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超声检查在诊断胸膜间皮瘤中的作用。方法分析胸膜间皮瘤患者57例。使用超声诊断仪观察患者胸腔内病灶的特点。结果发现单纯肿块者15例,肿块位于壁层9例,脏层6例,8例呈实质性回声,7例呈囊性、实质性混合回声。肿块有完整包膜3例,包膜不明显12例。以胸腔积液为主要表现的有19例,其内可见浮动的散在点状、斑状、片状、分隔状、网状等多种回声特征。肿块合并胸水23例,肿块与胸水的表现多样,其胸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厚。结论在胸膜间皮瘤的诊断过程中,胸部超声检查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无创和经济,且可重复检查,是恶性胸膜间皮瘤诊断的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2.
宋丽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157-159
目的 总结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诊断经验.方法 分析21例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资料,包括有无石棉粉尘接触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特殊检查、胸水检测和有无转移,并对比15例手术结果.结果 8例患者工种与接触石棉有关,占恶性胸膜间皮瘤38.1% (8/21),18例(85.7%)有胸痛,其中17倒(80.9%)伴胸腔积液,1例出现Horner综合症并影响臂丛神经.3例(19.1% )CT下穿刺找到间皮瘤细胞.2例(9.6%)胸水中找到间皮瘤细胞,1例锁骨上淋巴结穿刺找到间皮瘤细胞.16例CT发现胸膜增厚或胸膜上结节样病灶,占恶性弥漫性胸膜间皮瘤76.2%.17例手术病例中12例胸膜广泛增厚或胸壁上广泛不规则太小不等结节融合成片.结论 石棉接触史是恶性胸膜间皮瘤发病的主要病因,胸痛、胸腔积液是主要临床表现.CT对诊断胸膜间皮瘤有重要参考价值,CT引导下活检能提高临床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山东省胸科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确诊的30例恶性胸膜间皮瘤及同期住院的30例肺腺癌胸膜转移及30例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胸腔镜下表现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症状同结核性胸膜炎及肺腺癌胸膜转移组患者相比缺乏特异性。影像学表现中环状胸膜增厚,病侧肺容积小,纵隔固定在恶性胸膜间皮瘤中相对常见。实验室检查中恶性胸膜间皮瘤无特异性检查指标,肺腺癌胸膜转移患者血及胸水癌胚抗原(CEA)明显升高,胸水找肿瘤细胞阳性率高;结核性胸膜炎胸水腺苷酸脱氨酶是相对特异性指标。胸腔镜下表现中恶性胸膜间皮瘤主要表现为弥漫胸膜增厚及大小不等的结节,有的呈大的肿块样改变,质地相对较硬。肺腺癌胸膜转移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胸膜增厚及孤立或多发小结节,部分可融合呈桑葚或菜花状,易于取病理。结核性胸膜炎以充血、水肿,黏连和分隔,包裹为主要表现,可见有粟粒状小结节分布。胸腔镜多点取材并行免疫组化各组病例均明确诊断。结论恶性胸膜间皮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于误诊为肺腺癌胸膜转移及结核性胸膜炎,内科胸腔镜检查可准确诊断恶性胸膜间皮瘤等胸膜疾病,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4.
恶性胸膜间皮瘤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43例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特点,以提高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分析43例胸膜间皮瘤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石棉接触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用Kaplan—Meier模型的log—rank检验分析年龄、性别、侵犯范围、分期和汾疗方式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用Cox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43例患者均无明确石棉接触史;24例患者曾被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43例均有不规则胸膜增厚。弥漫性增厚者共36例,局限性胸膜增厚有7例。40例可见纵隔胸膜受累,2例胸水中查到恶性间皮细胞。43例弥漫性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637月(范围0.23~90.30月),在单因素生存分析中,用单因素生存分析,侵犯范围、年龄和分期与预后相关,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局限型恶性胸膜间皮瘤预后较好。结论胸膜活检及免疫组化是确诊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主要方法,侵犯范围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陈瑛  刘新 《中国防痨杂志》2004,26(4):238-239
目的探讨留置导管气体造影下胸膜活检在胸腔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44例在常规B超定位下胸膜活检未能明确病因的住院病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于胸腔,抽胸水,注入气体后在X线透视下胸膜增厚部分,进行活检。结果44例B超发现胸膜增厚30例,胸膜增厚部位活检阳性率为0;而气体造影X线透视转位发现增厚40例,发现胸膜增厚,40例增厚胸膜活检阳性率97.5%,其中肺腺癌胸膜转移12例,恶性胸膜间皮瘤5例,结核22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留置导管气体造影易发现胸膜病变部位,活检准确可靠,阳性率高、安全、费用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陈瑛  刘新 《中国防痨杂志》2004,26(4):238-239
目的 探讨留置导管气体造影下胸膜活检在胸腔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4 4例在常规B超定位下胸膜活检未能明确病因的住院病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于胸腔 ,抽胸水 ,注入气体后在X线透视下胸膜增厚部分 ,进行活检。结果 4 4例B超发现胸膜增厚 30例 ,胸膜增厚部位活检阳性率为0 ;而气体造影X线透视转位发现增厚 4 0例 ,发现胸膜增厚 ,4 0例增厚胸膜活检阳性率97.5 % ,其中肺腺癌胸膜转移 12例 ,恶性胸膜间皮瘤 5例,结核 2 2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留置导管气体造影易发现胸膜病变部位 ,活检准确可靠 ,阳性率高、安全、费用低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及内科胸腔镜下特点。方法对12例经内科胸腔镜活检确诊的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病例资料进行复习和分析。结果12例患者主要症状为胸痈、胸闷、咳嗽、发热,临床表现无特征性,血性胸水常见,胸水ADA均小于40,胸腔镜下胸膜上均有病变。结论临床症状、胸水常规检查、胸部CT对诊断恶性间皮瘤有提示作用但价值有限,内科胸腔镜活榆结合免疫组化是诊断恶性间皮瘤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8.
胸膜间皮瘤是一种少见病,误诊率很高。其中,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的占多数。我们遇到8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有7例在病理确诊前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现将其鉴别要点简介如下。1.胸痛: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主要症状是胸痛,常以钝痛起病,持续性逐渐加重,疼痛与有无胸水形成无关,一般镇痛剂难以缓解;而结核性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在恶性间皮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9年来我院经手术或/和病理证实的42例恶性胸膜间皮瘤的CT表现,并与12例手术所见作了比较。结果结节状或肿块状胸膜增厚(97.6%)是胸膜间皮瘤最常见的CT表现,有诊断性的表现为胸膜增厚〉1cm(59.5%),环状胸膜增厚(41.5%),病变累及纵隔胸膜(92.9%)或叶间裂(69.0%),病变侵犯周围胸壁或/和肋骨、纵隔、心包、膈肌等邻近组织或器官(65.9%),1例呈胸内巨大肿块,42.9%病例可见纵隔或,和肺门淋巴结肿大。在CT和手术所见的比较中,CT正确检出了65%的对周围组织或器官的侵犯,漏诊的有35%。结论CT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分期上有重要价值,是治疗前的标准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肺癌发病率明显增高 ,伴有恶性胸腔积液 (下简称胸液 )者多有癌细胞广泛转移。一般放疗及化疗控制恶性胸液多不理想 ,过去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是引流胸液后于胸腔内注射抗癌药物或其它化学硬化剂。我们对 32例肺癌和胸膜间皮瘤伴胸液患者采用白细胞介素 - 2 (IL - 2 )胸腔内注射 ,取得较好疗效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男 2 0例、女 12例 ,年龄 2 8~ 75岁 ,平均 5 4.2岁。临床确诊为肺癌和胸膜间皮瘤伴恶性胸液。经病理学和 (或 )细胞学检查证实为肺腺癌 18例 ,肺鳞癌 7例 ,肺小细胞癌 4例 ,胸膜间皮瘤 3例。均无明显心…  相似文献   

