障点较近时故障后会向故障点返送电流.同时由于△绕组的存在,在单相接地时,装置采集电流中的正序和零序并不相等.  相似文献   

14.
发电机维护到位一般不会出现转子接地故障,但常因发电机老化并且缺乏科学有效的维护、制造中遗留有缺陷及质量控制不到位等,都有可能导致发电机出现转子接地故障。掌握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法有利于快速、省时、省力地消除故障。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电力系统内由于电力系统暂态数据转换通用格式(COMTRADE)标准不一致,远程传输产生乱码、数据不全等原因造成的解析困难,研究了一种可最大限度地正确解析COMTRADE文件的算法。此算法包含错误预分析和容错解析2部分;错误预分析部分通过跳行解析并验证的方法,逐一寻找能影响正确解析的各种错误,最终形成一个错误信息表;容错解析部分采用查询错误信息表和COMTRADE外延字符表,以提前解析数据文件和获取校验信息的方法,实现了可靠的COMTRADE文件容错解析。大量的现场数据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为各种第三方电力系统暂态数据分析软件的研发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国内故障录波器存在的录波文件数据不连续、功能单一、分析困难的问题,研究基于多处理器同步控制的故障录波数据监测系统,测试各功能在各处理器模块中的执行时间以及各模块接口访问速度,设计一种统筹方法优先处理故障数据,兼顾低优先级任务,同步控制各处理模块内部及模块接口任务逻辑切换,并留有一定的时间裕量,保证录波文件完整连续、录波数据精确可靠,实现故障录波系统多功能并行处理,达到了对电网进行长期有效监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18.
夏金梧  朱萌 《人民长江》2020,51(5):131-137
金沙江断裂带是一条具有多期活动的缝合线构造,由金沙江主断裂及其西界断裂、东界断裂等3条主要断裂和西支断裂、巴塘断裂以及其它一些近南北向的次级断裂组成,宽约50~60 km,总体走向近南北向,控制不同构造层的边界。大致以北侧巴塘断裂和南侧德钦-中甸-大具断裂为界,断裂带可分为北、中、南3段。通过地质调查、地震活动性研究及断裂带物质测年分析等,认为金沙江主断裂带中段各条次级断裂最新活动时代为早-中更新世至全新世,活动方式以右旋水平走滑兼逆冲运动为主。据断裂活动时代、滑动速率及历史地震活动情况等综合分析,认为金沙江主断裂带的里甫-日雨断裂、曾大同断裂等具有发生6.5级地震的构造条件。  相似文献   

19.
某35MW水轮发电机组在调试期间出现了上机架振动超标、下导摆度偏大以及不稳定振动等现象。通过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现场观察,结果发现由于支撑系统的刚度不足、发电机转子的质量不平衡以及动静摩擦等,从而导致机组出现异常振动。现场通过放大下导油盆密封间隙和经过动平衡处理之后,成功地消除了该机组的振动故障。对出现事故原因的查找与分析过程、试验研究、对事故采取的措施与治理方案的制定,以及方案实施后达到的效果等,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