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千世界,千变万化.作为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数学也是如此.然而在这纷繁复杂的变化中却常常存在着某些“不变(性,量)”,数学解题过程中有时一旦挖掘到了这些隐含的“不变(性,量)”,也就突破了解题的难点.1 运用“含参二次函数的不变性(量)”突破解题难点“含参二次函数的不变性(量)”是指含参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不变”,二次函数过定点“不变”等.例1 设二次函数f(x)=x2+x+a(a>0),满足f(m)<0,试判断f(m+1)的符号.分析 本题粗看似难以下手,但若仔细分析却有(i)二次…  相似文献   

2.
线性常微分方程的不变量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建海 《数学进展》1996,25(1):71-76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证明了n阶线性常微分方程在变换T=(t)与交换x=u(t)y下分别有n—1个不变量,并对后一情形给出了不变量的具体表述式.最后,我们还利用这些不变量研究了(1)的解的非振动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数学中“不变性”思想,讨论了线性代数中某种条件下秩数不变、特征多项式、特征值不变;对称性、半正定、正定性不变;以及度量性不变.以初等变换为首要方法,解决线性代数中一类重要问题.阐述了矩阵或线性方程组线性变换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含参数问题是近几年各地中考数学试题陆续出现的新亮点,因为引入参数能为解一类代数和几何问题铺平道路,使解题思路清晰,运算过程简捷.参数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尤其是在运动变化型问题中,如果能认真分析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及相互制约因素,适时进行变量扩张,引入相关变量作为参数,以参变量为桥梁,沟通变量之间的联系,明确相关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那么就会有利于揭示运动变化的本质规律,而且能把变化中的多个状态统一体现于一个字母化的参变量上,借用统一的表达式进行研究,实现以“静”——不变的表达式,制“动”——不同的状态,为研究运动过程中的共性规律拓宽渠道.  相似文献   

5.
评析     
问题184 ——两个变量相互制约,并非相互独立. 本问题收稿30篇,均认为原解答错在由于没有考虑变量α,β之间的内在联系,因而所求结果中的等号不成立.所有来稿均给出了正解且方法颇多,限于篇幅,恕不一一列出.本次评析侧重解决“错在哪里”,仅给出有代表性的解法,因而选登了以下三篇.来稿前6名的作者是: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袁合才、辛艳辉(合稿),浙江镇海中学沈红正,湖北襄樊市第一中学周雪丽,  相似文献   

6.
刘青民 《数学学报》1995,38(4):505-511
本文用Hadamard方法为一类带有非线性项R:D(A)→H的无限维耗散动力系统建立惯性流形.在建立惯性流形的过程中,系统的一种“不变锥性质”被充分利用着.这里,对惯性流形存在性至关紧要的谱间隙条件是.  相似文献   

7.
罗增儒先生在《高中数学竞赛辅导》一书中给出了如下一道问题:问题 设x、y是不相等的正实数,m、n是正整数,且n>m,令a=mxm+ym,b=nxn+yn,则a与b的大小关系是(  ). (A)a>b    (B)a<b (C)a=b(D)不能确定笔者发现,问题中的条件“m、n是正整数”,可放宽为“m、n是不为零的实数”.本文通过建立函数f(x)=(ax+1)1x,用初等方法研究其单调性,从而较方便地解决这个“问题”.为此,我们先给出如下一个预备问题:1 预备问题及证明预备问题 对于函数g(x)=…  相似文献   

8.
对级数为任意实数)的项进行某种重新组合,会影响级数的敛散性吗,本文将就这个有趣的问题进行讨论。一、若不改变级数项的排序,只对级数的项加括弧来重新组合,则1.原来收敛的级数加括弧后仍是收敛的,且和不变。这是收敛级数的一个基本性质(参见一般高等数学教材),利用这个结论,可以判断一些级数的敛散性。例1已知,讨论级数上的敛散性。解对级数已的项加括弧,由结论1知,级数上收敛,且其和为——一c”2,zZ,Z+1”’———”——””‘””“““““-2.对敛散性未知的级数若加括弧后收敛.原级数仍可能发散。例如级数门一1…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师如果能打破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壁垒,进行跨学科融合教学,那么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将得到很大的提升.笔者进行了一次高中数学与哲学融合教学的探索,与学生一起探讨了数学中的某些最值问题、曲线与曲线交点的个数问题以及点的轨迹问题,在解决这些数学问题时,引导学生寻找“变化中的不变”,利用“不变量”来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运动与静止的哲学思想,引导学生“动”中觅“静”,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美.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一般生灭矩阵Q(不必全稳定),文[1]解决了Q过程和不中断Q过程的存在性及唯一性问题.本文对含有限个瞬时态的生灭矩阵Q,构造了全部Q过程.  相似文献   

