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随着大跨度楼盖的广泛应用,楼盖振动引起的舒适度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正确计算和评估楼盖的舒适度成为工程设计过程中的难点。通过介绍某一大跨度钢结构楼盖的设计实例,归纳了采用Midas Gen进行楼盖舒适度分析的要点,并结合现有规范标准从竖向振动加速度的角度对楼盖舒适度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2.
从研究楼盖舒适度基本概念入手,分析了影响楼盖舒适度的主要控制性因素,探讨了楼板舒适度的计算方法。结合某钢-混凝土组合楼板的实际工程计算分析,探讨各个控制因素对楼盖舒适度计算结果的影响。通过分析总结,对于楼盖舒适度的计算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宜兴某学校屋顶操场楼盖为钢筋混凝土—大跨度型钢混凝土楼盖,局部跨度较大,易产生振动舒适度问题。建立了楼盖结构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得到了楼盖竖向振动自振频率和模态;考虑行走、跑步、广播体操动力荷载,进行时程分析,得到了楼盖竖向振动加速度响应和峰值加速度;选定评价标准,对楼盖振动舒适度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此楼盖结构能满足振动舒适度要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楼盖舒适度基本概念研究入手,分析了影响楼盖舒适度的主要控制性因素,探讨了楼板舒适度的计算方法。结合某钢结构-混凝土组合楼板的实际工程计算分析研究,探讨各个控制因素对楼盖舒适度计算结果的影响。通过本文的分析总结,对于楼盖舒适度的计算提出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门窗》2017,(12)
钢梁-混凝土组合楼盖的设计不仅要保证安全性,还要重视楼盖的舒适度问题。本文通过实际工程的计算算例,研究了大跨度组合楼盖的舒适度问题,希望能够引起设计者对此类组合楼盖舒适度问题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6.
长沙南站大跨度候车厅楼盖竖向舒适度分析与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沙南站高架候车厅层跨度为49m的大跨度钢桁架高跨比为1/20,在站场范围内的高架候车厅层楼盖柱与站场铁路桥梁的桥墩相连,包括与铁路正线通过桥梁的桥墩相连。对站场正线通过列车车振和高架层人行荷载所致的高架层49m跨楼盖竖向舒适度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出了候车厅楼盖舒适度的评价标准和分析方法,采用多点TMD-粘滞流体阻尼器消能减振系统对高架层大跨度楼盖进行减振分析与设计。理论分析和大量的现场检测表明:通过采用适当的结构措施,正线通过车致振动下高架层49m跨楼盖舒适度在减振前就满足要求;TMD减振系统有效地改善了楼盖的竖向舒适度,减振前在某些人行荷载下楼盖不满足舒适度要求,采用TMD减振后楼盖舒适度均满足设计要求,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大跨度结构的日益普及,楼盖振动问题也日益突出。建成后的楼盖一旦发生舒适度问题,加固改造的技术难度很高,成本很大,因此楼盖振动的舒适度问题已经提到设计日程上。但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标准和设计方法,对同一工程的舒适度评价差别较大。对国内外的楼盖舒适度评价标准进行综述,并评述和比较了四种比较常用的人行激励荷载。最后指出了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为楼盖结构舒适度问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宁波奥体中心游泳馆项目为研究背景,针对项目存在的大跨度楼盖的振动舒适度问题,进行了大跨楼盖舒适度的分析和设计。建立了楼盖的有限元模型,分别考虑了人行走、跑动和跳跃等工况;采用时程分析法求得结构在各工况下的加速度响应;同时采用ATC给出的人不同环境下人舒适度所能接受的峰值加速度水平作为该项目的舒适度评价标准。计算结果表明本项目的大跨度楼盖具有适宜的刚度和舒适度。本文采用的计算分析方法及评价标准对同类型大跨度楼盖的舒适度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考虑人-结构相互作用,精确评估了装配式轻质楼盖的振动舒适度,评估结果以概率的形式给出,并通过半刚性约束提高了楼盖振动舒适度。建立了行人-楼盖相互作用的耦合振动控制方程,控制方程是与时间相关含Dirac函数的偏微分方程,用微分求积-积分求积(DQ-IQ)混合法进行处理,得到楼盖的加速度响应。以轻质、模态较为密集的冷弯薄壁(CFS)组合楼盖为例,分别用振型分解法和DQ-IQ混合法计算当行人以中速步频通过楼盖时楼盖的加速度响应,对比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验证了DQ-IQ混合法的准确性。行人以中速步频通过楼盖时,得到相应步频下楼盖特定的峰值加速度对应的概率值以及不大于某个特定峰值加速度累积概率值,并统计了在半刚性约束下取不同刚度系数楼盖满足舒适度限值时的累积概率。结果表明,采用半刚性边界条件时,通过增大刚度系数可降低楼盖的加速度响应,增大楼盖舒适度累积概率,使得楼盖满足舒适度要求,当刚度系数为10.5时,楼盖舒适度概率达到100%。在考虑装配式楼盖振动舒适度要求时,刚度系数可为设计时边界条件转动刚度的选取提供参考,可为设计时半刚性约束系数的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首先阐述了有关楼盖竖向振动舒适度的概念,评价标准以及分析方法等,然后针对一个商场建筑工程实例,利用Midas/Gen软件整体建模,对其大跨楼盖结构进行了步行荷载激励下的竖向振动舒适度分析和评估,研究了步行荷载加载模式、楼盖结构布置等对楼盖竖向振动舒适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杜晶 《建筑结构》2012,(3):33-36
结合武昌火车站站房大跨组合楼盖结构设计,介绍了大跨井字形钢-混凝土组合梁系楼盖的主要设计思路,并介绍了大跨度楼盖舒适度的计算方法和复杂节点的构造措施。通过跨高比、用钢量等技术经济指标说明大跨度井字形钢-混凝土组合楼盖具有显著的技术经济效应。工程实践表明,这种大跨度组合楼盖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
对武昌火车站候车厅大跨钢-混凝土组合楼盖进行了分级实荷试验,实测各级荷载作用下关键构件的应变及挠度,以检验其承载力.试验结果表明,实测与理论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构承载性能良好,为同类结构的设计应用提供了可靠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该文浅谈了作者对于流动性概念的初步认识,流动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城市本身的性质和流动性是分不开的——城市的发展在于流动,流动性塑造了不断变化的城市空间。然后文章通过对武昌火车站设计这个案例进行分析解读,从高架式立体空间布局、新型进出站流线模式、交通流线组织关系与换乘系统组织等几个方面着重论述了流动性概念下的我国以大型铁路客运站为中心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与建筑设计特点,使人们对城市中的流动性概念的理解更为清晰。  相似文献   