11.
胸膜间皮瘤     
近年来由于石棉工业的发展,间皮瘤的发病率迅速增加。在胸膜间皮瘤内可找到石棉纤维,进一步证实石棉是导致间皮瘤的一种病因。胸膜间皮瘤是原发于壁层或脏层胸膜的肿瘤,不包括由肺、纵隔或胸壁生长入胸膜腔的肿瘤。胸膜间皮瘤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少见的良性纤维间皮瘤,另一类有恶性间皮瘤。此外,尚有极少见的起源  相似文献   

12.
胸腔镜术对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目的分析胸腔镜术对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报告32例经胸腔镜检查及组织学证实的胸膜间皮瘤患者在胸腔镜下图像及组织学特点,与胸部X线、CT、胸液细胞学和经皮穿刺胸膜活组织检查(活检)等方法阳性率比较。结果显示胸腔镜对胸膜间皮瘤的诊断率为100%,组织学类型为:良性纤维型5例、上皮型9例、纤维肉瘤型12例、混合型6例。其它检查方法阳性率分别是:胸部X线13%、胸部体层摄片33%、胸膜腔充气造影38%、胸部CT61%、胸液细胞学15%及经皮穿刺胸膜活检24%。结论胸腔镜可观察胸膜病变并能在直视下活检,是诊断胸膜间皮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恶性胸膜间皮瘤26例分析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李云霞,付秀华恶性胸膜间皮瘤系原发于胸膜间皮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我院十年来共诊治恶性胸膜间皮瘤26例,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26例患者,男20例,女6例,年龄18~55岁,平均40.6岁。主要临床表现:胸...  相似文献   