11.
高二的同学在求曲线(或点的轨迹)方程时,往往对于什么时候要对方程中变量的取值范围进行说明以及如何说明感到棘手.本文对这个问题谈点看法,供大家参考.1在什么时住必须说用?我们知道,如果:1.曲线C上任意点M的坐标(X。,y。)都是方程f(x,y)一0的解;2.以方程/(l,y)=0的任意解(11,川)为坐标的点M(11,yi)都在曲线C上.那么八x,y)一0就是曲线C的方程.但有时我们求出的方程虽然满足条件1,却不满足条件2.它存在这样的解(X”,y”),以(.T”,y“)为坐标的点并不在曲线C上.这时就必须对方程中变量的取…  相似文献   

12.
这里,我想向大家介绍第(Ⅱ)问问题获得解决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由复杂到简单,却体现了学会解决数学问题的一般思维过程,反映了“解题分析”的功效,更说明,解决解析几何问题不应当忘记其平面几何性质.  相似文献   

13.
<正>辩证法告诉我们,变是永恒的,不变是相对的.数学的变量和常量恰好体现的也是这种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常量可以看成变量的特殊值,从这个角度看,若把常数当“元”,则就赋予常数以“变”的形式,从而可以从变化的观点来分析,这样就把思维引到了更高处,处理问题就显得方便、快捷.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点,研究常数当“元”的解题策略,发现了如下的两种类型.现在总结出来,以期给大家带来解题方法的思考与启迪.  相似文献   

14.
中学数学建模教学的实践与认识(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数学建模教学的实践与认识(续)张恩明(北京大学附属中学)3关于数学建模教与学的思考3.1好的问题是关键毫无疑问,“问题解决”的前题与载体是‘涧题”.数学建模也是如此,它的发展与成熟无一不和一批经典的数学问题的解决相连.在大学理工科的数学建模课程中...  相似文献   

15.
设本文给出了一类新的LipschitzB-(p,r)-不变凸函数,它是B一不变凸函数和(p,r)-不变凸函数的推广.在这类LipschitzB-(p,r)-不变凸性下,建立了非光滑规划的必要和充分最优性条件,讨论了Mond—Weir型对偶和Wolfe型对偶,证明了弱对偶、强对偶和逆对偶定理.所得结果推广了涉及凸函数、B-不变凸函数和(P,r)-不变凸函数的规划问题的相应结果.  相似文献   

16.
例谈“问题解决”教学杨相超(上海市市南中学200011)随着教学改革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不断深入,“问题解决”教学越来越广泛地被教育研究者所重视.可以肯定,对“问题解决”教学的研究将成为“素质教育”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通过对一个问题的提...  相似文献   

17.
崔俊富 《数学通讯》2001,(11):15-17
许多数学问题的解决在于“转化”,“转化”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主要思想之一.由于学生在转化问题的过程中,对变量的取值范围的控制重视不够或方法不当,导致解题失误.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意这一问题,在注重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的同时,让学生重视变量的取值范围的控制.本文对此做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设E为一可数集, Q=(qij;i,j∈ E)为 E × E上的矩阵,满足 qij≥ 0(i≠j),qik=-qii≤+∞, i∈Em=(mi; i∈e)是一严格正的概率分布,满足miqij=-mjqjj≤+∞,j∈E.问何时存在Q-过程,使得m是它的不变分布? 这个问题由Williams(1979)作为一个开问题提出.本文对全稳定情形,完整地解决了该问题.  相似文献   

19.
高鑫 《工科数学》1997,13(4):142-144
本介绍数学中“不变性”思想,讨论了线性代数中某种条件下秩数不变、特征多项式带征值不变;对称性、半正定、正定性不变;以及度量性不变,一以初等变换为首要方法,解决线性代数中一类重要问题,阐述了矩阵或线性方程组线性变换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角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从小学开始认识角,到了初中阶段又进一步认识了角.但是,是否结合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在图形的运动变化过程中去认识角呢?角的运动变化过程中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又有那些不变的性质呢?我们从课本中一个熟悉的问题入手, 通过图形的运动变化,展示一个角从锐角、钝角、平角到周角甚至到大于周角的角的变化过程,同时在这个运动变化过程中,去认识几何图形在运动变化中的不变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