14.
我国第一条客运专线——武广客运专线上最大的中间站长沙南站主站房的结构为桥建合一的框架结构,地下1层,地上2层(局部3层)。结构设计特点:站台层桥梁结构采用梁式桥+桥墩(桥台),通过在桥梁(包括正线桥梁)上开孔使上部站房柱直接与桥墩(桥台)相连,有效地减小列车振动对上部候车厅层的楼盖舒适度的影响;进行高架候车厅层49m跨钢桁架楼盖的竖向舒适度和TMD减振分析及现场检测;屋盖采用网架结构(局部为张弦结构),在大跨度处采用两级分叉树状柱支承,分叉树状柱不仅减小屋盖结构跨度,提高结构经济性,而且使结构与建筑完美结合。分叉节点采用铸钢节点,通过有限元分析和足尺试验进行节点设计,确保其安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5.
南京南站主站房工程具有尺度大(主站房南北向约410m,东西向约156m)、跨度大(最大柱网尺寸72m)、分缝多(承轨层六道结构缝,候车层两道结构缝)、错层及夹层分布多、结构类型繁杂(包含混凝土结构、钢骨混凝土结构、钢结构三种结构类型)、荷载种类多(承轨层列车相关荷载分布复杂)、所涉规范跨领域(涉及普通民用建筑规范及铁路桥涵规范)等诸多特点。本文叙述了“建桥合一”结构的主要特点和设计方法,介绍了站房各主要楼层(承轨层、候车层、屋面层)的结构特点及设计要素。  相似文献   

16.
黄咏梅 《城市建筑》2013,(8):248-249
依据铁路行业近期编制的《绿色铁路客站建筑评价标准》初稿,本文采用自然采光分析软件模拟方式对武汉站的自然采光设计进行试评价,探讨大型铁路客站自然采光的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17.
该文通过对武汉三座大型现代化铁路旅客车站:武汉站(在建中)、武昌站(已建成)、汉口站(在建中)的空间特征、建筑形态、功能组织的分析研究,探讨了新时期铁路客站设计上创新与变革的一些新思路,对现代铁路客站空间特质——功能时效、系统整体、时代特征、地域文化特色等给与了全面的诠释。  相似文献   

18.
中东铁路德惠站(窑门站)是中东铁路南满支线上的重要节点(三等站),其附属建筑包括:德惠火车站、站前兵营、大白楼、职工住宅等,东正教堂为其中一个标志建筑,文革时期遭到破坏,残损严重,本文着重介绍东正教堂修缮设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摘要 重庆西站是目前国内最新的特大型铁路客站,其设计吸取了前阶段大批新型铁路客站的经验教训,做出了多项改 进。研究旨在评价旅客对重庆西站建成环境的满意度,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构建评价层次模型,采用 AHP- 模糊综 合评价的方法,计算因子权重并确定隶属度等级。结果显示,重庆西站综合评价较为理想,部分改进性设计效果显著, 但仍有个别因子存在突出问题,如城市交通接驳问题、车库出入口、人性化设施等,亟待修正。文末,对以上问题因子 提出合理化建议,包括:客站规划时,应避免布置于不同行政区的接壤地带;特大型交通建筑应采用更宽松、更容错的 车库设计;增设碰头点、提高插头数量等。以具象化、落地性的评价结果,为铁路客站的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该文重点研究了既有车站改造带动城市片区交通整合以及城市空间的整体发展,分别从站场设计、广场设计、城市开发以及交通改造方面进行论述、探讨了武汉市武昌火车站改造的内容,进一步阐述说明了车站的改造带动了武昌站片区的城市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