14.
时绍奖 《内科》2009,4(3):361-362
目的探讨恶性胸膜病变的超声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5例经临床确诊的恶性胸膜病变的超声表现,从病变的分布、表现形态、胸腔积液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5例中,肺癌胸膜转移11例,乳腺癌胸膜转移1例。卵巢胸膜转移1例,肝癌胸膜转移2例,弥漫性胸膜增厚6例,局部胸膜增厚9例。恶性胸膜间皮瘤10例,弥漫性胸膜增厚3例,局部胸膜增厚7例;3例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误诊率为12%。少量胸腔积液4例,中等量胸腔积液15例,大量胸腔积液6例。结论恶性胸膜病变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为临床区分胸膜病变的良恶性提供重要的超声依据。  相似文献   

15.
足叶乙甙胸腔注射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胸膜间皮瘤发病率有增高趋势 ,[1] 而国内外资料对胸膜间皮瘤治疗尚无良策 ,1990~ 1998年我院采用胸腔排尽胸水、胸腔内注射足叶乙甙 (VP - 16 )方法治疗 40例 ,效果显著 ,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全部病例均经胸膜活检或胸腔镜检查确诊为恶性胸膜间皮瘤 ,其中男 2 4例 ,年龄 35 5 0岁 ,平均 42 5岁 ;女 16例 ,年龄 30~ 6 5岁 ,平均 47 5岁。生活质量按照Karnofsky百分制判定在 5 0~ 70分 ,平均 5 6分。治疗前均做血常规 ,心电图 ,肝、肾功能检查 ,B超胸水定位、定量。1 2 治疗方法 胸腔闭式引流 :…  相似文献   

16.
胸膜间皮瘤是胸膜最主要的原发性肿瘤,易误诊。现报告5例并作讨论。一、病例介绍例1:男,50岁,工人。因发热年余,伴胸闷、咳嗽,于1982年8月13日入院。检查发现少量胸水,诊为结核性胸膜炎。经抗痨、对症及支持疗法治疗后症状有所好转而出院。但半年后又以中量胸腔积液及胸痛第二次入院,经X线检查怀疑为胸膜间皮瘤。胸、水检查为血性,红细胞( ),白细胞  相似文献   

17.
胸膜间皮瘤6例诊断分析肥城矿务局中心医院(271608)巩合义,常述义胸膜间皮瘤是原发于胸膜表面间皮细胞的少见肿瘤。我院近10年来共收治6例,均曾被误诊。一般资料:男5例,女1例;年龄38~76岁,平均53岁。1例胸膜活检和胸水脱落细胞学检查均呈阳性...  相似文献   

18.
胸腔镜对弥漫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价值蔡恩齐,徐树德,王丽青弥漫性胸膜间皮瘤是一种少见的胸膜原发性恶性肿瘤,预后差、早期诊断困难,临床上常易误诊。我院自1988年以来,经组织学检查确诊15例,其中剖胸活检2例、胸腔镜直视下活检13例,本文对其诊断价值进行...  相似文献   

19.
胸膜间皮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胸膜间皮瘤来源于脏壁层胸膜表面的间皮细胞,是胸膜的原发性肿瘤.间皮细胞主要由上皮样细胞并有小量间叶纤维细胞组成,两类细胞可呈双向分化,瘤细胞呈现多形性。因此间皮瘤按细胞类型、范围和恶性程度分为良性局限性纤维性间皮瘤和弥漫性恶性间皮瘤两种。  相似文献   

20.
胸膜间皮瘤是原发于胸膜间皮细胞或胸膜下结缔组织的一种少见肿瘤,有良性和恶性之分,其中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误诊率极高。现对我院自1996年11月至2004年11月收治8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就其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文8例病人中,男5例,女3例,男女之比为1.67,年龄45~68岁,平均54岁,均无石棉接触史。1.2临床表现8例病人首发症状均为不同程度胸痛,其特点为持续性隐痛或钝痛,与呼吸运动无明显关系,6例有胸憋、气促,4例有咳嗽、咳痰,3例有发热,一例出现同侧胸壁肿物。1.3实验室检查胸水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